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外高翻英汉同传备考经历.doc_第1页
2011年北外高翻英汉同传备考经历.doc_第2页
2011年北外高翻英汉同传备考经历.doc_第3页
2011年北外高翻英汉同传备考经历.doc_第4页
2011年北外高翻英汉同传备考经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北外高翻英汉同传备考经历作者:B-2189 时间:2011-5-6 12:07:23 字数统计6365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关注着各位前辈的考研动向,今日能够圆梦,少不了他们的建议和启发。现在也将自己的经历记录在此,希望能回答一些学弟学妹们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相信未来,你们就是那排后浪,扑通扑通,势不可挡。2011年北外高翻研究生录取工作终于结束了,我很幸运被英汉同声传译专业公费录取,现将整个备考经历记录如下:初试成绩:政治67二外德语82基础英语121英汉互译127总分397十月下旬正式开始备考,每天分为三部分,早上为英语复习时间,午饭到晚饭之间为二外德语,晚上政治,时间分配比较机动,有时候复习顺序会打乱。政治:我高中是理科,最头疼也最担心的就是政治,但又不喜欢报班,就只能自己摸索。从十月开始复习到十一月份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都在看任汝芬的序列一,看的很痛苦,一遍之后,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印象。接下来十一月份到十二月份,我开始按部就班做序列二的题目,做一道看一下答案,本是为了通过练习巩固对序列一的记忆,可在我的感觉中却在试图死记硬背那些选项,很多东西根本对我来说就不通,再怎么记也是忘记。做了一半就放弃了,没有再接着做题。这时候已经十二月份了,一起的研友已经做了两遍模拟题了,我死猪不怕开水烫似的还在纠结怎么复习政治,无奈我也去买了一套模拟题,打算做做看。前两套选择题我只能拿15分到18分,状态极其不好。后来研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说是民间出的复习资料,风中劲草冲刺背诵核心考点,是大纲解析和序列一的浓缩版本,列出核心知识点,随后跟上每年在这个点上的考题,没有冗语赘述,就像是一个知识框架,看起来会稍微清晰一点。我于是花了两周,甚至牺牲了英语复习时间,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这本书,并且第一次拿出本来记了些笔记,以辅助记忆。之后做模拟题,选择题提高到了30分以上。书的博客地址在这里/fzjc,可以作为参考。关于政治论述大题,直到12月中我才开始背诵,自己没有实实在在写过一道论述题目,都是看题,大概想想思路,然后看答案,记一记要点。几本重要的冲刺大题考点书目都买了,都大同小异,断断续续背了其中一本,基本考点有所了解,最后不到20天了,买了启航出的20天20题,小本本天天装在兜儿里,比较精简,背了好多遍,考前一个晚上在宾馆听了他们对这本小册的网络点睛视频,对于大题的论述思路和要点的解释上,个人觉得帮助很大。于是乎第二天在考场上我隐隐约约碰到了相似的说法,另外,也碰到了和模拟卷(靠前的模拟卷都买了)中一摸一样的选择题,所以政治考的感觉还可以,缓解了对整个考试的紧张感。考前的期待就是60分就好,结果67,很满意了。二外德语:除了政治,第二大头疼科目就是德语。北外二外德语难大家都知道,压力不小。大二开始上的二外德语课,当时很有新鲜感,因此前两个学期上课很积极,入门比较顺利,考试成绩也不错。大三的时候太懒散,基本上没有上过几节德语课,整个一年的成绩都很差,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拿到北外的德语速成开始看的时候,发现我就和初学者没有什么两样,除了认识几个单词之外,其他的都是零起点。粗略看了下北外二外德语的真题,没有几个认识的,危机感很重。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头到尾把速成1、2两本书认认真真地过了一遍,两本书都很厚,内容很多,因此我为了赶进度,两天一课,先语法,再课文1,再练习,再课文2,再练习。每一个单词都查,每一篇课文都会读三遍,包括大声朗读课本最后的附录阅读部分。完成这两本书之后就已经十二月份了,然后我就去买了一本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一本周抗美编的德语语法解析与练习,都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的。一天做一套真题解析里面的题目,对答案,找错误,查单词,摘抄,朗读里面的每一篇文章。