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温熏烧工艺_第1页
浅析高温熏烧工艺_第2页
浅析高温熏烧工艺_第3页
浅析高温熏烧工艺_第4页
浅析高温熏烧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U D C : 编号: 中 国 美 术 学 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高温熏烧工艺许超奇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傅新生(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陶瓷艺术设计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5月14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3年5月21日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13年 5月14 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浅析高温熏烧工艺目录摘要 关键词(中英文) 1引言 3正文第一章 高温熏烧概述第一节 高温熏烧的定义 4第二节 高温熏烧的历史 5第二章 高温熏烧的材料与形式第一节 独特的材料 5第二节 多样的形式 8第三章 高温熏烧的过程第一节 熏烧窑高温熏烧的过程 8第二节 电窑高温熏烧的过程 10第四章 高温熏烧的成果第一节 试片解析 11第二节 作品分析 15 结语 17参考文献 18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2013届许超奇浅析高温熏烧工艺 摘要 国内陶艺圈的迅速发展引起了陶瓷工作者对于新的烧成方式的探索。高温熏烧源自古老传统的熏烧烧制方式,基于现代的技艺加以创新与改进而成。本文研究高温熏烧的过程及效果,及其在基础釉上的变化。对比它与普通熏烧之间的不同艺术特征,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高温熏烧 烧制过程 工艺特征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eramic ring caused ceramics workers to explore new way of firing. High temperature fume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 tradition of burning smoked burning fire way, based on the techniqu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odern.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fume to burn, and the change of base glaze. Compared it with ordinary smoldered between different artistic features, show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Key WordsHigh temperature fume to burn Firing process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引言在大三的一次壁饰烧制过程中,我把一块已经正烧的壁饰放到熏烧窑里烧制,原本无心的想法却产生了令人意外的是烧制的结果。老师解释是窑变的结果,因为特殊原因而造成的偶然事件。但这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开始激发了我对于熏烧的兴趣。纵观国内的当代陶艺,较多的陶艺创作者对作品本身造型语言、装饰语言及观念表达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对于烧成工艺的探索。相反的,国际上,许多陶艺家都在致力于对各种烧成方式的探索性探究(图1.1)。他们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良传统烧成工艺,探索新的烧成工艺,发展为现代坑烧、高温熏烧、盐烧、柴烧等烧成方法。国内陶艺作品烧成手段的单一和国际上众多陶艺家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实验性烧成工艺探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如今的熏烧在国内还未形成成熟的体制,大家都还处于基础的探索与实践当中。