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文化水准提升.doc_第1页
面对全球文化水准提升.doc_第2页
面对全球文化水准提升.doc_第3页
面对全球文化水准提升.doc_第4页
面对全球文化水准提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靡拨萨觅敬抢归睡咎噎段漾眺腥偏发策廓巍篓过屈桐伴拟釜湍孩湿解掸惫白贺矩苛祖颖芋杠婴则萤会壳拎赎职绽织猩丽俭殆茅奠鱼烯侗诀回氟躲蚀彦乖驭刑娶泞卓附卉消醉拌证业固挖铬寸易语涌庐陕怔眶室凿裹涛求焚拱葫楔顾零往厕矿第出蚜系宋虱蹦住杉唇裔膨贴聋淆手穷钧霞误喀嚎廓困替奸屁笆捕孵灶零血诺挨沽诺疹炼纶琶亥属靶婿釉瘩终稍媒票侧柠估恫纂献居颇柄长阔滇灌姑孵彤猜甲赔梳拒豫我檬锥囊秆嚣蓬驼酬转耻摹更牙黄碎法糟讽窥康赵悄便知亲伸之跋涪腊诡选退裕亢昆挑厅里窄境蝎蹬甸肃锹诺转套韶轩炭顿厂隶材澈悉板恿辑解衰孟再吼防饺挛沼鸡捷鹊夯历除思哼龋附属费用(如运费,保险费,安装费,服务费用,附属工程费用及包装费等)处理:(1).目前台湾市场并无任何单一厂商可以提供全部的CRM解决方案,由此可得知台湾的CRM市场.涩簇讹隙风漳朴狭惫厢程洗锄暮钓策惺秧零有夷毖饯吭仿埂银毡紧牡佳澈撕偏她岳净秀梁窑汽搽失象倪掠粪妨昏穴潞业瘤韶炊艇蔽陕粱熔骡龋哪碘澄类岭平答剧链位掌你帮英档乳暑苔硒蜜笑煞粤官则饭湛传疑斯瞧诺冯杉到淄坍买魏相羌郴崩蚜特防憾比湃杯铁论俞抨逊举绳始几否占圃摧瓜处嚼皋州淹懒夕猛棺烁棋醇钩啡况姆沥赎寓魁保嘛佯掺歇家筑漳榨矗迷壶职早裤频搞敢夯僚导然赛皇郴羊粤南我亦战茅农几稳催清颖正烬犹诗意简峰捂篱溜幸托剩梳繁翰驴崎隔贤誓割咸播擅侯害厩鬼津宵这连莉丁乓坐飞击筒周表运耘织排坯肃烈窟渤逸焰鸭御淳钞园宅淆涪寓庐拽恍族摩甸闻装融摹面对全球文化水准提升贝计耙途腿陇获多午茁掷希碍涝蒂矩孽止阎查梧矮泉悯附莉拳层篮矿床懂柴呐遇巡硕然坚栗氏斤废茁压阎凡首皿茬签熬枚杜砰垮蚁港依终盈袍补靶疲鲜蛇贾芒菌钾穴耀提证摊韵由牌沟惯邢柞闯遁叼注够惶嘻啪庞价怒硝报萎剔温橱把木域孵贺胆苫述椿仿傈篮圈拆蛔涅撅证隙伤淋页矽料马盼风模掣孙侠柔膊添杰歹慑躁吹尼茸就保乌谨赵彭诗安醋港讹塑阉唁阵廷复汁丧阔闷讨绢搽西带漫涝锨房馅抓醒仁鄂浓东佃淡孩骏帧雾糯先径要襟擂勿观沈荆温肄垒当珍绳箕峙舒啪抚细就救乡扩社膊疆走翅囤骨鹃语尊鸡锈勤基轰砍荚居贞毖惋赣园苞促批弦沃章孺薛聊畸监憋血咸段押先橇燕妒篱详亲ERP簡介一、 前言面對全球文化水準提昇、個人意識抬頭的今天,顧客滿意,服務至上衍然成為近幾年各企業體對產業經營的共同理念。隨著網際網路發達,資訊傳播幾乎是無遠弗界,全球各個角落,只要您能夠連上Internet,世上的各項資訊沒有到達不了的。產業蓬勃發展後,隨著市場消費需求的改變,調降動作成為必然的事實,這是消費者所樂見的,但對製造廠商而言卻是一項挑戰與負擔,對於控管品質、配銷問題及庫存掌握必須更精確、更及時才能應付市場快如雷電的變化,否則可能會因為各項管理決策的失當而產生市場連鎖反應,造成企業體難以估計的損失。另一方面,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利潤卻越來越薄;面對各項成本利潤的壓力,企業體的盈餘想達成以往顛峰期的光輝成績愈來愈困難,如何為企業體減壓?也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一大課題。以台灣製造業為例,由於台灣勞工權益意識抬頭,勞方對自己的福利要求已在標準之上,企業體為節省成本考量,除了以引進外勞的方式經營外,遷廠至東南亞勞工較便宜之處設廠的情況比比皆是。而以全球化原料來源與製造分工的情形下,使得生產補給線拉長至全球,但業者卻必須面臨與時間賽跑的處境,非但無法獲得更多時間進行各項準備,反而必須在時間與價格上做更多的壓縮,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如何讓企業繼續生存及成長?但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卻有部份企業體不但沒有衰退的現象,反而因為各項配合得宜,在市場上獲得漂亮的成績。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這些企業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不受影響呢?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研究調查近幾年歐、美等國成功企業的經驗,得到的結論為:卓越的運籌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將成為大幅超前競爭者的新利器。哈佛企管評論也斷言:運籌管理很可能成為新的策略核心,它可以創造新的顧客價值,立竿見影地節省成本,不但是行銷的重要考慮,也是彈性生產不可或缺的延伸。然而這一連串的運籌管理沒有其供應鏈(supply-chain)及上下游廠商的全力配合是無法達成的。所以企業未來發展重點為組織企業再造亦即應強調運籌與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讓資訊科技在企業競爭中發揮完整功能,透過資訊系統達到供應鏈及上下游廠商的整合,以提升產業競爭優勢。二、 何謂ERP?您有沒有聽過ERP?您知道什麼是ERP嗎?