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宝安区2007-2008年度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根据省、市关于开展2007-2008年县(区)级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的要求,参照珠三角地区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试行),我们对我区党政正职领导和分管教育区领导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一、基础教育概况近两年来,宝安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区域特色,初步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2007年宝安区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省首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并成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高质量通过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85个要素全部达标,6个专业组和10个专访组的结果都为优秀,名列全市第一,达到“优质均衡”等级。 截至2008年底,全区有中小学、幼儿园424所,其中公办中小学82所(含社区教育中心1所、教育实践基地1所),民办中小学94所,幼儿园248所。在校学生32.27万人,其中中小学26.35万人,幼儿园5.92万人;专职教师2.04万人。全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适龄儿童(36周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 以上。公办中小学上等级率达100%,除新建学校外公办中学和公办幼儿园全部为省一级,民办中小学上等级率达71%,位居全市六区之首,在6所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4所高中通过督导验收,2所通过初期督导验收。二、对2005、2006年考核意见的整改措施和成效深圳市宝安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2005、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对我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素质教育有待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三个方面问题。两年来,在上级教育和督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省督导组提出的发展性建议,逐一对照,认真分析,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了切切实实的整改。一是强力推进均衡优质发展。制定了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两年来财政性教育投入近33亿元,加快29所公办学校建设和44所原村办小学改造,多形式加大民办教育管理和扶持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督导验收,促进各区域、各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8个街道顺利通过“宝安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督导验收,公办学校上等级率达100%,民办学校上等级率达到71%;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机制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教工程。两年来引进教师1000多名,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待遇稳步增长,妥善解决公办学校临聘教师问题。推动教师全员和校本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涌现出了穆青、李传梅等一批先进典型。三、2007、2008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成效(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实现优先发展科学指导教育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突出位置。在2006年出台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2007年8月,区委区政府召开区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及9个配套文件(即1+9文件),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均衡、优质发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个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有书读、读好书”。坚持做到“三个优先”。区领导始终坚持做到“三个优先”: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每年开学区委书记、区长都带领五套班子领导分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检查开学工作。07年以来,区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先后主持召开24次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率领区发改、人事、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学校调研,使一批阻碍基础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强化教育工作三级责任机制。区长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主要负责人签订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责任书,并列入各部门、街道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和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区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责,对于涉及教育的项目,设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各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辖区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全部下拨给辖区公办学校,每年还在街道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教奖学和教师补贴,还设立创建专项经费,对创等级的民办学校给予创建经费和奖励经费。2008年西乡街道办出资350万元收购“锦庭书室”给西乡二小使用,为学校营造深圳市书香校园注入新的内涵。各社区也十分支持教育工作,尤其是部分原村办小学所在社区,在土地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依然拿出土地用于支持原村小改造。(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硬件资源均衡配置经费投入保持“三个增长”。2007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26.36亿元,比2006年增长19.3%。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5.25亿元,增长25.9%。2008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27.3亿元,比2007年增长3.6%。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7.28亿元,增长13.3%。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1592元,增长37.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369元,增长6.7%;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8461元,增长30.9%,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334元,增长7.4%。建立完善教育经费区级统筹投入机制。根据第三轮区、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教育经费区级统筹投入机制,明确区财政按照统一标准,统筹安排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改造、大宗设施设备、教学行政经费和人员经费,实现全区公办学校教育经费“管理一体化、预算标准化、核定统一化、使用专项化”,消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街道间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高标准规划建设和改造学校。我区认真实施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按照“经济增长到哪里,人口分布在哪里,学校就超前规划建设到哪里”的原则,由区规划部门会同教育、国土部门和各街道办编制了全区学校布局的专项规划。新学校全部按照全市统一标准进行建设,按重大项目建设程序办理,每年都列入“民心工程”。2007年来投入1.5亿元高标准新建新湖中学、潜龙学校、滨海小学等3所公办中小学,增加公办优质学位7000个,目前正在筹建26所新校。老校全部按照原省一级学校标准改造,从2005年开始实施“小学教育优质化工程”,2006年改造全面提速,44所原村小匡算3.78亿元,目前已全部动工建设,有12所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其他32所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公办优质学位1.8万个。