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罗江县为例进行了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最后提出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下载 关键词:县域经济 四川丘陵 发展研究 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形成的经济系统。县域经济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经济单元,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层次。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资源大省,而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又是四川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丘陵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四川多点多极支撑的战略部署,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对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在全力转方式、调结构,从中央到地方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回顾2003至201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数据(2003年至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增长7.7%;2014年1-9月份增长7.4%),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从相对不均衡到优化再到平衡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宏观政策从粗放刺激、大水漫灌向定向调控、精准滴灌转变。县域经济发展,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把压力变成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地区县域经济情况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就县域而言,四川省现有135个县、市,辖区面积44.9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92.4%,2013年GDP13963.0亿元,占四川省经济总量的53.2%。其中,56个县市GDP总量过100亿元,比2012年增加6个;21个县市GDP总量超过200亿元,比2012年增加4个;超过300亿元的有4个县市。 四川丘陵县、市43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辖区面积约为全省的1/5。集中了全省约38%的人口,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6.6%,占县域经济总量的49%。 罗江县是成都平原北部边缘的丘陵县,隶属四川省德阳市,西晋曾设为万安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天宝元年,改名罗江。几经兴废,1959年并入德阳市,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县。罗江县辖区面积447.88平方公里,总人口25.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428人,农业人口193181人,占总人口的77%。辖10个镇,108个行政村18个社区。罗江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91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 三、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匮乏 土地肥沃,耕地匮乏。丘陵县域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少于盆周山区和川西平原区,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土质为紫色土和黄壤,肥力较高,但丘陵地形致使人均可耕种面积低于平原地区。 植被茂盛、矿产贫瘠。由于丘陵县域气候终年较温暖湿润,故植被茂盛,农作物品种较丰富,产出较高,但矿产资源贫瘠。 (二)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水平低 2012年经济总量占县域经济总量近一半。尽管经济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数量较大(占全省人口的38%),丘陵县域人均经济水平偏低,人均财力、投资、消费水平则更为低下。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丘陵县域经济结构特征与分布的情况是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农业经济特征突出,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县域还处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水平上。 (四)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丘陵县域幅员面积较大,有的靠近平原,有的靠近山区,有的靠近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中心,有的又靠近贫困山区。这样的分布,造成丘陵县域内发展极不平衡。2013年,简阳市GDP总量超过300亿元,而罗江县仅为75.48亿元,差距在4倍以上。 (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丘陵县域由于经济规模不大、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实力不强,农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水利设施不足,抗灾能力缺乏,区域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保障等方面远远低于川西平原区的发展水平。 (六)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区域内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大量的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县域内城、镇、乡、村建设落后于平原县域。罗江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7%,城镇化水平较低。 四、罗江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罗江县是四川丘陵小县,经济总量低、财政收入少、农业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但地处成德绵经济带,交通便利。近年来,采取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 打造成德绵区域中心县城。坚持产中有城、城中有产,打造功能更加完美、环境更加优美、服务更加和美的宜居宜商宜业新城。启动高铁新区城市综合体、天台湖片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商业新区。启动“一江三河八岸”景观廊道工程,塑造城市新风貌。 打造新兴工业聚集区。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新建园区道路8.5公里,安置房348套,强化水、电、气、通讯等要素保障,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快联盛纸业、清华同方等重大项目建设。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区。突出山地运动休闲主题,发挥特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打造西部知名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旅游区。推进白马关景区创建4A级景区,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打造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强城市“智力”,提升竞争“软实力”。全力支持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通用电子科技学校等院校发展,积极引进高校办学。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巩固提升西蜀柚乡、贵妃枣、翠冠梨等8大特色农业万亩产业带,创建“三品一标”,打响“罗江产”农业品牌。 (二)创新推进产业发展新突破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撑,鼓励市场主体创新搞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大力实施“2144”工程,突出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发展“家庭农场”,抓好农超、农企对接,推进农业市场化经营,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三)全域推进城乡统筹新突破 坚持全域统筹理念,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力争统筹城乡示范区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构建“1+3+30”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形成各镇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生动局面。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新突破 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大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业新、就业和税收贡献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在引进国内500强和行业200强企业上取得新突破。抓好城乡统筹配套改革,深化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和房屋确权等改革。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科教文卫等行业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 (五)协调推进文化繁荣新突破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六)联动推进社会治理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公共财政投入向民生社会事业倾斜,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 五、“新常态”下四川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错位优势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区域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业。围绕区域内粮食、生猪、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突出绿色、生态、安全,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富县。依托五大经济区发展定位,大力融入以点极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区位优势为依托,围绕中心城市发展需要,打造配套产业集群。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避免简单地卖资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把园区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提高投资强度,推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电子商务、会展、家庭服务、文化教育、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实施商贸旺县战略,在城镇抓好文化娱乐、商贸网点、专业市场等行业,在镇村抓好超市、托幼、养老、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发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饮、文化、休闲服务业,打造大香格里拉、大九寨、大峨眉、大成都等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整体品质提档升级。 (二)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加快新型城镇建设进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新农村综合体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基础的“圈层梯次”结构型城镇体系,着力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户籍与居住证、流动人口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有人口管理制度。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认真实施“百镇建设行动”,突出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镇和富有活力的经济强镇。推进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结合“千村建设试点行动”,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域发展条件 积极利用省政府加快实施丘陵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机会,围绕五大经济区建设规划,实施县域内高速公路、高铁、国省干道、农村公路、汽车站场和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丘陵县域特点,因地制宜,改旧房、建新房,改旧院、建新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鲜明、风貌优美、宜居宜游的村落村寨。 (四)改革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利用好“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吸纳更多人口、扩大县域管理权限,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创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规范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重视运用保险资金,积极开展涉农、巨灾、大病等保险试点,多渠道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丘陵县域经济要拿出有效的措施适应“新常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积极主动作为,狠抓工作落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构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四川省统计局.2013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Z.川办发201375号,2013. 罗江县统计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