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_第1页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_第2页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_第3页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_第4页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在原丝纤维和纺织材料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2001年获“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材料学”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以纤维材料为特色,涵盖高分子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与仿生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研究领域的交叉性学科。本学科注重学术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有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2名,3名教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3名教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或第一、二层次,7位教师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7人。年轻教师中绝大多数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历职称层次高。在本学科基础上建有“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丝纤维材料及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3300 M2,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承担着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重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大量科研项目;完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0余项。一、培养目标(小四黑体)1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2掌握必要的实验设计和计算处理的技能,完成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背景的学位论文。3具有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一般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工作。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技能。5德智体全面发展。二、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80501)主要研究内容: 新型功能材料:通过材料的功能性设计,研究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别是绿色环保纤维、生物仿生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能源材料、膜材料与技术、新型轻工材料等。 包装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研究各种包装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及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研制各种新型包装材料。包装材料性能与结构的物理与化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制浆造纸化学品与造纸湿部化学,造纸原料与新型纸制品研究,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 纳米材料及应用:纳米效应与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研究和发展纳米材料和相关器件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在纺织、包装、造纸等方面的应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分析和器件特性研究,研究和控制半导体材料微观组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与电子过程的关系,半导体材料设计与器件设计和制造,及其在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应用。2、材料学(二级学科代码:080502)主要研究内容:新纤维材料及功能性纤维材料:主要研究新型天然和合成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技术。对现有纤维大类,通过化学和物理改性,研究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新型纤维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手段。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特种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膜分离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树脂、智能高分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生物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天然生物高分子(如蚕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核酸等)材料的分子自组装、结构与功能关系;可再生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高值化研究。光催化材料:主要研究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光电器件材料的制备、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开发。涉海材料:主要研究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洋新材料的制备、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3、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503)主要研究内容: 复合材料及先进复合加工技术:利用我校在纤维及其集合体结构性能和制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复合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主要进行以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生物医学工程和军事防护等为主要应用背景的柔性纺织结构隔声复合材料、抗静电(屏蔽)复合材料、低(高)磁抗复合材料、纤维负载型光催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组织工程纳米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和抗冲击侵彻复合材料等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仿生材料制备新技术:主要利用可再生生物材料资源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可再生生物材料在轻工领域的应用及其评价,开展形态仿生、功能仿生及材料仿生等仿生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纤维基包装材料,印刷材料与适性,植物纤维加工的化学与生物技术,制浆造纸新工艺、新技术与机理,制浆造纸化学品与造纸机湿部化学,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新型纸制品研究,植物纤维原料高效综合利用。 纤维表面改性及复合材料界面:研究高性能纤维经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形貌、表面组成、浸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经改性处理前后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复合材料界面黏结及破坏机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制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脱产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4.5年,在职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学分制。四、学分要求 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一二学位课公共学位课MS1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必修FL10001第一外语(英语)192/4必修MS10005自然辩证法概论18/1必修专业学位课公共基础课SC11001数值分析48/3必修,任选1至2门课SC11002数理统计48/3MT11011材料结构与性能(I)或(II)48/3必修,任选2至3门课MT11012MT11015材料近代研究方法54/3MT11013材料制备新技术54/3方向课MT11009材料物理与化学48/3根据不同方向选修,至少选修一门MT11008高聚物流变学54/3MT11016材料加工工程(I)或(II)或(III)54/3MT11017MT11018非学位课本学科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纳入全校专业选修课范围,学生可选修全校范围的选修课补修课MT13001高分子物理(A)32/0非本学科毕业生适用由导师根据学生专业背景而定MT13002高分子化学(A)32/0MT13003高分子材料加工32/0其他学术研讨/1分散进行,要求主讲4次以上,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1分散进行,要求参加4次以上。开题报告第3学期学位论文第35学期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为确保论文质量,要求做到:1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工艺制造等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有应用价值。2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中(一般在第910周)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提前考虑并采取措施。开题报告会由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提前完成论文者,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处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4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应具有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5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6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7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照浙江理工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8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七、培养方式1在学院、系的领导下,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并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2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贯彻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硕士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选优汰劣。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