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doc_第1页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doc_第2页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doc_第3页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doc_第4页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复习提纲1、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2、执政党、革命党的不同之处?是党所处的地位、任务、社会基础、活动方式不同。分析:一是党所处的地位不同(执政党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党,这是执政和没有执政的最基本的区别)二是党的任务不同(革命党是要破坏旧世界,执政党是要建设新社会)三是党的社会基础不同(执政党不仅代表所属阶级的利益,还要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以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四是党的活动方式不同(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3、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详见四中全会)一是世情的变化给党带来机遇和挑战;二是国情的变化对党提出新要求;三是党情的变化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新问题。4、社会、党政、国家的关系?政党政治的基本架构由社会、政党、国家三部分组成。 公民 党委 政府 政党关系、党群关系5、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精神的党政关系应把握的原则:(知识点)一、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二、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政之间的关系三、坚持依法执政总揽全局就是各级党委要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解决好带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各方就是党委要从推动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协调好党委与同级各种组织的关系及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执政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首先必须保证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执政党自身内部关系)?一、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市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发展党内民主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个规律”关系?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活动和建设的规律。一、理论创新规律。二、兴国要务规律。三、执政为民规律。四、依法执政规律。五、从严治党规律。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判断富有创造性;对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的确定富有创造性;对执政党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富有创造性。三个代表对执政党建设研究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为进一步探索执政党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赋予了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在执政条件下实践党的宗旨指明了方向6、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多样化和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作为执政党,必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创新党对社会的管理方式,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加强和改善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促进他们更好地为各自联系的群众服务,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建立完备的制度和机制,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7、执政党的基本特征?(重点)A执政党的一般特征:一、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二、党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变化;三、党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四、国家权力与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五、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政党最基本的功能:一是利益表达功能;二是利益综合功能。我们党的显著特征:一、由革命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政治关系中被统治者对统治者、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或被代表者对代表者及其施政行为的心理认同。二、党要长期执政;三、执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8、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概括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意义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反映了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一、这是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二、这是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经济领域: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政治领域:一是利益意识唤起了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即使仍然由党和政府行使的权力,如今也需要顺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规律,遵循法治社会的规则来行使三、也是我们党总结其他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党的伟大工程?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实践,会遇到挫折、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惟其艰难,才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伟大。 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也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 首先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政党在推动社会前进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成为“两个先锋队”是我们党的一条历史经验成为“两个先锋队”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根本要求成为“两个先锋队”是我们党所处历史地位的必然要求 强调“两个先锋队”规定了我们党一方面要努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所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建设力量凝聚作用,另一方面,应该把社会各个方面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两个先锋队”与“全民党”政党是阶级的产物,任何政党都是政治主张相同的人的结合体,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全民党”。在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级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永远不会变;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点也永远不会变。 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立党为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质内涵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所在;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最广泛地代表、实现和维护好社会的普遍利益。构成合法性的基础:一是执政的政绩,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是推进民主,使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不仅写在宪法上,而且体现在实际生活中。执政党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社会利益整合功能,赢得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拥护和支持。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体现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必须落实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去。10、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什么?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80年来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如,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如果只有最高纲领,而没有为实现最高纲领而奋斗的阶段性的最低纲领,那么这个最高纲领就是空想,就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如果只有阶段性的最低纲领,而没有最高纲领,那么我们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毛泽东曾讲过:“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这就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执政的基本规律要求执政党必须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执政党致力于发展,以发展实绩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坚定人民的政治信念三、世界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要求执政党加快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解决人民的思想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五个统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人是社会赖以进步的第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社会进步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服务于人的需要。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越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1、为什么说思想理论创新是执政党永葆生机的根本条件?一、思想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二、它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它是党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才能保证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才能使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得到真正体现;才能不断提高党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12、如何做到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关键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其重要性为:首先,只有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党才能永葆生机;其次,只有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党所确立的纲领和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再次,只有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发展与时俱进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一、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二、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调查研究,不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这种精神状态不断得以强化的主要途径。