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二册上册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年七月共二册上册 2010.0.02.008 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项目负责:孔令新野外编录:余 洋报告编写:陈必盛报告审核:蔡小华报告审定:孔令新总工程师:孔令新总 经 理:周雪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7月提交报告单位: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目 录共二册上册 文字部分1. 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与任务21.3勘察执行规范21.4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31.4.1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及孔深要求31.4.2勘察方法31.5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41.6坐标及高程系统41.7几点说明42.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52.1地理位置52.2地形地貌52.3气候52.4水文73.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73.1区域地质构造73.2地层岩性83.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的说明114.水文地质简况114.1场地环境类型114.2地表水114.3地下水125. 地震效应135.1场地有利、不利地段的划分135.2场地类别135.3抗震设防烈度135.4砂土液化评价135.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146.工程地质评价146.1场地稳定性评价146.2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147. 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157.1道路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157.1.1路基设计建议157.1.2地基土、石工程分级167.1.3环境水的影响及路基排水建议167.2堤防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177.2.1堤防工程基础建议177.2.2堤防工程边坡支护建议177.3桥梁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177.3.1河床稳定性评价177.3.2河岸边坡稳定性评价177.3.3桥梁基础类型建议177.3.4桥台挡土墙建议197.4涵洞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197.5挡土墙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197.6支路工程评价及设计建议207.7环境工程评价207.8设计、施工注意事项218. 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219. 结论与建议22附表部分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10张2、地层统计表(附表2)-1张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附表3)-4张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4)-42张5、砂土液化判别成果表(附表5)-6张附图部分1、图例(TL)-1张2、工程地质平面图接合图(PMTU-0)-1张3、工程地质平面图(PMTU-1PMTU-31)-31张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PMT-ZDM1PMT-ZDM7)-60张5、工程地质横断面图(PMT-HDM8PMT-HDM64)-57张6、工程地质剖面图(PMT-Q1PMT-Q64)-58张共二册下册1、钻孔柱状图-259张附件部分1、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7张2、土工试验报告-40张3、三轴压缩土工试验报告-3张4、三轴剪切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强度包线)-10张5、固结系数土工试验报告-4张6、固结系数与压力的关系曲线-17张7、时间平方根曲线-30张8、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6张9、固结试验报告(elogP关系曲线)-23张10、固结试验报告(eP关系曲线)-100张11、水质简分析报告-10张12、钻孔岩芯照片-33张1. 前言受东莞市虎门镇人民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甲方)的委托,我公司(乙方)承担了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虎门镇长堤路地理位置示意图沙田厚街长安本项目位置长堤路起点点长堤路终点点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1.1工程概况拟建长堤路市政工程位于东莞市虎门镇东引运河、太平水道东侧,北起虎门厚街镇界,南至规划凤凰路(现况为炮台路),路线全长约11.55km,里程桩号为AK0+000AK11+540。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按城市级主干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60 km/h,道路红线宽3841m,双向6车道。拟建长堤路道路沿线经过白沙村、镇口村、新湾渔港和沙角炮台,是虎门镇推进城市升级,打造“一河两岸”滨水景观带的着眼点和关键点,是结合城市防洪的滨河滨海景观大道。项目集市政道路、景观、城市防洪于一体,涵盖道路交通、桥涵、堤防、给排水、电气、园林景观等专业,工程综合性强、规模大、技术难点多、社会影响面广。拟建长堤路市政工程为堤路合一工程,堤防工程为道路的护岸部分。北起连升北路,南至金湾大道,实际堤防全长约8.96km,堤防设计等级为2级。其中AK0+000AK1+320段道路边线距河岸线较远,拟采用斜坡式护岸结构形式;AK1+320AK9+160段为便于堤路结合和岸线景观,拟采用直墙式护岸结构形式。拟建长堤路市政工程沿线共布设跨河、跨渠、跨线等大小桥梁9座,涵洞12座,桥梁及涵洞规模见表1.1、表1.2。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中桩及边桩直径1.2m,预估单桩承载力为6000kN/柱。