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1020202020 年)年) 红塔区人民政府红塔区人民政府 20112011 年年 1212 月月 目 录 第一章前 言2 第一节 区域概况.2 第二节 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及期限.4 第二节 规划实施管理.8 第二章 规划背景9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9 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0 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5 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15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6 第三节 主要规划指标.16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9 第一节 调整农用地结构19 第二节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20 第三节 合理调整其他土地21 第五章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23 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23 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23 第三节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24 第四节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25 第五节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26 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7 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与要求27 第二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向28 第三节 耕地保护28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30 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35 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38 第一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38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39 第九章 建设用地调控.41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41 第二节 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41 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3 第十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47 第一节 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47 第二节 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原则.47 第三节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47 第四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48 第十一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50 第一节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50 第二节 生态用地安排51 第三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格局51 第十二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54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54 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55 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56 第四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56 第五节 独立工矿区.57 第六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58 第七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59 第十三章 乡(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60 第一节 城镇体系发展思路.60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61 第三节 其他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63 第四节 其他乡土地利用调控.67 第十四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69 第一节 法制保障69 第二节 行政保障70 第三节 经济保障71 第四节 技术保障72 附 表73 附表 1 红塔区 2009 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73 附表 2 红塔区上级下达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4 附表 3 红塔区上级下达控制指标与规划指标对比表 75 附表 4 红塔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6 附表 5 红塔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2020 年)77 附表 6 红塔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8 附表 7 红塔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9 附表 8 红塔区各乡(办事处)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020 年)83 附表 9 红塔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表 .84 附表 10 红塔区各乡(办事处)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88 附表 11 红塔区各乡(办事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89 附表 12 红塔区中心城区各乡(办事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90 第一章第一章前前 言言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一、区位条件一、区位条件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 240830243218、东经 10217321024137“区间,东连江川县,东南邻通海县,西南依峨山 县,北接晋宁县。中心城区距云南省会昆明市 88 公里,区内交通便利, 213 国道和 1993 年建成的与全国联网的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 省南北交通枢纽。在历史上,玉溪市红塔区被称为“省会屏藩”,它是通 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无论在交通和贸易等方面,都处于重 要地位。 二、自然条件二、自然条件 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东 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 区中心州城海拔 1630 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 2614 米,最 低点(红塔区与通海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 1502 米。 红塔区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区内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 横贯其间为主干流,支干流 9 条,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 350 多 千米,水资源年均总量为 4.3 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 29%。 全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15.7,极端最高气温 30.2,极端最低气温- 0.9。全年日照时数为 2061.5 小时,日照率为 47%,降雨量 884.9 毫 米。 红塔区土壤分布特征为:海拔 26142300 米,分布黄棕壤;海拔 23001800 米,分布红壤;海拔 18001600 米,分布红壤性水稻土。 三、社会和经济条件三、社会和经济条件 红塔区辖九个街道办事处、二乡(玉兴路街道办事处、玉带路街 道办事处、凤凰路办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李棋街道办事处、大营街 街道办事处、研和街道办事处、春和街道办事处、高仓街道办事处、小 石桥乡、洛河乡),土地总面积为 947.72 平方公里。