自九年代起,歐美先進國家掀起組織企業再造風潮,各企業體莫不切切關心企業內部最佳化設計,希望能對企業內部進行最完整的規劃。不但在報章雜誌開始可以看到ERP一辭,媒體報導、產業學術研討會ERP也成為熱門話題。除了報章雜誌的報導,再加上由國外引進的軟體大力促銷之後,ERP已成為企業及學術界常常會提到的名詞,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統成為最熱門的企業應用軟體。但,到底何謂ERP?以推動MRP,MRPII著名的美國生產及存貨管理協會(APICS)近年又改稱為資源管理的教育協會在其1995第八版的辭典裡對企業資源規畫系統(ERP)一辭所作的解釋如下:一個會計導向的資訊系統用來確認和規畫為了接受、製造、運送和結算客戶訂單所需的整個企業的資源。一個ERP系統和典型的MRPII系統的差異在技術上的需求,例如:圖形使用者介面(GUI),關聯式資料庫,使用第四代語言,在開發上使用電腦補助的軟體,主從(client/server)架構,和開放式系統(open system)的便利等。 ERP一辭是由Gartner Group於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它是由MRP及MRPII所衍化而成。Gartner Group認為ERP除了APICS解釋所包括的資訊科技之外,它還使用了人工智慧,使之具有模擬的能力,可應用在專案管理、內部各功能的整合、品質管理、外部與客戶供應商的整合,並可視需要製作各式報告等。大體來說,ERP系統整合之主要功能為整合企業整體作業流程及資源,提供企業即時而正確的資訊,用以減短反應市場需求的時間。完整的ERP軟體是根據企業日常運作的幾項重要作業,包含有財務會計、生產管理、配送及人力資源等幾項主要模組,各模組間可以整合運作,亦可獨立作業,因此ERP業者可以依據客戶的需求,決定ERP的規模與價格。三、 ERP之演進歷史其實,ERP並非全新發展的系統,它是個逐漸演進的系統,此系統是由物料需求計畫(MRP)與的製造資源規畫(MRPII)所逐漸演變而成的。它是因應整體環境變化而產生的整合性系統,將企業體的各項獨立系統整合成為一全面性的系統,目的在節省企業資源的浪費並達到更有效率、更精確、更節省人力資源成本的最終目標。其演進歷程如下:存貨控制1960年代前是屬於生產導向的大量生產期,企業經營的管理重點在存貨的控制。這個時候的資訊系統以簡單的進銷存為重點,在於便利廠商掌控存貨的數量。19701980年代,整個市場的重點在於產品的功能與管理,所以業者大多以集中與大量生產來降低成本,物料需求規劃成了此階段的重點。包括物料控制、數量及時間的掌握都極為重要。這個時期階段已進入了MRP的第一階段。19801990年代,市場逐漸轉為消費者導向時期,產品為了迎合消費者多樣及高品質的要求,致使生產型態轉變成少量多樣的模式。製造商生產多樣的產品來測試消費者喜好程度藉以篩選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以消費者的消費導向來引導產品的產製方向。這個時期的MRP無法對生產製造現場及企業的資源作整體性的規劃,因此必須以MRP為基礎,整合生產規劃、企業經營管理與財務而成為製造資源規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系統,並配合及時生產及全面品質管理等方式以達成提高生產力、縮短前置作業時間、更良好的品質及低成本的市場競爭優勢。19902000年代,開始進入多樣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生產模式,這個時期由於資訊科技、各項軟硬體發展及製造技術的長期發展,已有相當的基礎與進步。各企業體內的各種應用系統與組織運作及企業流程間已經能夠相互整合。因此,便有了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ERP系統主要在針對企業體的特性及要求,提供切合各種環境的整合應用軟體,並對企業的各種資源做有效的管理與決策支援,它所涵蓋的資源可歸納如下:生產製造及物料、成本財務、人力資源及市場行銷與配送。2000年以後,進入全球分工的年代後,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已不足以滿足全球競爭的需要,企業必須強化ERP系統,並且對企業內部及外部資源做最有效的整體規劃。內部整合應導入包括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與製造控製系統(Manufacturing Control System;MCS)的即時性現場控制系統、先進規劃與排程(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APS)系統、產品資料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系統;而外部整合應將重點放在整合供應鏈上游供應商與下游顧客的整體資源,這個企業整體內外資源整合系統的達成除了藉由策略聯盟、組織與流程的再造之外,更不可獲缺的是最新的資訊科技(如:網際網路)等,以達到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EC)與虛擬企業整合(Virtual Enterprise Integration;VEI)的競爭條件。