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 第一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建设背景1.1.1 项目名称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1.1.2 项目承办及委托单位xx市南海区xx西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1.3 项目编制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1.1.4 项目背景xx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岸,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珠三角的核心区之一,是广佛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xx市国土面积384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0万人,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三位,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城市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设xx成为广东省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总人口达到96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6000亿元。近几年来,xx市的区域客货运输需求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从2000年的8510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5166万人,年平均增长11.45%,高出全省同期近八个百分点。但各种运输方式结构极不合理,严重依赖公路运输,公路所占全社会分担率高达98.57%,而铁路仅占0.85%。因此需要将xx西站建设为枢纽主要客站,承担本地铁路客流出行,是适应xx建设为现代化大都市、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质量的需要。根据珠三角城际网及铁路网规划,在xx西站共有贵广、南广铁路、深茂铁路、佛肇城际铁路、广佛环线城际铁路共五条线路引入,xx西站车场按分场设置,分别设客专场和城际场,贵广、南广、深茂铁路引入客专场,佛肇城际、广佛环线引入城际场。建成后的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定位为:集铁路、城际线、地铁、公交、长途巴士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集成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为将xx西站区域打造成富有商贸活力和财富创造力的新城区,必须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经验,解决好车站地区的交通问题。规划中的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包括: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地铁、公交、长途、出租、支线巴士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在枢纽形成换乘,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按照铁路总公司要求,贵广铁路预计2014年底贯通。新建铁路xx西站及相关工程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实施阶段。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部分铁路红线内车场利用铁路站场下空间设置,主体结构需要与铁路同步实施。该部份工程启动迫在眉睫。部份铁路红线外车场同南北下穿通道及上盖物业开发工程合建。该部份工程受上盖物业开发方案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边界条件不稳定,方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2014年4月xx市南海区xx西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写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配套工程可研报告。1.2 编制依据l2013年6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项目申请报告。l2014年4月xx市南海区xx西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写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可研报告的委托通知书。l2014年4月10日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汇报会议纪要l2014年4月14日xx市南海区xx西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xx西站南北广场下穿道路及xx西综合交通枢纽配套项目设计前期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l关于广州枢纽xx西站(车场部分)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办函【2013】570号)l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枢纽xx西站(客运站房部分)初步设计及增设地下空间等项 I类变更设计的批复【2014(582)号】l2014年5月26日xx市南海区xx西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的xx西站综合枢纽配套工程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2014(04)号】l2014年5月27日xx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市政)关于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及附件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可研报告评审会评审意见l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63-2007 J774-2008(4)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5)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10083-2005,J458-2005(6)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66-2007);(7)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2006);(8)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5)其它相关的国家规定、规范、标准。1.4 工可评审会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根据2014年5月27日xx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市政)关于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及附件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可研报告评审会评审意见具体审查意见如下: 从城市规划、铁路建设等方面补充枢纽立项有关背景资料。 