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隧道出口出洞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寺前隧道出口出洞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寺前隧道出口出洞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寺前隧道出口出洞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寺前隧道出口出洞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寺前隧道出口出洞施工方案一、寺前隧道出口段简述寺前隧道是从DK140+232进口向出口方向单口掘进, DK140+445461出口段为级围岩偏压,自稳性差,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拱部采用42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长4.5m,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3.0m,初期支护采用I20a型钢钢架加强,纵向间距按0.6m一榀。DK140+461480段采用墙顶开挖的明挖法施工。二、出洞施工方案1、明洞开挖掘进至DK140+441里程时(距明暗洞交接20m),同时进入明洞开挖。逐段向暗洞方向自上而下分层推进开挖,石方地段采用浅孔松动控制爆破开挖。边仰坡施工时先放样出边仰坡起始位置,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刷坡,施工时确保坡面平顺,没有大面积凹凸区域,同时防止雨水渗透导致边坡坍塌。提前在坡面线5m以外做好边仰坡截水沟并同步进行坡面防护,坡面防护采用锚喷网防护。边仰坡放坡祥见附图。刷完仰坡后在DK140+461断面隧道拱部打一环42,长4.5m,环向间距0.4m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开挖明洞、DK140+461超前预支护、刷好边仰坡安全等候暗洞出洞。2、暗洞开挖DK140+445461段暗洞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工序。1、(1)施作部超前砂浆锚杆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3.0m。(2)弱爆破开挖部。(3)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4)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I20a钢架及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钢管,安装I18横撑。(5)安装系统锚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2、(1)在滞后于部3m距离后,弱爆破开挖部。(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3) 导坑周边初喷4cm厚混凝土。(4) 架设I20a钢架及I18临时钢架。(5)安装系统锚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3、(1)开挖、部的同时施作部超前砂浆锚杆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3.0m。(2)弱爆破开挖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1。4、在滞后于部3m距离后,弱爆破开挖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2。5、(1)待、部出洞后,隧道拱部左侧施作42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长4.5m,环向间距0.4m。(2)弱爆破开挖部。(3)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4)导坑周边初喷4cm混凝土,架设拱部I20a钢架。(5)安装系统锚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6、(1) 隧道拱部右侧施作42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2)弱爆破开挖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5。7、(1)在滞后于、部3m距离后,弱爆破开挖部。(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3)安设I18横撑。8、(1)在滞后于部一定距离后,弱爆破开挖部。(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3)导坑低部初喷4cm厚混凝土,安设I20a钢架使钢架封闭成环,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9、待部出洞后,二次衬砌紧近时逐段拆除两侧壁底部钢架单元。10、灌筑仰拱及填充砼。11、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临时横撑,尽早施作二次衬砌。三、监控量测1、地表沉降量测测点埋设在变化区域较为明显的区域带上。埋设在DK140+460、DK140+455、DK140+450三个断面上,以隧道中心为中心每个断面上埋设9个测点。按照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规定频率量测。2、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按照图所示布设,按照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规定频率量测。四、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双侧壁导坑法采用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可以避免施工相互干扰,施工中各工序安排合理,加强洞内施工管理和围岩监控量测,当变形速率有增大趋势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围岩处于稳定状态。2、侧壁开挖后,中央部分实际处于悬空状态,这部份围岩经开挖已扰动过二次,中部开挖方法不当,易导致临时壁墙破坏。为此应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3、开挖时应小炮开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