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姚局2011年工作会讲话).doc_第1页
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姚局2011年工作会讲话).doc_第2页
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姚局2011年工作会讲话).doc_第3页
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姚局2011年工作会讲话).doc_第4页
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姚局2011年工作会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先争优 科学发展奋力开创“畅通宣恩”的新局面-姚敏局长在全县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4月6日)各位领导、同志们:2011年全县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县交通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 科学发展,奋力开创“畅通宣恩”的新局面。一、 省、州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于2011年1月18日在武汉召开,省长王国生等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2011年交通运输发展目标责任书。厅长林志慧作了题为创先争优 先行跨越 奋力谱写湖北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篇章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一五”及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提出了“十二五”及今年发展的新目标。林志慧厅长指出,“十一五”是湖北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省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发展环境最佳的历史时期,全省公路水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了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的跨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突破1900亿元,是“十五”投资的2.41倍;“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超过2005年以前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的总和;水运振兴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港航建设完成投资107亿元,是“十五”的9.63倍;公路水路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全省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40.7、99.2。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2.6、103.2;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体系全面完善。全省运输船舶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均较“十五”期下降70%以上;多元化筹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交通部“十一五”期对湖北投资突破210亿元,交通建设投资市场全面开放;行业重大改革平稳有序。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全面取消,燃油税改革平稳有序,全省103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收费。2010年是湖北交通固本超越年,也是湖北交通运输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500亿元,争取中央投资突破60亿元,“五路两桥一枢纽”成功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跃居全国第6位,武汉新港年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全省新开工14条、935公里高速公路,已建及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733公里。首批12个、总投资达30亿元的“十二五”港航项目提前开工,成功开创了湖北交通水陆并举、蓬勃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湖北交通发展创新超越,进军前沿。全国科技示范工程沪蓉西高速公路,位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度第一、第二的鄂东、荆岳长江大桥,全国廉政阳光示范工程崔家营航电枢纽、湖北杭瑞高速公路等,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敢为人先,勇攀高峰,成功在工程“禁区”打造出世界“桥梁博物馆”、“隧道博览会”、“路桥大学堂”和世界第一高桥、世界第一高墩、世界第一跨、神州第一锚、亚洲第二的龙潭隧道等经典力作,为湖北交通先行跨越积累了山区高速公路、长汉江特大桥特别是高墩大跨桥梁、特长隧道群、特大高边坡和大型水电项目建设管理的宝贵经验,标志着湖北高速公路建设由平原走向山区闯入禁区,湖北由桥梁大省迈入桥梁强省; 2010年,湖北交通发展群英荟萃、亮点纷呈。武神生态旅游路、赤壁生态文化旅游路、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竞相争艳,“王静工作法”荣膺全国交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全国 “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现场会在湖北召开,“平民英雄”李豪、“三代艄公义渡百年”渡工万其珍感动湖北,“春满大交通”、“先行者之歌”等活动成功举办,交通干部“干净干事文化”、“强基固本、六位一体”党建工作法、“廉政阳光、六同长效”建设新模式等抓有实效并在全国推广。 林志慧厅长指出,“十二五”是湖北交通运输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关键期,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成长期。“十二五”努力实现全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总体适应”转向“全面适应”。到2015年,力争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 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实现15分钟上高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全面实现“村村通”,真正做到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实现铁、水、公、空、管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湖北“得中独厚、得水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现代交通运输全面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2011湖北交通运输“先行跨越年”主要发展目标是:确保完成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力争向600亿元大关跨越。