2009 年末,红塔区 总人口 420553 人,其中农业人口 279197 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66.39%;非农业人口 141356 人,占 33.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19 人。2009 年,红塔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3818111 万元,其中第一产 业 100024 万元,第二产业 2911826 万元,第三产业 806261 万元,所 占比例为 2.62:76.26:21.12。扣除红塔集团后,实现生产总值为 1366584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100024 万元,第二产业 538475 万元, 第三产业 728085 万元,所占比例为 7.3:39.4:53.3。农民人均纯收入 6137 元,粮食总产量为 73297.1 吨,农业人口人均产粮食 262.53 公斤。 红塔区是玉溪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省率先步入小康 的县区之一。区内有亚洲最大的卷烟生产企业、中国第一品牌“红塔 山”香烟的生产地云南玉溪红塔集团。近年来,红塔区的国民经济 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 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四、生态环境条件四、生态环境条件 2009 年,红塔区林地面积 58657.9 公顷,林地覆盖率达 61.89%,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14.6 平方米。工业“三废”的排放中,工业废 水排放量为 123 万吨,比 2008 年下降 6.1%;工业废气排放量为 257.46 亿标立方米,比 2008 年下降 3.8%;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172 万吨,比 2008 年上升 5.5%。此外,工业烟尘排放总量为 1466 吨, 比 2008 年下降 7.7%;工业粉尘排放量为 297 吨,比 2008 年下降 1.7%。 总的来说,红塔区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林地覆盖率高,市区绿地保护 工作做得好。工业“三废”的排放中,除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 以外,但是增加的幅度不高,其他的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 条件发展趋势良好。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及期限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目的一、规划目的 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基本国策,红塔区通过加强坝区耕地保 护,调高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比例,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建设云南特色山水园林城镇,并充分考虑红塔区在玉溪市的 区域发展定位,不断提高红塔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任务二、规划任务 (1)总结现行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 (2)按照玉溪市下达的各项指标,结合红塔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土 地的要求,增加坝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高坝区基本农田保护率, 明确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加强山地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山地城 镇,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3)对各区域、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调整各类用 地结构和布局,同时确定土地整理、复垦的任务; (4)划定土地利用用途分区以及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确 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5)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依据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一)法律法规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二)政策文件(二)政策文件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于 2011 年 8 月 31 日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 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 号) (3)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于 2011 年 7 月 12 日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 厅关于开展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 2011192 号) (4)2011 年 9 月 5 日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保护坝区农 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强耕地保护 转变用地方式 努力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5)2011 年 9 月 5 日云南省副省长刘平在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 山地城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2011 年 9 月 6 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和自兴在 云南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转变建设用地 方式 切实保护优质耕地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7)云南省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完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20062020 年)实施方案 (8)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11 年 10 月云南省完善县乡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技术指南(试行稿) (三)技(三)技术规术规范范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制图规范(TD/T1021- 2009); (四)相关(四)相关规规划划 (1)红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红塔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 (3)红塔区公路“十二五”计划及中远期发展规划; (4)红塔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及 2020 年远景规划; (5)红塔区旅游发展战略设施建设情况和旅游发展设想; (6)红塔“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7) 红塔区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8)红塔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9)红塔区 2006-2020 年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10)红塔区商业网点规划 (11)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2)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3)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完善规划报告 (14)完善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综合分析评 价报告。 四、规划范围及期限四、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红塔区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包括 9 个街道办事处(玉 兴路街道办事处、玉带路街道办事处、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北城街道 办事处、李棋街道办事处、大营街街道办事处、研和街道办事处、春和 街道办事处、高仓街道办事处),2 个乡(小石桥乡、洛河乡),土地总 面积 94772.0 公顷。 