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理学,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石家瑾 曹 蔚,2006年9月,课程教材: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参考书: 1、王步标主编 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2、 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邓树勋主编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提要:,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人体中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之中。而ATP是实现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运动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能量系统供能再生成ATP的速率、持续时间和方式。本章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目标:,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与相互关系。,2、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对应关系。,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连续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在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4,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主要来源于糖、脂肪与蛋白质中所含的化学能。,(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三磷酸腺苷),人体任何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于ATP的分解供能。A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由自身合成并可迅速分解而被直接利用的一种自由能存在的化学能形式。,ATP ADPPi E 能源物质(最终能源): 其分解过程中能释放 能量来合成ATP的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ATPase,2、ATP的有氧生成(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ATP生成的磷酸化最终是与氧的化合来,实现的过程。,糖(糖原) 脂肪 蛋白质,三羧酸循环,+ O2,CO2+H2O+E,ADP,ATP,反应部位:线粒体内,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脱下的氢,通过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系逐步传给氧而化合成H2O ,并生成大量的ATP。,(生糖氨基酸),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1、转变为机械能肌肉收缩做功; 2、转移到肌酸上储存能 ;CP是体内快速可动用的“能量库” 。 3、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4、转变为热能维持正常体温(50%)。,ATP+C,ADP+CP,CK,小结:,物质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一)消化与吸收(Digestion),1、消化,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内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的消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道肌肉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还将食物不断推向远端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往往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二、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和蛋白质,3、食物在消化管各部分消化简述,(1)口腔内消化,食物在口腔内经咀嚼运动而被磨碎,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形成食团而便于吞咽。从吞咽到食团进入胃约需6-8S;一般不超过15S。食团中的少量淀粉类物质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其余的大部分物质直接进入到胃中。,(2)胃内消化,食物在胃内同时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以胃蠕动的形式来使食团和消化液充分混合协助完成化学性消化。胃蠕动在食物进入胃后5min开始进行.,胃排空:食物由胃内进入小肠的过程。 混合食物整个排空时间约为4-6h。,胃排空速度,稀的、流体食物稠的或固体食物,颗粒小的食物大块食物,糖 蛋白质 脂肪,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化学性消化:主要是由胃中的消化液(又称胃液)来完成。胃液是由进食来促进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盐酸 胃蛋白酶,(无活性) (有活性),盐酸由泌酸腺的壁细胞合成分泌。为胃蛋白酶创造酸性环境,并促进 胰液、胆汁分泌。,作用:,分解蛋白质,使蛋白质降解成蛋白胨及少量多肽。,粘液 由粘液细胞合成和分泌。 作用:润滑、保护,与碳酸氢盐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最适pH值为2.0-3.5,(3)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小肠消化液主要是胰液、胆汁和小肠液。,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无色、无臭液体, 12L日, PH为7.88.4, 等渗。,胰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糊精等寡糖,胰脂肪酶:脂肪,甘油三酯+甘油,胆汁:胆汁(bile)由肝细胞不断生成, 肝管流出, 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或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储存在胆囊内, 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正常成人8001000ml日。 胆囊胆汁PH约6.8,颜色为深棕色。其成份较多,而胆盐是参与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胆汁的作用:乳化脂肪,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小肠液:小肠液由小肠腺分泌。为弱碱性,,PH7.6, 等渗, 13L/日,消化酶:肠致活酶, 激活胰蛋白酶原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酶, 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消化。,肠致活酶 激活胰蛋白酶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小肠本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消化酶来进行物质的分解:,多肽 氨基酸,肽酶,麦芽糖 葡萄糖,麦芽糖酶,小肠本身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可发生在小肠任何部位, 速度为0.52.0cm/s,(1)吸收面积大 (2)多种消化酶 (3)食物停留时 间长且已分 解为可吸收 的形式,(4)大肠内消化,大肠内的主要功能是在于吸收水分和部分维生素,同时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的贮存场所。