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C各接口集成手册.doc_第1页
RNC各接口集成手册.doc_第2页
RNC各接口集成手册.doc_第3页
RNC各接口集成手册.doc_第4页
RNC各接口集成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 NOKIA的RNC简介.22 RNC Iu-cs接口集成步骤及所需注意事项.82.1 创建物理端口82.2 创建ATM层.82.3 创建控制平面的MTP层.92.4 创建控制平面的SCCP层配置.122.5 创建用户平面.143 RNC Iu-ps接口集成步骤及所需注意事项.173.1 建物理端口.173.2 创建ATM层.173.3 创建控制平面的MTP层 .193.4 创建控制平面的SCCP层配置 .203.5 建用户平面.224 RNC Iur接口集成步骤及所需注意事项 254.1 创建ATM资源 .254.2 创建控制面数据.254.3 创建用户平面.285 RNC Iub接口集成步骤及所需注意事项.305.1 创建 IMA 组.305.2 创建物理端口.305.3 创建ATM层.305.4 下面在NOKIA图形界面中创建VP,VC及其一些基站参数31NOKIA的RNC简介NOKIA的RNC与BSC不同,BSC采用的是DX200平台,而RNC采用的是IPA2800平台。相比较DX200平台而言,IPA2800内部消息传送及告警系统的功能是依靠基于ATM信元交换的HMS(硬件管理系统),而非DX200所采用的基于LAPD的Message Bus的告警系统;IPA2800的操作平台是Chorus计算机平台,而BSC采用的则是DX200的操作平台;此外,IPA2800的交换单元的速率很高,可以达到10Gbit/s,而各单元板传过来的都是中低速率的信号(NIS单元除外,它是155M的光接口板),因此,在各板件和交换单元之间,引入了一复用单元MXU。其作用是将各板件过来的中低速率信号转换成为速率为622M的信号至交换单元SFU。从硬件结构上来讲,RNC又回归到SubRack的结构,因为它的每个插板的功能都很强大,相当于一个Cartridge。另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在RNC中没有了“ZE*”,命令组。在RNC中引入了NEMU单元(它包括一个主板,一块ESA12接口板以提供网线接口,两块硬盘,一备一用),在NEMU中完成对基站的操作和对无线参数的修改。NEMU是基于JAVA为用户构建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因此需要在机器上安装JAVA虚拟机平台才可以运行它。/此处可以添加RNC引入的其他新单元及其作用到基站侧,RNC支持光和电两种ET接口,电口在这里称为PET,每个PET对应一个E1;光口称为SET。可以将几条E1(最多8对2M)线(即8个PET)复用成一个IMA,组成一条逻辑电路,以实现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一个SET支持155M的带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NC各板件及层间的后备板连线是LVDS Line方式,这是一种在电传输介质上实现数据高速传输的方式,其传输速率可达400600M,几乎可以和光传输介质相媲美,但传输距离似乎不宜过远。RNC包含以下几个接口,与基站相连的Iub接口,与MGW(多媒体网关)相连的Iu-cs接口和与SGSN相连的Iu-ps接口以及RNC之间的Iur接口。RNC(无线网络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管理无线接入网络和无线信道,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WCDMA无线资源管理信道配置的管理切换控制接入控制数据包的调度功率控制/负载控制/切换控制2、支持不同QoS等级的3G业务会话级(例如:语音和可视电话)数据流(例如:音频和视频)交互式(例如:浏览)后台式(例如:文件下载)3、电信功能 位置和连接的管理 RNC和MSC之间的信道的拥塞指示分配RNC和基站之间的业务信道ATM交换和复用ATM传输(基于SDH或PDH)GTP (GPRS tunneling protocol) 至分组核心网RNC从硬件结构上区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换及复用单元: SFU:Switching Fabric Unit。