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和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理论创新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来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理论创新是各方面创新的先导。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逻辑前提,统一思想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统一思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错误的思想基础上强制性地实现虚假的统一,另一种是真正的思想统一,任何时候都是辩证的统一。解放思想就是尊重实践,尊重人们在实践中的选择,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思想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13、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实质上指的是党代表哪些人的利益,主要获得哪些人的拥护和支持问题。(要理解)党的阶级基础的含义是十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它的阶级基础就是工人阶级。党的群众基础可做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群众基础包含了阶级基础。由于共产党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政党,除了工人阶级之外,它还包含着其他阶级和阶层的群众。这里所说的狭义上的群众基础,就是指工人阶级之外的其他群众。十六大增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阶级基础深刻变化队伍迅速壮大;结构发生变化(素质、行业、年龄);岗位流动加快;收入差距拉大如何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变化要明确工人阶级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阶级,它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列,这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从几十年的变化来看,是朝着进步、壮大、提高的方向发展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这个变化并没有改变它作为先进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工人阶级仍然是领导阶级一、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基本政治制度中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变。工人阶级和群体劳动人民整体上占有并支配生产资料,并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实施对国家的政治领导。因此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领导阶级的基础和根据并没有发生动摇。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实现结合,只不过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形式。三、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大批职工下岗,主要是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从本质上说是工人阶级在改革中对其内部的劳动结构所做的调整。四、民营企业中,确实存在雇佣关系,但是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同广大工人阶级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五、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与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14、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哪些要求?第一,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努力探索和完善实现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新途径;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新模式适应就业方式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周期规律的要求,抓紧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保险制度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形势,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开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党组织工作第二,着眼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力培养和扩大工人阶级队伍中与知识经济相联系的新群体;(知识经济时代)第三,加强对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教育,提高其作为领导阶级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意识(共产主义理想)、责任意识(现代化建设)、大局意识(社会责任)第四,高度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正确处理不同群体间的各种矛盾。普通工人群体同经营管理者;广大职工群体同公务员群体;下岗职工群体同在岗职工群体。党的群众基础深刻变化1949年执政以来,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以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标志,逐渐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第二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社会逐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群众基础变化的背景(新阶层出现产生的背景)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15、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主要包括六种人:(简答题)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三是个体户;四是私营企业;五是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六是自由职业人员。新的社会阶层入党,会不会改变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高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只看党员的阶级出身、社会成分或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并且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要求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和奋斗,因此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党的先进性也没有丧失。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绝不意味着要拒绝吸收社会其他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完全可以统一起来。16、如何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三条具体措施,简答、论述均可)第一,必须在尊重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第二,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第三,要重视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17、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式新任务的全面把握;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18、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也是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当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依法执政,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能力19、如何正确把握执政科学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科学地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的问题?所谓掌好权,就是要首先实现党的执政安全按,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所谓管好权,就是要通过对权力的科学的监督与制约,使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所谓用好权,就是要使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得到不断完善,这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20、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 “五种能力”既各有特定内涵,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二是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三是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五是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具有层次性,党的整体能力和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能力和党员个体的能力)整体能力和个体能力的关系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个体能力的提高,构成了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的简单相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离开这个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去了主心骨,依法治国必然会偏离正确方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的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的意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21、什么叫执政党意识?主要内容有哪些?(简答题)所谓执政党意识,就是明确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从“我们是执政党”这个前提出发。简单地认为执政就是掌握权力和运用强制性力量,就是党来法号施令,都是错误的。增强执政党意识,主要包括:1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2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3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和;4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22、为什么以执政能力作为主线?(论述题)为什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分别如何保证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是一种综合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多方面下功夫。作为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搞得好不好,都要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去检验,在党的执政能力上去体现。因此,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结合起来;二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四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分析一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力量于新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这一思想统领党的各项工作。二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作用,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三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执政能力对执政党建设来说,包括党的自我完善和拒腐防变能力。