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研究摘要: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如何使学生高效阅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语能和阅读技能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大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技能教学对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培养了阅读能力,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去发展其他各种语言能力,如写、听、说、译的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加,通过阅读国外英文文献资料,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把阅读作为掌握和使用英语的突破口,是多数人的选择。论文网在线一、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语言基础知识除了语音知识外,主要包括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知识,词汇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词汇量不足是影响阅读水平的主要原因,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虽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但多数学生词汇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词汇的程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导致整个阅读速度的减慢,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语法知识虽然已在中学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大学阶段主要是对语法的灵活运用,但是不少学生对语法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阅读中遇到长句或难句时理不清句子中各层次间的语法关系,以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二、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知识固然是进行阅读的基础,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读者形成文化干扰,造成阅读短路(指没有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学生不了解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只好从字面上理解。英语文章中不仅涉及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政治、经济、名胜等各种背景知识,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如果阅读时不具备这些知识,必然会影响到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并出现误解。三、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缺乏大量阅读只靠课堂学习,没有课外大量泛读的配合,提高阅读能力亦是一句空话。课堂阅读教学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但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泛读,总以专业课繁忙为由不愿多花时间读或根本就不读,错误地认为只要背会精读课本上单词,会做练习就足够了。其结果是课外阅读量越少,对语言的基本形式,诸如语汇、语法和句型就越陌生,读得也越慢,理解也越差。二、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大学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所选的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文章类型等方面的要求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有据可循、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所选阅读材料语言要求质朴生动,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材范围要广,尽可能涉猎多种题材的文章材料,如名人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物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二)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论文网在线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来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因此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第五注意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买卖合同与房地产买卖合同2024年
- 室内装潢设计委托协议范本
- 标准工地农民工劳务合同样本
- 土地承包种植合同
- 逻辑电平课程设计
- 代理金融课程合作协议
-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大图
- 短期雇佣协议书样本
- 家电采购合同样本
- 2024版餐馆经营权转让合同
- 博物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北京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
- 2023通信原理期中考题及答案
- 一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讲讲算算|沪教版
- 银行保险理财沙龙课件
- 中国智库名录类别索引-政府部门智库
- 包虫病防控方案
- GB/T 18513-2022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
- GB/T 2573-200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老化性能试验方法
- GB/T 25217.7-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
- 科技时代人们的时间(孙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