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业课程介绍.doc_第1页
烟台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业课程介绍.doc_第2页
烟台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业课程介绍.doc_第3页
烟台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业课程介绍.doc_第4页
烟台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业课程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台大学2010届毕业生专业课程介绍01 人文学院院系联系人:刘善平 张戈 联系电话69020030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中诗经和楚辞,先秦散文,史记等史传文学,汉赋,乐府等。 隋唐五代文学:主要以唐代诗歌研究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研究唐代文学的能力。0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欧美文学:注重从人类文化发生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探讨欧洲从古希腊到20世纪末的文学发生发展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美国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创新。 比较文学:注重从人类文化发生学的角度,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文学的悲剧精神、喜剧意识,中西文学的文化发生学源泉等,探讨中西方人历史文化实践活动同相应的审美文化心理、人文艺术精神、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发生学关系和规律。03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胶东先秦考古发现与研究:本研究方向在胶东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基础上,探讨东夷文明的渊源与形成过程,东夷文明的面貌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东夷古国史及胶东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方式、特色等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古代方国文明向帝国文明演进、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东夷古国史等04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1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史:研究中国各时期各个阶段少数民族政治生活、现象和状况;探讨历史上解决少数民族政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少数民族民族政治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少数民族政治问题的生成机制和演变特点。05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明史:利用最新考古发现,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并放在世界文明史背景下来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地位与意义。中国古代学术史:利用新出简牍帛书,重新审查考订周秦、西汉传世文献,重新评价先秦两汉学术史,揭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规律,为探讨中国民族精神提供历史依据。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讨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及民族政策,揭示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国民族文化史:研究中国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探讨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及融合,揭示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06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82【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07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8【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英语新闻报道、报纸编辑学、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新闻统计分析、社会学原理、美学概论等。02法学院院系联系人:唐斌 亓健生 联系电话690271401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40研究方向物权法:系统研究物权和物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从物权法的实践出发,侧重于物权法的学理探讨。债权法:主要研究财产流转关系的各项法律制度及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合同法、侵权法等。中国商法:主要研究中国商法基本理论及主要的商事法律,涉及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知识产权法:主要研究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及法律,涉及著作权法、专利权法等。0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宪法学:通过对宪法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原则、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公务活动、其他部门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行政法学:通过对行政法的概念、原则及其所确定的关系和相关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理论指导,为行政法治服务。03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本研究方向以诉讼法原理和现代诉讼理念为基础,关注国内外刑事诉讼立法动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刑事诉讼基础理论、诉讼实务研究。民事诉讼法学:本研究方向以诉讼法原理和现代诉讼理念为基础,关注国内外民事诉讼法立法动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问题研究。行政诉讼法学:本研究方向以诉讼法原理和现代诉讼理念为基础,关注国内外行政诉讼法立法动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行政诉讼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问题研究。04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毕业人数:11研究方向法社会学:以法哲学与法社会学为方法,探索法律在国家与社会制度中的运行模式与实效,研究法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法律运行的时代背景,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服务,尤其为学生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工作提供指导、启示。比较法学:旨在比较各国法律文化,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法律特征、内容、形式、作用、价值的研究和分析,探索中国法制现代化规律,提供法治运作的理论与机理。其中,包括古代法学与现代法学、西方法学与中国法学、宗教法学与世俗法学等的比较研究,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提供经验、模式、方向、对策。05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毕业人数:14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了解中国刑事制度的历史,全面系统的掌握中国当代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剖析我国刑法立法与司法的现状,探讨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与司法科学化问题。外国刑法学:系统了解大陆法系刑法学体系,全面掌握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基本学说,学会应用外国刑法的思维方法分析案件。犯罪学:系统了解犯罪学发展的历史,主要学说流派,掌握犯罪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学说,学习和掌握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能应用相关犯罪学理论分析犯罪现象。06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毕业人数:7研究方向经济法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法概念、理念、主体、责任、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等理论问题。市场规制法学:主要研究市场规制法的理论与制度,包括反垄断、产品质量、消费者保护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宏观经济:主要研究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和制度,包括财政税收法、金融法、产业政策法等。07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环境法学:主要研究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问题。包括国内外环境法产生与历史发展,环境法理念、基本原则、大气、水污染防治法等。资源法学:资源法的概念、演进、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掌握基本的国内、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原则和规范。包括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等。08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7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重点掌握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国情研究WTO相关法律制度。