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镇人文地理学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梅城镇人文地理学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梅城镇人文地理学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梅城镇人文地理学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梅城镇人文地理学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城镇人文地理学研究报告周 月地理科学专业2007级(1)班 学号:170207036一、地理概况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县境驻梅城镇。这里主要位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季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就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梅城镇。 图一 潜山县地图 (梅城镇在标有潜山县附近)梅城镇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中南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东南部,皖河水系的中游,为潜山县府所在地。东以皖河为界,越河为余井镇,东南与怀宁县毗邻,西南与王河镇、黄铺镇接壤,西抵痘姆乡,以潜水为界,北与天柱山镇、龙潭乡山脉相连。全镇总面积为134.4平方公里,总人口100189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另有少量的回族。距省会合肥176公里,离市府安庆48公里,梅城镇地处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大别山边缘山区,最高的玉镜峰海拔913米,中部为丘陵,东部和南部均为冲积平原。境内主要河流有潜河、皖河、茅岭河、幸福河、梅河。 境内多数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偏砂。年均气温16.3,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1350毫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本镇已列为国家商品粮发展基地。经济发展优势明显。境内有铁路合九线经过,过境距离为25公里;主要公路有沪蓉高速公路、东香高速公路正在建设、105国道、318国道,境内总长分别为26公里、6公里、28公里、38公里。二、人文地理特征 梅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周王朝封皖国以来,历代郡、州、府、县治多设在这里,梅城自古就是兵家争夺之地。因梅城曾是古皖国的都城,安徽省简称“皖”源于此。这里民风淳朴,先民酷爱种梅,梅花满城,取名“梅城”。1949年设镇,1958年改为舒州人民公社,1962年复设梅城镇,1992年与城郊罗汉、梅城、潘铺三乡和野寨乡部分地区合并仍称梅城镇。全镇现辖13行政村8个居委会.50个支部1653名党员. .境内著名历史与现代人物有:我国最早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人翁刘兰芝、焦仲卿;晚唐诗人曹松;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新秀韩再芬。境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籽、棉花;主要畜牧渔业养殖产品有猪、牛、羊、鱼、鸡、鸭、鹅、牛蛙、甲鱼等;形成规模效益的农产品有:年产鲜鱼28万公斤,年出栏肥猪2万头,年产肉鸡23万只。境内主要贸易市场有潜阳市场、天柱市场和彰法山农贸市场,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主要贸易品种有:优质米、油料、农畜土特产品等。境内著名土特产品有:雪湖贡藕、天柱剑毫等名优茶叶、东风村胡萝卜、瓜蒌。主要风味食品有:雪湖蒸藕、石耳炖鸡、肉烧胡萝卜、清蒸板栗等。境内主要名胜古迹及古建筑有:晋咸和年间建造的太平塔、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天宁寨、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焦家畈孔雀台、广教寺、刘源庙、胭脂井、乔公墓、舒王读书台(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读书的地方)、烈士陵园等。境内著名传统艺术项目有:黄梅戏、根雕。镇内特色民俗有:过小年、过大年、闹元宵、玩花灯、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祝寿等。梅城镇为中国名镇和全国重点镇、安徽省百强乡镇、安庆市十强乡镇。镇内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及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彭岭工业区。全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居民安居乐业,这里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梅城镇是一个多种教派信仰融合最密切、最稳固的地区之一。儒家思想深入梅城镇每一个家庭,即使是文盲白丁对儒家的经典教义也烂熟于心。附近有佛教名寺三祖寺,以及其他一些小寺庙。古南岳天柱山是道教第14洞天、57福地。梅城镇人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在这里流行着一句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壮猪”,家家都以孩子上大学为豪,尊师重教一直是家乡的传统美德。在大学的校园里,也会听到那亲切的潜山话。