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时间 120分钟 分数 12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二)(三)(四)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6题,共计24分,出题人:张艳辉)1.考试开始了,用楷书工整地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2分)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四季,色彩班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睱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chng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绚烂( ) chng( )憬(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_改为_ _改为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级参赛。B、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D、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南湖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阳光中学在2013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B、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C、那烟雨迷蒙的恩施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5.古诗文默写。(10分)(1)_,五十弦翻塞外声。(2)_,背灼炎天光。(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写出边塞的悲凉,它是_,_。(4)苏轼在江城子中运用典故,表明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5)在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上,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说,这真是“_,_”。(6)写出古诗中描写风的诗句:_,_。6.走进名著。(4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1)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最少二个)。二、三、阅读(共计36分)(一)文言文阅读( - 共9分,出题人:姜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翻译下列句子(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遂许先帝以驱驰。3、在这两段文字中,“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们归纳出来。(3分) 4、谈谈你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深刻的感受?(2分)(二)饮水与健康(出题人:刘爽)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1、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1分)2、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4分) 3、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4、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2分)(二) 我怕把你弄丢了 (出题人:张学静)(1)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一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买了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2)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小孩,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不知疲倦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3)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地躺倒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4)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的下床,独自到了洗漱间。(5)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6)旁边的乘客问:“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7)怎么会这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8)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那一两个小时,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她会不会被坏人骗?她会不会饿着渴着?(9)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的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10)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11)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12)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13)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14)母亲曾经把我弄丢过。(15) 那时我六岁,母亲挑着担子到车站卖水果,我跟着去了。她给人称完苹果,一回头,怎么也找不着我。母亲顾不上一担新鲜的水果,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在马路找了一圈后,泪眼婆娑地看到了站在担子前等她的我。其实我只是去了趟厕所。(16)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到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分)2、请你分析(12)段中加点词“紧紧”的表达效果。(2分)3、第(13)段中,“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你能说说“我”当时的感受吗?(2分)4、文章结尾母亲“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你一定也有过让家长担心牵挂的经历,请你写一写。(3分)(三)好文章是“憋”出来的 (出题人:刘爽)好文章都是“憋”出来的可以说是世界上一切好文章创作的共同规律,概莫能外。所谓“憋”字,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先说“熬”,任何文章创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出精品佳作,历史上“熬”出好作品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真正好的文章,还是要靠时间去漫漫“熬”,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去努力。相反,那些在文章创作上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走捷径,搞瓜菜代的,都只能出次品、赝品、废品,出世快湮没也快。“憋”字还有“悟”的意思。文章创作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的作品,传世佳作,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苏轼因“乌台案”屡被贬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几经磨难。世态炎凉让他满腔郁闷,生活困顿让他倍受煎熬,这一切都让他“憋”得受不了。这时,他来到赤壁古战场凭今吊古,看大江东去,“遥想公瑾当年”,喜怒哀乐顿时忘怀,浩然之气充沛于胸,不由豁然开朗,参透人生真谛。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喷薄而出,前后赤壁赋惊艳问世,他一生最好的作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黄州“憋”出来了。“憋”字也有“磨”的意思。此处的“磨”,绝非磨磨蹭蹭之意,而是精雕细刻、反复打磨、细心修改。古人说,书读百遍,精义自见。同样道理,好的文章,也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耐心打磨,方可大放异彩。铸剑师说“十年磨一剑”,才能有锐不可当的莫邪干将;戏剧家说“十年磨一戏”,才会有久演不衰的茶馆、雷雨。著书立说也是如此,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修改无数,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结果是“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是在“磨”,“磨”的结果,红楼梦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憋”,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拳击手赛前的积蓄力量,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憋”到火候了,“憋”到时间了,“憋”足气势了,后边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2、文章开头说:所谓“憋”字,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熬”、“悟”、“磨”的具体含义。(3分)“熬”指(写文章时):“悟”指(写文章时):“磨”指(写文章时):3、文章在论证“熬”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4、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体验,谈谈你对写文章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