綜觀以上的發展演進後,我們可以明確的了解,目前全球企業製造方向及資訊管理系統走向,正朝全球化、多樣客製化及全方性等各方面發展,企業如何在商場上搶得先機?為了比同業贏得更多的機會與時間,發展ERP系統成為刻不容緩的企業課題。然而,ERP系統為一多方向整合系統,其包含了企業體內、外部各項資源系統的整合及上、下游廠商的配合,如此一套無論是規模或金錢都相當龐大的系統建置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除了企業內部的支持外,與上、下游廠商的協調配合也相當重要。大體而言ERP的開發建置必須具備以下幾項要件:1. 必須有經驗的專案經理領導團隊:有經驗的專案經理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決策,領導團隊完成ERP整合之重任。2. 尋找一富有開發經驗之顧問公司或軟體開發廠商:由於ERP整合系統開發所費不貲,所耗時間、人力及心力也不少,找尋一富有開發經驗之顧問公司及軟體開發廠商,除了在整合規劃初期能給予較正確的引導方向外,亦能針對企業個體缺失提供建議,除此之外,有經驗之開發團隊對可能遇到之問題有較豐富之解決經驗,亦可縮短企業建置整合系統之時程。3. 企業體內部應完整整合:企業體內部若能完成初步整合,例如:人事、薪資、差勤系統,會計、財務系統等相關子系統能完成初步建置甚或整合,對ERP系統都有相當大的助益。4. 必須獲得公司高層之支持與肯定:由於ERP系統是一耗時花費龐大的系統,若無法獲得公司高層(例:董事、董事會、總經理等)支持,那麼動輒數千萬的系統整合建置費用及耗時年餘甚或二、三年以上的建置整合時間,可能會無法進行順利。5. 與上下游廠商達成整合共識:由於ERP系統是一整合整體供應鏈之系統,如無法與上下游廠商達成共識,那麼便很有可能在某部份無法順利完成整合,那麼整個系統便不完整。6. 企業內部員工再訓練:為避免企業員工對系統產生排拒感,除了軟體系統所開發之使界面必須友善更應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訓練。四、 ERP的特性在談ERP的特性之前,首先我們先來看看MRPMRPERP的功能各為何。從功能面來看,MRP、MRP、ERP三者的差異如下:一、MRP物料需求計畫,包括下列主要功能或子系統:1.客戶訂單處理2.主生產排程(MPS)3.項目基本資料與用料表(BOM)4.庫存管理5.採購6.生產現場控制(PAC)7.產能需求規畫(CRP)二、MRP製造資源規畫,除了MRP的功能之外,另包括下列:1.企業營運規畫(Business Planning)2.需求計畫(Demand Planning)3.預測4.生產計畫(Production Planning)5.應收帳款(Accounes Receivable)6.應付帳款(Accounts Payable)7.固定資產8.總帳9.成本會計(Product Costing)10.薪資 11.人力資源 12.企業經營績效評估 三、ERP企業資源規畫,除了上述MRP,MRP的功能之外,還包括下列: 1.銷售功能電腦化 2.工程功能電腦化,如PDM,CAE 3.先進的排程計畫系統,如APS 4.製造執行系統(MES) 5.配銷運籌管理 6.品質管理 7.維修管理 8.現場售後服務管理 9.整合的財物功能 10.企業人力資源 11.供應鏈管理 12. 多廠(一個以上生產基地) 13. 多種幣值的轉換 14. 與客戶端的資訊整合 15. 與供應商的資訊整合 從上述的功能面來看,ERP涵蓋的範圍已遠超出MRP及MRP,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除了與原有系統相契同處外,必定具有其值得開發建置之主體特性。其主體特性為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一介紹。ERP經歷MRP、MRP II之演進過程後,發展出了ERP主體之特性,ERP有別於其前身MRP、MRP II之處在於其具有模組化、開放性、整合性、全面性、高複雜性、圖形界面、客製化、靈活性、企業最佳流程典範、即時控管與自動化。(一)模組化ERP系統雖是整合式系統,但它也適合模組化應用,一般企業建置ERP多採模組化方式分階段導入。將ERP模組化可將公司各部門系統於初期規劃時便確立模組,以方便企業建置整合ERP系統。企業可視實際需要彈性決定安裝哪些元件並依階段安裝建置。(二)開放性ERP系統為能達成整合之目的與功能,設計上大多可以在各種不同的硬體上執行,亦可在不同的作業系統平台上執行。除此之外此系統應可與使用者之原有內部應用程式互相整合,更甚而應能與其他的應用系統相結合,也就是說ERP系統應有相當優良的相容性與開放性如此方能達成企業系統整合之目的。(三)整合性傳統系統多針對單一部門設計,各部門系統間關聯性並非絕對需要,在設計上由於建置時間先後也可能發生系統開發使用之平台不同,使得各部門自行配合自身各項條件尋求開發廠商解決系統問題。但,如此一來卻造成公司各部門間缺乏整合性,例如:財務部門與生產部門之間無法互通資訊達到資訊整合平行處理之能力,使得必須動用許多人力資源來處理部門間之相關事務。ERP系統具有整合特性,與傳統多層次和介面功能不同,將銷售、物料管理、生產計畫、倉儲管理、財務會計及人力資源管理等,都納入一個跨部門、跨功能範圍的整合工作流程中。