桥梁规模一览表表1.1序号桥梁名称桥梁跨径nL(m)桥梁宽度(m)桥梁面积(m2)结构形式备注1AK0+339跨河桥2040.71223.4简支T梁小桥2AK0+727跨河桥3040.71630.4简支T梁中桥3AK1+163跨河桥32040.72851.4简支工字梁中桥4东引运河跨河桥516393291.6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中桥5AK5+024旧桥加宽7.5+12+7.521.6743.04预应力空心板小桥AK5+024旧桥加铺6+12+6615旧桥加铺6AK6+321跨河桥41541.352708.425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中桥7新湾渔港桥82044.37363.989简支T梁大桥8AK10+007跨河桥52040.34435.418简支T梁大桥9瓦馆冲河跨河桥3043.81754.628简支T梁中桥涵洞规模一览表表1.2序号道路里程桩号箱涵尺寸孔数净宽净高(m)管涵公称直径(m)长度(m)备注1AK0+08012.51.749箱涵2AK0+85014.62.046箱涵3AK0+99013.51.647箱涵4AK1+930d100040管涵5AK2+68523.03.050箱涵6AK9+64012.62.057箱涵7AK9+67524.52.063箱涵8AK10+32023.52.057箱涵9AK10+84013.51.757箱涵10AK11+25112.02.056箱涵11AK11+27511.81.860箱涵12AK11+537d120055管涵建设单位:东莞市虎门镇人民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勘察单位: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一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表2.0.4划分,场地分类属类。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进行,目的是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分布情况,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1)、查明道路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天然地基持力层及地基土容许承载力;2)、评价道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路基处理建议及有关设计参数;3)、评价堤防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建议,并提供有关设计参数;4)、查明桥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等分布情况;5)、查明道路沿线的不良地质条件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供绕避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6)、查明沿线地表迳流、地下水埋藏及分布,并进行分析评价,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查明道路沿线的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对工程的影响情况;8)、提供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的类别,判别有无地震液化现象;9)、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提供桩侧摩阻力、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等;10)、对场地作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以及桥梁基础方案建议。1.3勘察执行规范本次勘察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如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11)、工程岩土分级标准(GB50218-94);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制定(试行)(建设部2003年7月);1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1.4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1.4.1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及孔深要求本次勘察钻孔由设计单位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进行布设,共布置钻孔524个,其中道路钻孔216个,堤防钻孔162个,桥梁钻孔119个,涵洞钻孔18个,挡土墙钻孔7个,部队段支路钻孔2个。具体钻孔布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1)、道路共布设钻孔216个,以“LK”表示。沿道路中线每隔50m距离布设1个钻孔,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钻孔孔深一般为10.015.0m,若遇软弱土层则穿过该层并进入较硬土层23m作为控制原则。2)、堤防共布设钻孔162个,以“DK”表示。沿拟建路堤两侧纵向每隔100m左右布设1个钻孔、每隔300m布设一条横断面,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钻孔孔深在堤防起点至AK1+320段,设计拟采用浅基础,堤身技术孔以进入强风化岩2米控制终孔,一般孔则按进入残积土5米或强风化2米控制终孔;在AK1+320段至堤防终点,设计拟采用桩基础,堤身技术孔优先考虑按进入中风化岩2米控制终孔,若40米内达不到前述要求则按穿过软土层进入其下土(岩)层一倍的软土层厚度且总孔深不得少于40米来控制终孔。3)、桥梁按墩台共布设钻孔119个,以“QK”表示,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因拟建场地地层结构较复杂,桥梁钻孔终孔原则分为两类:对砂质泥岩等软质岩一般孔进入中微风化岩8米,技术孔进入中微风化岩10米;花岗岩等硬质岩一般孔进入中微风化岩5米,技术孔进入中微风化岩6米;对基岩埋深较深的,钻孔深度进入残积土层面以下30米控制终孔。4)、涵洞共布设钻孔18个,以“XK”表示,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一般每座涵洞布设3个钻孔,沿涵洞中线布设,钻孔孔深一般为15.0m,若遇软弱土层则穿过该层并进入较硬土层5m作为控制原则。5)、挡土墙共布设钻孔7个,以“DQK”表示,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沿挡土墙轴线约50100m布设1个钻孔,钻孔孔深一般为10.0m,若遇软弱土层则穿过该层并进入较硬土层5m作为控制原则。6)、部队段支路共布设钻孔2个,以“JLK”表示,均为技术性钻孔。沿支路中线约50m布设1个钻孔,钻孔孔深一般为10.0m,若遇软弱土层则穿过该层并进入较硬土层23m作为控制原则。1.4.2勘察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及拟建工程的特点,我公司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次勘察。1)、钻探及取样:本次勘察采用XY-1型油压钻机配以优质泥浆结合无缝钢管护壁钻进。对于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泥岩残积土、花岗岩残积土采芯率为90%以上,对填土、全强风化岩采芯率不低于75%。淤泥及淤泥质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样;粉质黏土和残积土采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法取样;扰动样采用标贯器或岩芯管取样;中、微风化岩石采用岩芯管取样。