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省级精品课件 龚海军:主讲 ,传染性疾病,目的: 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治疗原则 掌握传染病特征,诊断和预防原则,总论,内容提要 定义 传染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特征 传染病的预防,定义: 传染(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人与病原体相互作用和斗争过程。 构成传染过程的三要素是: 病原体 人体 它们所处的环境 可出现5种表现(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携带、潜伏感染),传染的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能源-病原体在人体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易感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对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传染病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 有感染后免疫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细则(04年8.28号修订,12.1号执行),将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甲类:【2种】 (鼠疫、霍乱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城镇要求2小时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25种】 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艾滋、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斑疹伤寒、乙脑、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破伤风、炭疽)城镇要求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0种】 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感、风疹、出血性结膜炎、腮腺炎、新生儿破伤风、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要求24小时内上报。 中央卫生部通知,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染病三管一灭(饮食、水源、粪便、消灭苍蝇) 呼吸道传染病空气流通、空气消毒、带口罩 虫媒传染病搞好室内外卫生,消灭苍蝇、老鼠、蚊子 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体免疫力,(1) 细菌性痢疾,概述: 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病原菌:志贺菌属亦称痢疾杆菌,染色为革兰阴性菌。根据抗原结构分为四群: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菌,死亡后均释放内毒素,引起发热、毒血症、休克等全身反应。痢疾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除可引起肠毒素样反应外尚有神经毒、细胞毒活性,可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过程 传染源 - 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一、诊断 1、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典型脓血便或粘液便 2、左下腹压痛 3、粪便中检出脓细胞红细胞,培养免疫检测阳性,可诊断急性菌痢。 4、伴高热、惊厥休克或呼衰应想到中毒型菌痢。 5、过去菌痢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周以上,粪便培养阳性可诊断慢性菌痢。 6、流行病学资料,二、治疗 (一)急性 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流质饮食) 2、对症治疗(补液、止痛、解热) 3、抗菌治疗 (二)中毒型菌痢 1、抗菌治疗,2、抗休克治疗(扩容、升压、纠酸、激素) 3、防治脑病 4、抢救呼衰 (三)慢性菌痢 1、抗菌素(联合、足量、长程) 2、菌苗治疗 3、局部灌肠 4、菌群失调的处理,(2) 霍 乱,病原学: 霍乱弧菌阴性菌,抗原结构有耐热的菌体(0)、不耐热的边毛(H)抗原。 产生三种毒素 内毒素-是制作疫苗的主要成分 外毒素-霍乱的剧烈腹泻就是由这种毒素引起 毒素-在病作用上意义不大,流行病行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途径-粪便或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引起,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也起传播作用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诊断: 一、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病程分3期 1、泻吐期 多剧烈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开始,继以呕吐。先为胃内容物,后为米泔水样或清水样。(胆汁分泌减少) 2、脱水期 迅速出现脱水和微循环衰竭。 3、恢复期 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类型 无症状型 轻型 中型 重型 爆发型,二、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尽早按下列检查程序 涂片染色-培养分离-鉴定实验 2、血清凝集试验 凝集效价 病程第二周达1:100以上 接种过病人超过1:200或复查逐渐升高或呈4倍有参考价值。杀弧菌抗体达1:32以上或呈8倍,总之下列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 1、凡有腹泻呕吐临床表现,化验诊断为霍乱弧菌者 2、临床表现典型,有潜伏期内接触史,且可排除其他病原引起腹泻者。 3、流行期间,在疫区内,有密切接触史并在5日内出现腹泻者。 但在流行期间,有无接触式的轻型腹泻者也应密切观察,均应根据粪便细菌培养或凝集式样确诊。,治疗: 一般治疗 1、 隔离及时早期, 解除隔离标准,临床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2次阴性方可解除。慢性带菌者为粪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胆汁培养每周1次连续2次阴性。 2、休息饮食治疗,二、补液疗法 1、静脉补液 原则 先盐后糖、 先快后慢、 纠酸补碱补钾 补液量 失水程度决定 速度 2、口服补液,三、抗菌治疗 四环素、氧氟沙星磺胺 四、对症治疗 心衰 急性肾衰 中毒性休克,五、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3) 伤 寒,概述 定义: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特殊中毒症状、玫瑰疹、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并发症为肠出血或肠穿孔。,一、病原体 伤寒杆菌,属D组沙门菌属,染色阴性。 不分泌外毒素,但菌体裂解释可产生强烈内毒素为致病主要原因。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即经口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手及苍蝇等经口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可获持久免疫力,诊断 一、 症状体征 潜伏期7-23天,一般1014天 临床经过分为四期 1、发热初期(一周)体温呈梯形上升,一周内可达40度左右,同时皮肤灼热、干燥、面颊潮红表情淡漠、呈无欲状态、脉搏相对缓慢与体温常不相称、舌苔厚舌尖红(伤寒舌),2、高热期 初期症状更明显,伤寒特殊中毒症状相继出现: 高热不退- (多呈稽留热)10-14天 全身中毒症状 一中枢神经症状最显著 循环系表现-相对缓脉、中毒性心肌炎及休克 消化系表现-苔厚腻舌尖边无苔、舌尖红 (草莓舌或伤寒舌)中毒性肠麻痹, 易发生肠出血和穿孔。,玫瑰疹 病程6-12天出现,数目不多约10个以下2-3天内逐渐消失 肝脾肿大 可见80%质软有压痛 3、缓解期 第四周全身更加衰弱,体温逐渐下降 4、恢复期 病程第五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但病人衰弱,需一个月左右方能完全恢复,上述为典型自然病程,但目前少见,大多数病人症状轻故诊断要全面考虑。 但伤寒复发较常见,约10%病人在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3周复发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而复发症状轻,病程短。