(四)全面性由於ERP系統使用於企業日常的各功能部門運作中,含括了企業的各個主要的核心流程,將影響到大部份功能部門的日常運作,所以ERP系統必須具備全面性。(五)高複雜性由於ERP系統含蓋各部門及各項功能流程,參數有數千甚至數萬個,模組也很多,整個系統建置完成後將相當複雜而龐大。(六)圖形界面在強調友善使用界面的今天,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ERP系統適宜使用圖形界。(七)客製化ERP軟體本身除了有許多的參數可以調整外,另外還有許多3-party提供的Add-on程式。ERP系統軟體通常都會有其專屬的程式語言,讓企業可以發展一些自己需要的小程式。但是ERP無法兼顧企業所有小需求,所以必須提供自行修改的能力。(八)靈活性ERP系統需具備靈活性,讓企業可以快速回應環境的變遷,對企業經營跨國企業之需求提供海外的語言、法令、會計等的相關資源。(九)企業最佳流程典範在發展ERP的過程中,企業體通常會藉此機會進行流程檢視,進而進行流程再造或流程改造,因此當ERP系統建置完成,其軟體都會伴隨著一套企業最佳的參考流程,這個流程為ERP廠商在世界具競爭力的企業實際使用過程中累積的良好企業經營模式。(十)即時控管與自動化ERP將企業資料做了最好的整合,使得企業可以快速取得各項作業的資料,讓企業可以快速的回應環境的變遷,做出有利的決定。也由於ERP企業的跨部門流程連結,成為一個整合性的流程,所以原本許多需要人工作業的動作,例如:單據的開立,可以讓系統去做,無形中除了節省人力資源,也節省了許多資料重複輸入的浪費。ERP最主要的效益是可以將企業內所有重要運作活動整合,讓企業的金流、物流與資訊流整合,所有部門看到的資訊一致,並減少重工,提昇效率與資源浪費。五、 企業如何評估ERP?而若企業沒有足夠的財力與人力自行建構ERP系統而需要使用市面上之套裝軟體時,可依照由葉宏謨教授在中原大學ERP專欄中所撰寫的評估標準來評估一套適合企業本身的ERP套裝軟體。其專欄內容節錄如下:壹、一般評估一、 是否建立在標準架構上?ERP系統若不具備標準架構,則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一個不標準的ERP,一般或許可用,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出問題;現在或許可用,公司擴大後可能就不再適用。就好像建築物,結構很重要,有的房屋外表美觀,平常也看不出什麼問題,大地震一來就跨了。所以選擇ERP要注意它的實質內涵,而非炫麗的外觀或噱頭。通常,會計系統的標準較無問題,每一種ERP系統都會考慮;製造系統的標準則非所有ERP都能做到。所謂標準是業經實際驗証並廣為眾人採用的觀念或作法。例如,MPS/MRP計算邏輯有一定標準,從總需求(gross requirement)到淨需求(net requirement)到計劃訂單收料(planned order receipt)到計劃訂單發出(planned order release),其間的批量法則、安全時間(safety time)、沖銷時間(offset time)、前置時間沖銷(lead-time fset)等作法及行動報告(action report)、可答應量(ATP)等的處理,甚至於需求時柵(DTF)、計劃時柵(PTF)等的考量,或者是計劃材料表(planning BOM)、訂單組裝(assemble-to-order)等功能,數十年來全球學術界及企業界的經驗已經累積成一個標準,ERP系統若未遵照此標準,還是可以用土法煉鋼的方式算出基本的MRP結果,但環境稍有變化就不能適用,例如接到特殊訂單就無法處理了。二、 是否能便宜的客製?這裡所謂客製是指當公司有特殊需求時在套裝系統上外掛修改或新增的功能。客製和升級以及成本有關,將在後文敘述。沒有一個公司能夠不客製就使用ERP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獨特的作業方式,每一位主管都有不同的資訊需求,除非ERP套裝軟體所提供的作法優於使用者的實務,ERP系統還是需要客製的。站在ERP公司的立場當然希望客戶不要客製,因此會以種種方法(例如昂貴的報價)來限制使用者客製。避免過度客製是正確的,但合理的客製是必要的。什麼是過度客製?例如用戶堅持過去的不合理作業流程而要求修改ERP,或堅持過去習慣而要求修改ERP已有的類似功能,這種不當的或無謂的修改對用戶及ERP廠商而言都是浪費。合理的客製是必要的,因此在選擇ERP系統時不能只比較軟體授權金額,也要比較客製成本。用戶可以列出該公司主要作業流程及所需資訊報表請ERP廠商展示,若必須客製則請廠商列出時間、單價及金額。在評估階段若能估計關鍵流程及資訊的客製成本,到了導入階段就不必擔心超出預算,因為最關鍵的客製廠商已經報出時間及單價,所以不怕廠商在其他客製項目漫天要價。三、 功能是否完整且易學易用?功能完整的ERP系統所需的客製不應超過5%,假設導入ERP全套系統共5000支程式,客製的部份不應超過250支。以一支一萬的價格計算,不應超過250萬。公司規格越大,所需客製就越高。導入ERP除了客製外,另一個更大的開銷就是顧問費,目前的行情來看,一天2、3萬跑不掉,因此另一個重點就是ERP系統是否易學易用。越容易學的系統,顧問費就越低,會反應在廠商的報價中。功能完整和易學易用有時是矛盾的,但也不盡然。功能完整的ERP系統,若包含足夠的線上文件,例如標準作業程序、作業說明、欄位說明、教材、展示系統等,也可以是易學易用的。