它是基于 ATM的光交换单元。交换能力10Gbit/s,16个光接口,2N备份。MXU:Multiplexer Unit。它的功能Multiplexing towards SFU,到SFU的接口速率为622M,2N备份。A2SU:AAL2 Switching Unit。它的功能是将基站侧过来的基于AAL2的minipacket(小数据包)复用和解复用,SN+备份。2、网络接口单元:STM-1(NIS1/NIS1P)。它主要完成物理层的ATM功能,它会规定数据如何在物理链路上分配和传送。每个NIS1板有4个STM-1接口,无冗余;NIP1,即电接口单元PDH,每个NIP1板上有16个PET接口(即可以连接16条2M电路)。3、管理及计算机控制单元:DMCU - Data and Macro Diversity Combining unit,数据宏分集及合并单元RSMU - Resource and Switch Management Unit,资源及交换管理单元ICSU - Interface Control and Signalling Unit,接口控制及信令单元RRMU -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nit,无线资源管理单元GTPU - GPRS Tunneling Protocol Unit,GPRS隧道协议单元OMU -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Unit and its sub-units,操作及维护单元及其子系统NEMU - 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Unit and its sub-units,网络管理单元及其子系统a) DMCU功能:-MAC, RLC and PDCP功能-Frame Protocol processing,帧协议处理功能-AAL2 termination,AAL2信令的终结点-GTP termination ,GTP的终结点-Encryption ,加密特征:基于奔腾处理器,SN+备份每个DMCU单元包括4个DMPG(DATA AND MACRO DIVERSITY PROCESSOR GROUP),即数据宏分级处理器组,每个DMPG中又包括8个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即数字信号处理器。b)RSMU功能:-ATM switching management,ATM的交换管理,类似于BSC中的MCMU单元-DSP resource management,DSP资源的管理特征:基于奔腾处理器,2N备份c)ICSU功能:-Layer 3 signalling protocols RANAP, NPAB, RNSAP, RRC and SABP:层3的信令协议,包括RANAP, NPAB, RNSAP, RRC and SABP协议,有些类似于BSC中的BCSU单元-Transport network level signalling protocol ALCAP,透传网络层的ALCAP协议(该协议用于建立AAL2连接)-Handover control,切换控制-Admission control,接入控制-Load control,负载控制-Power control,功率控制-Packet scheduler control,包调度及控制-Location calculations fo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位置管理特征:基于奔腾处理器,N+1备份d)RRMU功能:-Maintains centralised information on each user connection,保持核心网两侧用户间信息的连接-Distributes paging messages,分配寻呼消息-Supports OMU in recovery of ICSU failures condition,支持OMU对ICSU单元错误的恢复特征:基于奔腾处理器,2N备份e)GTPU功能:-Iu-PS transport level IP protocol processing and termination,IP协议的终结点-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user plane (GTP-U) protocol processing,GPRS隧道协议用户平面的协议处理特征:基于奔腾处理器,SN备份f)OMU: 和BSC中的OMU单元功能相同g)NEMU功能:-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为用户提供图形化界面-NetAct interface,NetAct接口-Performance mgmt. Support,特征:基于奔腾处理器,主机是基于WINNT的操作系统,ESA12接口板,硬盘2N备份。