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有解析,题目中的语法点很典型,历年的题目考点会有重复,做下来重点内容都会很熟悉,阅读中的词汇属于基本词汇,熟记就有了词汇基础。对于语法解析这本书,没有全部看,只是认真看了重点和难点的语法,并且做了后面的练习。此外,还用了一本外研社出的备战大学德语词汇,每天会背一两个单元,虽然一直不喜欢死记硬背单词,不过这次没办法了,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还是有效果的。完成这些任务之后,我又看了一套北外最近的二外德语真题,选择题中很多自己都会分析了,德汉翻译也大部分认识。不过有个问题是汉德翻译我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虽然课本后面的练习都看过了(自己没写过,只是看题目,对答案),但还是写不出来,后来急中生智,我开始抄写句子,平时看到的好句子包括四级真题的单选题目,都会抄下来,试着去记忆,总觉得翻译无非就是考察语法和句型,有模板了就简单了。结果考场上很简单的汉语句子,我就是没法写出来德语翻译,最终只是把知道的单词写了下来,然后想当然地拼凑成句,以求人品爆发,老师仁慈,给点辛苦分。成绩下来后考了83分,我想全归功于前面的选择题做的好,德汉简单,再加点好运气。英语:对于英语,不管是基础英语还是英汉互译,我一直相信万变不离其宗,考的还是语言基本功。我错略看了一下北外往年的题目类型,感觉了一下难度,做到心中有数。今年开始基础英语加了改错,去了写作,换成了翻译,整体的考察点趋向于语言的精细程度。不过备考中,并没有特别地针对基础英语和翻译考试做专门的训练,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每周都会有所涉及。对于初试(笔试)的准备,这里只说读写译三方面。听说会在复试部分再做说明。阅读:整个备考过程中做的最多的算是阅读了,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阅读。阅读内容可以分为:外报外刊、英语散文、中文报刊及书籍、政府文件等。 外报外刊:TheEconomist,TheNewYorkTimes,Time,FT中文网,ForeignAffairs,英语文摘等。整个备考过程我一直带着电脑在图书馆,大部分阅读都是在网上完成,后来觉得眼睛有点受不了,就把TheEconomistPDF版打印出来看。不是全部打印,会每一个版块选几篇,这样下来也会有很多,打印出来的也不是全看,能看多少看多少。看了的每一篇都会精读,至少三遍,词汇、句子及一些知识点会在网上查清楚后直接在word里做摘录,自习室待不下去了会出去把看过的内容大声朗读几遍。TheEconomist看的多了,觉得没意思了,就会再看看别的,毕竟风格不同,读起来感觉不一样。个人比较喜欢TheNewYorkTime和Time。阅读的程序基本一样。FT中文网也不错,可以了解政经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双语对照,不懂的地方可以看译文,英语文摘杂志可以在外面买到,摘选最新的外媒文章,配有翻译。好处在于面对那么多外报外刊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可以读这个,因为已经给我们选好了文章,但所配译文也不一定就很好,也会有错误的地方,需要批判性对待。 英语散文:看报道性的文章,总觉得除了信息就是信息,再怎么深刻也没有文学的东西有营养,所以时不时会看点名家散文或者文学性的东西,况且也不排除基础英语的翻译题目就会出文学性翻译。在图书馆借过杨自伍编的英国文学选读和美国文学选读,配有名家译文。再就看过一些TheBestAmericanSeries,很有文采,受益匪浅。 中文报刊:同样,大部分也是在网上完成。看的最多的有新浪网、凤凰网,主要看最新时评,和英文阅读一样,也会做些摘录。书籍个人比较喜欢梁文道的常识,他的论述颠覆了我很多的私心与偏见,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政府文件:中外国家首脑讲话、国际组织领导人发言、会议宣言等双语文件类的东西也会定期做一些阅读。一方面为了了解时事和国家政策的双语表达,为口笔译做词汇准备,另一方面了解这些文体风格,防止考试中出现类似题目,做到有备无患。可以下载这些材料的网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口译网、英语巴士、联合国官网、美国政府官网等。英汉互译:翻译练习穿插在阅读当中,没有固定的练习安排,看到好的文段,会萌生翻译的冲动,就会试着翻译一下,翻译资料来源就是以上所述各种阅读材料,有些有双语文本,可以参考,有些没有译文,需自己研译。有时候一段小文要花整个一上午时间才会翻译到让自己稍微满意。