国际私法:重点掌握国际民商事法律纠纷解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民事诉讼方面相关法规制度;了解国际商事仲裁,注重国际私法的本土化,扩大其适应性,加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的研究。国际公法:重点掌握国际法基本制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探讨国际关系,熟悉国际争端的一般解决方法。09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8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为立法、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及与法律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我国各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背景、司法运作,各历史时期重要人物的法律观念与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及近代法律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外国法制史:各国各地法律制度的背景、司法运作,各国各历史时期重要人物的法律观念与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以及中西方法律制度的比较。11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98【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史、知识产权法、商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等。03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系联系人:赵利江 刘超 联系电话690313901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相互协调一致,如何发挥区域经济特点以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实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与区域发展: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大背景下,如何调整区域经济政策,推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与时俱进、制度创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02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旨在培养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使研究生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操作技能和先进物流系统管理技术,获取从事物流运输、物流产业经营和大型企业集团物流规划的专门技能。国际企业战略与组织管理:旨在培养研究生获得企业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基本工具,从而培育战略制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素质与能力。注重其系统掌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理论,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包括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员选聘、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设计等常用技术(使学生具备很强的职业适应性)。0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8【主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咨询、WTO规则、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推销技巧、企业资本运营等。0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95【主要课程】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谈判、现代物流、全球公司战略、国际财务管理、金融英语、海关业务、择业培训专题、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工商管理、中国对外贸易专题、外贸会计、外贸运输与保险、证券投资学、WTO专题等。05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269【主要课程】国际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证券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会计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项目评估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会计专题、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等。06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44【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推销技巧、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服务营销学、企业诊断与咨询、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等。07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30【主要课程】社会保障理论、物业管理学、公务员制度概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政学、社区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国际贸易、WTO专题、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等。04外国语学院院系联系人:李育华 王岩 联系电话69027180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10研究方向话语分析与社交语用学:本方向是当代语言学领域最具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特色为:(1)话语分析与语用学的融合与渗透研究;(2)“语言使用”研究的认知科学方法论和社会文化方法论。英汉外语言对比与跨文化交际:本方向以汉英对比分析为基本途径,将外语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研究融合成一个有机的研究体系,使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渗透和融汇。这是当今应用语言学领域最具活力的研究扇面。02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1研究方向韩国现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文学与影视文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探讨韩国现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研究韩国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与韩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化的关系,联系我国文学、文化实践追踪当前文学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韩国社会语言文化研究:引导研究生了解和熟悉韩国的历史、社会、经济、语言、文化的发展与现状,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对韩国历史、文化的现象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究。03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29【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言学、泛读、英美文学、口语、英语阅读、翻译理论及实践、英语写作、高级听力、报刊选读、欧美社会与文化、视听等。04朝鲜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1【主要课程】基础朝鲜语、高级朝鲜语、语音、语法、视听说、写作、翻译理论及实践、文选、文学史、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中国与对象国关系的历史及现状等。05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59【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翻译、日本文学、日语写作、日语视听、日本文化概论、日语语言学、日本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等。 05化学生物理工学院院系联系人:秦月红 林广会 联系电话690272801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传递与混合工程方向:以化工和生化过程中复杂系统的流体混合和传递特性为研究内容,主要侧重研究实验室的成果向工业化转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传质与分离工程方向:研究吸收-蒸馏、萃取精馏等新型耦合分离过程的原理、分离装置的设计、分离过程的强化与节能,重点是将研究开发的成果用于工业装置的改进或替代。催化反应工程方向:研究催化反应过程、反应器设计放大和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工业应用,为化工、石化等行业的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02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6研究方向催化化学:瞄准环境催化技术与绿色化学技术,以研究多相或匀相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催化反应过程为主要内容,包括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催化新反应的研究、绿色催化与有机合成、环境催化等。结构化学:以研究固体材料及生物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为主要内容,包括固体材料的分子光谱、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模拟、量子生物学等。 