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论文-资本市场的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角度梳理和归纳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和发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两次重大转变,就中国资本市场的消失与重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关键词资本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对资本和资本市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马克思曾作了极其详尽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看待资本、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却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法回答的问题。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市场经济基本持否定态度,而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资本和资本市场自然更在否定之列。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内的资本市场的认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实上,资本市场在旧中国已经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消失;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资本市场又重新建立起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如何看待资本和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深入的理论探讨的前期准备,本文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两次大转变的历史,就中国资本市场的消失与重建,谈几点初步看法。一、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是从取缔资本市场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基本是市场经济。但经过短短3年,就开始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基本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为什么会迅速走上计划经济轨道?很多人会首先想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存在,但并不那么直接。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是,首先提出中国应走计划经济道路的,不是共产党人,而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经济学家们。这些经济学家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就提出,中国应首先实行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待经济有所发展之后,再实行美国式的市场经济。与此相反,共产党人虽然坚信计划经济更先进,但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他们仍认为经济上十分落后的中国还没有在整体上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必须首先利用市场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全面实行计划经济是待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的事情。相比之下,冷战时代的外部环境对中国迅速走上计划经济道路的影响更直接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一下切断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对象基本局限于苏联和东欧国家。建国初期获取外国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朝鲜战争后加快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走向计划经济的过程。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要获得苏联的援助,就要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相衔接。这正如改革开放之后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就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一样。除上述两个原因之外,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原因。这就是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且有管制,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有经济管制,而解放后的管制更为严格。特别应值得注意的是,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些临时性管制措施,事实上形成了一种路径,它在有意无意之中制约着后来的发展。追溯起来,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是从取缔资本市场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为稳定经济,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打击银元和外币的炒卖。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查封证券大楼,这意味着在打击投机资本的同时也取缔了资本市场。此后,中国新政府陆续采取一系列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比如为稳定物价,控制了粮食、棉花等生活必需品以及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和销售;为保障就业,不允许资本家随意开除工人等等。建国初期的这些措施和政策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经济恢复工作也非常成功。事实上,建国初期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市场与计划的混合体,带有过渡性质。一方面,在稳定经济之后,政府曾采取一些措施,以活跃城乡贸易,繁荣市场;另一方面,国营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并在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这部分经济从建立之时起就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现在,有些研究者认为,如果维持当时的政策不变,中国就可以沿着市场经济的道路发展下去,而不会走后来的“弯路”。这种观点很值得怀疑。考察建国初期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和政策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逐步取消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各种要素的过程,同时也是计划经济成分不断增长的过程。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重要的、最高级的组成部分,但第一个行动就把它取缔了。以后,交易所虽有过短时间的恢复,但最终还是被关闭了。从取缔资本市场开始,国家在各个环节上不断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市场在决定价格、产品和原材料供求、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弱化,直至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的一些形式虽然保留着,也有一些试图繁荣市场的措施出台,但这个市场其实已越来越不完整,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生命力。1953年,中共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预想,“三大改造”要十几年才能完成,实际却只用了三年左右。其速度之快,连毛泽东都感到惊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相当多的资本家是抱着“甩包袱”的心态参加公私合营的,因为在市场要素不断消失的环境中,私营企业事实上已难以生存。当人们憧憬于单一所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美好前景时,没有什么人会为市场的衰落而担忧,因为当时看来这是一件迟早要发生的“好事”。计划经济的局限以及它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要在十年、二十年以后才逐渐显露,并为人们所认识。二、改革开放创造出新的市场力量和对资本市场的需求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次全会确定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经过十几年努力,中国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过建国后将近三十年的实践,中国领导人已深感不能完全排斥市场经济。改革起步时,如何将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当时的主导思想是“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尽管在这个设想中,计划经济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明确地允许市场发挥调节和补充作用,这就为此后市场经济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空间。一些参与改革的经济学家思想更解放,他们在80年代初就提出,中国最终必须放弃计划经济,而把整个国民经济改造成由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从外部环境看,改革开放得以实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中国已经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当中国深感再也不能闭关自守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能发展得快一些。改革开放启动之后,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各种力量不断被创造出来,各种市场要素也重新形成并发挥作用。在农村,随着包产到户的实行,农产品自由市场、个体户、乡镇企业普遍出现并迅速形成气候。在城市,为解决大批知青返城后就业问题,各种形式的“大集体”企业应运而生。随着对外开放,“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些新生力量或多或少都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创造并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于是,出现了计划外市场、价格双轨制、企业横向联合、人才流动等等。同时,沿海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如何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资本投入,从多方面表现出对资本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突出出来。为利用国际资本市场,1979年以后陆续成立了几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1年初,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库券。这两项措施结束了中国人曾引以为自豪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历史。最初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很快导致了股份制的尝试。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着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 资讯2024年系统分析师试题及答案
- 低价旧房装修合同样本
- 云控合同样本
- 书画班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储罐制作合同样本
- 代理授权产品合同样本
- 传媒公司投资合同样本
- 共享书柜租赁合同样本
- 个人农村养殖合同样本
- 《急性阑尾炎幻灯》课件
- 员工黄赌毒法制培训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
- 《编制说明-变电站监控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规范》
- 2024届新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 【原文+注音+翻译】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超级判断300题
- 邮政储蓄银行的2024年度借款合同范本
- 《最小公倍数》课件
- 汽车吊起重吊装方案
- 从0到1开播指导抖音本地生活商家直播培训
- 产房助产士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