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docx_第1页
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docx_第2页
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docx_第3页
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docx_第4页
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 制 提 纲编制说明一、为了统一规范市级年度成果报告内容,提高成果质量,特编制本提纲。二、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及典型田块的名称应前后保持一致。样点灌区名称原则上与水利普查灌区名录保持一致,并在报告中各表格内保持统一,不应进行缩写简写、添加地名或增加“水库”字。三、提纲中各表格应填写完整,不应留有空白或减少表格数量,表格中各内容表述应规范一致,格式统一。四、加强数据复核。如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作物面积、水量、系数等前后应一致,且保留相同有效位数。五、报告成果应当完整。包括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审查意见、专家名单及其他必要材料。六、提纲中注释说明是供报告编写时参考的,最终报告请删去这些注释说明。七、各市应于每年11月30日将年度成果报告(盖章纸质版本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报送口研究院处。八、编制报告中遇到疑惑或问题请及时联系研究院。2017年度*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223目 录摘 要1611 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621.1 组织领导1621.2 工作经费1621.3 工作过程1631.4 保障措施1642 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1652.1 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1652.2 农作生产状况1682.3 全市灌溉用水情况1682.4 全市工程建设情况1683 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1703.1 样点灌区选择1703.2 样点灌区基本情况1713.3 样点灌区选择分析1713.4 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1734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1754.1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1754.2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1764.3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1794.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814.5 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1815 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1835.1 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1835.2 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845.3 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845.4 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1856 结论与建议1866.1 结论1866.2 建议186附 件187相关文件187附表188附图200初评意见200摘 要简要介绍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1 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2 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3 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4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5 不同规模灌区及全市系数测算分析说明:摘要中不宜出现相关表格或图片。1 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1 组织领导叙述本市及所辖县(市、区)系数测算分析中组织领导情况;叙述本市根据水利部及省水利厅文件精神,对技术支撑单位与各地的工作部署情况,以及技术支撑单位与样点灌区之间的工作协调等情况。表1-1 市级测算工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及职务主管科室技术负责人及职务表1-2 各县(市、区)测算工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县(市、区)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及职务主管科室技术负责人及职务表1-3 市级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市、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职称参加人员表1-4 各县(市、区)测算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市、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职称参加人员1.2 工作经费叙述本市年度工作经费落实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简述县级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并对典型县经费进行说明。表1-5 市级测算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合计(万元)市级支撑单位工作经费(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其他费用工作内容经费来源备注说明:经费为当年实际发生费用,各经费不应重复统计。若经费为多年打包费用,当年无支付依据时,按平均计。若市级补助县级经费,请在备注内说明数量,相关经费只统计到市级经费中,下同。表1-6 各县测算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县(市、区)小计(万元)县级支撑单位工作经费(万元)设施建设费用(万元)观测费用(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其他费用工作内容经费来源合计说明:县级测算工作经费应是与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紧密相关的经费,其他灌区改造投入等经费不应纳入统计。工作经费应有相关的支付依据,无相关依据不得纳入统计。1.3 工作过程详细叙述本年度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与主要工作内容。(1)叙述全市工作部署过程;(2)叙述市级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开展情况,指导内容及总人数。简述县级支撑单位技术指导情况,次数及总人数;(3)叙述市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简述县级主管单位检查次数及内容;(4)市级报告复核及审查开展情况。