初中物理声现象.pptx_第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pptx_第2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pptx_第3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pptx_第4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 现 象,【知识互联】,【答案速填】 物体的振动 声波 介质不同,声速一般不同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分贝 在声源处 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 2.传播: (1)形式:以_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传声的介质可以是 气体、液体和固体;_不能传声。,振动,声波,介质,真空,3.声速: (1)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15时空 气中的声速为_。 (2)影响因素:与介质的种类和_有关。 (3)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_v液体_v固体。,340 m/s,温度,4.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回来的声音。 (2)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s以上。 (3)应用:_定位、_测距、混响等。,反射,回声,回声,二、声音的特性 三特性的比较:,频率,频率,高,低,振幅,材料结构,不同,三、声的利用 1.声的分类: (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_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 超声波:高于_的声。 次声波:低于_的声。,2020 000 Hz,20 000 Hz,20 Hz,2.声的利用: (1)传递_: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2)传递_:如超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信息,能量,四、噪声 1.概念: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声音的强弱等级单位是_。,无规则,分贝(dB),3.几个特殊值: (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_。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_。,0dB,90 dB,70 dB,50 dB,4.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_。 (2)阻断噪声的_。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产生,传播,【读图认知】 1.如图甲,手指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 在_;如图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_不能传声。,振动,真空,2.如图所示,用手用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越大,声 音_越大;若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声音的 _发生改变。,响度,音调,3.如图甲,说明声可以传递_,蝙蝠能够知道小虫的 位置,这是_;如图乙,发声的喇叭使火苗晃动, 说明声可以传递_。,回声定位,信息,能量,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研究方法。 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传播必须有介质,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规避失分点】 (1)绝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传播。 (2)物体振动发出的声,不一定是可闻声。 (3)只有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才是 340 m/s。,【典例1】(2016无锡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解析】选A。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关键点1: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关键点2:明确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有物体振动发声、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发声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典例2】(2015徐州中考)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产生,经_传播到人耳。,【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关键点1:明确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听到的音乐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关键点2:音乐声是通过介质,即空气传到人耳。 答案:振动 空气,【备选例题】 1.(2015内江中考)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关键点1:明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介质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 关键点2: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变小 介质,2.(2014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不能传声。,【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甲实验中水花四溅间接显示了物体的振动。乙实验中,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 真空,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m(海水中声速是1 500 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及声速的相关计算。由 题意可知:超声波从水面垂直传到海底所用的时间t= =2 s,则海深s=vt=1 500 m/s2 s=3 000 m。声呐测距的原理是回声定位,由于 太空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可选用激光或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装置进行太空测距。 答案:3 000 真空不能传声 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装置,【知识拓展】声波的理解 声音产生时,发声体的振动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这就是声波。在真空中,发声体振动时,周围没有介质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传播,故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知识拓展】发声体的辨别 1.乐器发声:,2.其他发声体:,考点2 声音的特性 描述声音特性的常见词语:,【规避失分点】 (1)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不变,响度随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2)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典例3】(2016天津中考)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析】选B。解答本题明确关键点:当鼓面受到打击时,鼓皮振动发声。用大的力使鼓皮振动的幅度变大,使得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所以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响度。,【典例4】(2015济宁中考)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解析】解答本题明确关键点: (1)提取题干信息:气流冲击铜片振动发声,且铜片长短、厚薄都不同。 (2)明确气流冲击铜片振动发声时,长而厚的铜片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短而薄的铜片发声时振动快,音调高。,(3)明确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时,铜片的振幅不同,用力大,振幅大,响度大;用力小,振幅小,响度小。 答案:音调 响度,【典例5】(2015梧州中考)“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_产生的。,【解析】关键点1:明确两种声音的发声体不同; 关键点2:明确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关键点3:明确人讲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音色 振动,【备选例题】 1.(2014内江中考)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_来识别的。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_大。,【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嗓门大”是指说话时的声音大,就是响度大。 答案:音色 响度,2.(2013上海中考)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的关系、声音特性的辨析。声音的传播与温度和介质有关,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是因为周围不同同学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别。,因为响度除了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可根据声音的响度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答案:不同 音色 响度,【知识拓展】声音三特性的进一步比较 一个声波往往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波混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为基音,基音决定声音的音调,其他为泛音,泛音的多少、频率和响度决定音色。另外,音色还与传声介质、距离声源的远近等因素有关;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不同,即它们的基频相同,泛音的个数、频率分布和响度分布不同。,考点3 噪声及其控制 减弱噪声的途径及常见实例,【规避失分点】 (1)“0”分贝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人耳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从环保角度来讲,当乐音影响了人的学习、休息等时,也会成为噪声,但噪声不会成为乐音。,【典例6】(2015威海中考)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解析】选D。解答本题明确以下关键点: (1)明确音响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声音的音调; (2)明确关闭门窗,是在传播途径中阻断噪声传播; (3)明确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度,不能减弱噪声; (4)明确停止跳广场舞,关闭音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典例7】(2016南宁中考)2016年5月29日,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产生的。,【解析】明确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答案:传播过程中 振动,【备选例题】 1.(2014泉州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 A.道路两旁植树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 (1)植树、隔音墙是防治噪声的哪个环节? (2)手机关机或静音状态是防治噪声的哪个环节? (3)有耳罩的头盔是防治噪声的哪个环节?,提示:(1)传播过程中(阻断传播) (2)声源处(防治噪声产生) (3)人耳处(防治噪声进入耳朵),【解析】选B。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进行防治;其中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属于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进行防治;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进行防治。故选B。,2.(2014抚州中考)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控制噪声的方法。广场舞产生巨大的噪声,是因为其响度大;若想减弱广场舞的噪声,可以从噪声减弱的三条途径来考虑。声源处,如可减小广场舞伴奏的音量、限时开放;传播过程中,如周围居民关闭门窗;人耳处,佩戴防噪音耳罩等措施。 答案:响度 减小音量(或限时开放),3.(2012广安中考)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减弱噪声。,【解析】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轻手轻脚过楼道”减轻了脚与地面的振动,脚步声减小了,即减弱了噪声,这是在噪声产生处减弱噪声。空心砖因为砖中间为空心,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种介质,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反射,能量大大减弱,降低了噪声的传播。 答案:噪声产生处 传播过程中,【知识拓展】噪声的利用 噪声可以用在除草、诊病、除尘、消音等方面,目前已经有七个领域利用了噪声。例如,噪声用于诊病。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现代科学家又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鼓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鼓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鼓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探测人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