其中:高速公路380亿元,普通公路160亿元,港航建设42亿元,交通物流、枢纽站场18亿元; 确保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950公里,力争向4000公里大关跨越。全州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于2011年3月29日在恩施召开,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沙玉山、州政协副主席张龙光、李春胜到会作指导,副州长沙玉山作了重要讲话,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向前进总结 “十一五”全州交通运输工作,谋划“十二五”,安排部署了2011年的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十一五”是全州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始终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一轮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巨变。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向“基本缓解”的转变,以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为大通道、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为主骨架、航空和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具雏形。“十一五”成为全州交通运输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发展环境最佳的时期,为促进全州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增加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是“恩施交通重点工作推进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又取得新成绩、新进展和新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不含高速公路),占年度计划的115%。恩来、恩黔高速按期开工。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326公里。建成通乡油路265公里、省际出口及经济断头路15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184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村村通公路”。对有铺装路面的709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了规范化管养。项目前期工作成效显著,成功争取省批复全州的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创历史新高;争取补助资金近10亿元,为历史之最。全州交通运输“六个年”目标全面实现,为“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州交通运输在“十二五”将呈现基础设施加密成网、现代交通加速成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等阶段性特征。恩施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围绕“三大目标”,全力推进“六大跨越”。三大目标:一是争取“三个翻番”。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由299亿元(含铁路、机场95.5亿元)增加到888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22公里增加到600公里,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里程由7800公里增加到20000公里。二是确保“四个实现”。实现州城至周边大中城市通高速,县市全部通国道,乡镇国省道全覆盖,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三是力促“五个形成”。形成“三横一纵两支”高速公路网,“三横一纵”铁路大通道,恩施城区“环线快速通道”,州城至八县市“两小时交通圈”,连接核心景区的“精品旅游线路交通圈”。六大跨越:推进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跨越;推进交通运输结构由以公路为主的单一运输方式向综合运输方式跨越;推进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渐进增长向翻番增长跨越;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由“北四县通”向“县县通”跨越;推进普通公路路网结构由“放射状”向“网络化”跨越;推进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跨越。会议明确了2011年是“恩施交通运输跨越发展关键年”。 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4.6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35.89亿元(恩来、恩黔24亿元,宜巴8.89亿元,利万3亿元),普通公路17.52亿元,站场建设0.79亿元,港航建设0.40亿元。为“十二五”交通运输跨越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二、 回顾“十一五”全县交通运输工作,展望“十二五”2006年至2010年,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州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团结拼搏,战胜各种困难,发扬“自强不息”的交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公路建、管、养和路政、运政、港航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交通发展目标。(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 “七个突破”、“一个加强”、“一个规范”、“三个目标”。七个突破:一是完成投资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亿元,与“十五”期3.5亿元相比,增长14.3%;二是公路里程取得新突破。全县通车总里程由“十五”期的1447.09公里,增加为2022.763公里,新增里程575.673公里;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通乡油路117公里,省际出口及经济断头路62.1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面515公里,通达工程631.83公里,新修桥梁695.3延米/23座,危桥改造106.7延米/5座;四是客运站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客运站8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7个。五是港航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达标渡口26处,渡船改造4艘;六是交通项目申报工作取得新突破。编制完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农村道路、交通扶贫和国防交通战备项目申报工作,已有10个重点交通项目进入省人民政府规划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库。七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对1600多公里需要建设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实地采集和GPS定位, 建立了全县道路桥梁库和危桥库数据管理系统。