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kesA期大肠癌58例诊断体会.doc_第1页
DukesA期大肠癌58例诊断体会.doc_第2页
DukesA期大肠癌58例诊断体会.doc_第3页
DukesA期大肠癌58例诊断体会.doc_第4页
DukesA期大肠癌58例诊断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ukes A期大肠癌58例诊断体会 【摘要】目的作者根据临床体会探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19892003年间同期经外科治疗大肠癌368例中的58例DukesA期病人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分期、主诉症状、首诊方法、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和体会。结果为15年同期大肠癌病例早期诊断率15.8%,58例仅6例大肠癌无症状,其余均有相应症状,治疗全组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96.6%,其中A1、A2期5年生存率100%。结论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在于减少临床的误诊误治以及注重标准诊断意识、门诊常规化的检查、把握好肠镜下的检查操作、剖腹探查的精细等。 【关键词】大肠癌早期诊断DukesA期体会 我院1989-2003年15年间共收治经外科治疗的368例大肠癌,按Dukes分期中国分期法(1984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其中A期病例58例,占15.8%。现仅就58例病人的诊断过程谈谈体会,以供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参考。 1临床资料 1.1性别男36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5.6岁。 1.2部位直肠21例,乙状结肠18例,降结肠9例,横结肠7例,升结肠3例。 1.3病理分期A1(局限于黏膜下层)5例,A2(侵犯浅肌层)24例,A3(侵犯深肌层)29例;58例中息肉恶变型29例,向肠腔隆起型22例,浸润性癌18例。 1.4主诉症状(首发症状)腹部不适4例,血便(包括潜血)25例,黏液便11例,大便习惯改变4例,里急后重3例,腹胀不全性肠梗阻1例,无症状6例。 1.5首次诊断方法直肠乙状结肠镜检出14例;肛门指检+活检10例,纤维结肠镜检出20例;钡灌肠诊断8例;其它腹部手术中探查发现6例。 1.6治疗及预后情况58例病人均进行相应的根治切除术;随访: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6个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06年9月,本组术后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96.6%,其中A1、A2期5年生存率达100%。10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无差别。 2体会 2.1诊断标准与标准诊断意识 根据1984年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的临床分期标准(1932年Dukes提出大肠癌分期以来,先后出现不少改良的Dukes分期方法,但至今Dukes分期的基本原则仍为国际所公认。卫生部医政司1991年编写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建议仍采用Dukes分期为大肠癌分期的依据),凡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变未侵及浆膜层者均属本组范围。尽管如此,但由于各医院的诊断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性:(1)经验不足的医生在标本取病理切片时,对较小的肠旁淋巴结,往往忽略,而这些淋巴结又可能有转移;(2)有些向肠腔内生长的肿瘤,往往较大(有的甚至达到梗阻程度),而未被侵及浆膜层,有些医生而认为已达B期或更晚期;(3)有些溃疡性癌或向深部浸润癌,有的病灶尚很小,而已侵犯浆膜层,而误认为A期。因此我们体会到,作为临床医生,一定要树立标准诊断意识,其意义在于:(1)对指导治疗、估价预后及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效应都有重要作用。(2)能增强早期发现的信心。本组资料证明,大部分A期癌还是有相应症状的,只要提高警惕,检查微细,仍会有相当病人能够早期发现。 2.2门诊常规化检查对早期诊断的意义 2.2.1鉴于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在60%的患者中平均历时6个月以上,文献报道各组病例中早期患者不一,在2%-17%之间,多数仅为4%-8%,因此,要高度重视疑及大肠癌问题。大肠癌门诊常规诊断链步骤如下:大便潜血检验(显性便血可免)肛门指检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钡灌、空气灌肠对此等,现代纤维镜较普及也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性检查及定期复查,免疫诊断亦可作为一重要参考手段。有人把粪便潜血检查归类为癌症早诊检验,而非癌症预防检测。免疫化学粪便潜血试验(FIT)被推荐为首选的癌症早诊检测,与愈创木脂法粪便潜血试验(gFOBT)相比,FIT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目前尚无一种特异的肠癌可用于早期诊断,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是癌胚抗原(CEA)。 2.2.2作者在统计本组15年368例大肠癌手术治疗资料发现,延误诊治率达62%,分析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生没有及时作出诊断所致,甚至有些病人是“一指之误”,本组58例A期病例中有11例为直肠指检检出(19.0%),说明指检在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大肠癌病人绝大多数是有了症状才来就医的,从延误诊断比例之高可以看出,由此可见门诊检查常规化的重要。目前临床上的早期病人比例还很少,所以减少延误诊治率,是提高早期诊断提高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2.3肠镜下的体会 2.3.1息肉型癌在本组病例占50%(29例),积极治疗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45岁以上病人尤其容易恶变,此年龄组病人凡发现息肉均应切除及活检。同时有大肠息肉的患者,虽已切除,亦应列为门诊定期复查的对象。 2.3.2原位癌有时仅表现黏膜处稍苍白、僵硬而病灶又小,往往被忽略。根据我们的经验,认为应注意如下方面: 2.3.2.1注意黏膜有无水肿、苍白,尤其小范围改变更应重视,必要时作活检或短期复查。 2.3.2.2注意血管纹路的密度,如增多或减少都可能存在着潜灶。 2.3.2.3如有隆起、肿物、赘生结节,应注意大小、部位、数量、与肠腔比例、有无溃疡或菜花状,取活检部位一定要正确,如息肉取中心,溃疡或菜花状取边缘等。 2.3.2.4对皱襞要反复进退上下摆动或转动,如遇肠痉挛时,观察后稍待片刻再对此观察一遍。 2.4剖腹探查机会的利用 外科疾病、腹部损伤、急腹症等每年有大批病人需开腹手术,在手术探查中,条件允许,要做好结肠的逐段检查。由于结肠粪便存积,在探查中往往因不够仔细而将可能存在的早期结肠癌灶忽略。近年来,我们对此有所强调,结果发现了6例此类病人。 作者认为,既然DukesA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那么尽可能及时诊断,减少延误率加上做好宣传普及癌症知识,提高Dukes期的诊断率,应是目前我们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另外,目前对早期大肠癌的定义还有争论,我们认为,按Dukes分期,如果临床治疗能达到A期就相当于早期了。 参考文献 1ArulampalamTH,etal.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gandcolorectalcancer.BrJSurg,2001,8:176. 2WinawerSJ,ZauberAG.Colonoscopicpolypectomyandtheincidenceofcoiorectalcancer.Gut,2001,48:753. 3WuJS,FazioVW.Coloncancer.DisColonRectum,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