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76cm,锤重63.5kg,试验间距一般为2.03.0m左右,主要在砂土、黏性土、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层中进行。3)、室内试验:对所采取的原状土样进行常规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渗透试验及无侧限抗压试验等,其中压缩试验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对所采取的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对所采取的岩石样进行单轴饱和抗压试验;对所采取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易分析测试。1.5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我公司接受任务后,根据项目的特点,于2010年1月5日先后共派出25台XY-1型油压钻机开展野外钻探施工。但由于其它各方面的原因,直至2010年7月18日才完成野外勘察工作。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1.3。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3类别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作量备注野外工作1完成钻孔孔5242总进尺米13804.133取原状土样件7924取扰动土样件1145取岩石样组696取水样组197标准贯入试验次29458测放孔位点524室内工作1一般物理性质试验件7922固结快剪件593颗粒分析件1144粘粒含量件75有机质含量件366渗透试验件1277无侧限抗压试验件308固结系数组269高压固结试验组4910三轴UU试验组1911岩石抗压试验组6912水质简易分析组191.6坐标及高程系统本工程坐标为珠区平面坐标系统,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各勘探孔的坐标和高程均采用全站仪实地测放得出,测量控制点由我公司测量组提供,具体控制点(部分)坐标及高程见表1.4,各勘探点坐标和高程详见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控制点坐标、高程一览表 表1.4控制点编号坐标X(m)坐标Y(m)高 程(m)CD02528197.844363822.0442.478CD05527371.151363893.3882.142CD09525842.290364208.5662.594CD14524428.110365073.6912.792CD17523798.779365642.1782.923I456518241.226365433.8802.340CD20522947.060365783.4213.174CD21522607.848365713.2403.372CD32520437.560365586.3404.5901.7几点说明1)、部分钻孔受场地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实际钻孔施工位置在原设计孔位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位移,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2)、钻孔定位是按照平面图采用全站仪测放,钻孔施工完毕后再用全站仪复测钻孔坐标及孔口高程。3)、本报告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中已注明实测击数的表示未经杆长修正,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中的标贯击数均为实测击数。在确定承载力时根据经过杆长修正的修正击数确定。4)、岩土层定名及状态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确定。5)、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及剖面图中的地面连线为各个勘探钻孔的孔口连线,而非实测地形线。鱼塘、河流在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及剖面图中的形状均为示意图。6)、水上钻孔的标高和孔深均为从水底开始计算。7)、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及剖面图中水位深度为负值是表示水上钻孔水底到水面的高度,受潮汐的影响,该水位深度有较大幅度的变化。8)、因场地施工条件的限制及其它各种原因,本次勘察尚有10个钻孔未施工。其中包括道路钻孔9个(未施工钻孔编号为LK47、LK48、LK203LK209)及涵洞钻孔1个(未施工钻孔编号为XK9)。2.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2.1地理位置东莞市虎门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中心座标在北纬224933,东经1134938,面积17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省道穿镇而过,广、深、珠高速公路在此回旋交接,虎门大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翼,珠江主航道傍镇而流,是粤、港、深、澳经济通衢的物流中转地,水运直航香港,连通五大洋,陆路开往全国各地,水陆交通便利。2.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沿线所经过区域原始地貌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冲积平原地貌,局部为丘陵或剥蚀残丘地貌。地层结构较为复杂,上覆第四系主要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砂土、黏性土及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和白垩系沉积岩。沿线自白沙村至镇口村段,多为鱼塘、农田、东引河道;镇口村至金湾路段沿线主要为已建城市道路、居民区、东引河道及太平水道;金湾路至沙角炮台段,沿线多为鱼塘、农田、村落。沿线现状地形整体较为平坦,仅部队地段主要为山地及剥蚀残丘,地形起伏较大。野外勘探期间实测钻孔孔口标高介于-3.6612.77m之间(水上钻孔以水底计算孔口高程)。2.3气候拟建工程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换地带,气候变化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受低纬度海洋湿润气流的调节,夏季反而不是非常酷热。本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四季树木常绿。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时常出现,有时亦受低温阴雨和寒潮的影响。东莞市虎门镇主要气候数据如下:1)、东莞市虎门镇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数均充足,虎门镇太阳辐射量统计见表2.1,虎门镇日照时数参数表见表2.2。