本规划以 2009 年为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 年。 五、规划基期数据五、规划基期数据 规划基期土地利用数据统一为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2009 年标准时点统一更新调查数据。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实施管理 本规划由红塔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 本规划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即成为红塔区土地利用、各项建 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实施。 红塔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结构 红塔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 94772 公顷。到 2009 年底, 红塔区农用地面积为 83152.3 公顷,占土地面总面积的 87.74%;建设 用地 10156.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72%;其他土地面积为 146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4%。 按二级地类统计,2009 年红塔区农用地中耕地 17528.8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18.50%;园地 2872.2 公顷,占 3.03%;林地 58657.9 公 顷,占 61.89%;其他农用地 4093.5 公顷,占 4.32%。建设用地中城乡 建设用地 8191.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64%;交通水利用地 1704.4 公顷,占 1.80%;其他建设用地 260.8 公顷,占 0.28%。其他土地中水 域 87.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9 %;自然保留地 1375.2 公顷,占 1.45 %。 二、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积积和人均占有耕地面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积逐年减少逐年减少 红塔区是玉溪市政府驻地,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口一直处于持 续递增状态,与此同时,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较快,不断占用耕地,而区 内可供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在区内难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 加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引起社会对粮食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 也与日俱增,在现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人多耕 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2、土地后、土地后备资备资源缺乏,可开源缺乏,可开发发其他土地数量少其他土地数量少 红塔区土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可开发自然保留地大约只有 1375.2 公顷,而且大多数可开发自然保留地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山区, 受坡陡、土壤瘠薄和水资源缺乏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开发后经济效益 低,管理不当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同时,现有其他土地中相当多宜农 荒地被林业部门规划为林业发展用地,而水土配比稍好一点的河滩地 则因防洪需要而无法进行耕垦,部门用地间的冲突也增加了自然保留 地的开发难度。总体上,红塔区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非常少。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规划期间是红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结构 急剧变动、各种困难和矛盾的凸显期,加快经济发展、保护治理生态 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深 入发展,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红塔区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 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人口增、人口增长长和和经济发经济发展,展,导导致用地需求的致用地需求的刚刚性增性增长长,供需矛,供需矛 盾日益加盾日益加剧剧 规划期间,红塔区将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口总量继续不 断增长。经济增长的推动和人口增加的需求必然导致用地需求的刚性 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与资源瓶颈凸显阶段的不期而遇, 进一步加剧了用地矛盾。使土地资源安全的腾挪空间显著削弱,土地 管理的难度显著加大。同时, 2010-2020 年,红塔区将大力加强水利、 能源、交通、市政、生态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能源建 设的用地新高峰,对用地保障形成了更大的压力。经过多年的持续快 速发展,红塔区的人均耕地量日趋减少,可用于开发整理的宜农土地 后备资源的数量已十分有限,土地供给弹性系数明显降低,土地资源 瓶颈尤其是耕地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增强。 2、城、城镇镇化和工化和工业业化的深入化的深入发发展,致使展,致使农农用地、特用地、特别别是耕地保是耕地保 护护形形势势日日趋严趋严峻峻 红塔区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用地将进一 步扩大,农村建设用地的腾退减少相对滞后,短期内将造成耕地的净 减少。红塔区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主要集中于坝区,耕地保护与城镇 化、工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兼 顾地区粮食安全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要求,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 峻。由于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补充任务艰巨,坝区耕地保护与建设占 用的耕地矛盾十分尖锐。 3、 、资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协调统协调统筹任筹任 务艰务艰巨巨 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等的差异,导致红塔 区人口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国土开发新格局的形成,对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地区间发展的差异以及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 使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调整和优化难度加大,统筹协调 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极其艰巨。 4、土地、土地规规划划实实施取得施取得显显著成效,但土地利用制度和管理著成效,但土地利用制度和管理创创 新任重道新任重道远远 红塔区土地用途管制取得明显成绩,建设用地总规模基本得到有 效控制,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国土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提高,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作 用明显增强,实现了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促进的目标。但是,根据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生态建设矛盾日趋尖 锐,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实现本次规划修编确定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1、科学、科学发发展展观观的提出和的提出和贯彻贯彻落落实实, ,为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奠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奠 定了基定了基础础 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 极推进土地利用的改革和发展,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奠定了基础。 