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疾病-2.ppt_第1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2.ppt_第2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2.ppt_第3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2.ppt_第4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 尿 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概 念,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以慢性持续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 伴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伴急、慢性并发症 饮食控制,降糖药物治疗,病情可控制 有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流 行 病 学,患病率急剧增加 1980年:0.61% 1994年:2.51% 1996年:3.21% 1997年:1.35亿DM /world 2025年:3亿DM /world 以2型糖尿病为主 有大量糖耐量异常者 发病年龄年轻化 增长率特别高的地区是从穷到富的发展中国家,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因素: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常染色体多基因疾病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 饮食因素、肥胖、IR 自身免疫反应:ICA(ICCA,ICSA)、 IAA、GADA、IA2、IA-2 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 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及急慢性并发症,病因和发病机理,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葡萄糖毒性(Glucose Toxicity),分 型,1997年ADA/ 1999年WHO分型标准 Type 1 DM 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 Ins 绝对缺乏 自身免疫性 急发 缓发 特发性 Type 2 DM IR and / or Ins分泌不足 特异型 DM(继发性DM) GDM,分 型,特异型 DM 单基因缺陷 MODY 1 20号染色体 肝细胞核转录因子(HNF)-4 MODY 2 7号染色体GK基因 MODY 3 12号染色体 HNF-1 MODY 4 Ins启动子基因-1(IPF-1) tRNALeu(UUR)基因突变 DM Ins作用基因异常 少见 继发性 DM,临 床 表 现,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无症状期 典型症状(代谢紊乱症群) 并发症或伴随症的表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IDC) Minneapolis, Minnesota,肥胖 糖尿病诊断 未控制的高血糖,0,50,100,150,200,250,-10,-5,0,5,10,15,20,25,30,糖尿病病史(年),血糖 (mg/dL),相对功能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50,100,150,200,250,300,350,空腹血糖,餐后 血糖,微血管并发症,代谢紊乱症群,血糖 尿糖 渗透性利尿 多尿 Glu不能利用 能量缺乏 口渴 蛋白、脂肪消耗 易饥、多食 多饮 乏力、体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 CHD,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 微血管并发症(微血管病变) 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 皮肤病变 水疱病,皮肤病,脂性渐进性坏死,大血管并发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IR致AS的机制 受累部位 糖尿病足 (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微血管并发症 特征性改变 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瘤形成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发病机制 蛋白质非酶促糖基化 山梨醇代谢旁路增强 蛋白激酶C激活 组织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反应 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 Diabetic nephropathy (Glomerulosclerosis) T1DM的首位死因,T2DM的二位死因 病理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高度特异性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最常见 对肾功影响最大 特异性低 渗出性病变 也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特异性差,DN分期 1期 肾脏增大和超滤状态 GFR增3040%,肾结构正常,可逆 2期 (早期肾病)肾小球Cap基底膜增厚 运动后(间断)微量Alb尿,可逆 3期 (亚临床肾病) 持续微量Alb尿,常规尿蛋白(-) GFR正常血压略升高但未达高血压水平 4期 (临床肾病)常规尿蛋白(+) 肾病综合征表现,GFR开始下降,肾功能逐渐减退 5期 (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表现 微量Alb尿:AER 20200 ug/min or UAlb 