虎门镇太阳辐射量统计表 表2.1月份123456789101112虎门镇314215276327410452553511461456377335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年 虎门镇日照时数参数表 表2.2月份123456789101112虎门镇145.386.879.195.8149.7168.9235.6217.9197.7202.8183.9174.7单位:小时 2)、气温东莞市虎门镇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1.421.9,气温特征为南高北低。一年中,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5;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428.7。虎门镇各月份平均气温见表2.3 虎门镇月平均气温表 表2.3月份123456789101112虎门镇13.514.417.921.925.527.228.528.426.923.819.315.1单位: 3)、降水虎门镇降雨量年内分布亦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于49月,降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降雨量40%50%,后汛期(79月)占年降雨量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20%左右。虎门镇各月降雨量见表2.4: 虎门镇各月降雨量表 表2.4月份123456789101112虎门镇38.656.072.5174.1272.9228.7214.0226.1182.680.641.324.6单位:毫米4)、风速虎门镇受季风环流控制,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9月至翌年3月)处于大陆冷高压的东南侧,盛吹偏北风,其频率基本在15%40%;夏秋季(48月)经常受副热带高压西部及南部支槽与西南低压的交替影响,常吹偏南风,其频率大致在1525%,见表2.5: 虎门镇各月平均风速表 表2.5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虎门镇2.32.42.42.52.52.42.62.22.22.22.32.12.3单位:米/秒根据东莞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虎门镇累年瞬间最大风速为37.0m/s,在台风登陆期间,气象局自动监测站曾测到瞬间最大风速为47m/s;虎门镇累年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4.0m/s。5)、灾害天气、台风台风是影响虎门镇天气的重要灾害之一。台风产生于热带海洋上,是以低压为中心的大气涡旋,统称为热带气旋,在中国按照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划分为4个等级:67级称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影响虎门镇的热带气旋数量,各年之间差别很大,少的全年只有1次,多的达7次,如1961年、1993年,平均每年3.2个。热带气旋侵袭虎门镇的数量多年平均为0.9个,但各年之间差别大,如1957年、1960年、1971年,个别年份受台风袭击比较严重。如1971年68月,虎门镇连续3次受台风袭击,少的全年没有热带气旋侵袭,这样的年份近45年来有21年。一年之内,除14月没有热带气旋直接影响虎门镇外,其他各月均有受热带气旋直接影响的可能。510月是虎门镇的台风季节,盛夏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虎门镇的可能性均较大,分别占全年的71.1%和81.5%。这三个月可以说是虎门镇台风活动的盛期。据19491993年资料统计,有23次台风对虎门镇影响较大,在虎门镇出现8级以上台风(最大风速24.5米/秒)和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暴雨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标准,凡日雨量50.099.9毫米称为暴雨;日雨量100199.9毫米称为大暴雨;日雨量200毫米或以上称为特大暴雨。从季节分配来看,虎门镇一年中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时期,每年49月夏季风盛行,暴雨显著增加;10月至翌年3月,主要受冬季风控制,暴雨显著减少。所以,虎门镇暴雨季节长,暴雨日数多。从东莞市各地平均状况看,除12月份没有暴雨外,其余各月都有,最多出现在春夏之交的5、6月,是防汛的紧张阶段;其次是8月、4月和7月;再次是9月,其它月份均极少出现暴雨。据19081988年中共80年(缺1945、1946、1947年资料)统计结果,19081988年共出现暴雨152次,平均每年1.9次,最多年份达7次。2.4水文东莞市虎门镇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下游地段,珠江年均河川迳流总量为3360亿立米,迳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约占年迳流总量的80,6、7、8三个月则占年迳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7倍,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 珠江流域洪水特征是峰高、量大、历时长。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主要是峰面或静止峰、西南槽,其次是热带低压和台风,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现在6、7、8月。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迳流多年平均值为803亿立米,仅占全流域年迳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现的最小流量为720立米每秒,北江角石为130立米每秒,东江博罗站为31.4立米每秒。 珠江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9千克每立米,年平均含沙量8872万吨。据统计分析,每年约有20的泥沙淤积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其余80的泥沙分由八大口门输出到南海。 珠江口门的潮汐属不规则的半日周潮。珠江口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米,最大潮差为2.293.36米。八大口门涨潮总量多年平均为3762亿立米,落潮多年平均值为7022亿立米,净减量为3260亿立米。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河口形状、河道水深、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其中天文潮潮汐动力影响最稳定且具有一定周期性。受太阳及月球引力的影响,周期性表现在日周期及半月周期。拟建工程沿线西侧主要为东引运河及太平水道,且沿线多处可见小河沟穿越该道路,地表水系发育,水流由北向南流向注入珠江,并受潮汐的影响。3.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3.1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岩、燕山期及第四系,其中以震旦系、燕山期及第四系最为发育。上覆第四系主要包括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及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主要为震旦系混合花岗岩(Z)、侏罗系砂岩(J)、白垩系砂质泥岩(K)及燕山期侵入花岗岩(5)。