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历史文化名城.ppt_第1页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ppt_第2页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ppt_第3页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ppt_第4页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山西北岳恒山 大同清王万邦墓 山西平型关战役遗址 大同上华严寺 大同九龙 壁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方山永固陵 大同灵丘觉山 寺 大同水神堂 恒山悬空寺 大同灵丘古道,恒山,“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北岳恒山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境内。山脉叠嶂拔峙,横亘于塞上,大气磅礴,有“绝塞名山”之美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重要发祥地。 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英才传说等等无不卓然成景,奇趣盎然,景色独具魅力。左右对峙的东壁天峰岭和西壁翠屏山,断崖绿带,岩层清晰,美如画卷;两壁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历来便为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大字岭间的4棵迎客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同时,山间的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又充满了玄奇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恒山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亦是星罗棋布,且多有传说。北岳主庙恒宗大殿,其脚下为一座崇高的山门。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入山门,劈面103层台阶,举目仰望,大殿崔嵬,气势宏大,不禁令人整襟恭行。此外,山上碧霞宫、凌云阁、斗姆官、纯阳宫、太乙庙等无不见证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踏临恒山之巅,群峰耸立,孤屏如削,夕阳返照,云成紫雾,犹若帷幕,挡住了尘世的喧嚣,只留下了“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浩渺美景。,悬空寺,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四十五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而成。在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公元460年公元465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如今,整个云冈石窟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各式洞窟疏密有致地镶在云冈半腰。其中,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东、中、西三个部分各有所长,相互补充,从而使整座石窟外表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内的各式雕塑可谓是云冈石窟的精华所在。不同各种宗教人物形象体态匀称,神态各异。在雕凿技法上,继承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我国古代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著称。在千余座大小佛像之间漫步,不仅能够受到佛教文化的强烈浸染,更能够从这些佛像身上看到他背后的故事那千百工匠以锤凿之举雕琢出了人类史上这伟大的石窟艺术。,九龙壁,大同九龙壁位于市区大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壁坐南朝北,为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米,高8米,厚2.09米,约是北京北海九龙壁的三倍大小。整个照壁由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分为底座、壁身和壁顶,三者结合十分巧妙,恰当地表现出了九龙壁的雄伟与威严。 须弥底座上刻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为麒麟、狮、虎、鹿、飞马等,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底座之上托有九龙琉璃壁身。整个壁身的下部,青色汹涌的波涛与蓝黄相间的云雾相交汇,绘制出了一方缥缈之境。九龙隐于云雾之间而跃然于壁上。正中心为一条坐龙,正黄色,代表尊贵。此龙正对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中心龙两侧的第一对龙,是两条飞行中的龙,为淡黄色,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这组龙神情潇洒,大有怡然自得之态;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与第一对龙大致相同,形成了基本对称的图案;第三对龙为紫色。这是两条飞舞中的龙,其形态与前者大不相同,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两端的龙),呈黄绿色,姿态飞扬,气宇轩昂。 旭日东升,金光万丈,九龙壁上也晕染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随着晨雾的消散,巨龙身间金光灿灿。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盘绕弯曲,穿行于流云之间,翻腾于波涛之上,宛若真龙再现,撼人心魄。,平型关战役遗址,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平型关东北5公里的山西省灵丘县小寨、关沟一带,沟谷全长7公里左右,两边是高数丈的陡崖。平型关在与灵丘县相邻的山西省繁峙县城东北65公里处,是明代修建的内长城的一处有名的关隘,这里是一道很狭长的古道,东通冀北,西抵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建有平型关战役纪念馆。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大量兵力,企图在三个月内歼灭中国。到1937年9月底,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平型关大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的。,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日军企图攻取平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通路。担任向平型关进攻任务的是日本著名的坂塬集团。 中国军队决定誓死保卫平型关。担任截击任务的是八路军第115师。根据平型关的地形特点,115师决定以隐蔽伏击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一切布置停当后,115师主力于9月25日零时整装出发。此时天降大雨,部队冒雨前进。经过一夜行军,115师于拂晓前全部秘密进入阵地进行隐蔽。而日军对此毫无察觉。不久,日军板塬师团第21旅一部主力和辎重部队,乘汽车100余辆,沿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缓缓开近。到7点,这支部队全部进入115师的伏击圈内。115师抓住宝贵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突然开火。一时间,枪声大作。遭到打击的日军不知所措,乱做一团。115师趁机发起猛攻,从山上向日军猛冲过来,分几路将日军压缩在峡谷中。,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大同南行约70公里的应县佛宫寺内,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楼阁式木结构佛塔。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木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外观呈八角形,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外表看是五层六檐,其实每层还设有一暗层,因此实际是九层。木塔除了石制基座外,其余结构均采用木头建造,各层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木柱之间,使用了数十种斜撑梁加以稳固,从而能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使整个塔的构架联结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美观。塔顶为八角攒尖式结构,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玲珑作响,十分悦耳。 木塔每层均置有佛像,第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令人瞠目的建筑奇迹外,应县木塔上还悬挂有许多匾额,有明成祖朱棣亲题的“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题写的“天下奇观”等明、清、民国历代牌匾54块。这些牌匾也成为了木塔的一大景观,是瞻仰前人妙笔丹青的绝佳景点。,善化寺,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古城大同南部的小南街西侧,始建于唐代,玄宗时期称为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直至明正统十年(公元1145年)才更名为善化寺。寺院建筑高低错落,规模宏大,院区清晰,左右对称,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布局最完整的一座。 善化寺坐北朝南,前有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三者布局匀称,体现出了寺院严谨的架构。寺内三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为辽金建筑中最为宽广的殿堂。佛坛上供奉着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以及文殊菩萨,这三佛合称华严三圣,所以此殿名为三圣殿。 寺院北端为善化寺的主殿大雄宝殿。殿前月台高大宽阔,突显殿堂的雄伟。大殿宽七间,深五间,虽不及华严寺大雄宝殿宏大,但也是辽金建筑中规模较大的殿宇。殿内供有佛像34尊,雕刻精美,形态多样,十分珍贵。除了塑像之外,大殿的壁画亦很珍贵,壁画绘于康熙年间,现存面积190平方米,反映释迦牟尼说法、西方三圣、三大士等有关佛教内容,造型优美,着色合理,很有美学和宗教价值。 此外,善化寺西院内还有五龙壁一座,长约20米,高7米,厚1.45米。壁上五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尤其是中间大龙的造型,新颖别致,全国各龙壁之中实为少见。,赵武灵王墓,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灵丘县名由此而来。 赵武灵王(约前31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赵肃侯之子,赵国的第六代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元前325至前299年在位,他革新图强,实行胡服骑射,为赵国开疆拓土,使赵由弱变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8)传位给幼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带兵继续开拓疆土,灭了中山国。惠文王四年(前295)主父与惠文王游沙丘异宫(河北平乡县东北滏阳河东岸),公子章争位作战败北。公子成、李兑围主父宫,三月余饿死在沙丘宫。赵武灵王墓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公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 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667米。1984年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墓园遍植树木,坟丘绿草覆盖,使这座陵墓更加壮观。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在这里筑城设县,因其墓冢,故名“灵丘”,以此纪念一代明君,山西大同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金建筑,与其他寺院不一样,内有“东方维纳斯”,值得一看! 位于大同市西部,始建于辽代。它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修建的。明中叶后整座寺院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为一体。1963年又合为一寺。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 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