表1-7 2017年市级范围培训、交流会议情况日期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参加单位参加人数备注说明:在报告正文中列举典型照片,下同。表1-8 2017年市级现场技术指导情况统计序号日期次数样点灌区参加单位指导内容1合计说明:现场指导次数按样点灌区计,指导一个灌区算一次。可逐次统计,也可将多个样点灌区指导合并统计。无证明材料时,不应纳入统计,证明材料在考评材料中提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应协调一致。表1-9 2017年市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情况序号日期次数县(市、区)参加单位检查内容问题及整改情况1合计说明:监督检查次数按县计,检查一个县算一次。可逐次统计,也可将同期多个县检查合并统计。无证明材料时,不应纳入统计,证明材料在考评材料中提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应协调一致。表1-10 2017年市级成果报告审查情况日期组织单位参加单位参加人员是否有书面审查意见1.4 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经费落实、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对本市测算分析工作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进行阐述。2 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2.1 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叙述2017年全市农田灌溉面积及灌区数量与面积情况,阐述全市农田灌溉面积统计过程及合理性分析。分别按大型、中型、小型灌区及提水、自流对全市灌区数量、面积及分布等情况进行说明。数据分析时,可结合图表形式展示,下同。表2-1 2017年全市大中小灌区数量面积统计灌区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总计说明:大、中、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表格数据应与后文及附表内容保持一致。表2-2 全市提水和自流灌区数量面积统计灌区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灌区自流灌区总计说明:自流和提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2.2.1 大型灌区叙述大型灌区基本情况。逐一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发生变化的灌区、变化原因及具体数据。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大型灌区特点。表2-3 大型灌区基本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水源类型1合计/说明:灌区名称应是水普灌区名录,具体灌区各类面积数据保留四位小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与附表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中保持一致。表2-4 不同水源类型大型灌区统计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2 中型灌区叙述全市中型灌区基本情况。逐一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发生变化的灌区、变化原因及具体数据。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型灌区特点。表2-5 中型灌区基本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灌区规模水源类型1合计/说明:灌区名称应是水普名录,“灌区规模”按照“有效灌溉面积”分成“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三档统计。当“设计灌溉面积”大于1万亩,应将其统计为中型灌区。灌区数量和灌区面积与附表灌区统计信息表协调和一致,如灌区数量、不同分档数量面积、不同类型数量与面积。表2-6 不同档次灌区中型灌区统计档次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合计说明:根据表2-5进行统计。表2-7 不同水源类型中型灌区统计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3 小型灌区叙述全市小型灌区基本情况。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小型灌区特点。表2-8 小型灌区基本情况水源类型灌区数量(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其中,100亩灌区数量(处)其中,100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 农作生产状况简要叙述本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包括当年主要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单产和总产等农业生产状况。表2-9 2017年全市作物种植面积序号作物名称播种面积(万亩)比例(%)1粮食作物1.1早稻2经济作物2.1蔬菜合计说明:此表数据应在当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填报。若无当年统计数据,可参考上一年各市统计年鉴。尽量单独罗列本地种植较大规模、优势产业等作物。2.3 全市灌溉用水情况叙述区域灌溉水源情况。收集并分析近几年全市灌溉用水变化情况,简述灌溉用水变化的原因及趋势。2.4 全市工程建设情况叙述本市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详细叙述面上农田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高五小项目、灌区标准化创建、节水型灌区创建等等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效益。统计分析全市2017年度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新增改善情况。3 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3.1 样点灌区选择3.1.1 样点灌区选择原则根据培训教材和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阐述本市样点灌区选择原则、方法和过程。3.1.2 样点灌区数量要求阐述本市各规模与类型灌区样点灌区选择数量要求。3.1.3 样点灌区选择结果确定本市2017年样点灌区名录,填入3-1。对比分析2017年与上一年度样点灌区变化情况,灌区名录变化或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发生较大变化的,将变化情况填入表3-2。表3-1 2017年样点灌区名录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灌区类型灌区规模备注12.合计/注:样点灌区面积保留四位小数,下同;灌区规模分:大型灌区、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及小型灌区。表3-2 2017年样点灌区新增调整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调整原因12.合计/3.2 样点灌区基本情况 样点灌区1的基本情况 样点灌区2的基本情况.文字描述及表格相关数据请于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中保持一致。