进一步核对公交车场规模计算指标,合理确定公交车场转弯半径、匝道、净高等,设置屏蔽门,提升换乘环境,优化客流、车流组织。 调整西南、东北出租车场的功能定位;将东北出租车场设置为站区主要出租接驳场,西南租车场作为次要场,为长途客运站配套。在下步工作中深化客流、车流组织。 同意长途客运车场设在西南象限,建议下一阶段进一步在原方案基础上优化长途车的调度流线,提高车辆调度效率。增设旅游巴士车场,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 站房西北象限社会车场车道边资源,尽量充分利用作为上落客区,优化交通流线组织。 结合上盖物业及周边物业用地开发,补充各类交通方式换乘客流分析,并预留衔接条件。加强与铁路既有工程之间的衔接。 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垂直交通、电扶梯、坡道设置、合理确定人行通道宽度。 关于连通东西两侧旅客通道的夹层通廊,在充分考虑结构及安全等因素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明确。 核对前期费、编制期人工费等相关计费依据。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补充本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委托函,补充铁路枢纽的有关立项资料。 按照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坡道不大于6%布置公交车停车楼,并根据最新公交车场客流重新计算公交场站规模、到发车位。并在车场车辆入口处增设安全门,将上车客流与客车隔离,客车到站停车时,安全门开启,乘客上车。 工可评审会后又召开多次优化方案讨论会,最终确定方案为南北出租车场不分主次场,西南出租车场应兼顾长途需求,本次文件按此执行。 长途车场已按要求完善,并增加约4000平米的旅游巴士车场,设置在长途客运站南侧地面。 已按照要求执行。 已按照意见补充。下步初步设计进一步细化人行慢性流线组织及换乘。 已按照意见执行。增加了东西咽喉区人行天桥及电扶梯、楼梯;优化出租车场的人行天桥、坡道宽度坡道、优化行车匝道坡度,按照不大于6%,极限不大于8%设置; 并优化场站电扶梯配比,适当增加电扶梯数量,提高旅客舒适度和便捷性。 已配合xx市,就连通东西两侧旅客通道的夹层通廊问题与铁路总公司做进一步对接。按照铁总意见,不考虑在城际、客专场中间5.2米设置夹层联通通道,但远期在南北侧站房开发中结合物业开发联通。形成“口”字形换乘通道。 编制期人工单价为:综合工日93元/工日(佛建价201315号)无误。执行2010年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工程不分专业、类别,工日动态工资统一按93元/工日计取(注:该动态人工工资单价已含住房公积金与社会保险费)。本项目执行2010年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1.4 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1.4.1 研究范围本项目研究的主要范围是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的城市公交车车场、出租车车场、社会车车场、长途车车场、支线巴士、机场候机楼、旅游巴士。不包含与上述内容相接的市政道路工程以及站区市政道路。1.4.2 研究内容本研究报告以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的建设需求、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总体布局以及项目投资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目的、功能定位与建设必要性;(2)项目建设条件;(3)区域交通需求分析;(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测算;(5)平面规划布局方案;(6)工程建设方案;(7)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8)工程征地拆迁;(9)投资估算与实施计划;(10)财务评价;(11)社会效益评价;(12)社会稳定风险分析xx西站鸟瞰图1.5 主要结论1.5.1 项目建设规模本次研究结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西站枢纽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预测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中各类交通方式的客流量,并结合相关国家规范、规定、标准,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以科学方法对各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进行较为详细的测算。(1)预测客流量xx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xx市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衔接的重要场所,除考虑铁路客专、城际客流外,还综合考虑了长途汽车站、公交场站的对外道路客运量以及周边地区开发所需的公共交通,预测年度为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2)用地规模总用地面积257500。其中,铁路红线内120400,铁路红线外137100。(3)建设规模及内容与规模整个xx西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各类型车场(含配套建筑)总面积349750。项目主要内容是城市公交车车场、出租车车场、社会车车场、长途车车场、支线巴士、机场候机楼、旅游巴士。不包含与上述内容相接的市政道路工程以及站区市政道路。1.5.2 总体布局结合火车站房的特点和周边城市道路的情况,火车站房外围交通分为南北广场、站场架空下方的东西夹心地与站房中心480m范围内的停车场共同承担集散功能区的角色。北广场承担城市广场北部引入客流的集散,设有出租车,大巴车两大功能组团;南广场承担城市广场南部引入客流的集散,设有出租车、公交车两大功能组团;站场架空下方的东西夹心地承担社会停车场功能;南、北广场和站场架空下方东、西夹心地共同承担站房的外围交通功能。站房中心480m范围内的停车场包括出租车畜车场、社会停车场、公交停车场和地铁四个功能,承担站房综合交通功能。1.5.3 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89842万元。1.5.4 主要结论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建设条件、场站规模、规划方案能够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环保、劳动安全卫生、社会效益、社会稳定风险、财务评价合理。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xx建设现代化大交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优化客运布局、改善客运服务质量。解决现有xx西客站客运换乘设施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以适应现代综合运输方式,实现旅客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务要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目的、功能定位与建设必要性2.1 xx西站地理位置及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2.1.1地理位置xx西站位于广东省xx市狮山镇的罗村和平塘村。xx西站为枢纽主要客站,与既有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形成广州铁路枢纽的四个主要客站。