4、时钟及同步系统:TBU(Timing Buffer Unit):包括TSS3&TBUFTSS3:从上级网元取得时钟同步信号,并将其分配至本层所有插板及TBUF,也可从外部取得同步信号,当所有外部同步时钟丢失后,会自己产生一时钟信号,用于内部通信。TBUF:从TSS3取得时钟信号后,传递给本层所有网元,并收集告警及缓冲。改系统是2N备份附二:RNC 1.5版本的容量情况RNC的容量共分以下五种情况。第一种容量对应RNC的基本架;第二种容量对应RNC的基本架加RNC扩展架的第一个SUBRACK;第三种容量对应RNC的基本架加RNC扩展架的前两个个SUBRACK;第四种容量对应RNC的基本架加RNC扩展架的前三个SUBRACK;第五种容量是RNC的基本架与扩展架之和。注意,此时的实际容量并不代表RNC有如此多的传输接口。实际上第一种容量只有4块NIP1板(每个NIP1板),2块NIS1板(4个);第二种容量对应6块NIP1板,2块NIS1板;第三种容量对应8块NIP1板,2块NIS1板;第四种容量对应10块NIP1板,2块NIS1板;第五种容量对应12块NIP1板,2块NIS1板。RNC的扩展架不再有NIS1板。因此,在实际网络种一定要使用SAXC设备,它可将1条155M的光纤对应成多条PCM电路,建议在试验网种引入SAXC单元,并将其置于传输侧。附三:关于HMSHMS_Hardware Management System硬件管理系统,收集插板信息及硬件告警;强制单元切换;在非ATM连接的单元之间传递消息;具有硬件上的3层主从结构。其中OMU作为主节点Master Node位于整个体系结构的最上层,TBU作为桥节点Bridge Node,位于中间起桥梁连接作用,其余板件作为Slave Node,作为节点存在。NEMU单元除外,他可以看作单独的一部分,它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将其放了进来。附四:时钟及同步系统的硬件结构注:红线与绿线各为一套时钟及同步系统,二者一主一备。同时该连接亦对应一套HMS系统的连线,不仅时钟信号通过它来分配至各插板单元,而且各种告警收集及消息传递都是通过这套系统来传递的。FTRFTRFTRFT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PD20TBUFTSS31PD20TSS3TBUF2PD20TBUFTBUF4TBUFTBUF3PD20CPD80CPD80RNACRNBCFTRFTRFTRFTRTBUFTBU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CPD80CPD80TBUFTBUF2PD20PD20TBUFTBUF4PD20TBUFTBUF3PD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To all PIUsTo all PIUsTo all PIUsTo all PIUsRNC Iu-cs接口集成步骤及所需注意事项1、 创建物理端口(ZYDC)ZYDC:;(PET=|IMA=|SET= |PROTGROUP= ):| def:ATM def|PPP,ON def|OFF; 其中:物理端口号码。当它是PET则,一般它的取值和PET的值相同;当它对应于IMA时,它的取指和IMA的值相同;当它对应于SET时,它的取指和SET的值相同。以上取法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任意给值,但必需注意他们的对应关系。我们在这里取的是SET,因为连接的是MGW。2、 创建ATM层2 1建ATM接口(ZLAC)ZLAC:,;其中:想要创建的逻辑端口号。 :逻辑端口类型。对于Iub接口时UNI类型;其余接口均是NNI类型,这里因为是连接MGW,属于网络间的接口,因此给NNI。 :逻辑端口所对应的物理端口号。其值为在YDC指令中所创建的。22创建ATM接口的Profile(ZLAF)ZLAF:; 其中:已创建的逻辑端口号,在LAC命令中给出。 :该端口所能创建的最大VP数目,其值为07,一般选5,意味着在该端口中可以创建32条VP。 :该端口所能创建的最大VC数目,其值为014,一般选7,意味着在该端口中可以创建128条VC。23创建VP(ZLCC)ZLCC:, , ,:,:,:,:STATE=UNLOCKED; 其中:已创建的逻辑端口号,在LAC命令中给出。:终结点的类型,有VP&VC两种选项,这里给VP。:VP号,可自行给出。:VPL的服务等级。可选VP OR VC。选VP意味着在不能在该VP中创建VC;选VC意味着可以在该VP中创建VC;:缺省,选NO.:使用缺省值,给NO。:输出服务种类,这里选C(CBR),是指连续比特速率。:输出性能的定义,这里选CBR1,即第一类的连续比特速率。:该VP的最大带宽。:VP的单位。注意,在创建VP时只给出向数据,即egress部分,不能给和ingress相关的数据,否则建不上。2 4创建VC:(ZLCC)ZLCC:,:,:, , :, ,;其中:已创建的逻辑端口号,在LAC命令中给出。:终结点的类型,有VP&VC两种选项,因为创建VC,所以这里给VC。:VP号。前一步所创建的。:VC号,因为VC是基于VP创建的,其值由自己定义。:抖动时延。可以缺省,也可以自行给定。缺省值是1000000/PCR(PCR的单位为cps),此时其结果的单位为USEC。:抖动时延的单位。:输入服务种类,这里选C(CBR),是指连续比特速率。:输入性能的定义。这里选取CBR1。:输出服务种类,这里选C(CBR),是指连续比特速率。:输出服务等级,这里选CBR1,即第一类的连续比特速率。:输出服务种类,这里选C(CBR),是指连续比特速率。:输出服务等级,这里选CBR1,即第一类的连续比特速率。在创建Iu接口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使用7号信令协议。不同的是,由于在R4中CS域采用话务承载与信令承载相分离的设计结构,将MSC分成了MGW和MSS两个部分。虽然Iu-cs接口位于RNC和MGW之间,但信令指向却是MSS,因此须将MGW作为信令转接点。注意,这一点与2G不同。3 创建控制平面的MTP层31定义自己的信令点:ZNRP在创建信令链路之前,首先需要定义本端设备的信令点代码和名称及其性质。3 2创建一条单独ATM信令的Link:ZNCS:,:,:;其中,:为信令链路号码,从0开始,默认为已存在最大信令链路号码的下一条,最大值为299。:为前面所定义的物理端口号。:为前面所定义的VP和VC的值。 :为信令所建立的单元类型,这里是ICSU单元 :ICSU单元序号。注意,建立多条信令连接时,应给不同的ICSU单元,以降低由于ICSU损坏所导致的风险。 :为该链路相关的一个参数集,这里选“0”号参数集,即ITU-T(国际电联制定的标准)。如果该参数集中的参数不能满足实际情况,可以对参数集中的参数进行修改或者自己定义新的参数集并对其进行引用,注意参数集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在RNC侧和MGW侧必需一致,不然会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33创建Link Set:ZNSCsignaling link set可以理解为物理层承载,所以signaling link set是RNC到MGW的连接,不是RNC到MSS的连接。MTP route set是RNC到MSS的逻辑连接,通过MGW 路由到MSS。MTP route set使用signaling link set的承载服务,MTP route set看不到signaling link。当删除时,signaling link set 中的最后一条signaling link 使用ZNSD删除,同时把signaling link set 一起删除。ZNSC:,:,;其中:为信令网代码,这里选“NA1”。 ,即SLC,指信令点代码,该数值RNC和核心网两侧应该协商一致,和一起决定了该link指向。 :信令链路集名称,这里就是MGW的信令点名称。 :对端信令点代码的名称。 :信令链路号码,在ZNCS命令中创建,与其中的第一个参数一致。 :同ZNCS命令中的参数一致。 :信令链路的优先级,其值从0到15,0级别最高,这里取0。signaling link set可以理解为物理层承载,是点对点连接,在Iu和Iur接口为MTP route set提供承载服务。