3.3 样点灌区选择分析3.3.1 合理性分析分析选择的样点灌区在灌区工程设施、水源条件、管理水平、地形地貌、样点灌区分布等因素方面的合理性。对样点灌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同时在CAD电子地图上进行标注(大型、中型灌区按照管理机构所在地的位置标注、小型灌区按照灌区中心位置标注)。表3-3 样点灌区基础条件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工程设施条件管理单位地形地貌12.说明:工程设施条件:可从配套率、完好率、节水灌溉灌溉面积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期改造任务角度分析;管理水平:灌区管理单位、基层水管单位代管、市县水利局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行政村管理等,管理单位请填写具体名称;地形地貌:山丘、平原、丘陵等。表3-4 分县市区样点灌区数量情况序号县市区大型灌区(个)中型灌区(个)小型灌区(个)合计(个)12合计3.3.2 代表性分析根据所选样点灌区情况,分析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数量、有效灌溉面积分别占全市全部同规模与类型灌区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并分别列表说明。(1)大型灌区对大型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表3-5 大型样点灌区代表性分析灌区类型灌区全市灌区数量比例(%)面积比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中型灌区对中型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表3-6 中型样点灌区代表性分析分档与类型灌区全市灌区数量比例(%)面积比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5提水1-5自流5-15提水5-15自流15-30提水15-30自流合计说明:表中各档次均是按照有效灌溉面积划分。特别地,某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即使小于1万亩也应统计到为1-5万亩档次。(3)小型灌区对小型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表3-7 小型样点灌区代表性分析水源类型样点灌区全市100亩10000亩小型灌区数量比例(%)面积比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说明:小型灌区代表性分析的基础是100亩以上小型灌区。3.4 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比较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情况,确定典型水文年(丰水年、平水年或枯水年),简述当年降水时空分布,尤其是降雨月度分布(对应表3-9),是否存在集中干旱或集中降雨等特别影响灌溉的情况,进而分析水文年型及降雨分布对全市及不同地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程度。表3-8 2017年典型气象站降雨量序号县市区样点灌区气象站4-10月降雨量(mm)全年降雨量水文年12345.说明:一个县至少列入一处气象站。水文年:丰水年、平水年或枯水年。附表-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中应为全年降雨量。全年降雨量(1-12月)请在最终稿中补充完善。表3-9 2017年全市逐月降雨量分析月份2017年降雨量(mm)多年平均降雨量(mm)上年降雨量(mm)当年-多年平均(mm)当年上年降雨量(mm)12.101112合计说明:11-12月气象数据应在最终稿中补充完整。4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4.1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1)首尾测算分析法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即直接用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净灌溉用水量)与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总水量(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来计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万m3;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万m3。(2)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灌区净灌溉用水量由灌区内各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与对应作物实际灌溉面积相乘累加得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万m3;样点灌区第j个片区第i种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m3/亩;样点灌区第j个片区第i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n样点灌区片区数量,个;m不同片区下对应的作物种类,种。(3)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是指灌区全年从水源(一个或多个)取用的用于农田灌溉的总水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万m3;样点灌区第i个水源年取水量(灌溉水量),万m3,n样点灌区灌溉水源数量,个。4.2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4.2.1 作物种植统计阐述灌区作物统计方法、过程;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对作物变化较大的灌区进行说明。表4-1 样点灌区作物情况统计表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主要作物播种面积(万亩)作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典型作物及田块数量12.合计说明:播种面积应包括灌区内农田上所有的作物播种面积。播种面积作物实际灌溉面积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单一作物实际灌溉面积。典型作物及田块数量:如填写规则为水稻(2),蔬菜(3)。4.2.2 典型田块及量水设施阐述典型田块选取方法及确定过程;统计分析本市实际选取典型田块数量。典型田块目录详见附表3。表4-2 样点灌区典型田块及量水设施数量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典型田块数量(个)量水设施数量(个)其中,排水量水设施数量(个)备注12.合计/说明:括号内为采用量水技术类型的数量;“其中,排水量水设施数量”是包括在“量水设施数量”内。表4-3 样点灌区典型田块不同量水设施统计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标准断面量水(个)渠系建筑物量水(个)堰槽量水(个)仪表量水(个)电量换算(个)其他量水(个)其中,在线计量(个)备注12.合计/说明:在线计量是指采用自动化监测,并实现数据远程至服务器上。统计时,根据所采用的量水技术类型纳入相应统计。4.2.3 量水设施率定简述量水设施率定方法,并对当年典型田块量水设施率定开展过程进行叙述。