加强学校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仅2007年就投入9439万元用于原村小设备标准化改造,公办学校100%达到国家级教学装备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100%的公办学校建成校园网,构建了IP-VPN宽带教育城域网络系统,高标准实现了宽带“校校通”工程目标。加快建立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通过督导评估、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促进民办学校装备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高标准普及12年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所有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师生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三)规范和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办学蔚然成风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定期对公、民办学校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逐年提高辖区内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全区学校学籍管理科学规范。全区各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对义务教育学校加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力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和课外作业量,确保了我区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针对宝安教育线长面广、师生人数多的现状,我区开全市先河,成立由教育、维稳、公安、司法、卫生、安监、消防、交管、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组成的区学校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统筹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区教育局成立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这是深圳市第一个有编制、有机构的专门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各街道、各学校成立由教办主任、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设立注册安全主任岗位,做到“人员、场所、设施、资料”四落实。近两年来,全区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涌现出2所省一级、5所市一级、20所区一级“安全文明校园”,全区有37间食堂被评为A级食堂,占全市A级食堂的29.6%,位居全市第一,无D级食堂。严格依法治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区纠风、教育、财政、物价等部门定期进行教育收费检查,使“一费制”成为各学校的自觉行为,从源头上治理教育乱收费,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评比,涌现出2所省级、9所市级、22所区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深入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步形成“阳光后勤”的管理模式,在学校食堂、物业、校园超市、学校物品采购等方面采取三大举措推进学校后勤改革:一是构建“三化”模式,即食堂管理规范化,物业管理公司化,校园超市品牌化,提升后勤服务水平;二是完善招标制度,确保公正透明;三是师生用品价格网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阳光后勤”的管理模式,并在2008年10月9日召开的广东省基础教育后勤保障工作与校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向全省推广。(四)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民办教育优质发展加大民办学校帮扶力度。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扶优汰劣,有序退出”的原则,不断缩小公、民办学校差距,促使公、民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2008年区财政共投入5900万元用于扶持民办教育发展。2005年起率先在全市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2008年增加到2500万元。2007年起设立“宝安区民办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奖”,每年评审30所民办中小学,奖励5万元或同等价值的设备设施。公、民办学校表彰奖励一视同仁,民办学校上等级创建及奖励经费与公办学校相同, 2007年为民办学校赠送200台新电脑,38台背投,以及价值45万元的学生校服,2008年起区财政还给全区每位民办学校教师增加300元慰问金。目前,全区民办学校生均设备设施基本达标。实行公、民办一体化管理。严格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学校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将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招生工作等纳入相应部门职责范畴,实行公、民办一体化管理。制定宝安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和综合管理质量奖评审办法,引导一批收费低、条件差、不达标的厂房改造民办学校有序退出教育市场。近两年关停民办学校5所,妥善安置师生8000余人。创设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共同体。充分利用公办优质教育资源,以街道为区域,以公办完中、初中为龙头,以公办学校和省级民办学校为骨干,与片区其他民办学校组成共同体,在优化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效能、教学科研交流等方面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民办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起,成立专门的民办学校教研组,指导全区民办学校初中教研工作,同时各街道教研中心加强民办学校教研工作,开展以片区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2008年区委、区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社会环境的若干意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学校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代代传”、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月、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课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建市禁毒示范学校17所,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108所。积极开发德育资源,聘请286名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全区中小学生犯罪率为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还成立由103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成宝安区学生心理援助义工团。区教育局被评为第四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全区教师教学业绩工作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开发学案导学、以点带面、片区联动等六种教研新模式,探索“学为主体,以学论教”的学案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发京剧进校园、爱我宝安、我爱宝安、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其中宝安中学生存教育课程在全国首创。独立承担国家课题5项,2008年5月我区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试验区”。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2008年高考原始总分600分以上214人,占全市六区的43%,居全市六区之首,涌现出2个省单科状元和2个市单科状元。中考各分数段上线人数都有明显增加,而且公办学校均衡发展,民办学校进步明显。全区中考标准总分800分以上人数8人,比2006年增长100%(2007年实行原始分不具可比性),平均分为491.7分,与2006年高出6.7分。特色教育全面开花。提出“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实施团队带动战略”的原则,实施“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鼓励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已创建特色学校100所。推进学校科技、体育、艺术教育,完善中小学体育、艺术传统(特色)项目的合理布局和梯次配置,逐步完善体育、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机制,京剧、机器人、跆拳道等特色项目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有7所中小学被确定为“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省文联、省剧协还联合举办了“戏曲进校园”宝安模式研讨会,教科培中心被评为“中国戏曲小梅花深圳培训基地”。