沿线揭露的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砂质泥岩及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其中白垩系砂质泥岩呈棕红色,层状构造,泥铁质胶结;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呈青灰、灰色等,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准地台(一级单位)湘桂赣粤褶皱带(二级单位)中的粤中坳褶皱束(三级单位)之东端,东莞断凹盆地(四级单位)的西南段(根据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广州幅资料)。次级褶皱位于灵山大岗石楼断凹盆地中,东莞断凹盆地为中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旋回形成的断坳盆地。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图反映,拟建工程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拟建项目所在区域断裂构造颇为发育,场地附近发育的断裂带有北东向的横沥太平断裂及北北西向的狮子洋断裂。其中横沥太平断裂在拟建道路里程AK3+110东引运河跨河桥处(QK42孔)横穿工程场地,对拟建工程有直接影响;而狮子洋断裂位于拟建工程场地的西侧,与本工程场地的垂直距离在4公里左右。图2:区域地质构造略图3.2地层岩性据钻孔揭露,沿线地层按成因在钻探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如下五大层组:第四系人工填筑土层(Q4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第四系残积层(Qel)及白垩系砂质泥岩(K)及燕山期花岗岩(5)。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筑土层(Q4ml)按其成份的不同,分为如下三个亚层:1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未固结,主要由黏性土、砂土、碎石混大量建筑垃圾或含生活垃圾组成,为新近人工填筑土,均匀性较差。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1.009.80m,层顶标高-1.223.97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5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4.3击。2素填土:灰色、灰黄等色,稍湿湿,松散稍密,未固结,主要以黏性土为主,局部含少量碎石、碎砖块等建筑垃圾,为新近人工填筑土,均匀性较差。局部地段表层有一层或二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块。沿线该层普遍分布,主要为现状道路路基填筑土,层厚0.7012.00m,层顶标高-5.605.30m,层顶埋深0.008.5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4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220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1.619.7击,平均值N6.8击。3淤填土:深灰、灰黑色,湿饱和,软塑,未固结,主要由淤泥及淤泥质土回填而成,局部夹碎石块,为新近人工填筑土,均匀性较差。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1.005.10m,层顶标高-3.102.31m,层顶埋深0.006.0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5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24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1.73.6击,平均值N2.7击。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按其组成及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七个亚层:1淤泥: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腐殖质,粘性好,局部夹薄层粉砂及少量贝壳碎片,具腐臭味。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光滑。沿线普遍分布该层,层厚0.5023.00m,层顶标高-17.922.03m,层顶埋深0.0017.30m。其中分布在现状为东引运河、太平水道及鱼塘的地段,表层普遍存在厚约0.502.00m的河泥或塘泥,其上部无填土层覆盖,为新近沉积,受地表水流的长期冲刷。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008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3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0.62.5击,平均值N1.1击。2粉质黏土:褐红、灰黄等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粘性较好,含铁锰质氧化斑,含少量砂粒。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509.10m,层顶标高-21.19-1.20m,层顶埋深3.3021.4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23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718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5.814.5击,平均值N7.2击。3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 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腐殖质,局部夹薄层粉细砂或大量贝壳碎片,具腐臭味。摇振反应弱,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有砂感。沿线大部分地段分布该层,层厚0.3019.00m,层顶标高-27.091.16m,层顶埋深0.0030.2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415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6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0.64.8击,平均值N2.0击。4细砂:局部过渡为中砂、粗砂,呈灰色、灰黄、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状,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差,泥质含量约10%,局部含少量有机质。沿线大部分地段分布该层,层厚0.6011.00m,层顶标高-27.062.24m,层顶埋深1.2029.8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80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623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5.416.4击,平均值N9.1击。