最初的部分翻译练习会贴在北外星光论坛和ECO中文论坛上和坛友进行交流,大家的批评和指正让我发现了不少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包括有人指出我的汉英译文经济学人的文风太重等,学到了不少。当然,大部分还得靠自己不断的修改,翻好的东西放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看,会发现很多需要改动的地方,包括有更好的译法等等。至于可供参考的书籍,我涉猎过张培基的英译中国当代散文选,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作品与评析,中国翻译杂志,东方翻译杂志等。备考中最大的体会就是:语言的丰富储备和灵活应用。英语写作:虽然今年开始高翻笔试中不再考察写作,但是写是语言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翻译也是一种写作。平时读的多了,输入足了,就有模仿原作,进行语言输出的想法。不一定给自己定题目,大部分时间都是漫天随写流水账,偶尔按照一个议题的框架进行写作,目的就是把平时储备的词汇、句子和语料用到自己的语言当中,把死的东西变活,这种习惯的随性写写,对我的翻译提高帮助很大。复试:对于口译,由于之前考过人事部二级口译考试,不定期的会进行听译练习,有一点点笔记的基础,听力一直也没有放下,所以对于复试没有进行太多的针对性准备。北外高翻复试考察内容分别为视译、复述和面试。视译为A4纸文章一篇,有可能是报道类,有可能是演讲类。准备时间为5分钟,然后录音。复述为3分钟讲话一篇,连续听两遍,可以做笔记,然后用源语复述录音,根据历年的情况,文体也不定,有可能为讲话,也有可能为报道。面试之前给一篇文章,阅读8分钟,可以做笔记,之后回答考官提问,问题关于但不限于文章内容。2011年高翻复试内容文后有附。视译:知道复试线和复试时间后开始准备视译。演讲类的文体我用的是外研社出的MTI教材英汉视译,没有看视译理论和技巧讲解部分,只看里面的取材,然后练习视译。练习时会先快速看一遍文章,边看边将比较难翻的词、句子做记号。具体来说,个别难翻译的词会划出来,将想好的翻译写在上面。长句会先用斜线断开,需要先翻译的部分箭头示意,实在不知道的划掉。这样整个文章大概的思路就有了,然后开始视译,根据第一遍阅读所作记号,会顺利很多。报道类的翻译过GlobalTimes和NewYorkTimes上的文章。GT买的纸质的,NYT手机上看的,由于那段时间经常出行,这两个基本上都是在地铁上完成的,这类没法做记号,只能看完就试着翻,虽然没有出声,不过好处在于可以适应在吵杂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翻译,毕竟到时候录音大家哇啦哇啦在一起还是会有干扰,指不定哪个激情四射的同学会在你耳边吼,一不小心就被影响到了。对于视译最大的体会就是:不用太在意书上所讲的什么顺句驱动等理论或技巧,只要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说流利就是王道,而各种句式的译法还是要在练习中自己摸索,灵活处理。碰到实在不知道的宁可不说,漏译,也别错说胡说。保持语速和节奏,去掉嗯哼啊咿呀各种跟文章无关的声音,尽量别集中紧张,要集中翻译,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声音紧张。听力复述:听力四年以来每周都会听听,包括初试的准备过程中也没有间断。主要听BBCnews和NPRnews,另外还有TheEconomist的音频。一般都会听至少三遍,直到听懂几乎每一个单词。边听会边做笔记,逻辑比较明显的文章会试着翻译或者复述。之后不懂的单词会查并作摘录。除了新闻,还会听听演讲,奥巴马的每日电台演讲,会议发言音频视频,TED演讲系列等。这些大部分直接用来做听译练习。至于笔记,最初练习口译时参考过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不过后来大都是自己瞎记,记得多了就会顺手些。复述时能记得原话最好,记不得原话根据笔记和记忆把意思说清楚就行。面试:之前高翻老师提到过,面试主要考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由于一直以来多多少少在关注时事,因此没有太怕这一环节。主要还是来自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只不过面试主要看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复试前我根据时事想到并准备了的几大问题有核能源安全、粮食价格上涨、暴力慈善(陈光标)、盐慌、国家形象、团购(22岁生日吃的团购饭,回来就查了下)和环境等。一般都是在Google里输入关键词,然后选择阅读相关的文章及报道,总结下双语表达。