xx西站可与贵广、南广铁路、深茂铁路、广佛环线、佛肇城际、地铁以及公路等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地理位置优越。2.1.2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xx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岸,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珠三角的核心区,广佛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xx市国土面积384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9万人,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三位,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城市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设xx成为广东省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总人口达到96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6000亿元。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必然要向外辐射、向外扩张、向外交流。建设xx西客站后将分担广州枢纽部分始发终到的客车,同时为xx市的经济、贸易对外交流提供一个新“平台”。对xx以及珠三角向西南以及广西的辐射和拓展、产业向内地的转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1.3在铁路网中的作用广佛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发达,显得劳动力资源极为缺乏,每年吸引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2000多万外来务工者。从2000至2010年枢纽客运量平均增长6.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尤其是广州东站增长速度高达6.71%。由此可见广州枢纽地区铁路客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研究年度,广州枢纽将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广深港高速、广深城际、广珠城际、贵广、南广等线路。各方向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吸引客流将上一个新台阶。预测研究年度广州枢纽近、远期旅客总发送量(含城际客流)将达到40000万人次、58400万人次,预测枢纽始发客车对数分别是1297对、1675对。xx西客站作为广州枢纽内重要的客站之一,主要承担珠三角地区面向西部地区的客流以及城际客流。是广州枢纽以及广佛都市圈面向西南地区辐射的重要节点。因此在铁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2 项目的建设目的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配合xx西站建设的需要,xx西站建成后,车站前面产生的客流主要来自国铁、城际、地铁、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带来的客流,如果没有高效的客流集散疏导系统,必然造成新客站前面的交通堵塞甚至瘫痪。因此,建设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xx铁路新客站建成后旅客快速集散的需要;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xx铁路新客站配套的服务功能,优化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现代综合运输的需要,满足旅客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务要求。2.3 项目功能定位xx西站是集国铁、城际、地铁、公交、租车、社会车辆等相互交流融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旅客交流、换乘、集散的旅客服务区域。依托xx西铁路新客站、地铁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建设,以全新理念打造xx西铁路新客站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广佛都市圈面向西部地区重要的门户。2.4 项目建设必要性2.4.1 是适应xx建设为现代化大都市、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质量的需要xx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岸,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珠三角的核心区之一,广佛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xx市国土面积3848.5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730万人,完成GDP为670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三位,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城市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设xx成为广东省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总人口达到96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8000亿元。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必然要向外辐射、向外扩张、向外交流。近几年来,xx市的区域客货运输需求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从2000年的8510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42935万人,年平均增长13.68%,高出全省同期约八个百分点。但各种运输方式结构极不合理,严重依赖公路运输,公路所占全社会分担率高达98.57%,而铁路仅占0.85%。铁路未能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一方面是铁路线路能力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xx境内未设置一个大型客站,需到广州市乘车,旅客出行不便。从总图规划布局看,广州南站虽然在选址上兼顾了xx的部分需要,但由于xx市域面积较大,又是组团式发展结构,中心组团距新广州站25km,位于西北部的西南组团、狮山组团以及大沥组团出行距离更远,旅客出行极为不便。因此,将xx西站建设为面向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主要客站,承担本地铁路客流出行,是适应xx建设为现代化大都市、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质量的需要。2.4.2 是优化xx市交通结构、打造xx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需要根据xx市综合交通规划,xx市未来将形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支线机场、公路运输、港口等协调发展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的xx支线机场距离本站不到2km,广佛肇城际以及广佛环线引入该地区,贯穿xx南北的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地铁3号线亦穿过xx西站。