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摘要:俄罗斯中产阶层产生于其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时期,其特征为在与生产关系及单位类型上,大部分分布在私营部门,国营、集体占比例小;在社区资源分配格局中,现阶段中产阶层大多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中产阶层内部分层现象严重;中产阶层处于严重的不稳定状态,向下的流动性趋向大;非法收入来源大,与权力中心接近,有一定的政治根基,官商结合特征明显。因此处于不成熟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关键词:俄罗斯;中产阶层;发展前景由于中产阶层的特殊功能,因此在社会结构分析中,中产阶层历来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研究对象。初步检索俄罗斯的学术期刊网站发现自1991年到2006年底俄罗斯的本土学者探讨有关中产阶层的学术文章达541篇,探讨的主题十分广泛,姑且不论其文章的深度和国际影响力,单从研究的主题和研究者的学科背景看,中产阶层研究在俄罗斯已经成为“显学”。而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有关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研究只有屈指可数的十余篇,其中还包括翻译及非正规学术意义的文章。这种研究状况已经影响到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模式的正确评价。一、俄罗斯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轨迹分析俄罗斯中产阶层必须放置于其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去,而分析俄罗斯的社会结构又必须追溯其社会结构演变的历史轨迹。首先,综观15世纪以前的俄罗斯社会。这时期其社会结构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凭借武装力量征服阶段、凭借具有立法权的政权建立起来的阶段和凭借资本即经济差异的确立阶段。第一阶段形成了两个阶层即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第二阶段形成了含大公在内的军政管理者、普通自由民和家奴三个等级的阶层;第三阶段则进一步分化为大公在内的特权地主世俗权力阶层、祭士精神权力阶层、城市自由民、国有农民、地主农民、特权家奴和普通家奴等复杂的阶层。特别是第三阶段的阶层变化和阶层权力内涵的变迁为俄罗斯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铺平了道路。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首位沙皇,标志着俄中央集权制的初步形成。此后经济差异和法律不平等是阶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当时作为相对原始的农业社会的基础结构,俄罗斯的农村公社尚未在封建制的发展中按照经济规律蜕化为私有财产形态的领主农奴制,可是已经在国家的法律意志下被政治强权保护下来并被导向专制国家、贵族地主和农村公社三位一体控制农民的国家农奴制的发展轨迹。到17世纪中叶,这种农奴制日臻完善,成为国家的一种主要制度形态。到18世纪初彼得大帝统治时期,这一过渡基本完成,农奴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18世纪下半叶,俄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黄金时代来临了。这个黄金时代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1649年的法典。该法典赋予了人们终身和世袭的特权:私有地成为所有供职者的特权,只有世袭的供职者(子承父业者)才能占有农奴,僧侣得到了布道的特权,工商业者得到了在城市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工作的特权,农业劳动成为农民的权利但不是特权。直到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这种等级制才逐渐消失。但等级观念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后来社会结构的轨迹。1917年苏维埃体制建立后其社会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等级观的延续(见表1)。从上表看,前苏联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大的宽泛的职业群体为划分标准,充分体现出了“无阶级”的历史理念,工人群体和职员群体几乎占据了70以上。即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农庄成员也与其他国家特别与中国有本质性的差别。前苏联集体农庄成员同国营部门的职工一样,是从社会消费基金中获得一定数额的收益,靠这部分收益来保证农庄成员的免费医疗、兴办中等学校和提高技能的训练班,给予多子女家庭提供津贴,给就读者提供助学金、发展文化生活和闲暇生活服务等等。对农庄成员实行统一的退休金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旨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福利待遇的重大社会措施。农庄根据全体会议的决议修建自己的疗养院、修养所、少先队夏令营,并向庄员提供到国家或部门的疗养所去修养的优待证,在庄员丧失劳动力时向他们提供津贴。同时个人副业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获得额外收入。这种状况与中国不同,前苏联不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也是前苏联努力追求的境界。但是也应看到,虽然苏联社会的阶级结构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但苏联社会中显然也存在阶级分化至少是阶层等级的事实。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前苏联(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最初的表现是其社会成员经济收入差别的出现与扩大,其实质是由社会结构的单一性走向多元化,也就是由前苏联的利益一致走向利益多元。相关研究表明俄罗斯居民最低收入阶层在1991年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后近十年内基本保持了较低的份额,说明其社会地位基本被定型化,也说明俄罗斯在社会转型之初是他们在承担改革的消极后果;真正的利益获得者是最高收入阶层,他们一直保持比较高的份额,而且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从总额系数看,俄罗斯的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之中。这种状况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是对俄罗斯固有历史轨迹的破坏,而且是对前苏联“无阶级”模式的巨大讽刺。正如雷日科夫所指出的“19921993年间形成的福利水平的差距,即使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也是变得过分了,在这段时期10的最富有家庭和10的最贫困家庭之间的差距达1600,超过西欧发达国家平均差别水平1倍,超出美国贫富差距0.5倍。”以上看来,如果说1980年代以前的俄罗斯社会结构演变是以国家利益至上为主导的一种“无阶级”型态,那么1985年之后这个历史轨迹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社会利益代替国家利益成为社会结构变迁的主导性因素,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阶层骤然出现且分化严重突破了俄罗斯社会结构演变的轨迹;二是利益分割及隔离使俄罗斯社会结构快速定型化,并成为其社会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三是社会冲突不断,社会严重失序。二、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上述俄罗斯社会结构的演变分析为本文研究其中产阶层奠定了历史背景。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1985年以前、19851992年、19921998年和1998年以后,这种划分是依据影响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而作为标准。1985年以前,由于前苏联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权力的占有成为一个人社会资源分配的几乎唯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可以说它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阶层分化,同质性明显。尽管如此,从教育和权力所体现出来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机制来看,前苏联仍可分出一定意义上的“原始中产阶层”,如有学者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水平等角度出发发现在前苏联存在着一个由4000万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原始中产阶层”,它包括教师、运动员、科学家和其它行业的人员。认为这些人群以其所受的教育程度、物资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独特的品位而保持着与其他社会成员间的不同。以权力来划分,它包括对党忠诚者、国营企业和农庄的中层管理者和党政军系统的公务管理者,他们是苏联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真正的利益协调者,他们在苏联70年的历史中扮演了减缓矛盾的中坚作用,后期俄罗斯社会结构的分化也主要是这部分人的分化,他们奠定了后期俄罗斯中产阶层的基础。19851992年是俄罗斯中产阶层的雏形产生阶段。这期间发生了两件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一是苏联模式的崩溃,代之而起的是私有化为先导、总统个人集权的非正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利益协调的均衡机制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权力追逐阴影下的市场竞争。它对于俄罗斯中产阶层的意义是在于分化和重组了其构成的社会成员。它构筑了现代俄罗斯中产阶层的雏形。甚为可惜的是,据现有的资料看,学界普遍忽视了对这个阶段的研究。这一阶段是俄罗斯社会利益急剧分化的时期。众所周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