5粉质黏土:灰白、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呈可塑状,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少量石英砂粒及高岭土,土质不均匀。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707.50m,层顶标高-29.81-2.70m,层顶埋深3.6529.6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2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315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2.210.7击,平均值N5.4击。6中粗砂:局部过渡为中砂、粗砂,呈灰白、灰黄等色,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密实状,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差,含约8%的黏粒。沿线大部分地段分布该层,层厚0.5011.70m,层顶标高-28.451.14m,层顶埋深2.3028.3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74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035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8.723.4击,平均值N12.7击。7粉质黏土:褐黄、灰白、灰黄等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状,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含铁锰质氧化斑及高岭土团块,土质不均匀,砂粒含量约为20%。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有砂感。沿线大部分地段分布该层,层厚0.5017.50m,层顶标高-29.45-1.70m,层顶埋深2.5033.5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27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822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6.916.6击,平均值N9.1击。3)、第四系残积层(Qel)按其状态及母岩成份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个亚层: 粉质黏土:棕红、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为下伏砂质泥岩风化残积土,泡水易软化、崩解。刀切有砂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4010.40m,层顶标高-28.24-1.16m,层顶埋深1.2030.7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9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832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6.225.6击,平均值N15.2击。1砂质黏性土:褐黄、灰黄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为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泡水易软化、崩解,土质不均匀,砂粒含量约为20%。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有砂感。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1.1024.00m,层顶标高-34.27-5.68m,层顶埋深6.2037.8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54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022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8.214.6击,平均值N8.7击。2砂质黏性土:褐黄、灰黄色,硬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为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泡水易软化、崩解,土质不均匀,砂粒含量约为30%。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有砂感。沿线该层仅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6017.60m,层顶标高-41.861.50m,层顶埋深2.3043.2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84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1532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12.426.3击,平均值N16.3击。4)、白垩系砂质泥岩(K)按其风化程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个风化带:1全风化砂质泥岩:棕红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崩解,干钻可钻进,岩质极软。沿线仅个别孔揭露该层,层厚1.602.70m,层顶标高-24.05-8.01m,层顶埋深10.2025.8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3748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30.035.1击,平均值N32.6击。2强风化砂质泥岩:棕红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强烈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半岩半土夹碎块状,岩质极软,岩块用手易掰碎。沿线仅局部地段揭露该层,揭露厚度0.4017.20m,层顶标高-30.66-3.36m,层顶埋深4.9030.0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6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5886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45.651.6击,平均值N43.6击。3中风化砂质泥岩:棕红色,层状构造,泥铁质胶结,原岩结构部分破坏,岩石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铁质浸染,岩芯多呈短柱状,局部地段呈长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芯节长10120cm不等,RQD=4595,锤击声哑,局部孔段近微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沿线仅局部地段揭露该层,均未揭穿。