xx西客站建成后,将成为xx市内外交通换乘的重要枢纽,规划年度预测xx西客站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5470万人次,远期达到7590万人次,单一的运输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客流集散的需要,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才能适应城市发展对交通的要求。目前已开通运营的北京南站、广州南站、武汉站、虹桥站等为代表,均按照综合交通的理念进行建设,打造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长途汽车、社会车辆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旅客可在立体化的客站内自由选择各种交通方式。作为广州枢纽主要客站的xx西站也应充分体现以上铁路客站建设的先进理念,将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长途汽车、社会车辆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现状条件3.1.1 地形地貌xx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及北江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间有河塘分布,地面高程2.511.0m。3.1.2 区域地质条件本区地处南华准地台,主要区域构造形迹均已掩埋。根据钻孔资料揭示,该段第四系地层厚015m,其下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等,并结合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段范围内无构造迹象。3.1.3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三系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及含砾砂岩)。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砂、粗砂层中,区内呈零星或透镜体状分布,透水性及富水性好,为该区主要富水层。次要含水层为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层。该土层孔隙比大,含水量大,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但其成分以黏粒为主,孔隙间连通性差,属相对的隔水层,弱富水;基岩全风化层,成分以黏粒为主,透水性及富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弱富水,地下水仅以微量滞水形式存在,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带为强中风化第三系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及含砾砂岩,地下水量较小。主要靠上层的孔隙潜水下渗补给,贫水弱富水,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地下水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每年雨季时,大气降雨充沛,地下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雨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第四系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水质易被污染;基岩裂隙水主要由第四系砂层水越流补给和地表水侧向径流补给。3.1.4 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922.2,多年平均降雨量1648.81773.5mm,年平均风速1.01.7m/s之间,年蒸发量1421.6mm1513.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82。3.1.5 工程地质资料1)地层岩性本区地层时代比较单一,主要为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第三系紫红色、棕红、紫红、青灰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第四系(Q):第四系地层分布范围广,成因类型复杂,厚度变化大一般在520m之间。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变化大,一般为15m。第四系全新统(Q4)包括洪积、冲积层(Q4pl+al)主要分布在残坡间坳谷,地层成层混杂。岩性主要为棕黄色及灰色黏性土夹含泥质的粉细砂透镜体,厚410m。在地表水排泄不良的封闭或半封闭型谷地中常分布灰色、深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黏土,间夹腐植物;坡残积层(Q4dl+el)主要分布在丘坡坡脚。岩性主要为棕红、褐黄色黏土、粉质黏土等。2)地震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家地震局2001年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新建铁路广州枢纽xx西站及相关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本区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类场地。3)工程地质评价a.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场地内分布的特殊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人工填土分布于场区地表表层,呈松散状,欠固结,力学性能差,埋藏较浅,层厚较大,分布较连续,对工程有一定影响。场区内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具软塑流塑状,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性质差,易产生过大、不均匀的沉降。 特殊岩土分布地段开挖时需加强支护措施。b.砂土液化当发生级或级以上地震时,区内饱和砂土(粉土、粉细砂、中砂)会发生液化。c.软弱土震陷场地区分布有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等松散软弱土层,孔隙比较大,抗剪强度较低,承载力较低,在地震力或机械振动作用下,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因孔隙水排出受到压缩,导致地面沉陷,需要考虑软弱土震陷的影响。3.2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3.2.1 经济概况xx市地处中国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xx市现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区。全市总面积37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8万人。xx是著名侨乡,祖籍xx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48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改革开放30多年来,xx市以敢为人先的气魄,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6%的速度增长,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投资环境好、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之一。