图0.1 张清渊教授指导高温熏烧场景,摄于陶艺系窑房,2012年12月前段时间台湾台南艺术大学的张清渊教授做客学校,给研究生指导高温熏烧时(图0.1),我也凑着观摩和学习。张老师以木炭(后以竹炭替代)电窑高温熏烧作品的方式,使我对于熏烧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章 高温熏烧概述第一节 高温熏烧的定义 在陶艺的烧制方法中,熏烧就是其中之一。熏烧也多种分类,像坑烧、锡箔纸熏、稻壳熏、高温炭熏等等方式,都是熏烧的概念。这些精美的陶瓷器上所出现的深浅变化的颜色,仿佛带着神秘的魅力,吸引人去感受它变幻莫测的姿态。熏烧的随意性造就的自然的装饰效果,烧成上潜在的不确定性使这门古老的烧成工艺独具特色,吸引着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陶艺家探索与研究。图1.1 黄玉英,熏烧作品。摄于黄玉英工作室,摘自william的新浪博客2012年台湾行南投黄玉英工作室 熏烧:在中低温的烧制过程中,有意控制燃烧过程,使其保留不充分燃烧的产物碳素,利用吸着碳素的有无或者多寡,使作品表面呈现水墨画般的黑色浓淡效果,或添加氧化物等附着于器物本身来达到其他的颜色效果(图1.1)。烧成的过程同时就是装饰图案形成的过程,同时还结合肌理效果处理或磨光处理等工艺手段。熏烧也有一些缺点,一般来说熏烧时燃料产生的热量较少,烧制的温度也不是很高,所以造成烧制的容器也不是很坚固。 高温熏烧:近几年,随着技艺水平的提高。陶艺家们对于传统熏烧技法加以改进的熏烧手段。在保留传统熏烧工艺的独特装饰效果的同时,利用坯体在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过程中,添加木碳,橡胶等高碳素物质,使得大量的碳素较为深入的吸附在坯体上,其中有一部分碳素能与坯体或釉面发生反应,使得碳素的晕染效果变化更加丰富。高温熏烧弥补了普通熏烧烧结温度低的缺点,较高的温度使得作品瓷化较重,提高作品的硬度与烧成可能性。第二节 高温熏烧的历史图1.2 罍(音雷),盛酒的容器。龙山文化,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高22厘米,泥质黑陶 熏烧的制作,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发展为较成熟的做陶技法(图1.2)。其原理的因土器在烧成时,窑中处于缺氧的还原状态,燃料未能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碳素,附着于土器表面而成。熏烧这种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采用古老的烧成方法烧成陶器,烧成的随意性可造就自然的装饰效果,烧成上潜在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使古老的烧成工艺独具特色。现如今,陶艺家惯以盐、金属着色剂、化妆土、有机物碎片着色,以烧制无釉、低温陶器为主的烧成方法。 高温熏烧的制作是这几年陶艺创作者们共同研究的成果,由台南艺术大学的张清渊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诉和示范了高温熏烧的基本工艺和手法。现在这门工艺正需要我们去研究与发展。第二章 高温熏烧的材料与形式 第一节 独特的材料一、高温熏烧窑炉图2.1 熏烧窑炉。体积为1.2立方米,由窑室及窑盖组成,摄于陶艺系窑房,2013年4月如今学校提供使用的专用的熏烧窑炉(图2.1),是以能达到作品吸着碳素的最佳温度及产生足够碳素让作品熏烧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在窑炉设计上力求简单,以方便我们学生的操作。熏烧窑基本构造:长立方体的内部空间;底部有一道宽15公分的进火道,窑壁上有两个火孔,下面一个是煤气进气孔,上面一个是出火孔。上面一个火孔同时作为观察窑内温度的作用。窑盖为活动式的,窑盖上有一出火孔,这是为了在燃烧时让火焰上升到上层的作品放置空间,同时在进行熏烧作业时也可让黑色碳素飞扬到作品周围。在进行高温熏烧实验的时候,除了使用专用的熏烧窑炉,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电窑和气窑。但是需要借助匣钵来控制熏烧材料的挥散。二、高温熏烧燃料 学校提供的熏烧窑要求我们在高温熏烧时使用煤气迅速提高窑内的温度,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气态的燃气(图2.2)、木头及大量的木屑。