03工业催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催化新材料与新反应:以催化原理为基础,研究催化新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及其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开发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及其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环境友好催化:以化学热力学和绿色化学为基础,应用催化科学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友好的化学、化工过程;研究催化技术和手段在解决环境污染过程中所面临的化学、化工等问题。04海洋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海洋藻类生物学:选择在进化上具有代表性的红藻、隐藻以及甲藻等为研究对象,进行色素蛋白复合物、亚复合物的多肽组成、色素种类、能量传递特性及叶绿体进化的比较研究;研究海生巨型红藻藻胆体、藻胆蛋白复合体组成、光谱特性及其亚基和连接多肽组成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提取、分离海洋生物皂苷、多糖、酶、活性多肽等以及生物学功能与生物活性研究;以海洋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为突破口,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功能食品及化妆品等方面进行应用性研究。05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分离科学: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新的分离体系,并用于复杂体系相关组分的分离分析。现代光谱分析:利用分子荧光和化学发光进行药物代谢、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化学信息学:建立结构分类和活性预测的传统的和新颖的模型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06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天然产物所含具有生理活性的有应用价值的有机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及生理活性化合物与生物种属的生源关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精细有机合成与农药化学:研究具有杀虫、杀菌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具有新型结构和特殊生物活性的非天然产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以及新农药的研究开发。杂环合成化学及其应用研究:以杂环合成化学及其应用研究为研究方向,对具有新颖结构和广泛应用价值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07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6研究方向果蔬贮藏及深加工技术:果蔬采后生理生化;果蔬高效、绿色保鲜技术;果蔬深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动物性食品科学:畜禽水产食品的品质改良与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畜禽制品生产技术的工业化改造;新型动物性食品的开发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农产品生物转化技术: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微生物育种和发酵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发酵食品。功能性食品:以海洋和陆地动植物、生物再生资源为原料进行活性物质提取、精制以及功能性评价,并进行功能食品等的开发研究0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19【主要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工艺与设备、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物改性、聚合物及复合材料、聚合材料结构设计、涂料与粘合剂、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化工开发与设计、功能高分子等。09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97【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开发与设计、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工艺学、化工节能技术、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合成反应、化工环保与安全、功能高分子材料、仪器分析及实验等。10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02【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蛋白质与酶化学以及相关实验等。11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75【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动植物生理学、食品分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态学等。1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0【主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包装、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1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96【主要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机械与设备、现代仪器分析及实验、食品毒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实验、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化学、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性与卫生检测技术、食品工艺实验、食品标准与法规、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14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09【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环境化学、表面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新材料、精细有机合成及相关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化学、化工基础、综合化学实验等。06海洋学院院系联系人:李杰盛 陈丽红 联系电话670601801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5研究方向生物反应工艺与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产业化过程原料的前处理技术、细胞培养和发酵过程动力学及工艺过程的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及工程放大技术等,并与后续生物产品的分离过程紧密衔接。研究重点在生物技术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过渡所需要解决的生化工程理论与技术问题。海洋生化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微藻藻株的筛选与改良、转基因微藻研究、微藻高密度培养技术、微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海洋无脊椎动物生物活性物质、海洋滩涂生物资源开发。生化分离工程:研究生化反应产品的高效分离技术与理论,介质与装置。特别是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特点及相关技术。随着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要求愈来愈严格,在工业生产规模研究符合各种产品质量标准的分离技术的综合优化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细胞培养工程:微生物、动物细胞及藻类细胞作为有用代谢物的生产细胞或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在产品的生产开发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方向是在已提供的细胞株基础上,重点解决大规模培养的工程问题,最终实现产业化。02水生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6研究方向海洋生物环境毒理与应用药理海洋生物生态与资源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元生动物生物学03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53【主要课程】分析化学与水环境化学、水域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浮游生物与饵料生物培养生态学概论、鱼类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生物疾病学、海洋生物技术、水产生物育种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组织胚胎学等。04轮机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84【主要课程】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器设备、轮机自动化、船机维修技术、轮机管理、轮机英语、船舶概论、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零件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05航海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92【主要课程】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操纵、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航海仪器、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货运、船舶安全与管理、航海雷达与ARPA、GMDSS通信、航运业务与海商法、船舶信号与VHF通信、海事调查与案例分析、ISM规则与港口国监督实务、航海心理学等。06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75【主要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供热工程、空调工程设计、制冷空调自动化、专业英语、制冷装置设计、制冷系统操作与管理、建筑给排水、冷库建筑、制冷空调工程施工、食品冷藏工艺等。