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扶贫的“大理模式”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大理州创造了“大理模式”,这是一种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模式。巍山县庙街镇的葡萄种植基地。新华网黄晓英摄新华网大理1月20日电 沿着大理巍山县庙街镇的樱花道、西河边,绵延4公里的葡萄已经开始挂果,即将于3月份上市的葡萄给这里的贫困户带来了新的收获。“当我一年拿回上万元的收入时,我儿子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65岁的谢有利说,由于儿子儿媳身体不好,没有劳动力,过去仅靠着他一人种地和养老保险勉强生活。如今,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的扶贫政策好。谢有利告诉,2016年家里开始把1亩多土地流转出去,土地一年收入可以上千元,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5000元,以及到葡萄基地上打工每天80元的收入,一年总收入轻松过万。他只是大理州众多受益于产业扶贫的其中一个贫困户,像这样受益的贫困户,还有数万人。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大理州创造了“大理模式”,这是一种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模式。1月17日至1月20日,我们辗转大理州的巍山、洱源、宾川、祥云4个县,深入田间地头、企业,面对面采访,一一梳理产业扶贫的“大理模式”。在对4个即将摘帽的贫困县的采访中,这里边既有共通的地方,又有根据各县实际个性化扶贫的典型。模式一: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在产业扶贫的“大理模式”中,最大的特点和亮点便是“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这在巍山、洱源、宾川、祥云4县得以充分实践。为什么是党支部在最前面?大理州扶贫办主任施榆兵说,产业扶贫需要基层党组织牵头、组织、发动、领导、协调,选准引进龙头企业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链接机制。采访过程中,我们亦深入感受到,党支部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的核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从2015年年底开始,巍山县在大理州率先探索创新并推行了“党支部+X(龙头企业、合作社、挂钩部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经过前期探索,巍山县庙街镇由村党总支部成立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信贷扶贫资金5万元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投资龙头企业,以投资分红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创新帮扶新模式。巍山县庙街镇党委书记罗宝林介绍,通过党委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企业帮扶的方式,经镇党委政府与大理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次协商,双方同意以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的产业信贷扶贫资金投资给公司,帮扶期为5年,每年公司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注资额的10%分红给贫困户。2016年6月16日,庙街镇组织大理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被帮扶的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企业帮扶首次分红资金50万元。“我们采取组织当红娘,企业农户双向选择,探索找出一条企业帮扶贫困户脱贫的新路子,让党支部一头连贫困户,一头连龙头企业。”罗宝林说,一方面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企业也获得了贫困户投入的500万元资金,经营实力不断壮大,新建了葡萄种植基地300亩。大理时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左继龙表示,通过这种模式,公司带动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赚取了“三块钱”,即土地流转资产性收入“一块钱”,投资分红资本性收入“一块钱”,解决就业工资性收入“一块钱”,这“三块钱”使得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实现贫困户长期脱贫。在宾川县,针对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弱、产业培植难、与市场对接难的实际,通过基层党支部组织发动、领导协调,选准引进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起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利益链接机制。宾川县大营镇党委书记毛跃龙介绍,大营镇萂村村委会通过党支部引领,由龙头企业华侨庄园开展帮扶,推进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基地,培育“产业工人”等措施,覆盖全村141户贫困户,让贫困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银行贴息贷款给贫困户入股分股金、入企业打工挣薪金,增加“三金收入”,可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而在乔甸镇的新庄村,这里走上了一条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发展新路,2016年,该村旅游收入超过70万元,接待人次8万余人,户均增收6000元,党支部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乔甸镇镇长自汝涛告诉,党支部发挥的作用一是邀请能人回村,共同研究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参与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三是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一开始,群众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乡村和红色旅游,经过我们党组织挨家挨户做工作,现在每户都入了股,进了公司,有村民甚至将家中的房产无偿提供给公司做乡村旅游,经过党支部不懈的努力,村民们投工、投钱、投房等,把新庄村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了起来。”这里的老百姓收入渠道增加了,除了务农外,还可以务工、入股分红等,不仅帮助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脱困,还增加了一般村民的收入,乡村经济得以发展。33岁的杨发慧就是新庄村受益的贫困户之一,以前仅靠种植葡萄为生,自去年8月份开始在村里上班后,月收入2500元,年收入超过2万元,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目前,“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已在大理州全州推广,带动贫困户48623户发展产业。宾川县大营镇萂村“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葡萄产业脱贫模式。模式二:产金互促在产业扶贫的“大理模式”中,“产金互促”模式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既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又增加贫困户的资本性收入。“产金互促”模式,简单而言,企业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政府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由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协议,以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的产业信贷扶贫资金投资给企业,获得入股分红。作为大理州规模最大的帮扶贫困户的龙头企业,巍山县建宏经贸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挂钩帮扶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052户,获得了共5260万元的投资,每年贫困户以投资资金5万元的10%分取红利5000元。2016年12月底,公司完成了1052户2016年分红款574万元(含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巍山县兴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则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获得600万元投资用于公司养牛产业发展资金。