这儿的人对婚葬等红白喜事很注重,这也许是在百事孝为先的儒家文化熏陶下养成的。对于老人仙逝后,梅城镇人都在三年后才下葬,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对于婚礼,每年都在变化中。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他们接受新观念比较快,所以婚礼中也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没有了花轿,取而代之的是轿车;没有了红盖头,代之的是洁白的婚纱婚礼中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那就是饮食文化。在农村的大多数地方,坐的是四方桌。在这里就有坐席的习俗,重要的客人或年纪大点的就会坐上席,为了坐席的事偶尔也会发生纠纷。我觉得这是一种地方特色,但我希望这种纠纷越来越少,用一句俗说讲“好讲不好听”呀!南方人大多喜欢吃小炒菜,荤素搭配,这在餐桌文化中特讲究。在这里希望家乡的婚礼越来越地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我亲眼目睹了这建筑风格的转化。八十年代,房子还是那种瓦房,中间高两边低的,便于排水。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并不漂亮。每当下大雨时,某些角落还会漏雨,人们也会担心房子会被大风大雨刮到。转眼间进入九十年代,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对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有些人家开始盖二层小楼,外面用发亮的砂子镶嵌,上面倒橡胶。这在当时农村是很稀罕的,村民也以楼房为豪。这种楼房使空间变大了,安全性提高了,仿佛这样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时间的潮水必然会带来些什么,也会冲走些什么。楼房在梅城镇已不再盛行,大多数家庭都住上了楼房。很快进入二十一世纪,火柴盒式的建筑已经落伍了。首先,它排水不畅;其次,它不能满足审美要求。人们开始追求多元化建筑。现在,人们住的还是楼房,但楼顶又加了以前的瓦,颜色是大红的,瓦也不是以前的土灰色,而是琉璃瓦。外面镶嵌了雪白的瓷砖。这就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使冬暖夏凉,同时又变美观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传播、流行,我相信家乡的建筑会集各地建筑的优点,又具地方特色。梅城镇西北有大别山、南有长江阻隔,长江流域时有水患,并且儒佛道的教育使人们养成了一种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中庸性格,这或许就是文化名人多而政治强人、经济巨人罕见的原因之一。家乡人民性格内敛,锋芒毕露者少,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年。总的来说,梅城镇人小农经济盛行,人们宁愿自给自足,这样的必然后果是目光短浅,只求温饱,不求发展,缺乏大智慧。梅城镇是典型的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城镇,千百年来相对发达的小农经济使这里具有鱼米之乡的称谓。江淮之间的丰沛雨量和温暖湿润气候带来农作物年年丰收。也正是传统小农经济催生家乡人民的小农意识,只知守旧,不知变革。所以外部世界是高速变化进步的,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而这里,进步太慢了。不是人们自己要求改变,而是大环境所逼。经常听外出打工的人说,我们家人只有帮别人做事时才很卖力,而自己有空闲时间就不知所措了。我想他们此时应该是去打麻将了吧!这种情况在梅城镇是常见的。有一点值得肯定,梅城镇人观念比较开放,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许许多多家乡人像温州人一样千辛万苦走南闯北做生意小买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温州人一个个有了自己的企业集团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同样做生意的家乡人却家家盖起了小楼,年年为生机奔波而推销浙江商人的假冒伪劣商品,生活压力比改革开放之初还不堪。以前,我总觉得梅城镇变化挺大的,但与别的地方一比较,就感觉太落后了。写了这么多,我自己感觉本人就具有这些特点,譬如内敛随和,只求温饱,不求大事业。这种地方劣根性也需要我们去外边开开眼界,多学习别人的有点,来创造更富饶、美丽的梅城镇。从梅城镇的现状来说,我认为梅城镇还是有其独特的也优点。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靠近旅游胜地天柱山。这些可以吸引投资者来梅城镇发展旅游业、商业、金融业,等等。还有,梅城镇是农业大镇,如果政府真确引导,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充分利用这里的水热资源。再以商业、旅游业辅助,梅城镇也会创造出独特的地方经济。我想那是年轻人也不会都出去打工了,也许还能吸引外地青年来梅城找工作。还有,梅城镇的交通越来越好,随着铁路、公路的开通,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交通便利来发展经济。梅城镇本是潜山县最大的镇,县政府驻梅城镇。随着梅城镇的发展,可以促进潜山县发展成市,那样就与桐城市一样了。所以说梅城镇的发展对潜山县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梅城镇的一员,我也有义务为梅城镇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家乡的传统娱乐项目,我觉得元宵节的花灯节很典型。这是人们热爱生活的表现,这就是经济与娱乐两手抓,并且两手都很硬。下面这张图片是梅城镇人民生活的真实一幕,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态度。现在我认为这样的节日很重要,它是传承和发扬家乡传统文明的方式,它是联系人们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