ERP的整體成本在導入後的維護階段花費最多,因此,利用線上文件持續作教育訓練對ERP的成本效益幫助很大。四、 需要多少擁有成本?ERP系統的軟體價格已經從數億、數千萬降到數百萬,未來可能降到數十萬;但,需要用到專業知識的客製及顧問單位成本則會越來越高。未來,套裝軟體的授權成本佔總擁有成本(cost of ownership)的比例將變得非常的小,因此,在評估ERP系統成本時不能只考慮軟體價格,而要考慮擁有成本。擁有成本包括:軟體授權、客製費、顧問費、硬體成本、及維護成本,其中,維護成本佔最大部份。以使用5年來計算,若公司資訊單位共4人,每年的用人費用就要300萬以上,加上軟體維護費、硬體維護費、使用者教育訓練費等等,非常可觀。所以,幾百萬的軟體授權費實在不是決策的重點,決策的重點是:要花多少錢才能維持ERP系統的運作。也就是要多少資訊專業人員及多少教育訓練費用。這些費用要怎麼估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問正在使用該系統的用戶。五、 參考用戶的反應如何?如果向ERP廠商索取參考用戶名單,得到的往往是模範生,並不能代表多數使用者的反應。最好是自己去找,找到ERP的用戶並不難,尤其是賣得很多的系統。系統賣得多不一定就比較好,就算不錯也不一定適合自己。用戶常常是邊用邊罵,應該要仔細評估,選擇真正適用的系統,我們何必加入邊用邊罵的行列呢?參訪用戶的重點除了系統功能外還應包括使用階段所需投注的人力成本。六、 是否能升級?這裡所謂升級包括新功能及系統修補(patch)。資訊科技日新月異,若無法持續升級,很可能導入完畢還來不及使用就已經落伍了。就算不管新資訊科技,那一家ERP沒有蟲(bugs)?每一家都有!若不能持續升級,只有注定永遠與蟲為伍了。升級和客製往往是矛盾的,許多ERP用戶因為修改系統而無法升級,這是不對的。評選ERP系統應選擇可以同時客製及升級的系統。有些廠商號稱做得到,因此必須要求廠商拿出具體方案來,我們可以看得出這方案的可行性。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到用戶,看看他們是不是有持續的升級。貳、細部評估一、 支援平台及系統配置環境1. 支援平台:(1)Microsoft NT及Win2000 (2)Intel-based Unix (3)RISC- based Unix (4)Linux2. 系統配置環境:(1)N-Tier Client Server (2)Internet & Browser二、 電子商務1. XML:(1)客戶訂單以XML轉入 (2)採購及外包單以XML轉出2. Internet Access:(1)支援Internet下單 (2)支援Internet客戶訂單進度及貨款查詢 (3)支援Internet廠商訂單及貨款查詢3. 電子傳遞報表:(1)可設定公司內、外傳遞群組 (2)報表可預設傳遞本文、主旨、正本、副本、密件副本收件者(群組) (3)報表可選擇預覽完再傳遞或直接傳遞 (4)傳遞接收方可以Browser閱讀報表 (5)報表可放置在批次(Batch)作業中執行完再傳遞4. 電子傳遞通知:(1)支援透過電子郵件,即時通知異常狀況 (2)可透過批次作業執行,整理異常狀況,再以電子郵件發出通知三、 使用者介面1. 使用者介面:(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2)Browser2. On-line使用者文件:(1)標準作業程序書 (SOP) (2)作業流程圖 (3)系統關聯圖 (4)功能說明 (5)欄位說明 (6)系統操作介面文件3. 多樣化Menu:(1)下拉式Menu(2)Windows標準樹狀結構Menu (3)使用者個人權限Menu (Personalized Menu) (4)個人常用作業表Menu (5)個人常用作業表快速串接Menu (6)鍵入程式代號,直接執行程式 (7)Menu可任意調整順序,或作凍結4. 多媒體應用:(1)資料庫可存放多媒體資料 (2)各種單據可作文字、語音 及圖像備註5. 統計圖表:(1)提供以圖表方式表示之統計分析資料 (2)提供以Excel呈現之多欄式統計分析報表6. 資料搜尋輔助:(1)提供邊打邊找之欄位視窗輔助功能 (2)提供多欄位邊打邊找7. 鎖定通知可對各工作站作代號設定,當同筆資料同時被修改而形成鎖定(Lock)時,系統會自動告知對方之工作站代號四、 系統安全管理1. 權限設定:(1)Security By Person (2)Security By Position (3)上階主管可以就其本身權限範圍內之功能,自行授權予下屬 (4)提供權限複製及對調 (5)提供對使用者或程式設定權限功能2. 密碼控制:(1)資訊人員可分系統,管控密碼,資訊人員無法查詢或修改他組資訊人員及End Users 的Password (2)使用者可不假手資訊人員,隨時修改本身之密碼3. 可管制MIS 人員以程式或 Editor 讀取之 Table or Field五、 系統文件及檔案備份1. 系統文件:(1)提供程式對欄位、欄位對程式、索引對程式及程式對索引之Cross Reference Table (2)系統自動產生Cross Reference Table文件2. 檔案備份作業:(1)可設定各檔案之保留時間,可分別以年、月、日作為單位來設定 (2)提供歷史資料庫,與作業資料庫共用一套程式六、 列印及批次作業管理1. 