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两岸三地294个城市中,xx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12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201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709.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3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191.0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388.70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为1.92:62.47:35.61。人均GDP达到9.3万元,是全省人均GDP1.7倍。2012年xx市完成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2012年xx市主要经济指标项 目单 位xx市全 省占全省比重%一、土地面积km238481798132.14 二.总人口(户籍)万人37886364.38 其中:城镇人口万人37871405.29 三.常住人口万人726105946.85 四.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7095706811.76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12928474.53 第二产业亿元41912770115.13 第三产业亿元2389265209.01 五.人均GDP万元8.034.471.80 六.工农业总产值亿元1491210970713.59 其中:工业产值亿元1465410505013.95 农业产值亿元25846575.54 七.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1198396.21 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40257417.00 八.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21281930811.02 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20226778.91 3.2.2 旅游资源xx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山水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始建于北宋,融古代陶塑、木雕、铸造和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的“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xx祖庙以及市区孔庙、仁寿寺等古迹;有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名列广东四大名园的xx梁园和顺德清晖园;有南海西樵山、南国桃园、小塘金沙滩、顺德顺峰山,均安生态园、三水森林公园等度假区和风景点,xx秋色艺术、石湾陶瓷、顺德龙舟、南海舞狮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艺术和水乡风情。xx也是“美食之乡”,xx的小吃和土特产饶有风味、脍炙人口。2012年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3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在旅游人数中,接待过夜旅游者1045.22万人次,增长6.6%,其中外国人21.18万人次,增长8.9%;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2.04万人次,增长15.5%。全年旅游总收入365.73亿元,增长23.4%。3.2.3 工农业概况xx市工业发达,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广东省第三大工业生产基地。一、二、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占到较高的比重,已经成为xx市的主体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家用电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纺织服装、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塑料制品、化工及医药、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等优势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201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2.82亿元,增长1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2%,民营企业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0%,股份制企业增长14.7%,集体企业增长21.3%,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9.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1.7%,重工业增长13.6%。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2.5%,中型企业增长9.3%,小型企业增长15.0%。xx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生长,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12全年粮食总产量9.82万吨,比上年增长0.9%;蔬菜产量141.40万吨,下降4.4%;水果产量5.00万吨,下降0.1%。全年肉类总产量24.76万吨,比上年下降8.9%。其中猪肉产量12.56万吨,下降10.6%;禽肉产量12.16万吨,下降7.1%。全年水产品产量59.17万吨,增长1.2%。全年三鸟饲养量9263.59万只,下降12.1%;生猪饲养量272.22万头,下降8.4%。xx市201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汇总表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 量比上年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啤酒万升171413.5410.5软饮料万吨178.3130.6布亿米7.3217.4服装亿件4.626.3机制纸及纸板万吨33.47-15家具万件1807.49-4.1涂料(油漆)万吨74.8216塑料制品万吨250.6517.4墙地砖亿平方米10.119.3铝材万吨348.519.9不锈钢日用制品万吨17.565.3家用燃气灶具万个611.8629家用燃气热水器万个515.146.4电饭锅万个4247.877.5房间空调器万台2368.197.9微波炉万台5265.135.7家用洗衣机万台333.711.3家用电冰箱万台937.758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77.282.1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粮食万吨9.820.9蔬菜万吨141.4-4.4水果万吨5-0.1肉类总产量万吨24.76-8.9水产品万吨59.171.2三鸟饲养量万只9263.59-12.1生猪饲养量万头272.22-8.4生猪年末存量万头99.92-1.43.3 区域交通运输情况3.3.1 交通运输现状铁路:广茂铁路从东至西横穿xx市,东接广州,西连茂名,在xx市境内长50km,通过黎湛线、粤海通道可连接西南和海南省。