2、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及经济经济社会的全面社会的全面发发展,展,为统为统筹筹 城城乡乡土地利用开辟了道路土地利用开辟了道路 通过严格规范承包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严格宅基 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 设用地市场,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规范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开辟了道路。 3、法、法规规体制的体制的进进一步完善,一步完善,为进为进一步一步规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提范土地管理秩序提 供了保障供了保障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调整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法制,在耕 地保护、集体土地流转、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等重点领域,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积极、有序、稳步 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提供了保障。 4、改革、改革创创新的新的进进一步深化,一步深化,为为建立建立规规范的土地管理范的土地管理长长效机效机 制提供了制提供了动动力力 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市场与行政等手 段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和管理效能,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土地管理 长效机制提供了动力。 5、生、生态态文明建文明建设设的全面推的全面推进进, ,为为促促进进土地可持土地可持续续利用利用创创造造 了条件了条件 在未来土地利用中要求发展地方经济应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促 使土地利用抓住将环境效益、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文明相结合的历史 性新机遇。 红塔区土地利用挑战与机遇并存,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妥善处理 保障与保护、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实际的土地利用新模式,实现土地资 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红塔区土地利用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6、建、建设设山地城山地城镇镇, ,严严格保格保护护耕地特耕地特别别是是坝坝区区优质优质耕地,耕地,发挥发挥 规规划的引划的引导导和和调调控作用控作用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 意见(云政发2011185 号)文件,按照加强坝区优质耕地、节约集约 用地和城乡建设向山地发展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 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定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山地综合开发利 用规划,加强各类规划衔接,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水面、山丘、 农田、林地、草地等生态景观进行分隔,促进城镇、村庄组团式发展。 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详细确定城镇和村庄 规划边界。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根据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结合红塔区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科学发 展观的统领下,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以下土地利用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城市向 中心城区集中,集约发展;工业集中布局,规模发展;商贸向物流中心 集中,多元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工业化和 城市化用地的综合效益; (2)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坝区耕地保护,把坝区优质 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调高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比例; (3)以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交通、水利、 能源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增大山地建设用地比例,新增城镇建 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布局应向山地发展; (4)通过内涵挖掘与外延扩大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使土 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较大成效; (5)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人口目标一、人口目标 2009 年红塔区总人口为 420553 人,城市化率 33.61%;到 2020 年,人口总量到达 55.6 万人,城市化率达到 72%。 二二、经济目标、经济目标 2009 年红塔区 GDP 总量为 381.81 亿元。到 2020 年 GDP 总量达 到 850 亿元。 城市发展目标:全国主要的烟草生产科研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滇中重要城市。 第三节第三节 主要规划主要规划指标指标 一、农用地一、农用地 1、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 规划期间,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 2020 年,全区耕 地保有量分别 15869.6 公顷。 2、基本、基本农农田保田保护护面面积积 规划期内上级下达红塔区基本农田面积保有量目标为 9940.2 公 顷。实际划定 11647.9 公顷,多划定 1707.7 公顷基本农田。 3、园地面、园地面积积 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适当扩大面积,对其中耕作层没有破坏且 条件较好的按照可耕地进行保护。全区园地 2020 年维持在 2548.4 公 顷。 4、林地面、林地面积积 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到 2020 年,全区林地面积在 58032.0 公顷以上。 二、建设用地二、建设用地 1、建、建设设用地用地总规总规模模 到 2020 年,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 13313.0 公顷以内。 2、城、城乡乡建建设设用地用地规规模模 到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得突破 10827.8 公顷。其中:城 镇工矿建设用地控制在 7434.0 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 3393.8 公顷以内。 3、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规规模模 到 2020 年,交通水利用地规模达到 1914.7 公顷。 4、 、其他建其他建设设用地用地规规模模 到 2020 年,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70.6 公顷以内。 5、新增建、新增建设设用地用地规规模模 2010-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 3684.0 公顷。 三、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三、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2010-2020 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 3595.61 公顷以内。新 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2348.6 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 积包括增减挂钩建新区占用的 387.67 公顷耕地。 四、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四、土地整治新增耕地 2010-2020 年,通过对土地整治增加耕地 689.9 公顷。 五、土地利用效率五、土地利用效率 2009 年红塔区土地利用率为 98.46,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和 自然保留地开发,到 2020 年上升 0.43 个百分点,达到 98.89%。 六、生态环境保护六、生态环境保护 到 2020 年,红塔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为:全区环境污染得到更 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工作布局更加合理,资 源有效配置,地表水状况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水、气、声环境质量状 况提升一个新档次。