一个加强,即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十一五”期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以政府监督为主,不断强化对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从加强实验、检测工作入手,做到以实验数据指导施工,以检测数据判断工程质量。通过五年不懈努力,我县交通工程建设质量逐步提升,未发生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事故。一个规范,即狠抓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规范管理。“十一五”期间,以交通重点工程、通乡油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省际县际经济断头路出口路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狠抓工程建设程序管理,基本建设过程进一步得到规范。三个目标 ,一是实现了县到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目标;二是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目标;三是实现了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目标。(二)公路管养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完善了地方公路管养机构。县交通运输局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全县9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养机构,配备了专职养护人员。二是加大了地方养护资金的投入。县人民政府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三是养护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四是加强路政管理,坚持依法治路,确保了公路路产路权。五是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有效遏制了车辆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三)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五年来按照“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健全机制,确保有序”的要求,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基本形成了“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道路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末,全县有道路运输经营企业9家,机动车维修企业71家,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有客运班线73条,客货运输车1662辆。(四)水运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县、乡、村、船主四级安全责任制。抓好重点水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严把船舶检验关、从业人员考试发证关、持证关。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整改,严格查处“三无”船舶,改善水上运输设备、设施,遏制了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交通各项改革进展顺利一是圆满完成了国家养路费征收改革工作。交通征费及二级公路收费站人员顺利转岗平稳过渡到新的工作岗位。二是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养护单位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三是以推行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部实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州交通运输局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通达工程建设任务327.8公里,占计划的109.3,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完成了李家河至板栗园14公里通乡油路改建工程,占计划的100;完成了两河至龙潭7公里和桐子营至堰塘坪6公里改建工程,占计划的118%;完成了4公里县乡二级公路万寨至石心河大桥连接线改造工程项目;市政工程“两桥一路”完成了莲花坝至三河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基工程,完成了莲花坝人行悬索桥和三河沟大桥桥墩下部工程浇筑;建筑面积3580平方米的宣恩县中心二级客运站站务楼结构主体已完工,完成了1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和2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完成了宣恩县沙道沟客运站选址、地勘、环评等立项前期工作;完成了13处新增渡口达标改造任务;对刘家河、金陵寨等四处船龄达20年以上的老旧渡船进行了更新改造,从根本上消除了渡口安全隐患,让群众坐上了放心船,过上了平安渡;协助上级交通部门完成了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 12月18日在椒园镇王家堡举行了开工仪式;协助上级交通部门完成了鹤来公路的前期工作,并于12月27日举行了开工仪式;完成了县交通运输局综合办公大楼装修工程,县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物流局除外)已迁入新办公大楼办公。“十二五”时期,全县交通运输工作按照恩施州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确定的目标,结合宣恩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县委、政府未来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把交通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的要求,本着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建养并重,分级负责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紧紧围绕“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构建“两高、两升、一通畅、四循环”立体交通主骨架。“两高”,恩来、恩黔高速公路;“两升”,国省道改造升级,县乡道改造升等;“一通畅”,100%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四循环”,国省干线与高速公路循环,县乡道与国省干线循环,村道与县乡道循环,县域公路与周边县(市)公路循环。实现“三个中心”,即:“客运中心”、“货运中心”、“物流中心”。构建“路站运一体化”。加强沿贡水河内环道路建设,力争完成椒园三河沟桐子坳凌云塔岩堡鹰潭大桥牛角湾县城外环大道建设,形成内外两环有机衔接,顺达通畅的城区道路网络。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清江航道宣恩段整治工程,争取莲花坝、石心河等码头工程项目立项,争取渡船改造,渡口达标工程项目。协助完成鹤峰至当阳坪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鹤峰跳鱼坎至当阳坪公路宣恩段改造工程。每年逐步实施渡改桥、危桥改造和公路安保工程。