xx火车站是全市客货运量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公路:xx市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形成了连接城镇,通达乡村,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主要干线公路已经全部改渡为桥,大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也得到普遍提高。水运:xx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水系发达,境内水道密布,港口众多,东平水道、莲沙容水道、顺德水道横贯东西,西江下游出海航道、陈村水道纵穿南北,是资源丰富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通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水运纽带,也是珠三角与华北、华中等地区煤炭、钢铁、矿石等货物交流的重要通道。全市内河通航里程约820km,完成吞吐量4963万吨,其中集装箱248.5万标箱。201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客运量49146万人,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公路运输49060万人,增长14.5%;水路运输86万人,增长0.6%。完成旅客周转量125.27亿人公里,增长6.6%。其中公路运输124.24亿人公里,增长6.6%;水路运输1.02亿人公里,增长3.4%。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27354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公路运输23358万吨,增长11.3 %;水路运输3848万吨,增长2.1%。完成货物周转量241.02亿吨公里,增长11.4%。其中公路运输187.70亿吨公里,增长13.5%;水路运输53.02亿吨公里,增长4.8%。3.3.2 交通发展规划铁路:在研究年度,xx地区的铁路建设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将建成通车的铁路主要有贵广客运专线、南广铁路、西部沿海铁路、广珠铁路等分别引入或通过xx西站;建成的城际铁路主要有广佛肇城际线、广佛环线、广珠城际等。新建xx西大型铁路客站,作为广州枢纽面向西部的重要客运站之一,主要承担广佛枢纽西南方向的旅客运输任务。公路:根据xx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未来xx市干线公路网由高速公路系统和快速公路系统组成,其中高速公路系统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及出入境交通,快速公路系统主要沟通xx境内各镇组团间的公路交通联系,并与周边地市的路网有机衔接。水运:根据xx市水运发展规划,xx市将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以港口资源整合为主线,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两横两纵”航道为骨架,两个枢纽港区为中心,航道网络通畅,港口布局合理,船舶技术先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连接内陆、江海直达、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体系。第四章 区域交通需求分析xx西站是广州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枢纽重要的客运站之一,因此,xx西站承担的客流与枢纽客运总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枢纽各个客运站之间的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4.1 区域客运总量预测4.1.1 运量预测思路广州枢纽目前有武广客专、京广既有线、广深线、广梅汕、广茂、广珠城际铁路引入,而在设计年度,还将有贵广客专、南广铁路、广深港、广汕等大铁路引入,以及广佛、广清、广佛环线等多条城际铁路引入。枢纽引入线路多,客流构成较为复杂。根据枢纽的特性,将枢纽客流分为长途客流和城际客流两个部分单独进行预测。长途客流的预测主要是基于历年枢纽客流的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回归预测、弹性系数、对数曲线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预测;城际客流预测主要是结合我院及其他设计院完成的设计研究成果,分线汇总而得。4.1.2 客运量预测根据广州枢纽历年完成的旅客发送量统计资料,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法、回归预测法、弹性系数、指数平滑等方法,对未来广州枢纽的客运量进行预测。各种方法预测结果汇总见下表。广州枢纽客运量预测汇总表 单位:万人预测方法近 期远 期时间序列75189844多项式模型1034416744二元回归932215873一元回归809410377弹性系数1053213882对数曲线1208025320乘车率法959812287平均值964114904取值1100014800在研究年度,引入广州枢纽的客运专线及快速铁路除了既有的京广客运专线、京广既有线、广深线、广茂线、广珠线、广珠城际等以外,还将有贵广客专、广深港高速、南广线、广汕线、西部沿海等铁路的引入,客流将会跳跃增长。因此,考虑弹性系数法和二元回归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权重大些。在近、远期预测广州枢纽旅客发送量分别11000万人、14800万人(不含城际客流),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49%、3.01%。略高于全国铁路客流的平均增长速度,符合本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引入广州枢纽的城际铁路主要有广清、广珠、广佛肇、广佛环线、广佛江珠等城际铁路。根据珠三角城际客流调查及预测,以及结合各城际铁路项目设计成果,预测近、远期广州枢纽城际客流分别为29000万人、43600万人。近远期增长率为4.16%。广州枢纽近、远期始发客流见下表:广州枢纽旅客发送量预测表 单位:万人指 标近 期远 期预测趋势客运量1100014800城际铁路客运量2900043600枢纽旅客发送量合计4000058400通过上述预测,得广州枢纽旅客发送量近、远期分别为4亿人、5.84亿人。4.1.3 旅客流向预测研究年度,随着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区域基本实现同城化。广州枢纽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间的城际客流迅猛增涨。广州枢纽旅客发送量以珠三角内城际为主,长途客流中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为主。广州枢纽客流流向详见下表。广州枢纽客流流向表 单位:万人大 区小 区2012近 期远 期广东省珠三角1667 27314 39721 粤其他484 5111 7168 小计2151 32425 46889 华东577 2097 3376 中南豫鄂湘2011 2643 3925 桂琼138 170 253 小计2149 2813 4178 东北华北223 372 552 西南467 2079 3087 西北128 214 318 合计5695 40000 58400 4.1.4 枢纽客站分工在研究年度近期,引入广州枢纽的线路主要有贵广、南广、西部沿海、广珠等铁路,以及广汕、广清、广佛肇、广佛江珠、穗莞深等城际铁路相继建成运营,广州枢纽内的客站分布及功能逐渐清晰。枢纽客运站将形成四主二辅的新格局。即广州南、广州、广州东、新xx为主要客站,广州北、新塘为辅助客站。各站吸引范围及分工如下:广州南站:主要办理武广客专、广深港客专始发终到列车;贵广客专、南广铁路、深茂铁路部分始发终到客车;广珠城际始发终到城际列车;武广客专、贵广线、南广线至广深港客专、广珠城际通过客车。