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ppt_第1页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ppt_第2页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ppt_第3页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ppt_第4页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黎族概况 黎族文化色彩及其蕴含的意义,早在3000多年前黎族的先人便踏上了海南岛这个美丽的海岛。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现在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则散居在海南其它市与当地民族杂居。黎族有自己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图腾崇拜与黎女纹身 黎族纺织黎族服饰 最具有浪漫色彩“跳竹竿”舞 黎族“三月三”节,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三大崇拜形式中很古老的一种,大致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黎族也不可避免地经历过图腾崇拜阶段,而且,黎族的图腾崇拜曾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精灵崇拜一道,构成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并在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黎族的图腾崇拜,以动植物为主。动物方面,主要以蛇、龙、鸟、狗、蛙、牛、猫作为崇拜对象;植物方面,则以葫芦瓜、水稻、榕树、木棉为主。,葫芦瓜图腾崇拜 狗图腾崇拜 鸟图腾崇拜 蛇图腾崇拜 榕树图腾崇拜,黎族中的图腾崇拜,鸟图腾崇拜 白沙黎族自治县操“本地”方言的黎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黎族的祖先有个女儿,她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一个被称做“纳加西拉”的鸟便用嘴含着谷类时常飞到小女婴身边,将她养育长大。为了不忘鸟的养育之恩,黎族妇女便在身上纹“纳加西拉”鸟的翅膀花纹。鸟被认为是黎族祖先的保护神,显然是图腾崇拜的表现,也是母权制社会的意识存在的反映。对动物的图腾崇拜说明渔猎经济是黎族社会早期的主要生产手段的事实。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当“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榕树图腾崇拜 黎族人认为榕树是有灵性的,它是善良的,是人类的朋友。大叶榕树被认为是雨仙,村寨种的越多,表明这一地区水量越丰富;小叶榕树则被认为是村寨的阴护神仙,它保护全村人丁兴旺,丰产丰收。若一株小叶榕树死亡了,黎族村民认为这是村里将有德高望重者死亡的征兆,即“奥雅”中可能有哪一个要逝世。对于生长在村寨前后的榕村,黎族人严禁砍伐。对植物的图腾崇拜的根本原因是农作物成了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而农作物的丰歉影响着其个人的生存,于是人们对农作物产生崇拜心情。,黎女纹身,在黎族,女儿身上的文身都是参照母亲的文身刺的,母女的神灵图案也要完全一致,从而保证族群最鲜明的标志延续下去。 黎族妇女身上的方言文身,总面积要占到身体表面皮肤的40%。这五种方言文身中除了有蛙纹、树纹等不同族群共同崇拜的图腾图案外,哈方言族群突出半圆环纹和手镯纹,杞方言族群突出双斜线纹,润方言族群突出树叶纹和方块纹,美孚方言族群突出泉涌、谷粒、几何纹等。,文身含有民族标志的意义,是为了防止被掳掠、表示爱情忠贞、美丽而出现。古老的民族借着这些图式,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期望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用点线艺术构图刺在皮肤上,以图式的美感因素激励族人勇敢地生活。 文于脸颊的线纹寓意“福魂”,文于上唇的寓意“吉利”,文于下唇的寓意“多福”,文于腿部的寓意“护身平安”,文于背部的寓意“福气上身”,文于手指上的圈纹寓意“钱财”等等。,与崇敬祖先的审美观、 黎族妇女服饰的图案花纹中最多见的是人纹和人祖纹,其周围的花草像征着部落的繁衍,两边的神台和布满的兽足印纹,像征着祭祖习俗及世代狩猎的生活。这种以祖先崇拜的祭祖图案,反映了黎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敬的审美心理。他们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纹饰,把人、龙、马、鹿、斑鸠、蛙、蛇、花草等上百种动、植物图案,抽像地在服饰上表现出来。姑娘们在出嫁前,必须亲手织出最精美的服饰做为新娘礼服,以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本质,寄托她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竹竿舞又称“打柴舞”,最初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选拔村寨中机智、勇敢、富有胆略的青年。因为竹竿舞一开始并非用竹竿,而是用又粗又重的树杆,有的上面还有刺,跳的人如果不小心被打到,不仅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受伤,因此需要跳舞的人胆大、心细。竹竿舞的产生完全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除了选拔优秀青年外,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具有祭祀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黎族人首次进京表演竹竿舞获得了巨大得成功,同时新政府建议竹竿舞应该表现黎族人在建立新中国、迎来新社会后所表达出来的欢欣鼓舞和对胜利的无限喜悦。,黎锦的传统纺织技三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