紧紧围绕县政府构建和完善的“九大体系”,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我县将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支撑,以乡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内外循环的安全、迅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到时候宣恩与周边县市实现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全覆盖,县到乡以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达,村村通油路和水泥路,6小时内到达武汉、重庆、长沙等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内到达张家界、三峡等著名景区,有效的缩短了我县与外界的时间和空间。 “十二五”期间宣恩县交通建设估算投资134.004亿元,其项目投资构成如下:公路建设130.5153亿元。危桥改造、渡改桥建设0.6297亿元。码头、渡口建设项目0.856亿元。站(房)建设0.703亿元。安保工程0.75亿元。科技项目0.55亿元。回顾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配合支持,得益于全系统离退休老领导和老干部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体交通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交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依然存在,过去欠债过多,原材料涨价幅度太大,劳动力工资上涨过快,交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行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通畅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市场开发衔接不够,体制不顺,交通发展与群众的企盼存在较大差距,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的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开放的思想和更创新的举措,不断加以解决。三、2011年交通运输主要工作2011年是省厅确定的“湖北交通先行跨越年”,也是州局确定的“恩施交通运输跨越发展关键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州交通运输局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交通运输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奋力开创“畅通宣恩”的新局面为主线,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科学发展,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落实四点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一)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的主要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鹤来公路鹤峰县城关至宣恩县当阳坪宣恩段32.47公里新建二级公路30%的工程量;完成万三线(宣恩万寨至恩施三岔)313延米石心河大桥10%的工程量;完成宣恩县高罗至上洞坪33公里通乡公路;完成170公里通畅工程;完成2010年通达工程扫尾工作;完成宣恩客运中心站建设;完成15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协助恩来、恩黔高速全线动工建设;改造农村渡船4艘。市政工程抓好“两路两桥”工程建设,确保建成投入使用。公路养护-完成州下达公路大修工程32公里和公路中修工程、重点处治、安保工程、地灾治理、危桥加固年度计划;列养公路养护达到国检标准;规范养护农村公路979公里。行业管理-水路交通安全指标控制在省政府确定的安全责任目标之内。交通工程质量优良率90%以上,合格率100%,质量监督覆盖率100%,无重大质量责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2%,内河运输船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车辆超限率控制在5%以下。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无重大渎职、失职行为,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文明廉政县局及各二级单位争创州级以上文明单位,全系统基层党建覆盖面100%,党员组织生活开展率100%。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一岗双责”;严格交通资金预算管理,无重大违纪问题发生;工程、廉政双合同签订率100%,无腐败大案要案发生。(二)工作措施 1、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1)突出抓好通畅工程建设。州政府把“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000公里”列入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下达我县通畅工程建设任务170公里。为确保目标实现,按照2011年宣恩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通达工程建设的协调、指导、督办和复查工作。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工作专班,具体实施通畅工程建设,确保本县通畅工程保质保量按期交账。各乡镇负责料场、三材物资和临时用电等外围协调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二是把握原则。在路基宽度达到实施通畅工程标准情况下,本着谁积极支持谁、不积极不配合不支持的原则,坚持不修群众不愿修的路, 不修群众积极性不高的路,不修质量不达标的路。在修建过程中,因协调工作不力,造成通畅工程建设当年不能完成任务的,来年不予安排或调减建设计划。三是严格执行建设标准。按照2011年宣恩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严格路面宽度、面板强度及厚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完成边沟配套、路肩培护及合理设置错车道,县交通质监站要全面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强化过程监管,加强质量检评。(2)突出抓好“两路两桥”建设。按照县政府2010年城建规划,交通运输局承建总概算投资6000万元的宣恩县莲花坝至三河沟道路(公路)改扩建工程,莲花坝人行悬索桥,宣恩县三河沟桥,工作专班要按照程序,加强协调,确保质量,今年按时完成并投入使用。 (3)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建设。在州高速公路办公室的指导下,按照即将出台的恩来、恩黔高速征迁管理办法,6月底以前完成征迁任务和便道建设任务;请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向投资人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强化高速公路建管养政策法规的学习,并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为恩来、宣黔高速全线动工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4)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就不可能拉动发展。今年,我们要完成县城外环大道初设工作,必须通过争取高速公路与县城连接线和209国道绕城线项目,解决外环投资问题。抓住全省“十二五”实现乡镇国省道全覆盖的机遇,着力做好宣恩县城至恩施三岔公路改扩建重点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重视旅游项目,彭家寨吊脚楼、庆阳老街在全省、全州地位并不显著,但我们可围绕建设贡水之滨恩施州城的后花园宣恩,利用生态旅游优势,结合产业如椒园香树林至万寨伍家台、网台茶叶经济带,水上旅游(洞坪、龙洞、狮子关三大水库),以小而精、小而特打造精品旅游,立一席之地。