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寄生虫的中药.doc_第1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药.doc_第2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药.doc_第3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药.doc_第4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疗寄生虫的中药 摘要:目的:如今的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向的多样化,这些就提醒我们更应高度警惕寄生虫病的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寄生虫及治疗的中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浏览相关的刊文来整理。结果: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疗寄生虫病的记载,其中,中药治疗寄生虫病以杀、驱虫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泻下药,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从寄生虫病患者病情的缓急,所患的部位以及所出现的症状等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准确的诊断出体内寄生虫的品种,对症下药,同样,要详细的了解各味中药所具有的功能主治,药理研究,副作用,才能真正的配好方子以达到驱虫的目的,本文则较详细的介绍了十味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草药。 关键词:中药 寄生虫 治疗 现代药理 寄生虫常见分布在人体的小肠里,一般都是吃进来的。有的幼虫囊虫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脑部眼部。寄生虫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对人体的损害多是掠夺营养,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人体寄生虫可分为内部寄生虫和外部寄生虫两大类。大多属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寄生虫学中习惯上把原生动物称为原虫类,把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合称为蠕虫类(Helminthes)。内部寄生虫之重要的种类大多包括在原虫类、线虫类、吸虫类和绦虫类中。 祖国医学中有很多医家在临床中发现了很多可以治疗或预防寄生虫的药物,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例:1、百部主治功能 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 配麻黄、杏仁治小儿风寒咳喘;配紫菀、贝母、寒水石治小儿肺热咳嗽。 (2)灭虱杀虫:用于头虱、体虱。 浓煎灌肠治蛲虫。 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别录:主咳嗽上气。 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 又主暴嗽。 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 滇南本草: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痨咳嗽,杀虫。 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 现代药理研究 化学成份:块根含多种生物碱。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碱。 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原百部碱、百部宁碱、华百部碱等。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对叶百部碱、霍多林碱、直立百部碱。 对叶百部: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斯替宁碱、次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 尚含糖2.32%,脂类O.84%,蛋白质9.25%,灰分12.1%,以及乙酸、甲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 百部(品种不明)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36小时。 杀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临床应用咳嗽 治风寒犯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色,常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治痰湿阻肺,咳嗽有痰。痰多色白,恶寒怕冷等,配麻黄、杏仁等。治肺热壅盛,咳嗽偏热,气息短促,痰稠色黄,口干咽痛等,配款冬花、杏仁、甘草等。治肺阴亏耗,久咳肺阴耗伤者,症见干咳,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声音嘶哑,口干咽燥等,配生地黄、沙参、麦冬、川贝等。肺痨 治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等,配白芨、麦冬、川贝等。百日咳 治小儿百日咳,以蜜炙百部、夏枯草、沙参、川贝、白前等,水煎服。虫症 本品具有杀虫之功效。治蛲虫病:配苦楝皮、乌梅,煎水,临床前保留灌肠。治滴虫病性阴道炎,单用本品煎水,冲洗阴道。治头虱、阴虱,用酒或醋浸泡本品,涂于患处。绣球风 以百部根、赤螺、露蜂房各等份,为细末,醋并酱合涂之。疥癣 鲜品百部切断,以断面擦或用百部酊涂擦。2、苦楝皮功能主治 蛔虫病、虫积腹痛,可单独应用或合槟榔、使君子等。 胆道蛔虫症,与茵陈、郁金、青皮、木香等同用。头癣、疥疮,可将苦楝皮研末,醋或猪脂调擦,对某些皮肤真菌、疥癣虫有所抑制和杀虫作用。 钩虫、绦虫、鞭毛虫及阴道滴虫病,亦有一定的驱杀作用。,可配伍其他驱虫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尚可用于阴囊湿疹,接触性皮炎,外痔等疾病,均以鲜用效佳。现代药理研究驱虫作用 经猪试验表明,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驱蛔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低浓度(1:5000-9000)的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苦楝皮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持续10-24小时,最后逐渐转入痉挛性收缩。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此浓度的川楝索对蛔虫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断,提示川楝素并非拟胆碱药。高浓度(l:1000)的川楝素对猪蛔虫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有麻痹作用。这种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受药物作用后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结果。