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汉字书写指南1绪论.doc_第1页
规范汉字书写指南1绪论.doc_第2页
规范汉字书写指南1绪论.doc_第3页
规范汉字书写指南1绪论.doc_第4页
规范汉字书写指南1绪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一、“规范汉字”和“现行汉字规范字形”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同时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所谓“规范汉字”是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具体地说,现行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相对而言,“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现行规范汉字依据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25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而确定,在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对照的繁体字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所收的规范汉字字形为“现行汉字规范字形”,相对的旧字形为不规范字形,一律不再使用。另外归为规范字形的还有: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和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地名生僻字等。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规定的“现行汉字规范字形”,规范了印刷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即规范汉字的印刷体字形规范。现行汉字的印刷字体常用的有宋体和楷体。宋体,是为了方便印刷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在中国宋代出现了木版印刷,由于木板具有木纹,一般都是横向,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但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宋体字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由此产生了竖粗横细,横线端点有一粗点的宋体字形。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楷体,是一种模仿手写习惯的字体,笔画挺秀均匀,字形端正,笔画圆浑,笔调灵活,广泛地用于中小学生课本。二、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用于日常交际的人工书写的字体,被称为手写体,一般使用各种笔作为书写工具。由于印刷宋体和楷体字形存在一定区别,手写体应以印刷楷体为准。汉字书写,依据写字水平的从低到高,一般有三个层次性的要求:规范写对字的初级要求;端正写好字的中级要求;美观艺术性地表述写字者思想的高级要求。1.规范规范是对写字的初级要求,即正确。要求人们所写的字没有错字,符合规范汉字写法;同时,笔画、结构、整体布局尚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甚至还很别扭。这是汉字书写的最基本的要求。2.端正在能够按照现行规范把字写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端正”的要求,即字迹能够做到平衡、匀称,浑然一体。这是汉字书写的中级要求。3.美观不但能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还能进一步提升书写的审美意趣,充分表述书写者的精神境界,这是对汉字书写的高级要求。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汉字正是文化的载体,但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用笔写字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多数人的字越写越难认。“汉字健忘症”、“电脑失写症”日趋蔓延。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弘扬和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规范汉字书写的三个要求,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规范汉字书写的文化内涵中国汉字的书写,基于深厚的传统,必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既是种实用的笔墨语言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集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命精神中国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命哲学,各家都从不同角度阐释生命。汉字书写受到它的影响也包含了丰富的活灵活现的生命精神。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书迹被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与主体书写者、自然造化三位一体,通过对生命精神的张扬,达到情景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展现天地生生之道。汉字的书写和欣赏都应以宏扬生命精神为主旨,充分体现中国书法的哲学内涵和人文观念。1.汉字书写的生命精神,根源于效法造化之象,“立象”以“尽意”,达到“天人合一”。易传系辞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阐释了前人的深奥思想精神被寓于物象表现出来。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本身都被视为有生命的存在,这种有生命精神的具体物象便被作为表达复杂思想意义的抽象符号而记录下来,汉文字便具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汉字的书写,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所以汉字取象尽意的基本理念被保留在书写活动之中。书写过程中,常常模拟具有生命物象,蔡邕笔论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矣。”但并不是摩拟物象的表面形式,而是酌取物象的生命精神,吸取自然之物和人生具有生命精神的要素,抽象概括成书写的形式要素,作为心理形式在黑白之间间接地传达书写者对生命的直观体验,攫取物象的生命,从而体现书写的生命精神内涵,以求达到“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自身的存在才符合大自然的秩理,才是人的最佳生存方式。汉字书写的本质要素之一,就是对“物象”特征及“物象”之间和谐关系的抽象,保持着与自然秩理的会通,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亲和、和谐的人文精神。以草书为例,怀素的内敛警约、黄庭坚的遒劲风骨、祝允明的豪放粗肆、徐渭的蓬头乱服等都反映出书写者外师造化,得自然生生之道;中得心源,融会生命精神之质,从而使得书写出来的作品活生生地具有了生命精神。2.汉字书写中的的辩证要素体现着阴阳生生的大道。