我们要切实解决党内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更加自觉地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拒腐防变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四是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改进和改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层面来说,主要体现为党如何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处理好执政党同国家政权、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以及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增强党的活力的能力。各级党委必须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转换有哪些方面党的领导体制的动力机制主要条件是是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调动和释放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志智慧;治理模式必须采取符合法治精神要求的理性的治理模式;党内制衡机制:指凭借一定的组织结构使党的领导体制各组成部分间保持有效的互相监督和制约关系,从而使党的领导体制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平衡和发展的内在功能,主要是科学地建章立制,保证党的领导体制各部分只能按照预先规定的轨道运行,当某一部分偏离轨道时,能够及时有效的矫正;沟通机制,信息交流,扩大党员和人民的知情权,为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供更有力的条件和更广泛的基础。党的领导体制的结构包含:该体制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如何组成并以何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党的领导体制的机制转换、结构优化和功能调整(要强化党的科学决策功能;要强化党的总揽全局的功能),是一个互相渗透彼此促进的过程。把握好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在规律,从而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了明确目标。23、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含义?所谓党的领导方式,是指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进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实现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称。而党的执政方式,是指党为了履行执政职能和实现执政目的而采取的执掌和控制国家政权的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称。24、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简答题)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影响和制约:一是政治制度因素;二是政治文化的传统因素;三是经济制度因素。分析一是政治制度因素;中国执政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二是政治文化的传统因素;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中,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封建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民主法治传统很少,市场经济不发达,决定了中国缺少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治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宗旨,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得执政地位,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三是经济制度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反映出来的政治文化传统,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决定的。现代政党执政方式的一般规律尽管政党执政方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样,都是通过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政治关系的民主性,来去的大多数公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政治合法性具体形式虽然各异,但基本形式相同,即依法执政在选择执政方式的具体形式时,都需要考虑其科学性和有效性25、当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一些地方党委包揽过多,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二,一些同志已然习惯于依靠政策进行执政,对宪法和法律认识不够,不善于依法执政;第三,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缺乏必要的工作机制。影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的原因首先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是历史的惯性作用(党的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第三是党对于如何领导国家政权和如何执政缺乏经验第四是缺乏民主法制的历史传统第五是党的领导观念上受“左”的思想影响归结起来,就是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不善于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不能不说是导致党不能或者难以纠正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包办一切等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符合时代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原则和方针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党的领导更好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改善党的领导,还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改进党的领导作风、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等等。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1.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 2.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 3.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前进。 法治与人治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两者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l)内涵的差异。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2)价值取向的差异。法治强调人民主权(民主精神)、法律平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法制则不预设价值取向。 (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法治明确地与人治相对立,有人治无法治,而法制可以与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 (4)在配套环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环境,法制则可以在各种经院政治、文化体制中存在。可以说,法治是具有特别价值内涵的法制,即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精神的法制秩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点:要依法执政,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依法履行职能。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政治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领导:推荐干部,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思想领导: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核心,是解决方向、道路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 28、依法执政?所谓依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它要求党完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如何依法执政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还要正确认识和解决政策和法律的关系问题要高度重视宪法的作用。修改宪法一要充分发展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研究;二要由党中央郑重提出建议。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修改宪法,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范畴。一般是指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一定社会阶级和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功能是一个政党具有政治权威和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源泉。有两方面作用:一是表达功能“使其信徒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的能力”另一个是工具作用,即“思想推动人们的行动”的能力。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功能受到挑战一、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新阶层的出现,对执政党的利益表达功能提出新要求二、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和社会阶层意识的相对独立如何加强或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二、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三、注意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艺术和方法(一是要注意冷静审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是摒弃搞宣传运动、大张声势的做法,进行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做到“三贴近群众、实际、生活”;三是通过立法加强对舆论阵地特别是网络等新型媒体的管理,形成完善的社会信息控制机制,绝不给错误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四、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保证党的执政安全(一方面坚持防、堵、删除有害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清醒的看到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条件下防、堵手段的有限性,进而采取主动出击、积极竞争的姿态,下大力气去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五、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一靠思想正确,二靠一流的思想文化队伍)29、为什么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一 党内民主是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二 发展党内民主是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党内民主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条件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提高自我完善能力的有效手段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实现新世纪新阶段任务的现实要求三 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前提和关键30、什么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实质,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就是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党员权利是平等的;组织机构是民主的,运作形态是民主的)31、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发展人民民主首先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因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从内涵上讲,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从逻辑上讲,党史由社会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应当率先在党内实行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使党内民主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行使党员权利)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内优胜劣汰择优机制的重要内容)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主要包括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要按照集体领导(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民主集中(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基本方法)、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程序)的原则,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说了算,一方面要防止在重大问题上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另一方面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32、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重点)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内民主发展得如何,关键看党员权利是否得到维护和保障。