经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别测定虫体匀浆的胆碱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结果证明均无明显影响,表明川楝素不是通过糖代谢而起作用。另从蛔虫肌肉中的ATP和无机磷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谢加快,从而造成蛔虫有能量供应短缺而导致收缩疲劳,而被排出体外。高浓度的苦楝皮药液(25%-50%)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大剂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静脉或肌内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这主要是由于该成分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予川楝素(每只大鼠0.10-0.15mg),能支持上述结果。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 抗肉毒中毒 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具有治疗作用。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中毒后6小时给予川楝素,有明显治疗作用;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猴子,中毒后24小时给予川楝素,可治愈半数以上动物;对B型肉毒中毒的小鼠,川楝素也有保护作用。此外,川楝素能明显增强抗毒血清对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疗作用。 对心乳头肌电和机械特性的影响 楝素浓度依赖性地使快反应电位复极至90%的时程(APD 90)延长,用氯化钡阻断Ik1,可取消川楝素延长APD90的作用,川楝素使慢反应电e坏腁PD延长和收缩力(FC)增强,用氯化钡后,可取消川楝素的上述作用,但延长APD的作用存在。此外,川楝素可使离体蛙心收缩节律异常,持续l小时可自动恢复。 临床应用 蛔虫病 治疗本病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亦可与黄连、槟榔、芜荑等驱虫消积药配用以增强疗效。蛔虫性肠梗阻,还可用本品煎汤保留灌肠。胆道蛔虫症,则与木香、郁金、青皮等同用。 钩虫病 用鲜苦楝皮60g,水煎23小时,得药液2030ml,1次服完。对钩虫转阴有满意疗效。 蛲虫病 常配百部、乌梅等煎汤,与每晚睡前作保留灌肠,连用24日;或配苦参、蛇床子、皂角等,炼蜜为丸,纳入肛门中。 阴道滴虫病 常以本品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作阴道冲剂用。 头癣、疥疮、湿疹样皮炎等 本品与皂角等研末,用猪脂调涂患处,亦可制成10%的苦楝皮煎液洗浴,或湿敷。 痔疮胀痛 可用本品配鱼腥草、马齿苋等煎水熏洗。 3、使君子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用量912g,捣碎入煎剂。现代药理研究化学成份 种子含使君子酸钾,并含脂肪油2027。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亚油酸9O、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种子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戍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生物碱如N一甲基烟酸内盐、脯氨酸等。果壳也含使君子酸钾。花含矢车菊素单糖甙。种子含使君子氨酸约0.5%,在种子中成钾盐,即使君子酸钾。此外,尚含胡卢巴碱约0.18%,还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1-脯氨酸、1-天冬素、脂肪油、吡啶、K+、Na+、SO4-、和D-甘露醇等。 驱蛔虫作用 使君子在体外试验中对蚯蚓、水蛭、猪蛔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如曾报告10%的使君子水浸膏于0.5-2小时内可使蚯蚓昏迷或死亡,但95%乙醇浸膏无效。有人试验了20种中药的50%乙醇提出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的杀虫效果,结果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贯众、川楝子、雷丸及吴茱萸等8种有显着作用,其中尤以使君子的作用为强。猪蛔首部描记法实验表明,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首部作用,在麻痹之前,往往先有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高浓度酒精、石油醚及氯仿提出物均无效,使君子灰分也无效。使君子驱蛔有效成分一般认为系其所含之使君子酸钾。使君子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杀死它。日本人从毛使君子中提得的使君子酸,对猪蛔也有明显作用,能引起整体猪蛔运动失调,其最低有效浓度为1:1000。但也有人曾从使君子提得吡啶及其同类物,含量约千分之一,而吡啶类有杀虫及驱虫效能,故认为使君子的驱蛔作用可能与此也有关。另还有报告使君子油与蓖麻油之混合物对人与动物也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 驱蛲虫作用 对于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合用均有一定的驱蛲作用,对于幼虫,使君子粉剂无效,但使君子粉剂和百部粉剂合用,则稍有效果。 抗皮肤真菌作用 使君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蛔虫病 使君子用于驱蛔,近代作了较多观察,但结果不尽一致。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报告,服药后的排虫率自30左右至86%不等,大便复查虫卵阴转率一般约在3040%上下,但亦有低至15.4%的。有人认为服药后多数患者蛔虫不能1次驱净,有重复用药的必要;但也有指出,反复用药并无多大裨益。 用法: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干研末开水送服,亦可制成煎剂服用。每日1决于空腹时或食后2小时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连服23日。部分病例服后曾加服泻剂。 使君子原植物 剂量:有按每岁1粒服用的,有按每岁1克或每岁加1克(例如2岁为3克,3岁为4克,余类推)给药的,有按每公斤体重0.5克计算为1日量的,亦有按年龄大小给服510克不等的。但似以1岁1克或1岁加1克,最高量不超过10或16克;及按年龄大小给服10克(12岁以下)或20克(13岁以上)者效果较好。疗效高低与用法、剂量等有一定关系。煎剂效果不及原药吞服高,但副作用则较小。1次顿服较分次服用效果为佳。连服2日或3日并不比单次服用的疗效显着。剂量与疗效成一定的正比关系,用量小的(如1岁1粒)较用量大的(如1岁1克)疗效为低,副作用也较小。加服泻剂有谓可增加效力,但亦有认为易引起呕吐反应,无加用必要。 副反应 最常见的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4、芜荑 功能主治 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食疗本草:散腹中气痛。又和马酪可治癣。又杀中恶虫毒。 海药本草: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 医林纂要:泻肺祛风湿,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 药性论:能主积冷气,心腹症痛,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 名医别录:逐寸白。