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开创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处理语言信息能力的一种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培养的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基本生存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材、成就影响极大。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从而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关键词:阅读、改革、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信息。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与听、说、写并立的。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语文阅读的本领。它包含“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内化能力”、“运用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客体(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六项。即使是所谓的“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的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对于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生来说,零碎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更无法应付越来越难的高考阅读试题,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学生除了能一个一个的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各项问题,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解剖”。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师的思想在解放,教学模式在改变,语文教改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使阅读教学有了大大的改观。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来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占统治地位。诸如“语文知识树”、“精讲多练”、“读写结合”等典型教法仍然十分流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早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了。其主要问题是:一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多年来一直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是典型的例证。其“参考”内容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等等。这种用“生理解剖学”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中学阅读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过是通过各种问题千方百计的将学生的思维点引导到标准答案上来,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二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而真正的专业性的作文训练指导几乎没有了。二十多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以文章体裁为依据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作文。这种课本编辑方式,实际上是把阅读与写作这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一谈。课本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共同关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的现象。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为了写好作文,应付考试。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是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症结所在。世上的文章,从其承载的不同信息来看,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表达理论、知识的理性文章;另一类是抒发情感,描写形象的感性文章。从创作目的来讲,则是让读者通过阅读来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很难培养学生这种阅读能力的。这就象解剖了金鱼,并不等于就鉴赏了它的美丽;测量了长城,却无助于领悟它的雄伟一样。阅读,不能只是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着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清理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另一方面,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很注重识记与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文史知识与语文知识。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语文知识的积累当作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事实上,世上的文章不计其数,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如果仅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积累目标的话,那实际是挂一漏万;再说,如果学生不能自主的阅读课文、筛选处理信息,识记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以及重点语段语意的标准理解,则意义不大。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标准答案并识记它,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想活动。但有用信息不是所有信息,判断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读者的阅读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杂文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是这样:介绍写作背景解题分析各个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是,当我们把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迥乎不同了:一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二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三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长期以来,中学语文界普遍呼吁考试应该照顾到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的教学实际,作为妥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必教课文的“基本篇目”(暗示考试涉及课本内容的出题范围),这都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理念大有市场的反映。而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中不仅考课内的文段,也考课外的文段,学生往往课内的能按教师新授时的传授要点做好题,而课外的却答不到点子,把握不住内容。这些表明,中学语文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需要了,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了。综上所述,我提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基础上,大力倡导开创思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因为,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方式,审美价值的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对人才也有新的要求:不但要知识丰富,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综合、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中学阅读教学必须要适用这种社会要求。“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看待的。这一点,十分符合当前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在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而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影响都非常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必须而紧迫的。就中学现阶段而言,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这个工具性就体现在:看学生习得的阅读能力能不能直接为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自学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帮助的程度有多大?我们平时总是说某某学生理科成绩好,但语文不好,这实际上说的是他的语文专业知识不足,并不能说明他的阅读能力差。因为,很难想象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是如何理解题意、缜密思维的。一个理解力较好的学生可能写作欠佳,但定向筛选信息、研究问题的阅读能力可能很强,也就是说,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一定学不好理科。这样讲,不是淡化、抹杀语文的学科特征,恰恰是更准确地表述它的作用与工具性。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虑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能单纯将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更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的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仅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这就是研究性阅读法与文章学阅读法的本质区别。就中学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不明了这一点,就永远也走不出文章学阅读法的圈子。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的主观认定为语文学科的专利,更不能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来阉割它的技能性。其实,我们这里强调阅读教学的技能性,并不轻视和妨害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与专业修养。我们只是呼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传统的文章学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