07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16【主要课程】化工原理(上、下)、化工技术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艺学原理、生化分离技术、发酵设备、生物工程与工艺综合实验、概率论基础、化工制图与CAD、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生物工程专业英语阅读、生物学基础等。08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2【主要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零件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液压与气压传动、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器设备、轮机自动化、船机维修技术、轮机管理、轮机英语、船舶概论等。07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院系联系人:滕雪玉 丁峰 联系电话670605001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4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分子材料: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广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新材料研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进行工艺和设备技术,在材料分析与检测、新产品开发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02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环境生物学技术:以生态学和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土壤、大气、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土壤污染和土地处理系统、生物监测和生物净化、环境毒理和生态毒理以及合理地保护利用自然资源等领域的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流域水环境:以污染水体治理、河道环境整治、流域水土保持、退化环境修复等技术为基础,研究人工的调控行为,以改善水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促使水环境系统向健康状态发展。环境污染与修复:以土壤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污染物在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中的循环、转化、传输过程、机理及污染修复技术。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以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为理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指导思想,结合生产过程研究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及污染治理技术。03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46【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含实验)、环境微生物(含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概论、化工工艺学概论(含实验)、清洁生产等。03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24【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学、地学基础、环境监测(含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含实验)、环境化学(含实验)、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含实验)、环境土壤学(含实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环境信息系统等。04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75【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零件及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普通硅酸盐工艺学、硅酸盐岩相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混凝土工程与技术、金属材料学、金属物理学等。08计算机学院院系联系人:王培进 栾婧 联系电话6902603 0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6研究方向 智能信息处理方向:针对神经网络在智能系统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对网络模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从神经网络理论及常规算法进行分析入手,将网络平行移植法与逆动态模型法相结合,探讨复杂系统的网络控制模型的选择方法。通过探讨复杂系统中神经网络控制模型的快速学习算法,对系统实现MNN控制的实时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智能控制方向: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人机界面中的OOGUI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面向对象结构体系、智能模型的算法分析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尤其面向对象技术与数据库的结合,主要研究内容有:1. 面向对象技术在仿人智能控制中的应用研究;2、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及实现等。分布式人工智能方向:对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多Agent系统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基于Agent的计算的研究;2、移动Agent计算理论研究,包括位置、移动等概念在计算模型中的刻画,以及移动Agent的交互、动态配置重构和资源控制机制在移动计算环境中的问题,为系统地建立移动Agent计算理论打下基础。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 基于Agent的计算:研究包括多Agent系统的理论模型、Agent组织与联盟演化、基于Agent的群体求解机制、面向多Agent的程序设计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建立Agent系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联系,为基于Agent的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工具以及Agent理论的应用打下基础。数据挖掘算法:以粗集理论为基础,结合进化算法,研究数据的属性约简、论域约简、多粒度分析、数值离散化等问题,对离散格的构造与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web网页分类、聚类和文本挖掘。数字图像和数字视频图像的智能化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实时、实用的基于图像和视频的智能化处理技术,及其在Internet网络上的应用,视频点播,基于内容的信息查询等。DNA序列分析及其基因表达信号处理:通过分析DNA序列及基因表达信号来预测基因及其调控网络。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38【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微型机系统与接口(含汇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专业外语等。04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03【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软件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电机与拖动技术、现代控制理论、专业英语等。05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91【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英)、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接口与通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概论、计算机网络、统一建模语言UML、.NET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09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系联系人:任汇江 尹德欣 联系电话690232401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5研究方向应用光学:主要研究激光应用技术,薄膜理论与设计,真空镀膜技术及应用和能动光学。信息光学:主要研究海洋目标光学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图象及信息处理和海洋光学遥感。光谱学: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光谱和激光光谱。纳米光子学: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应用。02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10研究方向光电子学:研究电磁波理论、应用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探测:研究光电探测的新模式,新机理,设计并研制适用于国防及工农业等部门的新型光电探测系统。电子光学:应用扫描与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各种光电子材料的物理性质。03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12研究方向信号处理与编码理论: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开展信号处理与编码理论的研究。信号检测、估计、识别及应用:结合当前新式雷达的发展,利用DSP技术进行信号检测、估计与识别。图像分析:结合当前最新的图象处理理论及方法,利用DSP技术,进行图象分析。04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凝聚态理论:研究介观物理及纳米结构的输运、磁学和光学特性。粒子物理理论:主要研究重味物理、QCD理论及其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计算物理: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纳米团簇、大生物分子以及有机分子链的电子结构和性质。