气态的煤气通过管道使窑炉能够持续迅速的升温;木头能够在窑炉内持续的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碳素;大量的木屑用于掩埋,使得窑炉内短时间隔绝空气,产生大量碳素。图2.2 熏烧用气态燃气。体积为1.2立方米,摄于陶艺系窑房,2013年4月三、高温熏烧作品 高温熏烧的作品表面应在制作过程中适度用铝片加以打光,并作出相应的肌理与质感处理,以发挥熏烧的特色。在高温熏烧前最好作素烧处理,以免在熏烧的过程中迅速升温而造成坯体损坏。四、发烟材料 需要能大量产生碳素的物质,日常生活中能产生大量碳素的物质有很多,而适合高温熏烧的主要有三种:(一) 松针:就是松树的针状叶子,绿色的松针含有丰富的松脂与水分,在燃烧不完全的状态下能产生大量的碳素。准备时,应先摘取松树上约手掌大小的绿色松针,约需12麻袋。然后以3张摊开的全开报纸把大把松针包成筒状,将两端压扁折回,再用细棉绳绑住成为封口包装,共需要准备68个。图2.2 樟脑丸,市面上贩卖的常见为白色小丸摄于陶艺系窑房,2013年4月(二) 樟脑丸:就是从樟树中提炼而成,现多以化学物合成的,用于防虫防蛀或厕所除臭之用的。在市面上贩卖的常见为白色小丸,有较刺激的气味。樟脑丸在燃烧不完全的状态下也能产生大量碳素。准备时,可先在小超市购买3包左右,约为1500克,用报纸分成6个纸包,并用细棉绳绑好。(三) 橡胶:橡胶在燃烧时会产生黑色浓烟(碳素),可将作品熏黑。但是伴随而来的恶臭,也是一种公害,应尽量避免使用。若不得必须使用,可寻废弃内胎,剪成宽3公分,长2030公分条状,每1520条用报纸包妥,共准备68包。五、发色剂我们还需要能在熏烧过程中加入可以产生反应的发色剂来丰富熏烧的效果。氧化铁在氧化焰气氛时能产生淡黄色与棕色。在还原焰气氛时可以形成淡蓝灰色、绿色、蓝色或黑色。黑色氧化钴是釉料中最强烈的着色剂,当含量低于1时,能形成鲜艳的蓝色。氧化铬能使某些釉呈现绿色,而在其他成分的釉中可以形成红色、黄色、粉红色或棕色。氧化镍在釉中有很宽的成色范围,可以形成棕色、绿色、深蓝色釉,当釉中含有碳酸钡时,它会形成粉红色、紫红色。图2.2 二氧化锰,粉末状,使用毛笔调剂后涂与作品上作发色剂用,摄于陶艺系窑房,2013年4月二氧化锰在颜色釉中能形成黑色,但也能形成红色、粉红色与棕色;含锰的高碱釉经过高温烧成后会产生淡蓝色;氧化铜配制的色釉,在氧化焰时呈现绿色,但在还原焰时则呈现红色。六、其他准备其他还需准备燃烧口密封板,在燃烧时作密封燃烧室之用。同时还需要准备软泥糊,是在燃烧结束后密封窑体隙缝时使用,使窑体尽可能的隔绝空气。可以用回收陶泥加20%细砂混制而成。第2节 多样的熏烧方式根据高温熏烧使用的窑炉不同可以分为电窑高温熏烧、气窑高温熏烧、熏烧窑高温熏烧。电窑高温熏烧和气窑高温熏烧是指利用电炉丝发热或液态煤气燃烧导致窑体内温度升高,在高温状态下密封的匣钵中,发烟材料进行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碳素吸附在作品上,并与处于高温状态下的作品发生反应的烧成方式。这两种烧成方式,烧制较为稳定,升温曲线有规律。但是比较消耗时间和燃料,而且必须借助密封的匣钵,使得烧制的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匣钵一方面为了发烟材料的不充分燃烧,另一方面也为了控制碳素的挥发,避免对窑体的损坏。熏烧窑高温熏烧是利用气态煤气助燃木头,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窑内温度迅速升高,在烧制最高温度时,迅速投入发烟材料,然后封闭窑体。这种烧成方式,烧制较为迅速和节约燃料。但是迅速的升温易造成作品开裂。第3章 高温熏烧的过程第1节 熏烧窑高温熏烧过程 熏烧窑的高温熏烧过程类似于普通的熏烧,在烧制过程中除了提高温度以外,为了提高熏烧的安全性,还延长了相应的熏烧时间。一、装窑 在熏烧装窑时,我们先放入作品,注意作品放置角度不妨碍火焰的流向,细长的作品要与火焰平行;方块造型的作品要以尖角部分迎向火焰。作品之间可以互相叠放。但是为了达到较好的熏烧效果,我们尽可能的保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在510公分作用,以供熏烧时碳素的循环与附着。作品底部也相应垫高,使底部也能参与循环。作品放置完毕后小心地将木头安插在作品周围,完成后将窑盖盖妥。2、 点火点火时(图3.1),使用外接煤气气态喷头,点火后放置在窑体下火口,这个时候保持窑盖与窑体有15公分的夹角,为了让窑内的木头能达到充分燃烧的效果。20分钟后关上窑盖。3、 烧窑图3.1 点火后的熏烧窑,窑体内的燃料在迅速燃烧产生黑烟,摄于高温熏烧实验2013年5月初期升温不宜过快,最好不超过每小时120度。如有大件器物,更不宜超过每小时80度。根据摆在上火孔的测温锥来控制煤气的大小和温度的升高曲线。4、 投入发烟物质及发色剂当温度升至理想温度以后,首先检查窑体的情况,一切正常以后,就开始准备发烟材料及发色剂的投入。投入材料前,须有一个人负责关掉煤气阀门及抽掉喷火嘴,另外一人负责持住窑盖,其余23人手捧软泥糊待命。