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其中的粘液蛋白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和润滑粪便的作用。其机械活动将食物残渣及其他内容物质向下推送,最终通过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出体外。,(二)吸收(Absorption),(一)概念:,吸收:食物中某些成人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的过程。,(二)吸收的部位:,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胃主要是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是吸收盐类和水分;口腔和食道基本上不吸收任何物质。,P175;图7-1,(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节 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在,在本节中主要讲述物质的分解代谢,而不讲述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一、糖代谢,(一)糖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糖是机体内最主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机体60%的热量来自糖的分解。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糖的氧化供给;长时间、小强度运动时,也是首先利用糖氧化供能,随着时间的延续,才逐渐动用脂肪供能。,2、细胞结构成份:,蛋白多糖,糖蛋白,结缔组织,蛋白多糖,糖 酯,神经组织和细胞膜主要成份,RNA 和 DNA 中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3、调节脂肪酸代谢:,脂肪在体内的完全氧化,必须有糖的存在才能完成。糖代谢受阻,则脂肪代谢,导致酮体的在大量堆积;糖代谢增强时,抑制脂肪的分解。,4、节约蛋白质供能:,机体内糖充足时,首先动用糖氧化供能。因此,糖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二)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1、糖的种类与存在形式,(1)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又称动物淀粉。,(2)血糖:血液中葡萄糖。正常值为3.9-5.9mmol/L(80-120mg/100ml)。,2、,血糖的来源、去路与调节,(1)来源: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2)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与氨基酸、生成其他的糖。,(3)调节:,胰岛素 组织吸收血糖 生成糖原 血糖浓度下降。,促进,生 长 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分解,血糖,血糖浓度上升。,肝糖原或肌糖原,3、糖原储备与动员供能,肌糖原储备:占肌肉重量的15%,平均为350g-400g,是全身糖贮备量的70%。是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重要源泉。,肝糖原储备:肝脏本身重量的2%-8%;约75-90g。肝糖原的贮量在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时肌糖原首先动员供能,肌糖原耗尽后,同时血糖浓度下降时,肝糖原开始动员分解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恢复正常浓度并分解供能。,4、糖的分解代谢:,(1)糖的无氧酵解(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此反应在细胞浆中进行。,糖原 (Gln) 丙酮酸,葡萄糖(G),乳酸+能量(E),ADP,ATP,(HL),(ADP:二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腺苷),在此反应中,1mol的糖原分解释放的能量可生成3mol的ATP;1mol的葡萄 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可生成2mol的ATP;利用率仅为葡萄糖分子总热能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在进行大于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由于机体缺氧,机体所需的能量依赖此供能过程来获得能量。,此反应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运送到肝胆重新再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贮备起来。在氧供应充足情况时,大部分乳酸又可以进一步氧化供能。,(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生成H2O和CO2 ,并释放能量再合成ATP的过程。,糖原,丙酮酸,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O2,H2O和CO2 +E,ADP,ATP,葡萄糖,此反应在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进行;在此反应中,1mol的葡萄糖进行彻底氧化分解后,生成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所释放的能量可再合成38mol的ATP。,两种代谢都可生成一个共同的产物丙酮酸。,丙酮酸,缺 氧,HL+ E,丙酮酸,有 氧,糖原或葡萄糖,H2O和CO2 +E,ADP,ATP,(三)运动与糖代谢,1、血糖浓度与运动能力,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糖浓度上升。原因:机体由安静状态下进入运动状态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加强,促使肝糖原分解增强所致。,长时间运动时:在运动前或运动中进行糖的补充,有利于血糖浓度的稳定,保持运动能力,不容易疲劳。,脑细胞和红细胞必须依赖血糖供能,血糖浓度的下降,会导致脑细胞和红细胞的死亡。因此,运动中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2、糖原贮备与运动能力,运动前补充糖或加强食物中糖的含量,可以使体内有充足的肝糖原和肌糖原贮备量,有利于运动时血糖浓度的维持和肌糖原的维持,保持和提高运动能力。,正常情况下,肌糖原的贮备量是稳定的,大量摄取糖是不能有效地提高肌糖原的含量。只有高糖膳食和耐力运动才能产生肌糖原的超量补偿,使肌糖原贮量适度增加。优秀耐力运动员肌糖原含量可达700克(占全身肌肉重量的3%-5%)。,肝糖原对维持血糖浓度的意义:对于大多数组织细胞(除肝细胞)而言,葡萄糖一旦进入细胞或肌肉中进一步合成肌糖原后,就不能再扩散出肌细胞,所以在进行力竭性运动时,活动的肌肉是不能利用不活动肌肉中的葡萄糖或肌糖原的。只有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活动的肌肉才能保证活动肌肉的持续能量供给,所以,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贮备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合理的膳食与适宜的运动相结合是提高机体糖原贮备的有效途径。,二、脂肪代谢,(一)脂肪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脂肪是体内含能量最多的物质;人体中脂肪贮量是最多的,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主要能源。,1克脂肪,有氧氧化,37.65KJ(9kcal),释放的能量是同量糖和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2倍多。,2、构建细胞的组成成份:脂肪所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酶、线粒体及脂蛋白的重要成份。,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胡萝卜素的溶剂。脂肪的摄入量减少,可导致此类维生素缺乏症。,4、保护作用:机体内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中的脂肪能防止散热和缓冲机械撞击。