全区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稳步进入良性循 环阶段。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调整农用地结构调整农用地结构 2009 年的全区农用地面积为 83152.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比重为 87.74 %。2020 年为 80411.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4.85%, 比 2009 年面积减少了 2741.1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 2.89%。 一、耕地一、耕地 2009 年全区耕地面积 17528.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50 %。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为 1586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75 %,比 2009 年面积减少了 1659.1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 1.75%。 二、园地二、园地 2009 年全区园地面积 2872.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3 %。2020 年全区园地面积为 2548.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9%,比 2009 年面积减少了 323.8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 0.34%。 三、林地三、林地 2009 年全区林地面积 58657.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1.89 %。2020 年全区林地面积为 58032.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1.23 %, 比 2009 年面积减少了 625.9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 0.66%。 四、其他农用地四、其他农用地 2009 年全区其它农用地面积 409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32 %。 到 2020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 3961.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18%, 比 2009 年面积减少了 132.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减少 0.14%。 第二节第二节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09 年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 10156.9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比重为 10.72 %。规划期内全区建设用地总量适度增加, 2020 年控制 在 13313.0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4.05 %, 2020 年建设用地总 量比 2009 年净增加 3156.1 公顷,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比 2009 年增加 3.33%。 一、城镇工矿用地一、城镇工矿用地 2009 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 5261.0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 积的比重为 5.55 %。规划期内在内涵挖潜、调整的基础上,严格控制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无序扩大,切实推进山地综合开发,拓展发展空 间,积极推进建设项目使用山地,提高规划建设用地中山地比例,建 设山地城镇。到 2020 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 7433.9 公顷,占土地 总面积的比重为 7.85%,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比 2009 年增加 2173.1 公 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增加 2.30%。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9 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2930.9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 面积的比重为 3.09 %。规划期内,将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 加大新农村建设,至 2020 年调整为 3393.8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比重为 3.58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 2009 年增加 462.9 公顷,占土地 总面积的比重上升 0.49 %。 三、交通水利用地三、交通水利用地 2009 年全区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1704.4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 积的比重为 1.80 %。2020 年全区交通水利用地规模为 1914.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 2.02%,用地规模比 2009 年增加 210.3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比 2009 年增加 0.22 %。 四、其他建设用地四、其他建设用地 2009 年全区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260.8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比重为 0.28 %。2020 年全区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70.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 0.60 %,用地规模比 2009 年增加 309.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比 2009 年增加 0.32%。 第三节第三节 合理调整其他土地合理调整其他土地 2009 年全区其他土地面积为 1462.7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比重为 1.54 %。规划期内,将在保护湿地、自然水体等区域的前提下, 适度、有序开发荒草地等后备土地资源,稳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2020 年全区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 1047.7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11% ,面积比 2009 年减少 415.0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比 2009 年减少 0.44 %。 一、水域一、水域 2009 年全区水域面积为 87.5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 0.09 %。2020 年全区水域面积 87.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09 %, 面积几乎没有变化。 二、自然保留地二、自然保留地 2009 年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1375.2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比重为 1.45 %。2020 年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 960.4 公顷,占 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01%,面积比 2009 年减少 414.8 公顷,占全区土 地总面积的比重比 2009 年减少 0.44%。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农用地布局 耕地全区各乡(办事处)均有布局,其中以春和街道办事处、北城 街道办事处、研和街道办事处、大营街街道办事处等乡(办事处)为主 进行重点布局,玉兴路街道办事处布局最少。耕地区内实行耕地数量、 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同时加大通过土 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力度,并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 园地广泛布局于全区各乡(办事处),以研和街道办事处、大营街 街道办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春和街道办事处布局较多。