30300mg/24h,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 分型 非增殖型 (单纯性或背景性) 微血管瘤、出血 软性渗出、硬性渗出 视力减退 增殖型 新生血管形成 玻璃体出血、网脱、失明 诊断DN的间接证据 其他眼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 对称,下肢比上肢重 感觉减退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颅神经病变: 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最常受累 自主(植物)神经病变 较常见且出现较早 泌汗异常 胃排空延迟 膀胱排空不良,合并症(伴发症),感染 泌尿、呼吸、消化系统感染 皮肤化脓性感染 真菌感染 结核,实 验 室 检 查,尿 Glu (+) Ket (+) Pro (+) WBC 24h UGlu 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3.95.6mmol/L, 70100mg/dl) 餐后2小时11.1mmol/L(200mg/dl) 75g OGTT HbA1c(46%) FRUC(1.52.4mmol/L) Ins 520 mU/L(3060min, 510倍升高) CP 500pmol/L 血脂,诊 断 标 准,1997年ADA/1999年WHO诊断标准 DM 具有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 7.0mmol/L 随机血糖 11.1mmol/L 75g OGTT ,2h血糖 11.1mmol/L 无糖尿病症状 另一次空腹血糖 7.0mmol/L 75g OGTT ,1h血糖 11.1mmol/L 另一次75g OGTT ,2h血糖 11.1mmol/L,糖耐量异常(IGT) 空腹血糖 6.1 mmol/L 7.0 mmol/L 75g OGTT 2h 血糖 7.8 mmol/L 11.1 mmol/L,病 因 诊 断,Type 1 DM and Type 2 DM Secondary DM LADA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Type 1 DM and Type 2 DM,临床特点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起病年龄 40岁 体 型 消瘦 肥胖 起病方式 较急 缓慢 酮症倾向 常见 相对少见 慢性并发症 发病数年才出现 发病时多已合并 Ins and CP 低下 正常或较低 ICA,IAA,GADA (+) (-) Ins 治疗 必须 特殊时需要,治 疗,治疗目标(目的) DM教育和自我监测血糖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治疗 胰岛或胰腺移植、胰岛素基因治疗 慢性并发症的治疗,饮食疗法,原理:限制食量 原则:必须控制总能量,尤其是糖 必须补充三大营养素的最小需要量 防止动脉硬化、肥胖的膳食 补充植物、蔬菜 方法:根据劳动强度计算总热量 食物分配:蛋白质15% 脂肪30% 碳水化合物50-60%,油脂类 25g (0.5两) 奶类及奶制品 100g (2两) 豆类及豆制品 50g (1两) 畜禽肉类 50100g (12两) 鱼虾类 50g (1两) 蛋类 2550g (0.51两) 蔬菜类 400500g (8两1市斤) 水果类 100200g (24两) 谷类 300500g (6两1市斤),运动疗法,原理 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应证 2型糖尿病较肥胖者 无酮症,无严重心、脑、肾等病变者,口服降糖药,磺脲类(SU) 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剞剂 噻唑烷二酮类 苯甲酸衍生物,磺脲类(SU) 作用机理 刺激胰岛细胞释放 Ins 改善靶组织细胞 Ins 受体和受体后缺陷 适应证 Type 2 DM 饮食、运动不能良好控制血糖 如已用 Ins 效果不好(2030U/以下),可合用SU 肥胖的T2DM双胍类治疗不满意或不耐受胃肠反应 胰岛素不敏感者 SU继发失效合用胰岛素 禁忌证 Type 1 DM Type 2 DM 合并 DKA、DNKHC 严重感染、拟行大手术、 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哺乳者,磺脲类(SU) 种类及用法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2.55mg bid 格列吡嗪(美吡达、灭糖尿、迪沙片) 510mg tid (瑞易宁515mg qd) 格列喹酮(糖适平)3060mg tid 格列波脲(克糖利)25mg tid 格列齐特(达美康)80160mg bid 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0.51.0mg qd,磺脲类(SU) 副作用 低血糖症 胃肠道反应 肝功受损 粒细胞减少、缺乏 皮疹 致畸作用,双胍类 作用机理: 减少肝糖异生及肝糖输出 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抑制及延缓Glu在胃肠的吸收 增加纤溶抑制PAI-1,调整血脂 种类及用法:苯乙双胍(降糖灵) 二甲双胍(君力达、迪化糖锭、格华止) 0.250.5 tid 850mg Bid 适应证: 肥胖的Type2DM SU效果不佳合用双胍 血糖波动大的Type1DM 禁忌证:同SU类,双胍类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 乳酸性酸中毒 偶有过敏,-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理:竞争性抑制-糖苷酶,使多糖在 肠道不能转化为单糖而被吸收 种类及用法:阿卡波糖(拜唐萍) 50100mg tid 伏格列波糖(倍欣) 200g tid 适应证和禁忌证: 副作用:腹胀、腹泻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文迪雅)4mg qd 吡格列酮(艾汀) 15mg qd,苯甲酸衍生物 胰岛素促泌剂 作用机理:结合B细胞膜上的36KD蛋白, 关闭K通道,快速相胰岛素分泌 种类及用法: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餐前1015min po 适应证和禁忌证: 副作用:,胰岛素治疗,种类 按作用快慢和持续时间分 药名 注射部位 作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