对于Iu-CS接口,signaling link set是RNC到MGW的连接,不是RNC到MSS的连接。34创建Route Set(ZNRC) a) 首先创建RNC至MGW的路由,此时两个设备直连,信令转接点是MGW本身。ZNRC:,:,;其中:该参数同ZNSC中的参数。:对端信令点代码,这里就是MGW的信令点代码。:对端信令点代码的名称,这里就是MGW的信令点名称。:参数集代码,该参数集同所创建的Route Set绑定在一起,参数集用于实现MTP3层的功能并控制与MTP3层相关的事件。果该参数集中的参数不能满足实际情况,可以对参数集中的参数进行修改或者自己定义新的参数集并对其进行引用,注意参数集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在RNC侧和MGW侧必需一致,不然会导致以外情况的发生。这里选“0”号参数集,即ITU-T(国际电联制定的标准)。:意指是否共享该链路路由集,这里选默认情况,指不共享该路由集。:指对该条路由是否限制,这里选默认情况,对该路由集不做任何限制。:为信令网代码,这里选“NA1”。:信令转接点代码,这里应给MGW的信令点代码。:信令转接点名称,这里应给MGW的信令点名称。:信令路由优先级。其值为07,7的优先级最高,这里选7。b) 接着创建RNC至MSS的路由,此时两个设备的连接经过MGW,信令转接点是MGW本身。ZNRC:,:,;其中:该参数同ZNSC中的参数。:对端信令点代码,这里就是MSS的信令点代码。:对端信令点代码的名称,这里就是MSS的信令点名称。:定义同上。:定义同上。:定义同上。:定义同上。:定义同上。:定义同上。:定义同上。之所以在创建路由集时需要信令转接点,是因为RNC至MSS不是直连方式,经过了MGW转接,MGW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将信令透传,不做任何处理。如果想要在该路由集中添加路由时,使用ZNRA命令。MTP route set使用signaling link set的承载服务,MTP route set看不到signaling link。注意:Iu-CS接口有两个MTP route set,第一个MTP route set是RNC到MGW的逻辑连接,第二个MTP route set是RNC到MSS的逻辑连接,通过MGW 路由到MSS。先建第一个MTP route set才能建第二个MTP route set。以下步骤是激活MTP层的配置:35允许Link激活(ZNLA)ZNLA:;其中,为在ZNCS中创建的信令链路号码。36激活Link(ZNLC)ZNLC:,ACT;其中,为在ZNCS中创建的信令链路号码。注:在7号信令系统中,当一条信令链路被激活后,系统会自动去激活该该链路集中的所有连接。37允许Route Set激活(ZNVA)ZNVA:,: ,; 其中:所选取的信令网,这里取NA1。:信令点代码,这里取MSS信令点代码。:信令转接网代码,亦取NA1。:信令转接点代码,取MGW的信令点代码。38激活Route Set(ZNVC)ZNVC:,: ,:ACT;其中:所有参数定义及选取同ZNVC中的一样。ACT表示激活。可用ZNVI、ZNER、ZNRI查看路由状态。注意,不止两端信令点的状态会对整个路由有影响,信令转接点的状态亦会对路由状态有影响。4 创建控制平面的SCCP层配置41创建基于SCCP及AAL2的应用服务(ZNPC)在创建前可先用ZNPI看,如果没有SCCP的服务信息,才用ZNPC创建。42定义本端、远端信令点及其子系统(ZNFD)ZNFD:, , : , , ,Y;其中:所选取的信令网,这里取NA1。 :信令点代码。定义本端时选取RNC的信令点代码;定义对端信令点时取MSS的信令点代码。 :信令点所对应的参数集,这里选取“0”,即蓝皮书,是3GPP标准所采用。 :子系统代码。这里选取的代码是“8E”,它所对应的是RANAP协议。SCCP的子系统可以理解为基于SCCP层之上的应用服务,在控制面,应用层协议是RANAP协议。当为信令点创建SCCP时,SCCP层的管理子系统(SCMG)会自动创建,该协议不用人工创建。 :SCCP子系统的名称,这里是“RANAP”。 :SCCP子系统参数集的代码,这里选“0”,即名称为“GENER”的参数集。改参数集中的参数可以用ZOJC命令查看,也可以用ZOJN命令修改,还可以用ZOJA命令添加参数集。 Y:表示允许子系统测试。只有当在选取白皮书、在信令点参数集中选取测试功能时,该参数才有意义。