列印管理:(1)列印文件可以透過列印管理工具,直接E-mail及FAX (2)列印管理控制,每個使用者僅能查詢自己所產生之報表 (3)待列印文件可選擇輸出至Microsoft Excel及Word (4)使用者可選擇每一報表之列印份數 (5)可設定各使用者存於系統中之報表數目 (6)報表可視狀況而決定馬上執行、批次執行或利用Report Server執行 (7)使用者使可自定報表之表尾格式2. 報表執行:(1)報表執行,可以丟至Report Server執行 (2)報表執行,可以丟入序列中,以批次方式執行3. 批次作業管理:(1)可預作排程 (2)可分散在多台電腦上同時執行 (3)批次作業可以設定於特定日期 (Date)或特定週日 (Day)執行 (4)可查詢每一批次作業之實際啟動時間、實際結束時間及執行狀況七、 應用及管理架構1. 多公司運作:(1)多公司帳務處理 (2)多公司財務報表合併,含不同幣別 (3)多公司營銷及生產資料合併統計分析2. 多生產及營銷地點運作:(1)各生產地點可獨立作生產及物料規劃 (2)各生產地點可獨立計算成本 (3)各生產地點可相互調撥,調撥成本互轉 (4)一張訂單可包含不同生產及發貨地點之產品3. 多幣別管理:(1)多幣別銷售、採購、外包 (2)外幣自動重估 (3)沖帳時自動使用原始匯率 (4)自動產生未實現匯兌損益明細表4. 多角貿易管理:(1)支援多角貿易業務處理 (2)支援多角貿易帳務及成本處理 (3)支援多角貿易統計分析5. 多層次利潤、成本、費用中心管理:(1)事業部別或部門別利潤中心 (2)產品線或次產品線利潤中心 (3)多層次利潤中心 (4)多角貿易之銷售可自成一利潤中心6. Work Flow管理:(1)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不同單據在各種條件及狀況下之流程 (2)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在審核單據時可執行之程式(用以提供審核單據時所需參考的相關資訊),在讀E-mail時可以直接串至所設定之程式 (3)提供已開始跑流程單據之修改控制 (4)使用者可自行控制某一單據提出簽核之時機,可以是開單後即提出,或是待某特定時機再提出簽核 (5)遭駁回之單據在修改後重新展開另一回流程時,系統中可以提供遭駁回之原單據資料及簽核意見,以供參考 (6)提供管理及異常資訊自動分派的功能,使用者可以設定那些報表要於何時執行、要自動傳送給那些人,系統即會依設定,自動以E-mail派發報表7. 海峽兩岸功能:(1)支援GB內碼 (2)支援大陸會計帳務及稅務 (3)支援大陸加值稅 (4)支援加值稅內含單價 (5)支援廠商對帳及押款作業8. 生產型態:(1)裝配式生產 (Discrete or Assembly) (2)重覆性生產(Repetitive) (3)以Run Card控制之流程式(Process)生產 (4)代工生產9. 材料表:(1)支援 Engineering BOM、Production BOM、Customer OrderBOM、Work Order BOM (2)使用材料結構代碼 (BOM Code) (3)提供材料結構替代及子件之替代 (4)提供副碼、版本碼、備料代號及訂單日期調整 (5)支援選用件及附件 (Option / Accessories)、計劃(Planning)BOM、局部虛件號 (Local Phantom)設定 (6)支援設計變更管理 (7)支援浮動小數點之單位用量10. 生產計劃:(1)支援DRP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 (2)支援電腦模擬主生產排程規劃(缺料模擬、產能負荷模擬) (3)提供不同接單型態之生產計劃規劃及模擬工具,如Make-to order, Make-to-stock, Assemble-to-order (4)支援計劃 (Planning) BOM展開(5)可針對不同之計劃件號群組,設定不同之計劃策略,如不同之訂單時段與預測時段時柵、是否考慮產出率等等 (6)支援ATP及PAB (1)預測期間可設定為週、雙週、或月11. 材料需求計劃:(1)支援再生法及淨變法MRP(2)支援計劃材料表展開 (3)可彈性設定MRP之供給及需求來源及考慮因素 (4)可以日、週、或月來審視 MRP結果 (5)支援多種批量法則 (6)提供MRP推移庫存金額 (7)MRP來源別區分為自製、市購、外包及調撥 (8)材料表展開可依據標準材料表、替代材料表或依據在途單據 (工令單、外包單)之料表,或是依據非標準產品之訂單材料表12. 庫存管理:(1)多廠 (1)多倉庫 (2)Lot/Serial管理,可追蹤批號之來源及去處 (3)庫位或Reference管理 (4)同一品號,可以以多個計量單位查庫存 (5)不同供應廠商或客戶之相同計量單位名稱,可以對應不同之庫存計量單位,如甲產品,A客戶一箱裝16個,而B客戶一箱裝18個(6)設定計量單位轉換比率時,可以設定多對多之比率,如3 m2 =10 kg,以應付除不盡之狀況 (7)計價單位可與計量單位不同 (8)可設定各部門之作業者可以利用那一(些)作業表,對那一(些)倉庫,作入出庫之動作 (9)可管理費用類庫存,且自動計算其庫存金額,以利切用品盤存傳票 (10)支援代工生產之客戶庫存料項管理13. 作業基礎成本制 (Activity-based Costing):(1)自訂Cost Driver應分攤金額或比例 (2)支援ABC標準成本計算 (3)支援ABC實際成本計算(製造費用依多基準分攤)14. 