古人认为宇宙生命创生的基本规律正是这里所说的的阴阳化合。阴阳相生,化成万物,中国汉字的书写也遵循这一原理,充分发挥了阴阳相生,变化无穷的力量,在黑白的平面内,幻化出不尽的意象,不尽的生命精神。线条的刚柔、直曲、向背,用笔的方圆、藏露、疾涩,结构的冲让、对比、离合,章法的虚实照应皆由此生,在阴阳相生相克的辨证当中而变化无穷,产生了历史上无数的佳作名篇,充分展现传统哲学阴阳生生这一生命创生的源泉,蕴含着不尽的生命精神。3.汉字书写的气化思想是一切宇宙形式的生命之本。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气”的深层,指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直指道体;“气”的中层,指主体生命存在之气,强调身心合一的创造性;“气”的表层,是指作品存在的内在生命之气,宇宙之气和主体之气是其对象化的结晶。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汉字书写的审美内容。所以,王羲之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书写时气韵贯通,而不是支离破碎,才能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只有整幅作品成为一个生气灌注的生命体,作品才会呈现出卓约不凡的气象。4.汉字书写的时空观念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生机的把握方式。毛笔在纸面上的三维空间(空间性)作富有节奏(时间性)的运动,书写出千变万化的线条,书写运动所固有的时空意识正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宇宙生机的存在方式。中国哲学的时空观念是和生命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时空形态变化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化合的结果,也是创生生命的方式。首先,从时间上说,周易所谓“易”字是由日月二字组成,说文解字引“秘书”:“日月为易,象阴阳。” “宇宙”之“宙”亦“舟舆所极覆也。”认为阴阳二气化合推移而形成日月交替、春秋流转,生命在时间推移之中进行生老病死的变化。生命的由生到死正是在时间流转中不断重复着。其次,从空间上说,古人认为,整个宇宙最初为一元之气,化而为阴阳,相感为万物,万物在不尽的空间中存在,整个宇宙空间是生命的空间,也是生命存在的基本保证。再次,时空体现于生命的存在与运动当中,便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时间与空间的化合,成为生命创生的氛围与环境。由此,书写活动也以线条的生命去感悟万物的生命,超越现实的时空,创造出感性的心理时空,从而在深一层次上把握生命的本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心理时间的延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心理空间的缩短都在给人们留下不尽审美感受的同时,使生命精神在艺术中得到无限的发展。汉字的书写则因为它的节奏、韵律的变化,而能充分、强烈地再现时间流转的轨迹,由于它的线条分割的奇妙变化,清晰地再现空间分布的状态,运用它笔墨语言的虚实相生体现阴阳创生生命的真谛。在有限的现实时空中展现无限的心理时空,使现实时空因心理时空而获得精神生命的灵性,从而达到美妙的艺术时空,同时提升了自我,也使汉字书写文化走向永恒。5.汉字书写的情感因素是主体体悟宇宙生命精神的活的标志。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由需要与客观相结合而产生,遇到符合需要的客观实际则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感。中国传统理论认为情感“源于欲、感于物、动于情”,主体在情感波动时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传递其情感的律动,观赏者读懂其情感化的笔墨语言,便建立了心灵的沟通。情感是生命精神的体现方式之一,艺术生命与宇宙生命的纽带是这种主体的情感,是主体能动感悟自然的体现,也是汉字书写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梁启超讲,要使主体精神与物质生命合而为一,“除了通过情感这一关门,别无他路。”汉字书写通过主体之心体味宇宙生命,是宇宙生命的主观体现,情感体验获得了自足的意义。作品调整和升华了主体对生命精神的感受与体验,也使得作者的情感对象化、明朗化,在“想象的真实”中获得“真实的想象”。如唐孙过庭书谱中言:“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掺,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可谓一语中的。作品是书写者主观精神的体现,过程和结果都包含着情感这一要素,是富有生命精神的情感使书法作品生气贯注、节奏鲜明、生动形象、风貌各异,成为活灵活现的、富有生命精神的生动形式。6. 汉字书写通过对意境的追求体现强烈的生命精神。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这不仅指有限的物象,还包括物象以外的虚实;不只是简单地描绘单纯的线条,而且还包含书家对自然、社会、人生和时代深刻的领悟。它表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意念、一种理想,强调的是主体的情感、意志和内在气质。追求意境是汉字书写的美学特征。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观念和追求,更是一种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在临摹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来。临摹注重神似而不苛求形似。齐白石认为,作书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就说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是传统审美标准,也是主体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观念可以使书写主体摆脱时空的限制,超越客观物象,获得更大的表现的自由。主体可以融会自己的修养、学识、个性和表现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把所见所知所感所想综合成一种创作意识,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创作出情景交融的作品。意境的审美本质存在于创造意境的过程中,在于寻求作为过程的人生的意义和作为永恒的宇宙根据。艺术意境将人的瞬息存在与永恒之道结合起来,这一结合是基于一种人生哲思的冲动,可以看出,汉字书写通过对意境的追求体现强烈的生命精神。汉字书写在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含有浓重的生命精神,这是她长久兴旺的本质原因,也是区别于他类、他国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霍布斯说:“在哲学里,方法就是根据结果的已知原因来发现结果,或根据原因的已知结果来发现原因时所采取的最便捷的道路。”中国哲学揭示了书法所蕴涵的人性的奥秘,感悟生命,抒写生命,体现生命,使汉字书写沟通自然与主体和观者,成为天人合一的艺术;汉字书写同样也滋润生命,涵盖生命,激发生命的创造,创造美的生活。(二)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及思维方式,这是由于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和经济生活。