再然在缓解期体温呈波动下降,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突然升高,持续5-7天退热,临床分型 轻型、普通型、逍遥型、迁延型、顿挫型、暴发型。 二、实验诊断 1、常规白细胞减少,嗜酸粒减少或消失 2、细菌学检查(血培养早期即可阳性,1-2周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高;粪培养3-4周阳性率高;尿培养3-4周阳性率较高,25%;玫瑰疹培养也可获得阳性) 3、肥达反应“0”凝集效价1:80,“H”、“A”、“B”、“C”凝集效价1:160有诊断性价值。逐渐升高诊断意义更大。,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休息 至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5-7天次)连续三次阴性或体温恢复后15天方能解除隔离。 2、饮食 3、对症治疗 二、病原学治疗 氟喹若酮类、氯霉素、头孢类、磺胺,三、预防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病人 排泄物严格消毒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3天 检查饮食行业及时发现带菌进行监督管理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对饮水、食物粪便的卫生管理、消灭苍蝇。 提高免疫力,(4)病毒性肝炎,概述: 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于感染病毒种类不同临床分五型 即甲、乙、丙、丁、戊 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中只有乙肝病毒为DNA病毒。,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甲、戊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具有传染性。 乙、丙、丁为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戊经粪-口传播,少数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乙、丙、丁为输血及血制品以及污染的注射器等;母婴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分类:急性 急性黄疸型 急性无黄疸型 慢性 重症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 瘀疸型 肝炎肝硬化,诊断:,(一)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性肝炎 病程经过分3期,全程约2-4个月 黄疸前期:1-21天 黄疸期(皮肤巩膜黄染,2周达高峰。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梗阻的表现。肝肿大压痛。2-6周,恢复期:2-16周 2、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为一轻型的肝炎。症状体征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相似,但无黄疸,肝功能异常或HBV阳性而确诊。 (二)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和丁型肝炎),1、轻型慢性肝炎 2、中度慢性肝炎 3、重度慢性肝炎 (三)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借助肝炎病原学检查确诊),二、治疗 1、对症治疗(降转氨酶、护肝治疗、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2、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核苷类:拉米夫定、泛昔洛韦),(5)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是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损害为特征。,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RNA病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林区则是大林姬鼠。 2、传播途径-多种(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诊断: 1、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天,一般7-14天。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 (1)发热期(三痛症、三红征、粘膜三红征),(2)低血压休克期(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 (3)少尿期(常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4)多尿期(可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等和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非典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2、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增高,可见幼稚性白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为主,4日后淋巴升高,发热期和低血压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血小板有不同程度下降。 (2)尿常规 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尿沉渣可见包涵体,其中能检出病毒抗原。,二、生化检查 尿素氮、酸碱度、电解质 三、凝血功能检查 四、免疫功能检查 细胞免疫-淋巴细胞亚群,CD8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抑制性T细胞功能下降。 体液免疫-IGM、IGG、IGE均升高,补体下降。,五、特异性检查 (病毒分离、抗原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查,有助病原体诊断) 并发症:腔道出血、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 3、流行病学资料,治疗; 治疗原则即三早一就近,应针对各期病生理机制采取综合性,预防性治疗,把好休克、出血和肾衰与感染四关,抗病毒治疗应早期应用。 一、发热期治疗 一般治疗 抗病毒治疗 免疫治疗 预防DIC,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原则是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扩充血容量早期、快速、适量补充液体 纠酸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糖皮质激素 强心,三、少尿期治疗 防治肾衰及其并发症是治疗关键。原则稳定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稳定内环境平衡 促进利尿 导泻法 透析疗法,四、多尿期治疗 主要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五、恢复期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逐渐增加活动,定期复查肾功能。,六、大出血的处理 应针对病因治疗。低凝期,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纤溶亢进用6-氨基已酸;消化道出血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口服;尿毒症出血应采用透析。 七、预防 1、疫情监测 2、灭鼠、防鼠、灭螨。 3、做好食品卫生及个人卫生 4、疫苗注射,(6) 艾滋病,概述: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临床上有明显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表现,如: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预后险恶,病死率甚高。,病原学: 即人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或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其它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10年。本病经过分为三期 (一)急性感染期(一过性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皮肤斑丘疹。血液可检出HIV及核心蛋白抗原。 (二)无症状感染期(无任何症状,但血清可检出病毒及抗体),(三)艾滋病期 主要表现 1、淋巴结肿大 2、全身症状(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周期性或持续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头痛,抑郁,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反应性精神错乱) 3、各种感染(呼吸系统卡氏肺囊虫性肺炎80%) 一旦发生并发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典型艾滋病,预后极差。