兴荣牧业负责人苏兴荣告诉,从2016年起,公司每年支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元的红利,2016年11月16日,公司已将每户5000元的红利兑付给贫困户,共计分红60万元。2017年公司计划投资8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吸纳了乔后镇新坪村拓荒农业合作社信贷资金500万元,入股参与洱宝企业经营分红,公司第一年已支付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0万元,每户分红4000元。大理品宏高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吸纳了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到公司,公司每年按8.5%的比例分红给贫困户,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祥云县,其依托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鼓励支持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21户企业结对帮扶21个贫困村,探索出了“村企合作,产金互促”的扶贫模式。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曹盛祖说,该公司将全县8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公司3年精准脱贫联系对象,每户以5万元的脱贫贷款基金入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公司以每年每股3000元的红利兑付给参股贫困户,公司吸纳入股资金400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像这样参与到“产金互促”的企业,不仅仅只是上述几家。据施榆兵介绍,大理州12县市共有316个民营企业挂钩帮扶300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3432.61万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874人,带动贫困户26682户增收,其中16986户贫困农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企业5.34亿元。截止2016年12月31日,已向入股贫困农户派发入股分红资金5918.73万元,实现户均增收3484元。祥云裕龙扶贫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创建开展“35543”精准帮扶示范园。模式三:多元化个性化扶贫“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和“产金互促”等产业扶贫模式,是大理州脱贫攻坚共通的模式,共通之下,还有结合各地、各企业实际,多元化、个性化的扶贫方式。在祥云县,推广了“劳务派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劳动力,依托当地企业实现就近转移就业。祥云县祥城镇新邑村委会6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家胜,就是通过祥云裕龙扶贫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吸纳成为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职工,月薪达到3200元,逐渐改善了生活。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姚春斌透露,该公司2016年对1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就业安置,2017年上半年计划培训500-1000人,下半年1000-2000人,并转入飞龙公司。目前,公司计划用地200余亩,用于种植核桃、花椒种苗和园林苗圃,建设家畜养殖,建设石灰厂、石料厂等,进行相应的就业培训,让更多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带动2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和自身发展。龙云公司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在多个县市建立了农业合作组织及农产品种植和初加工基地2.5亩,带动农户15000多户,年增加收入1亿多元。同时,创新“订单帮带”,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安排订单生产,按照“市场价格低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高时按市场价收购”,把蔬菜种植的利益最大限度让利给种植户。洱源县则通过实施富民多元化产业进千家万户工程,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金融撬动”的良好发展局面。据了解,该县给予每户建档立卡户不低于3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党支部+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来拉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再兑现扶持资金的方式发展养殖业,对无自主经营意愿和无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与邓川农特产品开发公司等21家本土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通过把2000户贫困户的1亿元贷款资金投入企业经营,企业以投资收益和就业安置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大理品宏高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告诉,公司通过带动贫困户种植高原独头大蒜,每亩可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较大程度的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在经营过程中,公司每年需要季节性用工大约30000人次,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劳动力,按每天每人120元计,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0元。此外,该公司还抽出55万元进行基金扶贫,以每户1000元的标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发展资金,获得资助的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手工等不同形式进行自主创收、增加收入。洱宝公司2016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2000万元,该公司每公斤鲜梅收购价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了0.5元,仅此一项,37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增收252.5万元。“洱宝公司为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增收致富的问题,投资12万元购买优质杏子树4000棵,在挂钩扶贫点乔后镇新坪村委会建设50亩优质杏子树基地,不仅免费提供杏子树苗,还免费提供种植和管理技术,并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杏子树挂果成熟后,公司高于市场价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购鲜果,为其解决销路。”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协鼎说。此外,洱源县还建立了电商扶贫平台。云南省委宣传部派驻洱源牛街乡福田村第一书记字振华表示,现在的扶贫是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媳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外包合同协议
- 租搅拌车合同协议
- 消费协议未签合同
- 月结签单合同协议
- 租用监控合同协议
- 水杯购销合同协议
- 蒜薹购销合同协议
- 演员演出合同协议
- 收购高粱合同协议
- 赠送股票合同协议
- 年度广告物料制作安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
- 2024年辽宁高考地理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第16课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广州市白云区金广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HJ 997-2018 土壤和沉积物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式版)
- 俄罗斯介绍模板
- 5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培训课件模板(可编辑)
-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印刷厂常用生产工艺、设备作业指导书一整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