另外,从笔试结束后我一直在看宏观经济学,虽然很多地方不是完全懂或者说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结果今年面试我就考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平时的阅读还是帮上了很大的忙,虽然当时考官见我的回答中有那么一点点“专业”的东西,给我出了“更专业”的问题,但或许正是这个为我加了分。另外,下午面试的同学还抽到了团购的问题,也在我的准备范围之内。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多阅读,多调查。二,一知半解是危险的。最终,在不淡定了很久之后,得知自己公费录取了。最终的复试成绩为86.63,总分85.44.一些启示: l所谓参考书目,真的只是仅供参考。 l所谓推荐书目,不一定就会为你所推崇。 l重在平时。 l坐得住,在*面前尤其要坐得住。 l别太高估政治和二外,忽略了专业主攻方向,但也别太低估它们,因为有很多人因为一分之差就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 l别太迷信真题,真题之真在于给你指明方向,对其太过认真当真,则会真的迷失其中。 l字如其人,字就是门面。 l可以对某些东西不感兴趣,但是至少要知道你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l大声朗读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永远都不过时,具体能读出什么,还需亲自践行才能知晓。 l多读多听,多可指量之多,也可指类之多。量和类要兼顾。一言以蔽之:杂为上。 l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l网络资源很多,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经常问问:除了八卦,我还知道其他“卦”吗? l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不刻意张扬,也不刻意掩饰。不卑不亢。 l考上研是个起点,没考上也是个起点,怎么起步,需好好把握。最后的最后,要非常非常感谢身边的一些人。爸爸妈妈,嘘寒问暖的,担心,支持,却常常被我忽略,每次电话都让我别学习了,去休息休息,其实我想说:爸妈,我不是学习帝。姐姐姐夫,老问我有没有钱,生怕我没钱花,其实我说有钱的时候是不好意思要,下次悄悄打我卡里就是了。小周同学,“无声”的动力,默默的支持。刘行同学,蹦蹦哒哒起来没正形儿,学习起来俨然一“帝”,作为研友,没你的督促,我那政治不知道能考几分儿。佳卉,小袁,一起努力的战友,去北外咱又是同学。图书馆那些认识不认识的研友,自言自语哥,低声小唱哥,凤凰传奇哥,气场哥,碧昂斯姐姐,对面老是对我和刘行笑的小学妹等等,太乐呵了,Bra 彦林兄,是那么的喜气,还有论坛上的坛友,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一并鞠躬感谢,没有你们这样那样的激励,我考研的日子会是多么暗淡,更别说今天含泪写这些东西了。1.慎重决定考研方向。有人说过程很重要,结果怎么样都无所谓了。这句话有它的道理,但是,考研虽说不必高考,毕竟是人生一件大事,考上为重,像某个帖子的楼主说的,最终考上高翻的只是那一小撮人,你知道其他那些没考上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么。2.如果你决定考高翻,请先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听说读写译。听:新闻,新概念,美剧,只要是英文就好。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建议多看美剧,而且一集多看几遍,搞清楚到底再说些什么,这样不仅练听力,而且练口语,增加词汇量,还顺带翻译,对于培养英语思维很有效。说:事实上,听的足够多,口语就会相应提高,口语练习真的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多听多模仿多练习是王道。读:经济学人其实不是很难读,一开始感觉满篇都是不认识的词,但是只要仔细查,多记忆,累积下来,就会慢慢熟悉,到最后能看懂文章的成就感很上瘾的。FT中文网的阅读速度测试也很不错,因为在屏幕上阅读,不能有笔记,还是挺困难的,但是这个做熟了之后,会发现在卷面上做阅读其实很容易。Beijing Review深受我们老师推崇,大家可以去看看。写:今年和去年基英最后的汉译英都改成作文了,今年讲的是温室效应,给的信息很详细,大概主要是考察语言组织能力吧。专八作文或者托福的都可以,买来练练吧,翻译做的多了,我感觉会失去自己的思维,只会跟着原文的思路走,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常练练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