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doc_第1页
郏县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doc_第2页
郏县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doc_第3页
郏县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doc_第4页
郏县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郏县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郏县恒压喷灌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工程建成26年来,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省水利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下,加强工程管理和维护,并积极开展延伸自压喷灌工程建设,对水源泵站进行了一期技改,使工程发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恒压喷灌工程是郏县的一项效益显著的民生水利工程。一、工程概况1980年,水利部派专家赴德国、日本等7个国家进行喷灌技术考察。1981年,组织武汉水电学院、华北水电学院、水科院、新乡灌溉研究所、河南省水利厅等单位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调查论证,对几个地方选点比较,决定在郏县堂街建设全国第一座恒压半固定式喷灌试验工程。该工程于1982年12月动工,1984年6月竣工,9月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工程位于堂街镇东部浅山丘陵区,设计灌溉面积6397亩。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分别由水利部新乡灌溉研究所、武汉水电学院、水电部三门峡水工机械厂和许昌地区水利局 设计并参与施工。该工程汇集了国内精萃的水利科研、设计和施工力量,是我国自主研发、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而建设的国内一流恒压喷灌工程。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由水源泵站、输水管道、加压泵站、田间固定管网、田间喷洒设备、35千伏变电站6部分组成。1、水源泵站位于孔湾村北的北汝河岸边,由引水渠、前池和泵房3个主要部分组成。设计出水流量0.154秒立方,净扬程58.3米。安装S20063型水泵2台,配JO2922型电机2部,SZB4型真空泵1台。2、输水管道由水源泵站向加压泵站送水的地下固定管道为输水管道,总长2210.7米,为直径400500毫米的自应力钢丝网水泥管。由水源泵站到出水池为高压管,长743.7米,由出水池到加压泵站调蓄水池为低压管,长1467米。3、加压泵站由6000立方米调蓄水池、加压泵房、控制室和两个10立方立式压力罐4部分组成。泵房内安装S20063型水泵2台,配JO2922型电机2部,6SH6A型水泵2台,配JO2822型电机2部,空气压缩机2台。设计正常流量0.245秒立方,最大流量0.284秒立方。4、田间固定管网由干管和分干管二级组成,管子直径100400毫米,为自应力钢丝网水泥管。田间固定管网总长17481米,其中干管长2421米(南干管长2346米,北干管长75米),分干管共11条,总长15060米。分干管之间距离400米左右,在分干管上每90米安装给水栓一个。输水管道及田间管网总长19691.70米。5、田间喷洒设备包括6000米铝合金移动管道及竖管、支架、喷头。全灌区分26个轮灌区,每条分干上有13个轮灌区。6、35KV变电站在堂街西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安装1800KVA主变压器1台,由35KV变为10KV,分别至水源泵站和加压泵站,线路长4.5公里。恒压喷灌工程建成后,1984年9月11日人民日报、10日河南日报在头版发表了“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在郏县建成“的消息。其后,美国奥斯汀烟草公司副总裁范士、巴西办事处主任马林达,秘鲁考察团等600多名国内外院士、专家、教授、学者及各级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前来参观考察。2001年10月,在水利部举办的“北京2001国际水利水电技术设备展览会”上,把郏县的恒压喷灌试验工程作为首要的内容,向国内外与会代表展示和推介,受到与会者的青睐。2009年4月21日,由山仑、李佩成、于振文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9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组成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组在省水利厅副厅长刘汉东陪同下,来恒压喷灌工程进行考察调研,对恒压喷灌工程的管理及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给予很高的评价。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在上级业务部门关心指导下,加强了工程管理工作,恒压喷灌试验工程不仅为科研单位提供了大量的科研资料,而且发挥了很大的灌溉效益,已成为郏县缺水山丘地区的一项重要民生水利工程,对改善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工程的发展及改造1、水源泵站技改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原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运行20多年来,其机泵、电气及电力等设备已严重老化,几近趋于报废,效益严重衰减。