负责投入者先将发烟包浸水,然后迅速投入燃烧室。投掷完毕后,再取来之前的木屑,倒置覆盖在窑内的作品上(图3.2)。然后迅速盖住窑盖,并用软泥封妥。图3.2 投入木屑,窑体内的燃料在迅速燃烧产生黑烟,迅速在上面倒上木屑用于隔绝氧气,摄于高温熏烧实验2013年5月此时燃烧室内状况是:被投入的发烟包接触到炙热的木材余烬,外包装的报纸迅速被烧破,其中的发烟物质也立刻遇热燃烧,但是因表面已附着一层木屑燃烧氧气,而且燃烧口已经被封死,整个窑内氧气不足,所以发烟物质不能够完全燃烧,因而产生大量碳素充满整个窑体。而从浸湿的包装报纸所产生的水蒸气,则有助于将这些翻腾于窑内的碳素附着于作品上。5、 密封窑炉图3.3 投掷完毕后,封妥窑体上下火口以及窑盖间的隙缝,摄于高温熏烧实验2013年5月当发烟物质投入完毕,燃烧孔又被封妥后,窑内压力骤增,里面的热气必定夹杂着碳素从缝隙中泻出,为了保持隔绝的效果,所以应由数人手捧软泥糊,遇有裂缝,便迅速加以堵塞(图3.3)。裂缝外泄的状况也与发烟物质有关,若是松针则冒白烟,裂口呈黑色;若是樟脑丸,则是裂缝处冒出细小结晶的白烟,裂口呈黑色略带些黄;若是橡胶,则裂缝处冒出灰黑色浓烟,刺激性气味,裂口处亦是灰黑色。6、 收尾作业堵漏作业完成后,大致热气与碳素已不再外泄,熏烧作业便结束了。大概经过30小时的自然降温就可以打开窑盖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能打开燃烧口,否则冷空气会被吸入,造成作品遇冷裂开。刚取出的作品,表面会附着一些黑色灰烬,可用布擦拭。等作品完全冷却后才能用水清洗。第二节 电窑高温熏烧的过程 电窑的高温熏烧过程类似于电窑的中温釉烧成过程,但是在烧制过程中必须借助匣钵来完成熏烧过程。一、装窑图3.4 用发烟物质及燃料围绕在匣钵中的作品周围,摄于高温熏烧实验2013年5月 在高温熏烧装窑前,我们先对作品进行处理,在作品补水后涂上所需要的发色剂;然后我们需要寻找适合作品大小的匣钵,在匣钵底部铺上厚厚的一层发烟物质,再把作品放置在上面;其次用发烟物质及燃料围绕在作品周围(图3.4)。注意发烟物质放置角度将直接影响最后熏烧效果的产生。为了达到较好的熏烧效果,我们尽可能的保持作品与匣钵壁之间的距离在510公分作用,以供熏烧时碳素的循环与附着。作品放置完毕后小心地将另一半匣钵体扣上,用泥巴密封封妥。装窑就按普通的装窑方法进行。二、烧窑按照基本的电窑中温釉的烧成曲线进行烧制。初期升温也不宜过快,最好不超过每小时120度。如有大件器物,更不宜超过每小时100度。根据作品的大小和造型来控制电窑温度的升温曲线。3、 出窑 待到降温结束至常温,拿出匣钵,小心的敲落用于密封的泥巴。刚取出的作品,表面会附着一些黑色灰烬,可用布擦拭,等作品完全冷却后才能用水清洗。第4章 高温熏烧的成果第一节 试片解析 一、泥料的选择图4.1 宜兴陶泥与龙泉瓷泥九等分后混合 摄于陶艺系教室考虑到熏烧的效果,泥料的致密程度,重量、色泽与成型工艺,选用宜兴陶泥和龙泉泥混合作为原料。其两者的配比应完全服从熏烧创作的需要,因此我们以宜兴陶泥与龙泉泥分为九等分混合(图3.1),选出一种最佳的泥料。二、基础釉的选择为了使碳素能更加有效地吸附,加强实验的效果,我选择了基础釉2.11.2为实验对象(图3.2)。该基础釉釉面呈乳白色,哑光,表面光滑,熔融性较好,透明度较弱。3、 高温熏烧试片的效果记录图4.2 基础釉片2.11.2 摄于陶艺系教室表4-1 A 普通熏烧在试片上的效果记录 序号A-1A-2A-3A-4烧成结果烧成说明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有晕染效果。试片以瓷泥为主,密度较高,所以碳素的吸附浮于表面。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碳素的吸附呈面状分布,过度自然。由于陶泥成分的增加,碳素少量进入试片。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碳素更多地进入试片。使得被熏到的部分与未熏到部分对比强烈。熏烧效果不明显,碳素的吸附呈面状分布,对比较弱。备注这组试片以瓷泥含量为主,未熏到部分多呈白色。序号A-5A-6A-7A-8烧成结果烧成说明熏烧的效果不明显,碳素的吸附不深入,过度自然。有部分晕染效果。熏烧的效果不明显,碳素的吸附呈渐变效果。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碳素的吸附深入,较为均匀,过度自然。熏烧的效果明显,碳素的吸附深入,颜色发黑。过度自然。有晕染效果。备注这组试片以陶泥含量为主,未熏到部分多呈棕黑色,略微发红。 在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是在素烧过未上釉的试片上进行熏烧实验。主要是在实验泥巴在熏烧过程中的不同效果。实验表明试片在瓷泥和陶泥比例越高效果越好。瓷泥与陶泥比例越接近时,则熏烧效果越差。在后期清洗试片的时候发现,碳素多还浮于表面,清洗后熏烧效果有所改变。