43改变SCCP状态(ZNGC)ZNGC:, : ACT;其中,:所选取的信令网,这里取NA1。 :信令点代码。应给MSS的信令点代码。 注:不用激活自己的SCCP信令点,只需要激活远端的信令点。可用ZNFI指令查看信令点是否被激活,正常应该为AV-EX状态,若是UA-INS状态,则可能是MTP层有错误。44改变SCCP子系统的状态(ZNHC)ZNHC:, : :ACT; 其中,:所选取的信令网,这里取NA1。:信令点代码。分别给RN和MSS的信令点代码。:SCCP的子系统。这里给的时位RNC和MSS之上的于RANAP协议,因此给其代码“8E”。注1:子系统的含义既是基于SCCP层之上的应用服务。注2:可用ZNHI和ZNHJ指令查看SCCP子系统的状态。注3,只要远端信令点存在,在本端就可以激活远端信令点的子系统并且成功,即使远端子系统不存在或者丢失,此时的AV-EX状态并不是实际状态,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激活远端子系。只有当有消息传递时,才能发现远端子系统是否真正被激活,其错误状态才会被更正。用NHI指令查看远端子系统是否真的处于AV-EX状态,如果不是,可能在数据配置中有错误,甚至数据丢失,应改正数据配置并重新检查子系统的状态。另一种子系统不被控制的原因是因为远端的子系统没有提供服务。45打开本端的广播(ZOBC)ZOBC:,:,:; 其中:是本端所可能影响到的子系统(即应用服务协议)的信令网代码,这里是NA1。:被本端所影响到的子系统的信令点代码,可缺省过去,意指所可能影响到的所有信令点。:可能被影响到的子系统代码。包括RANAP和SCMG,缺省为所用受影响的子系统。这里缺省。:本端子系统的信令网代码,这里是NA1。::本端子系统代码。包括RANAP和SCMG,缺省为所用受影响的子系统。这里缺省。:本端子系统打开还是关闭广播状态。这里选“Y”,即打开。46打开对端的广播(ZOBM)ZOBM:,:, :; 其中:同上。:同上。:同上。:打开还是关闭远端广播。这里选“Y”,即打开。5 创建用户平面51创建ATM路由(ZRRC)ZRRC:ROU=,TYPE=: IF=:NET=, SPC=,ANI=; 其中:路由号码。其值从1开始,缺省为当前最大路由号加1。:该路由的类型,这里为“ATM”的类型。:接口类型,这里选“IU”接口。:信令网代码,这里给NA1。:信令点代码。由于这里建立的是IUCS接口,因此这里给的是MGW信令点代码。:AAL2节点识别号,它用于识别同一信令网下的同一SPC中的不同路由。这里给的是MGW的信令点名称。52创建Endpoint Groupe(ZLIC)ZLIC:,:,; 其中:路由号码,即在ZRRC命令中所创建的。:endpoint group的代码,其值从015。:输入服务等级,这里取C,意为连续比特速率。:输出服务等级,这里取C,意为连续比特速率。 注意:ZLJC建立IU-CS UP的end point 的时候,CONNECTION ID 参数AAL2 type path indentifier 可以任意给定,ZLSU使用这个编号激活相应的连路53在Endpoint Groupe中创建Endpoint(ZLJC)ZLJC:,: ,:,; 其中:endpoint的类型。这里是“VC”,因为endpoint是靠VC连接起来的。:路由号码,即在ZRRC命令中所创建的。:AAL2的路径识别号。由于在两个endpoint之间可能存在不止一条基于AAL2类型的路径,因此需要用path id加以区分,其值由1开始,顺序叠加。:该Endpoint所对应的VC的端口号,在ZYDC中给定的值。:该Endpoint所对应的VC的VP的值。:该Endpoint所对应的VC的值。:归属关系。有两个选项:本端OR PEER,这里选取“LOCAL”。这里是指由本端来控制该endpoint。:允许差错率。其值为39,一般去3,即差错率为E(-3)。:所允许的最大延迟。其值为10100,单位为0.1ms,一般取50,即5ms。注:对于相同服务种类的endpoint,系统会将他们自动吸收到同一endpoint group中。54将AAL2 Path的状态改为Unblock(ZLSU)ZLSU:; 其中:这里给的是MGW的信令点名称。 :在ZLJC中创建。 : 该命令的执行时间,10S-60S,默认取10S。注:如果该命令执行正常,则意味着本端和远端的AAL2路径的终点都处于unklocking状态。如果该命令执行异常,则重复执行该命令。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