具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二)脂肪在体内的代谢过程,1、血浆脂肪酸的来源与去路:,血浆自由(游离)脂肪酸(FFA)的来源:,脂肪分解,脂肪动员,FFA,血清蛋白+脂肪酸,甘油+脂肪酸,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的甘油三酯(TG),血浆脂蛋白脂酶,食物脂肪经小肠消化吸收后,血浆自由(游离)脂肪酸(FFA)的去路:,FFA,运 输,骨骼肌或其他组织细胞的细胞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生成H2O和CO2 +E,ADP,ATP,供给机体能量,FFA,运 输,脂肪组织或肝细胞中再合成脂肪贮存,人体处于长期饥饿情况或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浆FFA浓度升高,有利于各组织细胞摄取FFA氧化分解供能。尤其是在运动状态时,血浆FFA代谢速度非常快,其转换率与其浓度成正相关。,2、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贮备与脂肪动员,脂肪贮存:脂肪细胞摄取血液中过多的FFA,并与甘油结合形成甘油三酯贮存起来的过程。,脂肪动员:当血液中FFA水平下降时,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激素敏感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液中,以供给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脂肪细胞代谢的生理意义:(1)当体内能量来源充足情况下,使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脂肪细胞中;(2)脂肪细胞中积蓄的脂肪在饥饿情况下,经激素敏感酶催化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给机体的能量需求。,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当分解合成时,体内脂肪含量减少,若分解过于大时,脂肪含量减少过大,容易引起疾病;当合成分解时,则脂肪积蓄过多,造成肥胖。,3、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脂肪酶,甘油+脂肪酸, -氧化,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O2,H2O和CO2 +E,ADP,ATP,脂肪分解代谢在骨骼肌和肝脏中最为活跃,而在大脑中,此反应不易进行。,酮体:机体在氧供不足时,脂肪酸不完全氧化时的中间产物。为酸性物质。,酮体=乙酰乙酸+ -羟丁酸+丙酮,酮体在肝脏中产生,然后再经细胞膜到血液中,经门静脉运送到肝外组织利用,所以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在长期饥饿、剧烈运动时或应激情况下,脂肪动员加速,肝内酮体生成与输出增加,骨骼肌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受到抑制,使血糖充分供应大脑,有利于运动能力的维持。,(三)运动与脂肪代谢,1、运动中脂肪代谢特点:,(1)动员较慢:脂肪动员常常在运动开始后2-4小时,体内糖原贮备降低的情况下,FFA才成为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血浆中FFA浓度达到峰值。,(2)长时间运动后期主要依靠脂肪酸供能: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肌肉中可利用的FFA浓度增加,抑制了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脂肪酸供能占总能耗量的90%左右。,(3)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脂肪酸的分解受到抑制:,剧烈运动,糖代谢利用增加,血乳酸浓度增高,脂解作用被抑制,小结:运动时脂肪供能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减低;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1)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能力得到提高:经过长期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后,肌肉中线粒体数目、体积;毛细血管密度、线粒体酶及蛋白酶活性都在增加。使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的能力以及氧化酮体的能力大大加强。脂肪代谢加强后,可节约糖原的消耗,从而提高了耐力。,(2)改善了血脂异常:,血脂异常:血浆中总胆固醇(HCH)、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甘油三酯(TG)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的现象。,而LDL对动脉血管管壁内膜有侵蚀作用,容易在动脉管壁上沉积形成脂斑而导致动脉硬化或诱发冠心病。,长期的长时间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浆中TG的水解,增加血浆中HDL含量,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减少体脂积累:,贮脂:机体中体脂常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在脂肪细胞内。,机体营养过剩而且运动过少时,贮脂增加,形成肥胖;营养平衡,肌肉活动增加,则贮脂减少。,体脂正常值:为体重的15%;:为体重的27%;当体重超过30%以上,即为肥胖。,长期的耐力运动可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血脂异常,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脂肪酶(LPL)活性,促进脂肪水解,加速FFA的氧化功能,达到减少体脂的作用。,三、蛋白质代谢,(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Pr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份,占细胞干重的80%以上。机体总是处于不断衰老和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Pr是维持组织修复和更新的原料。,2、调节机体生理功能:Pr是机体各种酶的组成成份或Pr本身就是酶,而酶是机体中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调节机体代谢活动的许多激素也是由氨基酸或Pr组成;血浆Pr具有缓冲酸性物质和维持机体渗透压的作用,在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氧化供能:在骨骼肌中存在着一定量的游离氨基酸。长期大强度运动中,某些氨基酸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也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使用。1g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约产生17.14kJ(4.1kcal)的热量。但蛋白质供能在机体总能量输出中不占重要地位。,(二)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人体中组织蛋白质及一些含氮物质总是在不断分解与再合成之中。常以测定食物中氮含量和尿液中排出的氮量来确定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情况。, 1克氮代表6.25克蛋白质或100克蛋白质中含有16克氮,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含氮量 6.25,总氮平衡: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状况。(常为成年人),摄取氮量 = 氮排出量,正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分解的动态平衡状况。(常为儿童少年),摄取氮量 氮排出量,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合成的动态平衡状况。(常为有慢性疾病的人或营养不良的人),氮排出量摄取氮量,氨基酸代谢库:机体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常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来源于膳食中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以及组织蛋白质的分解。