年病死率以上,年近,三、实验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 2、抗HIV监测 抗-HIV初筛阳性并经确认实验(蛋白印迹法)证实,为诊断HIV感染的必要条件。感染后至出现抗体前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3、病毒学监测 PCR监测宿主细胞中的HIV前病毒DNA,不仅可提高阳性率而且可早期诊断。 4、免疫学检查 5、机会感染恶性肿瘤的检查,总之 一、确诊病例 1、HIV感染者 有流行病史并抗HIV阳性,急性感染系高危人群在随访过程中抗HIV阳转,并经确认试验证实。 2、艾滋病 流行病学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抗HIV阳性,CD4 总数0.2X109/L,找到机会感染的病原体或抗原或抗体或肿瘤的病理证据,二、疑似病例 1、有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但抗HIV阴性。 2、抗HIV阳性者所生的子女 3、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不明显,CD4 细胞总数0.2X109/L。 4、各种感染要追查抗HIV,如阳性可确诊。,治疗: 治疗原则 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并注意防治各种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 目标 病毒学目标 免疫学目标 终极目标,一、抗病毒治疗 1、反转录酶抑制剂 2、蛋白酶抑制剂 3、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二、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的治疗 1、抗原虫治疗 2、抗真菌治疗 3、抗病毒治疗 4、抗细菌治疗 5、恶性肿瘤治疗,三、对症及支持治疗 预防: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概述: 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 病原学: 即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RNA病毒。 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起病后10-14天出现。,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二周左右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病人的医生属高危人群。,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114天,一般为2-10天 2、症状 起病急、发热为首发主要症状,热程1-2周,常呈持续高热,伴畏寒、肌肉酸痛等发热中毒症状,可有干咳,胸闷。严重者6-12天以后逐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宭迫。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体征 部分可闻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减低;常有淋巴细胞减少,部分血小板减少。 2、血生化检查:酶学增高。部分有肾功能改变。血气分析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减低;病情重血清PH早期多升高、呈碱中毒,晚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3、T细胞亚群检测 CD3、CD4、和CD8细胞绝对值急性期明显下降, 4、SARS-C0V抗体检查 阳性表示有SARS-C0V病毒感染,但不能区别既往感染或近期感染,若血清抗体由阴性转变为阳性或急性期到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提示近期感染。,SARS-C0V抗体阴性不能除外SARS,但症状出现21天后仍未测出抗体,则SARS-C0V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5、PCR技术 可用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疑似感染者的确诊。 (1)阳性说明标本中存在SARS-C0V核酸,但并不意味着存在活病毒。 (2)阴性不排除SARS。,6、病毒分离 阳性表明标本中存在活病毒,阴性不能排除SARS。 7、影像学检查 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一般认为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配合SARS病原学检测,排除其他类是疾病,可作出诊断。,治疗: 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 一、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应用指征: 1、有严重的中毒症状 2、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 3、达到急性肺损伤或ARDS的诊断标准,二、对症治疗 1、高热冷敷解热剂 2、咳嗽-镇咳,祛痰 3、心、肝、肾功能损害,相应治疗。 4、腹泻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5、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三、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隔离治疗。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出院(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胸部影像又明显吸收、未用退热药,体温正常7天以上。),2、切断传染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述: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为特点。 病原学: 即脑膜炎双球菌,染色阴性,菌体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有强烈的致病力。,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与带菌者 从潜伏期末至发病10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染途径-以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一15岁儿童多见,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天,一般-3天 (一)普通型 常见发病过程分为三阶段 1、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无症状,少数有咽痛、流涕、头痛、全身不适等。 2、败血症期 毒血症状出现急骤,如:畏寒、发热、头痛、呕吐、神志淡漠等,此期具有诊断意义体征是皮肤及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常于起病后1-2天内发展为脑膜炎,3、脑膜炎期 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护理
- 浙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2课 保护数字身份》教学设计
-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股东权利股权质押合同
- 小学英语新版-牛津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第1课时教学设计
-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与发展计划
- 幼儿园安全管理流程与实施细则
- 物理学科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 养老院病历管理与质量监控流程
- 机器人采购合同
- 2025年济南政金投资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航证券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探槽工程施工方案
- 电厂环境卫生治理方案
- 2025年闸门运行工(高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13 材料分析题(中国史部分)-教师
- 政府采购公平性保障方案
- 谈黑色变-认识色素痣与黑素瘤.课件
- 智慧社区数字化教育方案
- 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 魏晋风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