(六)坚持统筹兼顾,大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编制宝安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0年),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深圳市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建立幼儿园审批专家委员会,提高幼儿园开设的准入门槛,2007年以来依法审批设立60所民办幼儿园,着力推进在每个社区普及幼儿园。开展民办幼儿园综合整治,组织进行民办幼儿园达标验收,目前已有71%民办幼儿园通过了达标验收,达标率处于全市各区前列,清理非法办园46所。加快幼儿园上等级工作,现有省一级幼儿园11所,市一级幼儿园23所,区一级幼儿园46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宝安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建立宝安区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每年教育附加费30%专项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两年来安排教育费附加5684万元给职业教育,用于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水平。全区中职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近9000人,联合办学规模突破1万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每年与欠发达地区开展联合办学,每年招收联办生530人左右,一部分联办生在企业校区学习三年,一部分联办生采取“工学交替”形式学习,较好地完成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宝安职校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国职业教育百所“半工半读试点学校”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和5个二等奖,取得成绩位居全市18所中职学校之首。全区10所街道成人学校有9所达到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标准,开设30多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成人教育年培训量突破100万人次,其中每年开展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10万人。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建立了区社区教育中心、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委社区教育站三级网络,重点推进原住民12年学历教育、劳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市民教育、老年教育和闲暇教育。此外,还承担3项国家级社区教育研究课题,编辑出版学习生存发展宝安社区教育读本。2007年全国“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区”研讨会在宝安召开,宝安经验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实施家庭教育工程。始终把家庭教育作为改善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以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的有效机制为主,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和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家长学校覆盖率达100%,全区90%以上的学生家长接受了教育培训,改变了传统的教子观念和教子方法,提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把教育由学校向家庭延伸,向社区辐射,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七)优化师资队伍配置,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升配足配齐教师编制。按照城市学校标准,配齐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近两年每年拿出600名教师编制,通过公开招考、个别选考、毕业生选聘等方式,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育人才。2007年以来,共引进优秀毕业生和教师1352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研究生学历以上占11%,其中通过公开招考解决250名临聘教师的入编问题。全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或借聘教师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津贴。在编教师和临聘教师待遇显著提高,临聘教师中学每人每年经费5.22万元,小学4.62万元,分别比2006年大幅增长23.7%和28.3%。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配置,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实现全员聘任,在干部考察、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把在基层学校支教经历作为必达条件,加大直属学校和基层学校校级领导之间的交流任职,近几年来新调入的优秀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全部向基层倾斜。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2007年底全面完成人事制度改革第一阶段工作,5000余名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实现全员聘任。大力推进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2007年以来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6名校长和21名副校长,初步建立了竞争择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创新教师成长机制。出台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试行办法,针对教师不同的专业发展期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积极推进全区教师全员培训,公、民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培训机会,全区参加新课程和继续教育培训达20000多人次。建立完善“三地一站”培训机制,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和海外等地举办了10多个培训班,培训校长、骨干教师495人,其中35名民办学校校长、教师免费参加培训。设立“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从全区挑选36位中青年骨干校长和教师到各工作室学习。组织开展“名师支教”活动,每年从省一级学校选派100多名教学骨干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口帮教及教研指导。(八)强化督导评估机制,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首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督导验收。先后制定关于“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督导验收的意见、宝安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督导验收工作方案,推动各街道公办学校100%达到优质化标准,民办学校60%达到区一级学校以上标准。并设立总额3000万元的创建奖励经费,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街道予以300万元奖励,全面调动街道办好教育的积极性。目前已有龙华、福永等8个街道通过“宝安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督导验收,将在2009年上半年内全部通过督导验收,街道均衡优质发展得到初步实现。创造性地开展优质化学校评估。出台了宝安区义务教育优质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优质化发展情况评估。这项评估与广东省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和原等级学校评估标准相衔接,硬件要求比规范化标准更高,软件要求比原省一级标准更高。对通过评估的初中(含九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公司员工合同
- 2024年资料外包协议
- 超市课课程设计模板
- 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施工合同
- 商品房代理销售合同书
- 污水处理设施施工合同模板
- 商铺租约合同集
-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初核(幼儿园)用表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协议书2024年
- 工厂房产租赁合同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 刘润年度演讲2024
-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广西无纸化学法用法普法考试学习资料02
- 花键轴工序卡片5
- 广播操比赛打分表
-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SLT800-2020_(高清-有效)
- 能力测试PPT课件
- 喷粉检验标准
- 冰壶运动和竞赛规则15新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