但是,恒压工程的两个泵站建筑物、输水管道及田间管网仍然完好,如不及时对工程的机泵、电力等设施进行技改,整个恒压喷灌工程面临报废的困境,如果工程报废,一大笔水利资产将遭到浪费,使无水利条件的该山丘地区1万多亩土地,重新回到望天收的状态,将给灌区1万多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为使恒压工程继续发挥效益,2006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首先对水源泵站进行了技改,更新了节能型机电设备,技改后提水量提高一倍,为灌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灌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2、建设延伸管道自压喷灌工程,扩大灌溉面积为解决恒压灌区北部山岗缺水地区的灌溉问题,为发展优质烟叶提供水利条件,充分利用恒压工程的丰富水源和输水管道等工程设施,积极开展恒压延伸管道节灌工程建设,努力扩大灌溉面积。20012006年建设了三期延伸管道节灌工程,利用地形高差实施自压喷灌、微喷,新发展喷灌面积6500亩。优质烟叶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恒压灌区是驰名中外的优质烟叶“山儿西烟”主产区,恒压灌区的喷灌、微喷是提河水,一是水温高,二是水肥,对烟叶生产十分有利。2007年7月6日,国家烟草总公司在郏县恒压灌区召开由8省区烟草部门和全国各大卷烟厂参加的烟草优化灌溉现场会。与会专家、代表对恒压灌区烟草全部实施喷灌、微喷的灌溉方式以及取得的良好效益给予高度评价。国家烟草总公司将郏县恒压灌区确定为“替代进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并在恒压灌区建立了国家级的农业烟草示范园,对灌区烟叶生产实行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三、恒压喷灌工程的管理和效益1、组织管理为加强工程管理,县政府成立了由工程管理单位、镇政府、行政村参加的副科级管理单位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灌区的管理和灌溉事项,决定灌区的重大问题。灌区管委员制定了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灌区管理办法、移动管道、管件保管使用实施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召开管委会会议,研究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上,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工程管理处负责田间固定管网以上设备的管理维护,灌区各村灌水员负责田间移动喷洒设备的使用管理。管理处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25年来,恒压喷灌工程之所以能发挥巨大的效益,关键是新乡灌溉研究所及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县委、县政府对工程管理的高度重视。并且管理处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处职工发扬水利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对工程进行及时地维修养护,对群众浇地进行热情周到的服务。以上组织管理为郏县恒压喷灌的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管理职责,充分调动农民管理的积极性。2、用水管理目前,郏县恒压喷灌已有较完备的用水管理机制,运行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针对郏县恒压喷灌用水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改进和完善用水管理机制,如在目前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和农业种植不统一的情况下,管理协调工作难度很大,进一步完善农民用水协会体制,用水管理中,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缩小轮灌小区;在用水紧张时,应以经济作物不主的同时,兼顾其它粮食作物,以适应不同作物适时灌溉的需要。恒压喷灌工程确实是一方百姓的财富。如今,恒压喷灌灌区包括延伸的自压灌区,灌区面积已达到12900亩。恒压喷灌工程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民生工程。工程建成25年来,不仅为科研单位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而且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灌溉面积达到16.36万亩次,共增加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是工程投资的40多倍。特别是去冬今春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恒压灌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灌溉效益,灌区8000多亩小麦及时的普遍浇灌一至二遍水,特大旱灾仍是丰收年。由于创造了良好的水利条件,为灌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灌区优质烟叶种植面积2008年已发展到4000多亩,果树已发展到300多亩,80亩以上种烟大户已达到15户。灌区2008年烟叶总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最高的亩产值达到5000多元,仅烟叶种植一项,灌区群众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200多万元,包括果树及粮食作物,每年增加收入2000万元以上。四、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美好前景恒压喷灌工程目前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美好前景。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压泵站的机泵、变压器、电力线路及电气化自动设备已严重老化不能使用;二是当初按大集体大地块喷灌模式设计,田间固定管网的11条分干管之间距离过大,给水栓设置太少且没有安装计量设施,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地块灌溉。亟需对加压泵站及田间管网进行技改,以重新发挥老灌区的节水灌溉效益。同时,该工程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