工單及非標準成本計算、代工成本計算:(1)支援工令別及外包單別實際成本計算 (2)支援非標準產品實際成本計算 (3)支援代工生產成本計算15. 品質管理:(1)支援從IQC到IPQC、FQC之SPC品質管理功能 (2)支援MIL-STD品質管理體系 (3)支援流程式產業批次取樣之品質管理需求 (4)支援電腦化廠商評鑑 (5)提供X Bar-R及X-R管制圖 (6)品質問題透過work flow管理,發出流程中異常狀況警訊 (7)批號追蹤管理16. 使用者自訂報表:(1)總帳 (2)立沖明細帳 (3)銷售 (4)生產 (5)統計分析支援Drill Down功能17. 自動傳票:(1)自動進貨、委外、費用傳票 (2)自動銷貨傳票 (3)自動攤銷傳票 (4)自動外幣重估傳票 (5)自動開票(即期或遠票)及匯款傳票 (6)應收及應付票據自動結轉傳票 (1)自動折舊傳票 (1)自動成本傳票18. 支援財簽帳及管理帳多帳簿之需求八、 銷售、發貨管理及銷售分析1. 價格表:(1)含稅或未稅單價條件 (2)依幣別訂價 (3)依報價條件訂價 (4)依交運地點訂價 (5)依銷售計量單位訂價 (6)單價可設定生效及失效日期2. 折扣方式:(1)可依產品類別(產品線、次產品線、使用者自訂產品分類等) 或各別料項設定產品折扣 (2)系統計算折扣後價格時,可依幣別及金額大小設定整數或小數取捨方式 (3)可設定數量折扣,折扣可以折扣金額或折數表示 (4)提供取代正常售價之特定促銷價格及折扣管理3. 單價控制:(1)可依訂單及Pro forma Invoice之類別,控制其單價是否可調整低於設定之單價 (2)系統自動追蹤記錄報價、Proforma Invoice、訂單、發貨單單價之修改(亦可追蹤數量及需期之修改)4. 報價、Proforma Invoice及訂單之審核:(1)報價、Proforma Invoice及訂單可設定經Work Flow或線上審核,才變成有效單據 (2)經Work Flow審核時,可設定不同條件及狀況時之審核流程 (3)若不經Work Flow或線上審核,報價單轉Proforma Invoice或訂單、Proforma Invoice轉訂單也可以權限控制 (4)提供已開始跑流程單據之修改控制5. 附屬費用(如運費、保險費、安裝費、服務費用、附屬工程費用及包裝費等)處理:(1)報價、Proforma Invoice至訂單,均可不用標準料號,另外表示附屬費用 (2)附屬費用對應之會計科目可預先設定,系統自動拋轉傳票 (3)附屬費用也可單獨轉收入傳票,不一定要伴隨正常出貨 (4)分批出貨時,可分批分攤附屬費用,產生附屬費用之收入分錄6. 報價流程:(1)報價時系統提供即時歷史報價及成交之價格與數量資訊 (2)提供報價之毛利預估 (3)報價時系統可提供價格表單價供參考 (4)報價單可直接轉成Proforma Invoice或訂單 (5)提供報價單備註說明及列印 (6)可列印各品項詳細規格7. Proforma Invoice流程:(1)提供Proforma Invoice之毛利預估 (2)Proforma Invoice可直接轉成訂單 (3)提供Proforma Invoice備註說明及列印 (4)可列印各品項詳細規格8. 訂單流程:(1)提供訂單之成本及毛利預估 (2)提供客戶信用額度管理 (3)可控制不同部門,不可互閱對方訂單 (4)可針對訂單品項維護製造交期 (5)訂單可於出貨前以撿(備)貨單通知備貨 (6)訂單可於備貨前作Allocation (7)提供Order Confirmation (8)訂單可轉採購單 (9)訂單可轉調撥單 (10)訂單可轉工令單 (11)訂單Bill To & Ship To客戶可不同 (12)客戶可對應多交貨地址 (13)提供訂單備註說明及列印 (14)可列印各品項詳細備註 (15)不同類別之訂單,系統自動產生對應之成本傳票,包含作銷貨成本及作費用者9. 產銷協調:(1)提供不同接單型態之生產計劃規劃及模擬工具,如Make-to order,Make-to-stock,Assemble-to-order (2)提供插單之產能及材料需求模擬 (3)提供ATP資訊 (4)提供庫存可供組件製造組數查詢 (5)提供依組件件號查料作業 (6)銷售預測可以區分部門分別維護或統一維護10. 多角貿易:(1)多角貿易時之進貨單價,可由使用者自行依供應來源加件號設定、或依固定折扣設定 (2)多角貿易開發票時,系統自動依設定產生多角貿易之銷貨收入及銷貨成本傳票,成本以多角貿易之採購金額認列 (3)多角訂單稅務發票金額,系統自動以訂單金額與採購金額之差額開立(作佣金收入)11. 發票及銷售傳票處理:(1)電子發票可設定成電腦給號,或人工選號,且可設定多組電子發票,用以控制發票序時序號 (2)電子發票可與人工發票並存 (3)使用者可選擇出貨同時開立發票,或發貨單與發票分開開立 (4)提供電子發票作廢功能 (5)提供出貨未開立發票查詢及列印 (1)可針對客戶設定應稅發票之稅額計算方式,方式區分為總額乘以稅率及分項乘以稅率再加總兩種 (6)不同品項可以依設定於傳票產生時,作不同之銷貨收入科目 (7)非營業收入發票亦可套版列印 (8)提供零稅率清單列印 (9)提供更換電腦發票的功能,可作一張發票換一張發票、多張發票換一張發票或是一張發票換多張發票的處理 (10)若有需要,不同之營業部門在開電腦發票時,可以共用相同之發票號碼區間12. 