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史论类选择题汇编.doc_第1页
史观史论类选择题汇编.doc_第2页
史观史论类选择题汇编.doc_第3页
史观史论类选择题汇编.doc_第4页
史观史论类选择题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银川一中)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908年11月17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DA1908年是戊申年 B “德宗”是庙号 C“光绪”是年号 D“酉刻”是晚上十二点2.(2014衡水一中) “黄(宗羲)氏之说,从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思想BA现代标准 B辩证分析 C民生史观 D阶级分析法3.(2013安徽3月).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 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 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 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C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4.(2014衡水一中)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DA玉面人的特征 B玉面人的年代 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5.(2014北京101月考)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A 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 A. B. C. D. 6.(2014唐山摸底)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A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C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7.(2014银川一中)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8.(2014衡水一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C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B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9.(2014保定期末)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10(2014湖师附月考)著名史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CA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B距今4800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丝带、绢片C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D本草纲目记载:“麦苗,味辛、性寒、无毒。功能与主治:主清除热毒、益气调中”11.(2014银川一中)右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DA青铜冶炼技术 B青铜造型艺术C铭文书法艺术 D铭文具体内容12.(2014银川一中)下面是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目录摘要: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这表明作者认为D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13.(2014银川一中)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机会均等,就是否定任何特权,大家有相等的机会自由竟争;结果平等,就是平均分配各种价值,按照人头分配或按需分配。关于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表述正确的是CA19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平等 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C今天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 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平等14.(2014银川一中)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D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15.(2014衡水月考)“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B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A B C D16.(2014衡水月考)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B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17(2014衡水调研)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D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18.(2014银川一中)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B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19(2014银川一中)平型关大捷是中日开战以来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胜,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D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B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C两则史料都可信 D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20(2014哈四月考)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D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21(2014北京101月考) 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D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22(2014玉溪一中)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D )A考古资料都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3(2014玉溪一中)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B ) A. 甲说、丙说 B. 甲说、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24(2013南昌模拟)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C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25(2013衡水模拟)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26.(2013天津五校联考)凡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都不会失败,巴黎公社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所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以上表述B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7.(2013开封模拟)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员李步云界定了这样两个概念:“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以此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法制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 B法治只能与民主制度相契合C法治必须以法制为基础 D法制侧重静态,法治侧重动态28(2013西工大附中)有史学家指出:“新史学最初是以近代科学的姿态出现的,决定性的时间要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用科学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还原客观的中国历史。”这里提到的近代中国“新史学”DA最初就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B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C科学地还原了客观的中国历史D重视科学求证、客观审视历史29.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省汉(百分比)唐(百分比)宋(百分比)明(百分比)陕西14962160334451河北73618481060722河南314317681758694浙江242786651451广东0026033282福建015088519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D)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30.(2013江西临川)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任何一个研究、解释历史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种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下列不属于历史观的是 (C ) A“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C“太极生阴阳,理生气” D“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31(2014成都七中)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D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32(2014成都七中)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B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33.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34.(2013河南联考)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原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作者在此强调的是B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统一与多元化是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东西方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35.(2013河南联考)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写道:“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这里,卢梭的本意是B A文明社会必须由经济的发展奠基 B文明社会破坏了人类的善的本性C文明社会的奠基者必须推行愚民 D英国圈地运动加快文明社会到来36.二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必须从文字档案和文字档案造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语言、符号、农村的证据、土地制度、项圈等一切其他可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和方法。同时,又要防止把自己分割成许多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看出正确的一项( A )A扩展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 B历史研究由个体劳动,变成了集体劳动C作为现代的历史学家必须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 D提出了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37.(2013安徽联考)杰里本特利在传统与碰撞一书中把世界分为“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 3500-500 年),“跨 文化交流时代”(1000-1500 年),而 1500 年开始的“近代时期”则被一分为三,包括“全球性相互 依赖的起源”(即“早期近代”,1500-1800 年),“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 年),以及 “当代的全球性重构”(1914 年至今)。作者的历史观是BA以欧洲为中心研究世界史 B跨文化交流为中心的全球视角C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的政治史观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范式38.(2013湖南师范)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39.(2014北京卷)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C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40.(2014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BA BC D41(2014浙江卷)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D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第17题图42(2014浙江卷)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43.(2014上海卷)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44.(2014上海卷)据史记太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庭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史马迁BA. 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 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45.(2014上海卷)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DA.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B.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C. 欧洲中世纪被称作“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D. 商超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46.(2014上海卷)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他在救人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传:“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CA. B. C. D. 47.(2011年 浙江)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B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48.(2008年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C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49.(2009年 浙江文综)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D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50.(2013年北京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C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51.(2014北京101月考)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B选项史料解读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出兵、劳役等52.(2014衡水一中)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C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3.(2014湖北联考)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