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过渡方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内容变化: 余粮征集制固定粮食税; 企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小企业; 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 (3)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1向社会主义过渡,(2012江苏)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1)形成: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 (2)特征:经济高度计划;政治高度集权。 (3)评价:在一定时间内适应生产力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但从长远看,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2斯大林模式,(2012广东)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C,(2012山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答:改变: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直接过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1)形成: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 (2)特征:经济高度计划;政治高度集权。 (3)评价:在一定时间内适应生产力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但从长远看,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 (1)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最终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失败。 (3)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根本性改革,苏联解体。,2斯大林模式,3经济体制改革,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及根本不同 (1)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同时提出新社会主义的理论。,(2)根本不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整体上都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政治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最终放弃了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原因: 直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根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与生产社会化)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加深政治危机,加剧世界紧张局势,1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 (3)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 (4)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施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5)意义:逐步走出经济危机;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罗斯福新政,(2012山东)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答:依据: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1)表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 (2)实质: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黄金时代”,但无法根本消除经济危机,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出现。,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2山东)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答:认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了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饰画的试题及答案
- 激光清洗技术的具体应用试题及答案
- 海南部队文职试题及答案
- 网络流媒体服务的设计要求试题及答案
- 药剂咨询服务内容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行业发展的未来与考试影响试题及答案
- 我的母亲试题及答案老舍
- 育婴师考试中的实习经验总结试题及答案
- 药剂生物药剂学基本知识题及答案
- 激光应用中的环境适应性试题及答案
- 小学英语牛津上海版5B Unit2 Weather George in four seasons部优课件
- 中央空调(多联机)施工方案
-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及农名工工资支付有关事项流程图
- 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
- 信用修复申请书
- “十四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
- “育鲲”轮转叶式舵机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以及故障分析
- 智力七巧板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 陕旅版四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及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 施工单轨吊起吊锚杆安装单轨吊梁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半期检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