虽然我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编制上报,但为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州规划,要采取超常规、超常态的项目前期工作措施:一是紧紧依靠县委政府争取部、省、州领导的关心,争取职能部门的配合,争取国家、省、州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二是进一步抽调责任心强、懂业务的技术骨干充实到前期工作专班,提高前期工作效率。三是要优先选择实力强、信誉好、有同类工程经验的勘察设计单位承担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勘察设计质量。(5)突出抓好公路管养。公路部门要以“迎国检”为契机,抓好列养公路的专业化养护,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水平;按照工程建设管理“四制”要求,按期完成32公里国省道大中修;抓好隐患路段整治,加强安保工程建设、危桥改造和地灾治理;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强化超限超载治理,确保公路畅通。继续实施农村公路规范化管养,巩固农村公路管养成果,完成州局下达我县979公里农村公路规范化管养任务,按照2011年宣恩县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机构,加强领导,狠抓管理体制的落实。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县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养护的指导、监督,检查、考评、兑现和服务等工作。各乡镇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落实和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养护管理制度,落实路段养护责任人,签订养护协议书。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及路段养护责任人等基础信息资料,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继续创建示范线路,确保养护质量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通过日常养护和实施养护工程,做到沟涵畅通、路肩完善、路面整洁、桥隧完好、标志齐全。为全面提升质量,实行养护示范线路 “三级联创”机制,即:创建州级示范线路、县级示范线路、乡(镇)级示范线路。各乡(镇)养护示范线路以产业经济带和循环线为依托确定,并对养护示范线路将优先安排养护工程项目,优先完善线路附属设施。三是完善目标检查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县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将管理养护项目和内容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实行月抽查,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季评时兑现养护工资。对季度养护检查结果为良等(含良等)以上的线路给予路段养护责任人一定的奖励;对季度养护检查结果达合格(含合格)以上的线路给予乡(镇)养护专班一定的奖励;对季度检查中未完成管理养护项目的,按项目比例扣除其养护经费。四是创新管养模式。对县、乡、村三级监管人员及路段管养责任人强化技术培训,宣传管养政策,营造管养氛围,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指导、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规范化管养模式,使管养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2、落实四点要求(1)提升精神区位,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县城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是精神状态问题,精神区位是第一区位。我们更要强调提升精神区位,也就是要树立雄心壮志,敢于超越,勇于超越,这是我们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在交通队伍中,少数同志没有精神,无精打采,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激情,是搞不好工作的,精神垮了,是打不了胜仗的。我们要敢想敢干,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不找客观条件,奋勇前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2)齐心协力抓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县人民政府与州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我们必须想千法、设百计把工作完成,既要讲结果,也要讲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现在我们必须算好“三大帐”。一是“时间帐”,今年已过了三个月,所剩时间只有九个月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天气问题,导致施工进度不畅,造成任务完不成,所以不能抱侥幸心理,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推后;二是算好“经济帐”,下半年高速公路等大型项目全面开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原材料和“三材”物资,物价会上涨,增加工程成本;三是“质量帐”,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建设定期调度、重大问题调处、部门协调联动、督查考评奖惩的质量目标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准入条件,优选实力强、信誉好的勘察设计咨询单位承担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勘察设计质量。要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实现监督重点由工程实体向项目管理主体转变。加强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对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单位列入“黑名单”,两年内禁止参与我县公路建设。加强质量抽检、质量通病防治和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在建工程质量。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站的角度不同,理解就不一样。就安全管理而言,安全第一,理由是人命关天;就质量管理而言,质量第一,理由是百年大计;行政领导往往侧重进度,因为进度出政绩;企业则更注重效益,因为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呢?在质量、进度、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第一;在进度、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质量第一;在进度与效益发生矛盾时,进度优先。总的要求是,热情服从科学,进度服从质量,生产服从安全。3、警钟常鸣,化解风险。一是化解安全风险。说起安全、谁都怕管,但随时可能出现问题,不能不管,每个人都责任,我们必须以预防为主抓安全,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州、县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目标考核,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