现有的制度有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和监督制度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党员的这种权力,由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各种事物。要强化党的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在党内决策中的权威地位,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要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懂得,每一个党员都有依照党章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这个权利不能剥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反映制度,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下情上达的渠道,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要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要敢于对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的人进行表扬,让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人受到批评和惩处。科学决策是一种在决策科学理论和思维方法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选择和决定未来的行动目标和方案的活动。科学决策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民主的过程,因而,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紧密联系的。现代政党的决策机制,越来越由集中的、封闭的、独断的决策模式转变为一种民主的、开放的、协商的模式。决策失误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重大决策往往个人说了算。二、一些部门在决策时,处处维护自己的狭隘利益,以部门利益为标准进行决策,不考虑全局,造成决策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三、有的自己决策自己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决策错了照样执行,没有纠错机制。如何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一、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二、要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三、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四、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机构,多方面听取专家学者的一件核心是坚持集体决策和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其次要严格执行和遵守程序,这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第三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33、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指按照党章和党的有关规定,从思想、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是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等情况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为什么必须加强监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要求从实践看,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的与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虽然近年来党内监督工作已有较大的进步,当党内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仍然有很大难度。监督的政治功能在于防错纠错。有效的监督,对错误的行为是制约,对正确的行为是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通过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是党有信心的表现。因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是:1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2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的情况;3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4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5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6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7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8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党内监督要着力解决的四个方面问题一、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情况,检查和督促他们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定和重大工作部署,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令行禁止;二、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正确的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检查和督促他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三、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规党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四、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树立正确的作风,检查和督促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4、民主集中制(概念题)(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建构组织;二是规范党的组织活动。分析:一是建构组织;党的组织分为中央、地方、基层组织。民主集中制它规范中央和地方以及基层组织的权力关系,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权利来源,维护中央权威。二是规范党的组织活动。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各级领导机关建立起来后,都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运转和运行。如在党的各级委员会中,所有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35、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首先,从民主集中制本身来看,民主与集中式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其次,从实际需要来看,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可以有所侧重。就是说,根据党的任务和环境变化,在不同时候,强调民主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可以的。第三,当前我们执行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意解决好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36、民主集中制主要内容:一是基本原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二是具体制度,就是保证基本原则实现的具体内容和载体。两个层次,第一是具体规则、条例、细则,第二是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两方面任务一、要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二、要抓紧培养和下吧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必须强化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力度,大规模的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展一是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在实现新老交替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二是进行以纵向分权和横向分类为内容的改革,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推行分类管理三是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体制,要在哪些方面突破一、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在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上下工夫,尤其要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突破。要抓紧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三、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四、推进分类管理,建立各具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破除选人用人中的思想障碍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二、伯乐相马(党组织和领导者凭经验选干部)与赛场选马(公平竞争)相结合三、摈弃官本位思想,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官本位的实质:以职级、权位作为选人的主体,作为分配社会物质财富的依据,作为人的价值追求的主要目标。(表现在选人主体上,以上级领导人的意见,甚至仅凭主要领导人的好恶、感觉和印象,就顶多干部的升降、去留;表现在利益分配上,多有人员都按级别来享受资源和分配财富,忽视每个人的实际贡献和能力;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人们重权位、重关系、重资历、重人情,而轻只是、轻实绩、轻能力的倾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主要包括: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荐和管理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与群众公认的原则不矛盾,不能把党管干部原则理解为由党组织直接任命管理所有的干部。必须有群众参与37、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方针,十四大与十六大对比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是:第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第二,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第三,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第四,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