汉字书写是华夏文化中的一种特有存在,体现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根植于中华民族浑厚的文化沃土,融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创造并完善了以线条、结构、章法、墨法为表现载体的笔墨语言和以讲究法度、气韵和意境为主的艺术宗旨。以易学为核心,“儒”、“道”互补为主流,发展、演变出的丰富、博大的中国文化是汉字书写民族精神形成的前提。易学原理是汉字书写的哲学核心,由它派生出的阴阳、刚柔、虚实等各种对立统一的观念成为汉字书写的技法要求和审美批评的尺度。儒家的人格主义,不仅开启了以汉字书写为“内养”(修身养性)、修身手段的先声,而且,所谓中和穆穆、谦谦儒雅的人格理想也被用于评价汉字的书写,开启了人品与书品合一的鉴赏传统,对后世影响极深;儒家的文教思想,使汉字书写乃至是书法艺术成为高文化、高品格的象征,成为显示教养与社会地位的方式,成为显示个人雅怀高风的形式。道家反对艺术,其真意在于反对人为的矫揉造作。道家所倡导的追慕自然的思想和“无为”的观念构成了汉字书写崇尚自然、反对雕饰、华丽之风的精神依据。它的“无”的观念,对汉字书写中追求“空白”情韵的审美观有重大影响;它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一切方法、技艺的思想,是汉字书写技巧论的哲学依据,从“道”的观念出发,来构建“法”的体系,正是中国汉字书写技巧论的精髓。我们通过欣赏自古以来优秀的书法作品不难看出,这些书作不仅仅显示出精湛高超的书法技巧和艺术水平,而且闪耀着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崇尚和谐、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赋予了汉字书写乃至中国书法以独特的魅力。在代表中国艺术最高境界的书法中,这种民族精神的魅力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蕴含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汉字书写的本质要求,汉字书写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形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谁的传统文化积蓄得越丰厚,谁的创造成果就越具有历史高度和历史涵盖力。未来汉字书写的前进之路,只有在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和坚强地维护中华文化主权,才能真正体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三)时代精神汉字书写的时代精神,是指同一时代的书作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是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使得汉字书写在几千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异彩纷呈,在体现华夏文化民族精神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我们以唐宋时期为例来看汉字书写的时代精神的变迁。唐王朝建立后,文治武德,国家繁荣昌盛,激发了文人士子们激昂向上的蓬勃之气,大多艺术家们不再是追求道家的避世无为,而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由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和自身的积极参与所推动的“大王”书风成为流行。文人士子们力图为汉字书写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度,这种“崇王尚法”的追求,在中唐以前形成了不仅法度严谨又不失一种洋洋大国的博大气概。“安史之乱”不仅动摇了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士子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盛唐那种积极向上、开朗自信、建功立业的热情受到打击,艺术家的思想深处的矛盾和痛苦反映在书写上形成了中唐时期如颜真卿、怀素等的澎湃激宕、博大精微的风格。哲学方面,禅宗发展到中唐,不仅突破了原来儒家世界观,也突破了原来道家的世界观,将禅意融入艺术成了盛唐以后中国审美思想的一种潮流。晚唐对“尚法”的追求减弱,开始了对韵味和意境的追求。五代社会的频繁战乱,加速了从“法”向“意”转变的进程。北宋王朝的建立,儒学、道家、佛学并存,思想上呈现出多元化,书写风格上更加追求韵味和意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人尤其入禅很深,他们从禅中悟出不拘成法,适性自然,追求象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从苏轼,米芾的身上又可看到唐代张旭、怀素的影子。但是,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减轻了宋代文人在思想上的矛盾和痛苦,在书写风格上表现出北宋书风相对少了中唐的激情,多出一种平静的意境,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时代风格,使书法艺术成就达到了又一次高峰。可见,时代风格的形成,是对原有书风的一种突破。新书风是针对旧书风的突破,是书法内涵变化的结果。新书风的形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哲学思想、审美标准的变化,是由于书法内涵的变化,进而出现与新内涵相一致的新的形式。每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时代风格的形成都是一次哲学思想、审美标准产生、发展,最终确定的结果。一代书风的形成,要经过众多书家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并必须经受历史的检验。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时期的演变、酝酿和发展。急于对当代的时代精神作出概括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当认真地研习汉字书写时代风格的变迁,加深对其本体发展规律和时代风格形成因素的认识,进而明白当今汉字书写向风格的多样化、取法范围的多元化发展是汉字书写本体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对汉字书写文化内涵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将汉字书写发展与这个时代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当今时代。四、个性精神汉字书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多样性的个性精神,几乎可以说,每一个人的汉字书写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点,同时,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书写的汉字,哪怕是同一个汉字,也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如果这个人是正常书写的),就像“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这就使得汉字书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精神。汉字书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精神,首先,由于每个人独特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性格气质、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