现代药理研究1.驱虫作用 芜荑醇浸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着治虫效力;以乙醚提取的挥发油,予兔口服1g/kg未见毒性。用于感染肺吸虫的猫,口服10%芜荑煎液24mlkg日,未见治疗效果,且有一猫在疗程结束后五天死亡,可能是量大中毒所致。 2.抗真菌作用 芜荑浸液(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2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肠道寄生虫 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可单味研末服;活与槟榔、苦楝皮、使君子等驱虫药同用。若蛔虫腹痛剧烈,或呕吐黄绿涎水、蛔虫,可配雷丸、干漆为末,温开水调服。 小儿疳积 疳积脾虚,泄泻食少,行瘦腹胀,常配白术、山药、鸡内金、神曲、麦芽、木香等药以健脾消疳。久泄不止,可配肉豆蔻、诃子等涩肠止泻药同用。此外,治疗疥癣、恶疮,可用单味研末用醋或蜂蜜调涂患处。 5、乌梅功能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现代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果实含枸缘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总酸量约4%-5.5%,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还含5-羟甲基-2-糠醛,为无色油状物。所含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62.40%,4-松油烯醇3.97%,苯甲醇3.97%和十六烷酸4.55%。乌梅仁含苦杏仁甙约0.5%,而梅仁含约4.3%。另有报道乌梅中还含苦味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对蛔虫的作用 乌梅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如将乌梅煎剂加入置有蛔虫的1%盐水和0.1%碳酸氢钠溶液内可见蛔虫活动增强。给狗通过胃管给予乌梅煎剂50g并收集其的胆汁,在厌氧条件下,将蛔虫放入一直径0.3-0.5cm的胶管内,将胶管放入38的水盆内,从蛔虫头端入管内滴入收集的胆汁,结果可见大部分蛔虫从管内后退,有的蛔虫头从管内退出。也有报道从223种中药热水提取液体外试验,筛选具有杀肠虫作用的药物,发现乌梅有效。 抗病原生物作用 体外筛选发现,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酸和苹果酸有关。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其它作用 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有较强的拮抗由钾离子引起的豚鼠结肠带收缩的活性,已分离出其活性成分是5-羟甲基-2-糠醛。对胆囊乌梅煎剂口服有轻微收缩作用。体外试验,乌梅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小鼠玫瑰花环试验表明,乌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临床应用1. 用于肺虚久咳。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与罂婴壳、杏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一服散。 2. 用于干咳无痰,急、慢性咽喉炎。 乌梅一个,洗净含服,上、下午各一次。 3. 用于久泻,久痢。乌梅又能涩肠止泻痢。治久泻、久痢者,常与罂婴壳、诃子等同用,如症治准绳固肠丸。或乌梅炭15 克,捣碎后水煎服,每天三次。 4.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蛔虫得酸则伏,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常与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或乌梅7 个,苦楝树皮 (白色、较薄而软的一层) 6 克,甘草 6 克,水煎,睡前服,小儿酌减。 5. 用于虚热消渴。乌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三等同用,如玉泉散。 乌梅新用途一、皮肤瘙痒 乌梅能润肤止痒、抗过敏,对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瘾疹、顽癣等有很好的止痒作用。方用乌梅6g、生地黄30g、当归12g、赤芍10g、蝉蜕6g、益母草15g、川芎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二、糖尿病血糖不降 乌梅、五味子、炙僵蚕各等分研末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药13周后“三多”症状可改善,血糖、尿糖可显着下降。 三、胃酸缺乏 乌梅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方用乌梅6g、木瓜10g、白芍15g、沙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2g、莪术6g、绿萼梅8g、生麦芽15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四、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重用乌梅(一般不少于30g)对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方用乌梅30g、黄连3g、黄柏9g、细辛3g、花椒6g、干姜6g、桂枝6g、党参10g、当归10g、附子6g、白术20g、枸杞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分3次服,一般7日可见效。 五、神经衰弱 乌梅有除烦清热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显着。方用乌梅20g、制附子10g、细辛3g、肉桂6g、黄连6g、琥珀6g、党参15g、干姜15g、茯苓18g、当归12g、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3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可见效。6 、 鹤虱功能主治 蛔虫、蛲虫、绦虫等诸虫腹痛及小儿疳积病,配伍使君子、槟榔以驱虫消疳。1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甲。2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3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4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5岭南采药录:疗恶府,解蛇毒,均捣敷。 6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烷虫、蛔虫之驱除剂。 7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现代药理研究 化学成份 果实含鹤虱内酯,天名精内酯酮,三十烷,正已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三十一烷,豆甾醇等。种子含二十六烷醇。 药理作用 1.天名精子有驱虫作用,1%天名精子配5滴加人生理食盐水25ml中,加温37再放人大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 2.