研究年度还修建广州南地下城际场,主要办理佛莞城际部分始发终到城际列车;广佛环线停站通过客车。广州站:研究年度广州站主要办理广清城际、广佛江珠城际始发终到列车;广肇城际部分始发终到列车;京广线、广茂线、广梅汕既有线始发终到普速列车,部分广深线城际列车,京广、广茂、广梅汕既有线通过客车作业,经广汕线至沿海铁路的长途始发终到客车。研究年度初、近期办理经广汕线至京九客专的长途始发、终到客车。广州东站:主要办理穗莞深城际、广深线大部分城际客车、广汕城际客车以及少量通过列车作业。xx西站:办理广佛环线的始发终到列车;广肇城际、佛莞城际部分始发终到列车;贵广线、南广线和广东西部沿海部分始发终到列车;广东西部沿海与京广客专间的通过客车。4.1.5 枢纽各站旅客发送量预测根据广州枢纽各客站的分工及吸引范围情况,结合各站未来的设计能力,各站分担的客流分配见下表。广州枢纽主要客站始发客流分配表 单位:万人年度广州站广州东广州南xx西新塘其他城际站合计近期64205240100055470-1286540000远期75205530138707590141022480584004.2 xx西站客运量及客车对数预测xx西站是广州枢纽重要的客站之一,主要吸引xx市的禅城区、高明、三水、南海部分地区。根据广州枢纽各个客站的分工,以及分担的旅客发送量,预测xx西站近、远期旅客发送量分别为5470万人、7590万人;承担的客车对数,近期始发客车对数214对,其中城际铁路客车对数145对、非城际铁路客车69对,远期始发客车对数305对,其中城际铁路客车对数203对、非城际铁路102对。xx西站始发终到客车对数详见下表。xx西始发终到客车对数表 单位:对/日种 类近 期远 期一、始发客车总对数214305(一)始发城际列车145203广佛肇城际5371广佛环线72102佛莞城际2030(二)非城际铁路69102西部沿海线1625贵广客专2842南广线25354.3 xx西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根据上述计算,预测近、远期xx西站铁路旅客发送量分别为5470万人、7590万人。近远期平均增长率为3.33%。人均乘车率在研究年度为56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采用高峰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H = (F * b)/365*C*DH- 计算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F-计算年度车站旅客上车人数;b-年波动系数C-高峰系数D-旅客进候车室停留人数比例。在计算聚集人数时,主要考虑长途客流需要进候车室停留,城际客流基本上是随到随走,进候车室比重应该很小。根据预测的客运量,波动系数取1.1,通过计算取xx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6000人规模。xx西站近、远期旅客发送量、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汇总如下表。铁路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计算表车站年旅客发送量(万人)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人)最高聚集人数(人)近期远期近期远期8000xx西站547075908000110004.4 项目周边主要道路交通量预测4.4.1 周边道路交通量现状xx西站位于xx一环、桂丹路、禅西大道、兴业大道等快速干道围合范围,直线距离约1.5公里,现状及规划路网非常便利。目前xx市机动车交通量快速增长,主要干道交通量较2009年增长约为30%,xx一环交通流量整体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桂城段,交通流量大,饱和度高,高峰小时路段交通流量普遍在10000PCU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广佛同城化的进一步推进,广佛两市之间的交通量增加,作为两市主要通道的一环东线承担了大量的过境交通。西线、南线、北线整体交通流量相比2009年有较小幅度的上升,但交通流量不大,道路服务水平较高。xx一环东线交通量达到3500PCU/h,西樵大桥作为联系西部片区的主要通道,高峰小时货运交通量达到3000PCU/h。近两年各干道高峰小时交通量见下表。xx市主要干道高峰小时交通量统计(单位:pcu/h)主要干道2009年2011年年均增长率(%)一环东线6524986022.94 一环西线4198511610.39 一环北线409549009.39 海八路6913881312.91 南海大道4043522213.65 图4-1 主要干道交通流量及饱和度分布4.4.2 交通量需求分析根据xx市综合交通规划,xx西客站建成后,车站周边将形成的主要道路有兴业大道、禅西大道、孝贤路等。根据预测规划年度远期高峰小时交通量桂丹璐约为10000PCU/h,一环西线约为0.8万PCU/h,禅西大道约为0.6万OCU/h,兴业大道(东段)1300PCU/h,站前地下南、北通道高峰小时交通量分别为5200PCU/h、4680PCU/h。车站周边主要道路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详见下图。4.5 xx西站各种方式客流接驳分析4.5.1 现状接驳方式目前xx火车站的交通接驳主要包括公交(包括市内和市际公交线路)、社会车辆、的士、摩托车和徒步、自行车等方式。各种方式接驳比例如下:铁路旅客市内交通接驳比例方 式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摩托车步行及其他合计比 例55%15%10%15%5%100%从现状交通接驳方式来看,目前换乘方式以公交为主,这以本站吸引的客流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xx是一个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工业城市。因此,车站吸引的客流主要以务工流为主,大部分来自西南地区和湖南、湖北等省。4.5.2 规划年度交通接驳比例预测在研究年度,xx西站广场前将考虑有地铁、公交、出租车、长途汽车与铁路接驳的客流。由于地铁、长途汽车站的引入,公交的乘车比例有所下降。根据客流预测,远期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
- 洗鞋机创业计划书
- 太原科技大学《英语视听(V)》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医药学院《数字信号处理专用器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医学免疫学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汉大学《旋律写作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园艺植物栽培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民族大学《建筑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合同签订即刻生效违规违约将面临重罚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含答案
-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护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
-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 2024年安徽六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无人驾驶除冰车研发及示范应用
- 痉挛性斜颈的物理治疗与按摩技术
- 宁德时代社招测评试题
-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组织方案
- 团队沟通与协作培训
- 2024年江西南昌印钞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作交接表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