揭露厚度0.6013.60m,层顶标高-42.63-6.61m,层顶埋深7.7044.20m。该层共采取岩石试样46组,其中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1.3015.60MPa,平均值13.45MPa;岩石饱和抗压强度9.0531.00MPa,平均值17.45MPa,标准差5.093,变异系数0.292,统计标准值16.13MPa。5)、燕山期花岗岩(5)按其风化程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四个风化带: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褐灰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矿物成分难以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或土柱夹砂状,岩质极软,干钻可钻进,岩芯用手捏即散碎。沿线大部分地段揭露该层,部队段局部出露地表;揭露厚度0.7030.00m,层顶标高-45.894.96m,层顶埋深0.0046.0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93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3050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18.337.8击,平均值N26.2击。2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褐灰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强烈发育,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土柱夹碎石状,岩质极软,多数岩块用手能掰碎或轻敲即碎。沿线大部分地段揭露该层,部队段局部出露地表;部分孔段未揭穿。揭露厚度0.6032.25m,层顶标高-53.3112.77m,层顶埋深0.0055.7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86次,实测标贯试验击数N5196击,修正后标贯试验击数N30.674.3击,平均值N45.8击。3中风化花岗岩:灰色、麻灰、褐灰、肉红等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部分破坏,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很发育,裂隙面有铁质浸染,岩芯多呈碎块状碎石状,少量短柱状,岩芯节长530cm不等,RQD=3070,锤击声脆,局部孔段近微风化岩。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沿线仅局部地段揭露该层,大部分孔段未揭穿。揭露厚度0.7510.80m,层顶标高-56.243.77m,层顶埋深8.1058.70m。该层共采取岩石试样13组,其中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9.60MPa;岩石饱和抗压强度14.4041.30MPa,平均值22.42MPa,标准差8.071,变异系数0.360,统计标准值18.18MPa。4微风化花岗岩:灰色、麻灰、褐灰、肉红等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基本未变,可见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芯节长1030cm,RQD=4080,锤击声脆。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沿线仅个别孔段揭露该层。揭露厚度5.306.20m,层顶标高-51.50-35.74m,层顶埋深39.0049.00m。该层共采取岩石试样2组,岩石饱和抗压强度35.9049.20MPa,平均值42.55MPa。以上各(岩)土层的埋藏分布详见“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岩土描述详见“钻孔柱状图”; “地层统计表”见附表2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见附表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见附表4。3.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的说明本报告中所列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土的天然含水量W、密度、孔隙比、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粘聚力C、内摩擦角、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1-2、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等,以上物理力学指标是根据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后按有关规范计算和查表所获得的参数。其中各相关指标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对离散性较大的数据作了一定的修正筛选,对所有统计数据按3倍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款拨付与节能减排协议
- 2025年度个人创业贷款中介代理服务合同(含政策咨询)
- 旅游景区设施居间销售合同
- 2025年度房屋赠与及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合同
- 2025年度房屋代购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协议
- 2025年度拆迁安置房抵押贷款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贷款抵押服务协议
- 2025年个人投资入股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土地个人承包经营权委托管理合同
- 2025年度企业退休项目经理再聘用服务协议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FX5U) 课件 模块3 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分析及岗位职责能力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HYT 215-2017 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
- 学校安全教育培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柴油发电机基础知识教案
- SHT 3005-2016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 2024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阳光分级阅读 Letters for Mr James 课件
- 摄影基础基本知识讲座
-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