05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采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手段,研究电磁场和波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发展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计算电磁学:本方向研究主要包括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及其微波光子学中的数值分析技术。利用当代计算技术,发展新的电磁数值分析方法。06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理论:QCD微扰和非微扰方法,B衰变中的QCD计算问题,QCD有效场论方法,新粒子物理及其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原子核理论: 原子核物理中的量子场论方法,强子物理中的有效场论及其作用。07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计算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方面、原子团簇、固体材料和纳米量子结构的电子结构以及量子输运性质,开展凝聚态物理和生物大分子的微观结构、能带、缺陷等基础研究,计算设计新型低维结构。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主要是关于低维材料的制备、应用,非线性光学材料和纳米团簇的物性研究。研究由于量子限域效应、量子涨落和混沌、多体关联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等机制引起的新现象、新效应。凝聚态理论: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各种物理现象的微观机制,以及外场和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介关物理: 探索介观领域的新的物理机制问题。具体内容包括量子干扰器、非平衡超导电性、半导体介关物理、介观光学、纳米材料、宽近代半导体等研究。08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0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子线路、理论物理、材料物理、固体物理学、激光原理等。0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31【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10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47【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11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131【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10机电汽车工程学院院系联系人:杜希成 葛振亮 联系电话6902404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机械设计机械优化研究与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02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96【主要课程】机电传动控制、测控电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路、微型计算机控制、工程光学、工程力学、精密仪器设计、C语言等。0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 407【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学、微机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C语言等。04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毕业生毕业人数:71【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学、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汽车构造、数控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11土木工程学院院系联系人:王志强 董燕 联系电话690260801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与维修加固:研究建筑物的损伤诊断与安全评价,建筑物的鉴定、加固与维护等。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结构简化计算理论研究,轻型钢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大跨空间钢结构计算理论研究以及并联复合隔震建筑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施工技术与管理:主要开展深基坑支护,高性能钢筋混凝土、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现代化管理研究等工作。02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环境岩土工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已建和在建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因环境、灾害与使用因素引起的破坏、损伤的评估、鉴定和加固研究,研究开发新的鉴定加固理论与技术。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技术:以重大土木工程为背景,在混凝土断裂损伤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等先进的数值计算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与裂缝开裂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智能混凝土的控制研究。03防火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2研究方向结构抗火及防火减灾工程: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体系科技服务平台拟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基地,建立针对烟台市的有效灾害预警系统与防灾减灾体系。可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烟台市历史自然灾害资料的调查及数据库完善,自然灾害监测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工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与减灾技术研究,岩土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海啸监测预警技术,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及途径研究。工程结构的抗震、隔震和振动控制:围绕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研究,将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从计算方法和力学模型两个方面,以提出的考虑结构内部质量分布及剪力滞效应的单元刚度分布矩阵的局部动力效应为理论指导,以自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为主要工具,结合实验技术和大型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针对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构动力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04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244【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方向)、建筑结构设计(房屋建筑方向)、道路线路勘查设计(路桥工程方向)、桥梁工程(路桥工程方向)等。 05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95【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经济法、结构力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物业管理概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12建筑学系院系联系人:张鸽飞 刘举 联系电话690301201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5【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美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02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85【主要课程】造型艺术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施设计、综合设计、设计师实践以及毕业设计。1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系联系人:王向荣 刘希斌 联系电话690240801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应用微分方程: 主要研究应用领域提出的一些微分方程模型解的存在性和不存在性、唯一性和多解性、正则性、整体估计,在边界附近或无穷远处的解以及其梯度的精确渐近行为,解的优化和控制以及解的近似计算等。02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3研究方向矩阵半群论:利用一般半群理论,矩阵论,拓扑学等工具研究矩阵构成的乘法半群,揭示矩阵半群不同于一般半群的许多规律,解决完全单矩阵半群、矩阵半群等结构问题。图论与代数组合论:利用有限群、拓扑、组合及数论等工具,研究Caylay地图,图在曲面上的嵌入和网络参数的计算等问题。非交换几何与量子群:利用C*-代数、几何、拓扑、李群及李代数等知识研究具体量子群的非交换几何性质, 揭示非交换几何性质与物理中一些现象的内在联系。03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4研究方向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利用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相关知识,结合随机过程理论,研究确定性及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为解决实际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辨识与适应控制: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奇异摄动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