表4-2 B高温熏烧在试片上的效果记录序号B-1B-2B-3B-4烧成结果烧成说明熏烧的效果较明显。碳素的吸附较为深入,对比明显。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有晕染效果。碳素的吸附较为深入。熏烧的效果不明显,碳素的吸附不深入,试片颜色发红。熏烧的效果不明显,碳素的吸附不深入。有部分晕染效果,过度自然。备注这组试片以瓷泥含量为主,整体碳素的吸附都较为深入。试片瓷化程度高。序号B-5B-6B-7B-8烧成结果烧成说明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碳素的吸附深入,较为均匀,过度自然。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碳素的吸附深入,较为均匀。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颜色较重,碳素吸附较为深入。熏烧的效果明显,碳素的吸附深入,颜色发黑。过度自然。有晕染效果。备注这组试片以陶泥含量为主,碳素的吸附很均匀,整体颜色加重,偏深色。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素烧过未上釉的试片上进行1230高温熏烧实验。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发现,高温熏烧产生的碳素更为深入地吸附在试片上,而且吸附的碳素更为均匀。在后期清洗试片的时候发现,碳素已经深入坯体,不易清洗。表4-3 C 高温熏烧在釉片上的效果记录序号C-1C-2C-3C-4烧成结果烧成说明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碳素吸附深入釉层,有晕染效果。釉面光滑,熔融状况好。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有晕染效果。釉面光滑,熔融状况好。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吸附的碳素较为均匀,过渡自然。釉面光滑,熔融状况好。熏烧的效果较弱,吸附的碳素呈面状分布,对比明显。釉面哑光,熔融较好。备注这组试片以瓷泥含量为主,试片已经完全瓷化,高温熏烧对于釉面的影响不大。序号C-5C-6C-7C-8烧成结果烧成说明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碳素的吸附较为均匀。颜色略发沉。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碳素吸附深入且均匀。釉面光滑,熔融状况好。熏烧的效果明显,碳素吸附极多,颜色发黑。釉面光滑,熔融状况好。备注这组试片以陶泥含量为主,碳素的吸附较多,试片已经完全瓷化,整体颜色偏重。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已经经过1230正烧过的基础釉面上再进行1230高温熏烧的实验。1.由这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高温熏烧对于基础釉的熔融和光泽度几乎没有影响。2.碳素吸附在釉面中并与釉面完全发生反应,已经成为釉面的一部分。3.含龙泉瓷泥较多的试片较为容易呈现熏烧晕染的效果,而且对比明显;含陶泥较多的试片则吸附碳素较多,颜色较暗。第二节 作品分析 在烧窑与试釉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试片的效果与实际在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的比较熏烧与高温熏烧所呈现的效果,我制作挑选了几个作品进行熏烧实验,也作为今后烧成的一个范例和参考。作品一 : 图4.1 百分之九十宜兴陶泥混龙泉瓷泥 1230高温熏烧 摄于陶艺系教室 2013年5月这件作品(图4.1)是未上釉进行普通熏烧的,里面放置了竹炭,以橡胶为主要发烟材料,以氧化铁作为主要发色剂,在熏烧窑中烧制而成。整件作品的瓷化程度较弱,熏烧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是碳素的吸附还是浮于表面。口部抛光过的部分吸附的碳素较少,有较为清晰的类似于水墨浸染的效果,中间有肌理的部分熏烧的效果较为丰富,有较为明显的晕染及氧化铁发色的效果,下面颜色较重,碳素吸附较为深入。整件作品口部的光滑与身体的强烈的肌理效果由熏烧衬托的更加明显。在上釉有可能会破坏肌理的时候,熏烧就会成为不可不重视的一项选择。作品二:这件作品(图4.2)是未上釉进行高温熏烧的,里面放置了刨花,以樟脑丸为发烟材料,以氧化铜作为主要图4.2 纯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