表4-4 量水设施率定分析量水设施总数(个)当年新增量水设施数量(个)当年应率定量水设施(个)当年实际率定数量(个)率定工作完成率(个)说明:当年应率定数量=(量水设施总数-当年新增量水设施数量)/2+当年新增量水设施数量4.2.4 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可通过直接量测法、观测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确定。三种方法应覆盖各灌区的所有作物用水量。(1)直接量测法测算对当年典型田块开展直接量测法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工作实际,分析直接量测法的工作经验。(2)观测分析法对当年典型田块开展观测分析法测算进行总结。详细分析观测数据质量、折减系数取值、灌溉定额确定过程等内容。可从不同量水技术类型、不同灌区类型(提水和自流)、不同灌溉方式、不同灌区管理水平等详细介绍如何开展观测分析法。(3)调查统计法叙述调查统计法含义、数据获取方法和过程,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表4-5 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结果 m3/亩序号县1县2县3县4.作物1作物2作物3.说明:表中数据应在正文中进行分析。4.2.5 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各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分析本年度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变化情况及原因。变化原因建议可从降雨量、灌溉方式、灌溉制度、作物结构调整、作物种植面积等角度分析。表4-6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2017年净灌溉用水量(万m3)2016年净灌溉用水量(万m3)2017-2016年(万m3)(2017-2016)/2016年(%)合计/4.3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4.3.1 灌溉水源情况统计分析灌区水源特点。表4-7 样点灌区灌溉水源数量情况序号灌区名称泵站山塘(塘坝)水库引水堰、闸其他水源数量及规模数量(座)装机容量(kW)泵站提水能力(m3/s)数量(座)容积(万m3)数量(座)库容(万m3)数量(处)流量(m3/s)说明:本表与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部分内容保持一致。4.3.2 渠首计量点及量水设施阐述渠首计量点设置方法及确定过程。统计分析本市实际设置渠首计量点数量。渠首计量点目录详见附表4。表4-8 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分析序号灌区名称渠首计量点数量(个)量水设施数量(个)其中,排水量水设施数量(个)设置理由备注说明:括号内为采用量水技术类型的数量。表4-9 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不同量水设施统计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标准断面量水(个)渠系建筑物量水(个)堰槽量水(个)仪表量水(个)电量换算(个)其他量水(个)其中,在线计量(个)备注12.合计/说明:在线计量是指采用自动化监测,并实现数据远程至服务器上。根据所采用的量水技术类型纳入相应统计。4.3.3 灌区毛灌溉用水量逐一叙述各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确定方法和过程。对比上一年度,分析样点灌区的毛灌溉用水量及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变化情况,对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逐一说明。毛灌溉用水量变化原因可以从计量方式、实灌面积变化、种植作物调整,降雨情况分析、用水管理等角度分析。相同类型分析内容的可合并说明。简要叙述本市毛灌溉用水量测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样点灌区1样点灌区2.表4-10 2017年度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结果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2017年毛灌溉用水量(万m3)2016年净灌溉用水量(万m3)2017-2016年(万m3)(2017-2016)/2016年(%)备注合计/4.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照“首尾分析法”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4-11 样点灌区系数计算结果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净灌溉用水量(万m3)毛灌溉用水量(万m3)系数1.合计/4.5 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对全部样点灌区历年测算分析结果进行年际间纵向比较分析,并对相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同规模与类型灌区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结果差异较大的灌区测算分析成果逐一进行合理性分析。应至少从样点灌区的投资、灌区规模与类型、降水量、管理水平等五方面逐条分析样点灌区系数影响变化情况,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分析角度。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数据、具体措施进行举例分析。表4-12 与上一年度相比系数变化影响因子变化及依据序号灌区名称当年投资(万元)建设内容工程状况灌区自然条件管理方面灌水技术其他方面说明:请在表格中填写因素变化程度及依据。应尽量填写具体数据及措施。表4-13 2017年和2016年系数比较序号灌区名称2017年系数2016年系数系数增加值系数增长比例(%)变化原因5 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5.1 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首先应该说明全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毛灌溉用水量的数据获取方法与过程,阐述全市灌区2017年毛灌溉用水量获取方法和过程。表5-1 全市各类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及毛灌溉用水量灌区规模灌区类型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实灌面积(万亩)年毛灌溉用水量(万m3)亩均毛用水量(m3/亩)大型灌区提水自流合计中型灌区提水自流合计小型灌区提水自流合计全市总计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及实际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毛灌溉用水量保留两位小数,表中亩均毛用水量=年毛灌溉用水量/实际灌溉面积得到。