,肌肉内游离氨基酸占代谢库的50%以上;肝内游离氨基酸占代谢库的10%;肾内游离氨基酸占代谢库的4%;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占代谢库的1%- 6% 。,血浆游离氨基酸是体内各组织间氨基酸转运的主要形式,其更新速度很快。,氨基酸代谢库内氨基酸的去路:(1)再合成蛋白质更新和修复;(2)合成肽类激素、激酶及核酸碱基等含氮物质;(3)脱氨基后进一步氧化供能;(4)脱氨基后再合成糖、脂肪贮存;(5)再合成新的氨基酸。,脱氨后生成的氨(NH3 )大部分在肝内合成尿素,再经肾脏排出体外。因为氨(NH3 )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肝能将氨(NH3 )转变为尿素,是肝脏的一种解毒功能。,(三)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1、为机体运动时提供一定的能量,但不是主要能源物质。,2、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导致肌肉壮大(1)运动时加速了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和雄激素)分泌增加。(2)促进了支链氨基酸的代谢。而支链氨基酸又是肌肉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氨基酸,运动后机体会选择性地摄取支链氨基酸,常可维持运动后24小时。(3)大阻力运动后,蛋白质的降解只增加了50%,而蛋白质合成却增加了100%,合成降解,使肌肉粗壮。,四、体内糖、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糖,脂肪,蛋白质,不重要,不重要,氨 基,很容易,不容易,糖和脂肪要生成蛋白质需要必须氨基酸的存在。,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但不能完全替代。,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第二节,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ATP,一、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Phosphagen system ) 定义: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无氧供能系统。 供能持续时间:约7.5秒 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56J/kg/s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等物质。,磷酸原供能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只能依靠ATP-CP供能系统。,(二)乳酸能系统(糖酵解系统)(Lactic acid system ) 定义: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供能持续时间:约33秒左右 ;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29.3J/kg/s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意义:该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三)有氧氧化系统(Aerobic oxidation system ) 定义: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 的过程 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糖 脂肪 +ADP+Pi+O2 CO2+H2O +ATP 蛋白质,供能特点:ATP生成总量很大,逐步放能,但能量输出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终产物为CO2和H2O 。 供能持续时间:极长 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 15 /kg/s 意义: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 评价指标:最大吸氧量和乳酸阈,总结见下表。,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返回,一、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一)ATP供能的连续性,在完成所有运动时,能量供应必须是连续的,否则肌肉工作会因能量供应中断而无法实现,即ATP的消耗与其再合成之间必须是连续性的。,(二)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肌肉活动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对能量需求有所不同,强度越大,耗能也越大,这就要求产能速率必须与耗能强度相匹配,否则,运动就不能以该强度持续运动,这是由ATP供能的连续性决定的。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需要。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的能力和最大的持续时间是评价运动能力的代谢标准。,(三)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肌肉在完成不同强度运动时,优先启动不同的供能系统与运动强度的对应性是由产能和耗能速率的匹配关系来决定的。其中胞浆中ATP和ADP的比值最为重要,比值上升表明产能耗能,反之则是耗能产能。,(四)无氧供能的暂时性,启动哪一种供能方式取决于运动强度的变化,当运动强度耗能速率大于有氧产能最大速率时,必然动用产能更快的无氧方式,以满足该状态的代谢需要。而无氧代谢的终产物会很快限制其代谢过程。因此,无氧供能维持的时间只能是暂时的。,(五)有氧代谢的基础性,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来看,有氧供能是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代谢方式。它有完善的代谢场所、途径、方式和调节系统,最终能把代谢物氧化分解成H2O和CO2排出体外,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利用率也最彻底。而且,运动时无氧代谢产物的清除及疲劳和能量的恢复等必须依赖于有氧代谢来完成。,二、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Energy continuum),(一)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 能量连续统一体:不同类型的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索办公用品类品牌在小红书的UGC策略
- 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途径探索
- 对公业务中科技教育的创新发展
- 药品销售市场部经理岗位职责
-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理流程
- 2024年度江西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自测模拟预测题库
- 2024年度河北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新兴科技在实体书店中应用前景分析-洞察分析
- 精准医疗合作研究与实施协议
- 电子竞技赛事运营协议
- 2025年经济形势会议讲话报告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测试卷(含答案)
- 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3篇
- 2024年度顺丰快递冷链物流服务合同3篇
- 六年级下册【默写表】(牛津上海版、深圳版)(汉译英)
- 合同签订培训
- 新修订《保密法》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铁路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金融AI:颠覆与重塑-深化理解AI在金融行业的实践与挑战
- 住宅楼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