园地区内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花卉、水果基地。加快调整园地布局,引导新建园 地在现有基础上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低丘缓坡地集中拓展。 林地广泛分布于全区各乡(办事处)。林地区内加强低效林地的改 造和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造林,积极扩 大有林地面积,稳步提高现有林地利用效率。各乡(办事处)比较,生 态林造林面积以洛河乡最大,经济林造林主要分布在研和街道办事处、 春和街道办事处和高仓街道办事处等乡(办事处)。 其他农用地零散分布于全区各乡(办事处)的局部地区。配合烤烟、 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建设用地布局 红塔区将切实推进山地综合开发,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城镇、 工业、基础设施、旅游建设项目使用山地,提高规划建设用地中山地 比例,建设山地城镇,结合红塔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增长及城市化建 设情况,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紧紧围绕市、区政府生态城市 发展战略,构建“两山、三河、三片区”的生态城市框架和“东拓、南迁、 西提、北连”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规划布局“一轴、两带、三圆”产业经 济区域;建设完善以昆曼公路、泛亚铁路国际大通道为骨架、中心城 区“五宗、七横、一环、五射”的公路交通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 设富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特征和生态良好的组团式城镇,走“山水 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 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 红塔区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主要以 “四创一建”(创建国家园林城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 为抓手,建设水、电、路、通信网络等配套齐全、科技化、人性化、精细 化,管理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镇功能。 红塔区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以中心城区为龙头,提升城市品位,充 分体现红塔区在玉溪市“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生态城市群 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加速中心城区“东拓、南 迁、西提、北连”战略性发展。 东东拓拓 围绕玉溪市的规划,全面建设以水为特色、卫生为灵魂的 生态文化区,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向东拓展。 南迁南迁 逐步将现有分散在中心城区的工业项目及企业南迁至研 和工业园区域,条件成熟向园区周边地区拓展。构建实力雄厚、科技 含量高、集群发展的新兴工业产业园。 西提西提 全面提升大营街片区的服务业。按照建设中央商务区功能 分区要求,充分发挥“云南第一村”经济实力,通过实施二次创业,实 现大营街经济社会转型腾飞。结合玉溪大河防洪水系建设及流域治理, 全面提升人居生态环境,集约发展会展、休闲、电子商务、温泉水疗等 高中端服务业,把大营街建设成玉溪康体休闲娱乐的引擎高地。 北北连连 加快北片区李棋、北城的城市建设,使其与中心城区核心 区融为一体,共同形成未来次级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 本区域内实施“退一进三”、 “退二进三”,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强 化该区域对区内的服务功能,把北城建设成玉溪连接昆明的重要门户。 第四节第四节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新农村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及民房等建设用地规划总面 积 3393.8 公顷。规划期内,每个乡(办事处)均有部分居民点被整理 或者合并,减少面积较多的是李棋街道办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研 和街道办事处、春和街道办事处等乡(办事处)。 农村居民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居民点 的整理工程,采用合并村庄、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措 施,实现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提高用地效率、土地利用由粗放 向集约转变的目标。 交通沿线和重大项目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实行城市化改造,改造后 的用地可以用来生产性投资项目。 地质灾害严重的区域实施农村居民点搬迁。 将较小的居民点或因建设需要占用的居民点撤并搬迁,形成具有 一定规模的村镇;较大的居民点或搬迁难度比较高的居民点实行就地 整理。 第五节第五节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一、优化交通网络一、优化交通网络 统筹安排各路用地,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内红塔 区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主要有:新建昆阳至玉溪南铁路(玉溪段),红塔 集团库区道路用地、新西河路、大坝路;扩建玉峨高公路、红塔区康井 路扩建、红龙路改扩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化水利设施布局二、优化水利设施布局 规划期内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 区主要水利工程有:龙母箐水库。 第六章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规划期内,红塔区将继续保持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态势, 建设、生态需求将出现较大规模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占用部分耕地。 同时,因后备耕地资源非常匮乏,加大了红塔区补充耕地的难度,使 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贯彻严格保护耕地与基 本农田的基本国策,确保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的粮食需求,红塔区应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严格保护坝区 优质耕地,坚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 地特别是占用坝区耕地规模,合理确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模、 构成和分布,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与要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与要求 根据省厅要求,完善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应符合以下要求: (1)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净面积)不得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基 本农田保护指标; (2)坝区现有耕地划为基本农田面积应占坝区耕地总面积的 80% 以上,且坝区基本农田占全区基本农田比例不得低于坝区耕地占全区 耕地面积比例,基本农田面积应超过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 5%; (3)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梯田(地)和集中连片耕地的 比例应有所提高,坡耕地的比例应有所降低; (4)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利用等,下同)应高于调整 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平均质量等别有所提高。其质量评 价可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进行分析,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 量等级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第二节第二节 耕地与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向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向 (1)加强坝区基本农田保护,在现行规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10 个 坝子内的基本农田划定量,重点可在刺桐关、洛河坝子、研和坝子、玉 溪坝子补划坝区基本农田。 (2)结合红塔区社会经济开发,考虑在本次完善规划时适当调出 研和坝子、玉溪坝子原规划的部分基本农田。 (3)考虑将部分山地中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 (4)重点保障红塔区近 3-5 年的发展需求,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尽 量为城镇、工业的发展留足空间。 