表5-2 全市各类型灌区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分析灌区规模实际灌溉面积(万亩)毛灌溉用水量(万m3)亩均毛灌溉用水量(m3/亩)2017年2016年2017-2016(2017-2016)/2016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全省合计5.2 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本年度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并对相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年际间纵向比较分析,叙述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表5-3 不同规模灌区系数测算结果灌区规模2017年系数2016年系数系数增加值系数变化比例(%)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表5-4 历年各规模灌区系数值变化灌区规模2017年系数2016年系数2015年系数2014年系数2013年系数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5.3 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利用“水量加权法”计算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5-5 市级系数计算结果灌区规模2017年系数毛灌溉用水量(万m3)全市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5.4 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除了分析2017年测算分析成果是否合理可靠外,还应说明本年度全市结果与之前各年度测算分析结果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至少从全市节水工程投资、灌区规模与类型、降水量、管理水平等四方面逐条分析全市系数影响变化情况,各市可根据实际增加分析角度。应结合具体数据、具体措施进行举例分析,有关数据与前文及附表中全市灌区的基本情况、工程投入等要一致。表5-6 2013-2017年全市系数测算结果变化项目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系数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简要阐述主要工作内容及过程,叙述全市系数测算结果。6.2 建议向水利部及省水利厅提出的相关建议。附 件相关文件样点灌区调整说明文件。附表附表1 灌区统计信息表灌区规模灌区类型个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实灌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节水工程总投资(万元)年毛灌溉用水量(万m3)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合计大型灌区提水自流合计1-5中型提水自流小计5-15中型提水自流小计15-30中型提水自流小计中型灌区提水自流合计小型灌区提水自流合计全市总计附表2 样点灌区名录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灌区类型灌区规模备注123合计/注:1.设计灌溉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保留四位小数。设计灌溉面积为按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大中型灌区应参照有关规划设计资料,无规划设计资料的灌区可参照水普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不进行调整,除非重新编制灌区规划或提供其他书面证明材料。2.灌区类型分为提水和自流。3.灌区规模分为大型灌区、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及小型灌区。中型灌区按照“有效灌溉面积”分成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附表3 典型田块基本信息调查表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片区田块位置典型田块作物田块面积(亩)灌溉方式渠道宽度/管道直径(m)量水技术类型仪器仪表是否在线计量建设年月率定时间观测人员1说明:1. 片区:为新增内容,大型灌区可填入“上游、中游、下游”、中型灌区可填入“上游、下游”、小型灌区填“/”。2. 田块位置:所在乡镇所在村。3. 灌溉方式:有渠道的畦灌、沟灌、淹灌(水稻作物)和漫灌(旱作物),管道的畦灌、沟灌、淹灌(水稻作物)和漫灌(旱作物),喷灌,微灌等。4. 量水技术类型主要有:流速仪量水、标准断面量水、堰槽量水(简易量水槛、巴歇尔量水槽、直壁式量水槽、三角堰等),仪表量水,利用渠系建筑物量水(涵闸量水、倒虹吸管量水、跌水量水、渡槽量水)等。5 除以上量水技术类型外,采用直接量测法可填入测针、水尺及土壤墒情监测仪器等。6. 流速仪量水和仪表量水、测针不需要率定。7. 仪器量水填入使用的仪器仪表类型:机械水表、超声水表、电表、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8. 若典型田块有多个量水设施,请分行统计。附表3-1 典型田块补充表格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典型田块畦田规格地形土地平整程度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m)1说明:畦田规格:畦田宽度和畦田长度。地形:山丘、平原、丘陵等。土地平整程度:平地、坡地等,未平整的坡地等。土壤类型: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等。地下水埋深:填写个范围,如1-3m。典型田块基本信息表中内容与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相关内容应协调一致,如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等。附表4 渠首计量点基本信息调查表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渠首计量点地理位置水源或渠道名称水源或渠道管理单位控制灌溉面积(亩)设计流量(m3/s)渠道宽度/管道直径(m)量水技术类型仪器仪表是否在线计量设置年月率定时间观测人员1说明:1. 量水技术类型同典型田块。2. 若渠首计量点有多个量水设施,请分行统计。附表5-1-1 *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灌区名称:灌区所在行政区:市 县(市、区) 乡(镇) 村灌区位置:经度 纬度灌区规模:大 中 小灌区水源取水方式:提水 自流引水灌区地形:山区 丘陵 平原灌区土壤类型:粘质土% 壤土% 砂质土%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当年实际灌溉面积(万亩)井渠结合面积(万亩)多年平均降水量(mm)当年降水量(mm)地下水埋深范围(m)机井数量(眼)配套动力(kW)泵站数量(座)泵站装机容量(kW)泵站提水能力(m3/s)塘坝数量(座)塘坝总蓄水能力(万m3)水窖、池数量(座)水窖、池总蓄水能力(万m3)当年完成节水灌溉工程投资(万元)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m3/亩)样点灌区粮食亩均产量(kg/亩)灌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亩/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合计防渗渠道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地面灌溉喷灌微灌说明:多年平均降雨量可参考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值,一般年际间变化不大。附表5-1-2 *灌区渠首和渠系信息调查表渠首设计取水能力(m3/s):渠系信息渠道长度与防渗情况渠道级别条数总长度(km)渠道衬砌防渗长度(km)衬砌防渗率(%)混凝土浆砌石其他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骨干渠系(1 m3/s)毛灌溉用水情况渠首引水量(万m3/年)地下水取水量(万m3/年)塘堰坝供水量(万m3/年)其他水源引水量(万m3/年)塘堰坝取水:有 无塘堰坝供水量计算方式:径流系数法 复蓄次数法径流系数法参数年径流系数蓄水系数集水面积(km2)重复蓄满次数重复蓄满次数有效容积(万m3)其他末级计量渠道(渠)灌溉供水总量(万m3)洗碱状况灌区洗碱: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