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洋务企业VS民族工业1.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解析:选B材料中的“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以及“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说明洋务派试图在经济上形成垄断地位,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实现“求富”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洋务派的这一措施不是针对外国资本主义,而是针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题干只是表明官府对开办企业的掌控,未体现“不择手段”,C项排除;洋务运动在实践中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排除D项。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D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解析:选C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实业救国”思想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排除。深化提能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的区别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企业创办者上主要是官僚地主是地主、商人运作方式上封建衙门管理方式色彩浓厚主要是利用外国管理方式产品用途上主要用于军事用途,产品主要归军队使用产品主要是投入市场,供一般人消费创立目的上是为了实现所谓的自强,实则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是为了获得利润民族复兴洋务运动3.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设置对外交往的机构、翻译国际法的教科书、免行叩拜礼、派驻外交使团等,都体现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进步,反映了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的股票,由此可见,当时()A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B中国国内证券交易市场已经产生C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予厚望D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时捉襟见肘解析:选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股票是近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就发行了股票,这充分说明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的股票,没有涉及证券交易市场,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众的厚望,故C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不是军事工业,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率先揭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洋务运动建立的工业基础、培养的西学人才、组建的军事力量都客观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其失败的教训也为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军事建设、社会体制改革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启示。它的失败告诫我们在改革中要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解除固化思想的羁绊与保守思想的束缚。应当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统的思想,切忌教条主义;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规划发展,突破认识、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和新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1)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始后,洋务派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近代化起步。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旗帜,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力图“借法自强”,这是现代民族主义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雇佣劳动者不断增加,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在企业中缓慢成长。(2)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打开了近代中国教育全方位改革运动的窗口,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取新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资方面也有西化的表现。这些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模式,翻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崭新一页。(3)对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以及中国思想的早期现代化,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以经学为主体的传统封建观念,从而实现了中国由封闭观念开始向开放观念的转变。首先,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在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发生了变化。其次,洋务运动还促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封建主义义利观。最后,洋务运动促使人们原有的君民政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民族危机西学东渐5.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 D挽救大清王朝解析:选C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材料中的人物虽然主张不一样,涉及领域也不一样,但是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只有李鸿章的主张涉及近代工业,也只有他的主张是为了挽救清王朝,故排除A、D两项;题干并非强调民主政治,排除B项。6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解析:选C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排除B项;近代中国人研究西方政治制度,但并不表明广泛认可,排除D项。深化提能西学东渐的进程与对外战争失败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有紧密关联。对外战争每失败一次,对西学的认识亦深化一次,引进西学的热情亦高一度,引进的内容也深入一层。引入西学是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富强,这是近代中国西学输入最突出的特点。正因此,故无论是洋务时期的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还是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对近代政治体制的引进,根本都是把西学看作是“富强”之术,于军事技术背后的近代科学,于民主政治背后的政治理念,均没有及时发现。同时,因为西学与代表西学的列强交混在一起,故一方面对于列强的强横深感痛恨,引发了相当一些人对于西学的排斥;另一方面又因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被迫采用西方的富强之术,国人先是陷于“仁义”与“富强”的二难选择,后则因“仁义不敌富强”的残酷事实,放弃以“仁义”为“文明”的评判标准,而以“富强”为“文明”。所以近代中国之西学输入,一方面是被迫的,是三心二意的,而不是全心全意的;另一方面又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输入的,故是功利的,相当时期内对于西学缺乏总体的、深入的认识。唯物史观角度列强侵华7.1845年有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据材料可知()A通商口岸附近经济结构出现变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D外商在中国私设企业并迅速发展解析: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故排除B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尚未控制中国海关,故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反映外商在中国私设企业的内容,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手工行业,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通商口岸附近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故选A项。81908年初,英美烟草公司借口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白鹤”香烟商标的颜色与其生产的“玫瑰”香烟商标颜色相近,向香港当局诬陷南洋侵权。香港当局强行将南洋价值巨大的“白鹤”牌香烟焚毁,使其被迫放弃“白鹤”商标。这说明()A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B外国资本极力排挤民族企业C民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D民族企业发展缺少民众支持解析:选B南洋烟草公司被迫放弃“白鹤”香烟商标是因为受英美烟草公司的压迫和排挤,并非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民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和民众支持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深化提能正确认识列强侵华史(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争鸣观点一美国人费正清说道:“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观点二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的讲话:“(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典题印证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在此,费正清()A支持了“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的观点B揭示了鸦片战争是英国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C阐释了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战争结果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析:选A根据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牟取暴利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种观点支持了“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否认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0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挽回鸦片贸易损失 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开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才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深化提能对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政治家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得出不同的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造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可见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考法(一)纵向贯通视角考“近代中国地方治理的变化”为何考时政热点(周年纪念):如2020年是清末新政120周年,废除科举制115周年,“公车上书”125周年,江南制造总局设立155周年等等,涉及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积极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史学研究新成果:晚清经济史研究是近几年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热点,在近代农村经济发展、工商业研究、财政和金融、商人及其他社会阶层、华侨经济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打破晚清、民国的时段限定,寻找近代政治与社会的连续与断裂,已经成为研究者的一种自觉。考什么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过程及演变趋势。必备知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等思想主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趋势。典例(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这从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中可以概括出来,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府层面的;一是民间层面的。具体要结合材料中的“内迁”“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等信息概括。第(2)问,“移民东北”包含政府层面的政策和普通民众的迁移,所以,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是清政府的移民政策。应从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等角度分析。答题要规范(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每条2分,共12分)(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考法(二)横向关联视角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怎么考从时政热点(周年纪念)的角度分析,如202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北京条约签订160周年;马关条约签订125周年;八国联军侵华120周年;“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是近几年来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该研究试图从全球视野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历史不同的方面,去定义中国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当中所发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亮彩纷呈的学术研究成果,尤其在热点纪念、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等方面取得硕果,佳作迭出,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都将成为新的命题载体。考什么探究西方文明崛起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冲击和中国的反应;晚清时期中国在融入世界文明浪潮中历次变革运动的经验教训;晚清时期西方文明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备知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等。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1820年37 3772 3506.31840年41 2812 6686.51893年33 6772 6687.91920年44 3774 70010.61936年46 1365 26311.41949年54 1675 76510.6摘编自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9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表格中各个时期城市化的指数比较归纳其发展特点。第二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分析材料一、二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条件、城市化的速度等方面综合归纳。答题要规范(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6分)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2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2分)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3分)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3分)(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不同,中国城市化缓慢,西方城市化进程快。(每条3分,共9分)热点聚焦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利改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个阶段,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更好发挥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典例(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本题是提炼观点型论述题,答题时要遵循以下三步:第一步,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适合的论证角度;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概括合理的启示;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作答。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可结合材料表层信息“招商股银200万两”“贷款改装设备”得出观点“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唯物史观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变革的角度可结合材料中汉阳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昌工学院《数字调色与影视特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粤剧唱腔与身段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财经大学《GS算法设计与实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绘图点亮论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适应性月考(六)语文试题含解析
-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听说(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口腔内科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东丽区第一百中学2024-2025学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跟踪卷(七)历史试题含解析
- 江苏海洋大学《电化学原理和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高中学服务区2025年初三3月份网上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各种注射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工程竣工验收流程汇报
- 宏观经济学完整课件
- 2002版《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 首发经济专题讲座课件
- 压力管道设计与审批人员考试题电子版真题1
- 学习方法教育分享模板
- 新能源设备安装承揽合同三篇
- 中国船舶金融租赁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运动减脂讲义
- 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3-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