第三节第三节 耕地保护耕地保护 根据规划完善调整,红塔区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任务为: 2020 年确保 15869.6 公顷的耕地保有量。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制度,完善 耕地的保护机制,稳步提升耕地的数量及质量,确保 2020 年耕地保 有量。 一、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 、严严格控制非格控制非农农建建设设占用耕地,占用耕地,严严禁占用禁占用优质优质耕地耕地 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贯彻不 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 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到 2020 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 在 3684.0 公顷以内。 2、 、严严格落格落实实耕地耕地“占占补补平衡平衡”制度,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目制度,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目标标的的 实现实现 切实落实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法人责任制。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补 平衡的要求,在保障各项重点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各项非农业建设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 用减少的 3684.0 公顷耕地,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在区内完成 689.9 公 顷,区外玉溪市内完成 2994.1 公顷。 二、完善耕地资源保护机制二、完善耕地资源保护机制 1、 、制定制定经济经济和行政措施,鼓励耕地和行政措施,鼓励耕地节约节约利用利用 建立相关节约土地的激励机制和各项用地标准,实行标准化用地。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产出率。加紧制定与当地情况相 符合的各行业用地标准,对新申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批,限制其用地 规模,提高投资强度,避免产业投资上的盲目性,控制农用地特别是 耕地转用总量。 2、 、建立耕地保建立耕地保护护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扩扩大耕地保大耕地保护护群体群体 建立多种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3、 、提高耕地的社会和生提高耕地的社会和生态态价价值值 建立健全农耕地价值和用途转移的真实价值核算体系,把耕地经 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内化”,与经济效益一起作为耕地的全部价 值,提高占用耕地的门槛及生态补偿的标准。 三、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三、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制定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的具 体方法,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将建设占用的耕地的耕作 层剥离,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 建设。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采取先进的农艺和工程技术,提高耕 地综合生产能力。 1、 、加大加大现现有耕地的管有耕地的管护护力度力度 依据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 化管护,对水田等优质耕地实施特殊保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广节水 抗旱技术等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 、采取采取农艺农艺工程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工程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增加有机肥、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和工程措施, 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等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改善土壤生态环 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节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 一、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一、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根据规划完善调整,红塔区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 护目标,规划期必须保持 9940.2 公顷以上的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 此目标依据各乡(办事处)经济社会建设用地占用情况及一般耕地数 量,在避让生态屏障系统的前提下,按照“保优不保劣”的原则,合理 规范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将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 同时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适当调出,确保基本农 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调整后基本农田主要分布于春和街道办 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研和街道办事处,其次分布于大营街街道办 事处、小石桥乡、高仓街道办事处、洛河乡等乡(办事处),玉带路街道 办事处、李棋街道办事处、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基本农田分布较少,玉 兴路街道办事处没有基本农田分布。 二、调整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二、调整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2009 年红塔区基本农田面积有 10207.4 公顷。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2006-2020 年)下达的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为 9940.2 公顷,实 际划定 11647.9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 、调调整基本整基本农农田田结结构构 按照规划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管护更科学的原则,结合红 塔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不宜继续保护的基本农田调出,共 3092.5 公顷。将现状集中连片、质量较高的现状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共调 入 4533.0 公顷。调整后基本农田面积为 11647.9 公顷。 2、提高基本、提高基本农农田田质质量量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综合质量有提高。调整后, 保留的现状基本农田为质量较高、坡度低于 25 度的耕地,调入的基 本农田均为质量较高,集中连片的现状耕地,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整体 质量水平有提高。基本农田连片程度也有所提高。 3、 、优优化基本化基本农农田布局田布局 根据红塔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在充分尊重 现行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以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玉溪市下达指标,质 量有提高为目标,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1)基本农田调出 结合现状基本农田布局情况,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高坡度基本农 田和低质量基本农田调为一般农田,将中心城区、各集镇规划区、独 立工矿建设区和中心村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的基本农 田调为一般农田,为城镇村及产业发展建设留出合理的用地空间。共 调出 3092.5 公顷,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 30.30%。其中大营街街道 办事处、研和街道办事处、春和街道办事处基本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