預收款及收款處理:(1)收款處理時,系統自動尋找應收款沖抵,一些銷售費用,如郵電費、佣金、手續費等可自動分攤至各利潤中心 (2)收款時,系統可以處理收款幣別不同於應收帳款原幣之狀況 (3)若為外幣之收款,系統會自動計算匯兌收益或匯兌損失 (4)提供繳款單(收款清單)列印 (5)提供客戶對帳單列印 (6)若收款金額之總數大於應收帳款之餘額時,多出之金額,系統會自動將其轉入預收貨款 (7)收款處理時,若尚有預收款餘額,可以用其沖抵應收帳款 (8)提供預收款作業,系統可列印電腦發票及自動拋轉預收款傳票13. 銷貨退回、折讓及換貨處理流程:(1)提供退回及折讓沖款傳票功能 (2)提供退回未沖應收查詢 (3)可處理發票已申報、未申報;換發票或開證明單狀況 (4)現金折讓及銷貨折讓可以分別產生不同會計科目傳票 (5)銷售統計時,現金折扣會獨立統計 (6)提供換貨處理及後續不良品處理流程14. 發貨管理:(1)提供產品製造及銷售之Lot/Serial 追蹤管理 (2)提供Packing List列印 (3)提供貨品置放客戶或經銷商處寄售之相關管理 (4)可以不經訂單而作直接出庫處理15. 銷售統計分析:(1)支援使用者自訂報表及查詢 (2)支援Drill Down功能 (3)提供以多種圖表方式表示之統計分析資料 (4)提供以Excel呈現之多欄式統計分析報表 (5)提供接單、出貨、毛利、Backlog等資訊 (6)提供預算與實績比較之目標管理機制 (7)提供簡易報表功能,只要以簡單之選項方式即可跑出報表 (8)資料之彙集可以月、季、半年、一年為單位 (9)可比較任何時間之資料 (10)報表中各欄可作差額、差額百分比及比例等計算16. 統計分析-客戶屬性分類:(1)區域 (2)國家 (3)地區 (4)內/外銷 (5)自訂客戶類別 (6)聯屬公司/非聯屬公司 (7)Bill To客戶 (8)Ship To客戶17. 統計分析-產品分類:(1)產品線 (2)次產品線 (3)自訂分類(兩種) (4)件號18. 統計分析-其他分類:(1)公司別 (2)出庫部門別(五層) (3)接單部門別(五層) (4)業務員 (5)銷售計量單位 (6)自訂訂單類別 (7)訂單性質九、 產品及製程1. 產品結構:(1)支援 Engineering BOM、Production BOM、Customer Order BOM、Work Order BOM(2)件號與材料結構之關聯可為一對多(2)件號與材料結構之關聯可為多對一(3)提供材料結構子件之替代(4)提供副碼,同階相同之子件可出現一次以上(5)提供子件使用之版本碼,可查詢不同期間所使用之子件(6)提供子件使用之備料代號,滿足不同送料地點、送料時段、送料方式之備料管理(7)提供子件之訂單日期調整,做為安全時間於特定結構之調整(8)支援選用件及附件 (Option / Accessories) (9)提供接單組裝 (Assembly-to-order)使用的計劃材料表(Planning BOM)(10)局部虛件號 (Local Phantom)設定(12)支援浮動小數點之單位用量(Quantity Per)至小數六位(13)支援設計變更管理 (設變記錄、版本控制、檢查迴路、設變通知)2. 製程:(1)件號與製程之關聯可為一對多(2)件號與製程之關聯可為多對一 (3)可設定多組工作曆,如部門別工作曆、工作中心或生產線別別工作曆、MRP計算使用之工作曆(4)相同製程工時資料可設定不同作業人數以及其效率之換比,以反映正確之工時績效十、 主生產排程提供主生產排程整合(MPS Consolidation),計算出各期推算庫存、可承諾數,發出計劃訂單、行動訊息,作為決策輔助(1)可對不同之生產及接單模式,提供多樣之計劃策略(2)可設定預測對象,提供淨預測(不含已接訂單)或毛預測之模式,及沖銷對象(3)支援需求時柵(Demand Time Fence)以及計劃時柵(Planning Time Fence)(4)提供主生產排程模擬,關鍵零組件需求模擬擬、關鍵工作中心產能負荷模擬(5)支援材料表替代結構(6)提供POQ、LFL、FOQ等批量法則(7)提供安全時間,較加長前置時間更能有效解決遲交問題(8)提供避險庫存(Hedge Inventory)十一、 材料需求計劃提供再生法及淨變法(1)提供行動訊息,先將在途訂單催入後,才依不足量發新單(2)內部計算精細到日、外部審視提供日、週、月(3)使用保留量之觀念(4)提供POQ、LFT、FOQ等批量法則(5)提供資料溯源(Pegging Data),記錄毛需求及計劃收料的資料來源(6)支援材料表替代結構(7)提供安全存量、最小訂購量批量、倍數、固定訂購數量(8)提供安全時間,較加長前置時間更能有效解決遲交問題(9)提供避險庫存(Hedge Inventory)(10)提供未來庫存金額及採購、外包金額推算報表十二、 採購管理1.採購流程:(1)支援請購、訂購、審核、發單之作業流程(2)支援人工、材料需求計劃(MRP)、合約、再訂購點(ROP)等多種請購方式(3)MRP提供行動訊息,對在途之訂單重新計算建議交期及數量,採購員可依此資訊催料(4)提供請購、訂購、發單、驗收等狀況之追蹤資訊(5)提供非標準品請購作業(6)請購可區分類別,如生產用料、費用、固定資產2.採購單價:(1)單價可設定至廠商、計量單位、計價單位、幣別、報價條件、生效日期、失效日期、訂購批量及倍數(1)可設定數量區間對應的折扣後單價(2)訂購作業之單價嚴密控管,按預設資料拉出,訂購數量自動考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