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一种从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故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则尚未确定。在动物试验中(离体豚鼠、大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离体蛙心等),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还含黄酮类,据云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大有短暂的降压和抑制呼吸,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及未孕子宫。也有报告,其提取物(可能为叶)对已孕或未孕的猫、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有扩张冠伏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与柯柯碱相似。其变种的种子中提出的精油,对麻醉大小量可短暂的降低血压而不影响呼吸,大量则能导致持久性的降压并抑制呼吸,此精油对蛙心、在位犬心有直接抑制作用;对大鼠无镇痛作用,但却能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它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蛙),有轻度的保护作用;它能松弛离体大鼠及兔小肠、大鼠子宫平滑肌;在离体蛙横纹肌标本上,它能降低乙酞胆碱引起的收缩。东北鹤虱的果实,试管内对蚯蚓、猪蛔虫、水蛙均有杀虫作用;10%鹤虱酒精提取物1ml于试管内对猪蛔头部作用不明显,须加入25ml才能使之挛缩停止。50%及25%浓度的鹤虱液体外实验,20小时后仅有少数的鼠烷虫死亡。 临床应用 治疗钩虫病 取鹤虱3两,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0ml(每10ml相当原生药5钱),过滤,加少量白糖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两晚。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观察57例,治疗后15天复查大匣,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阴转率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结果有19例蛔虫卵阴转。说明鹤虱亦有驱蛔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数小时或第二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可自行消失。 7、青蒿功能主治:清虚透热,凉血除蒸,解暑,截虐。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性成分及其他-乳糖苷酶、-葡萄糖苷酶。2药理作用 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青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青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同时青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体外培养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3 副作用 低毒性,少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青蒿素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应用:1治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2治疗疟疾:青蒿30g,算盘子根20g,水剪去渣,于疟疾发病前2小时服,连服3次5次3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口腔扁平藓、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腹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预防中暑。8、川楝树与川楝子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用量912g,捣碎入煎剂。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纲目:治诸疝、虫、痔。 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现代药理研究1.驱虫作用: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临床应用胸胁脘腹疼痛 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作痛、脘腹疼痛,常配伍延胡索等药;若腕胁疼痛日久,肝郁化热,阴血受伤者,常配伍生地、当归、枸杞子等。疝气疼痛 疝气作时,睾丸偏坠,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木香等配伍。虫积腹痛 蛔虫积滞,脘腹疼痛,常配伍芜荑、使君子、鹤虱、槟榔等;小儿因蛲虫而肛门作痒者,亦可用本品止痒,如以其余生艾叶煎汤熏洗。9、槟榔功用主治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2)药理作用 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迟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结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蛔虫、蛲虫、肝吸虫、钩虫、血吸虫均有麻痹和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3)不良反应 据临床观察,槟榔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20-30%)、腹痛、头昏与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极少数会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发呕血。过量服用槟榔碱可引起流涎、呕吐。昏睡与惊厥,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洗胃,并注射阿托品以解毒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 -15g,单用杀虫,可用60-120g;或入丸、散。选方 1)治寸白虫: 槟榔二七枚。治下筛。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千金方)2)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 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 (圣惠方)10.雷丸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神农本草经用法用量 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使用注意 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现代研究 1) 驱绦虫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