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学在旅游中应用.ppt_第1页
产业生态学在旅游中应用.ppt_第2页
产业生态学在旅游中应用.ppt_第3页
产业生态学在旅游中应用.ppt_第4页
产业生态学在旅游中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ur,产业生态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Industrial Ecology in,Contents,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不利影响 无序开发、规模过大等 旅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旅游业的三废 非旅游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循环型旅游的内涵,循环型旅游是产业生态学思想在旅游中的应用,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身心和谐”的旅游活动。 其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目的是“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最低污染”,景区循环型旅游发展模式图,旅游者与旅游部门,景区垃圾,分类回收,生活粪便,沼气化,垃圾处理场 有机肥料 清洁能源 林木生长,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其他生活污水,污水管网系统,交通污染,环境噪声,生态破坏,能源污染,交通生态化,清洁能源区,文明旅游、导游与经商 避免游客超载 提高绿化率 游客量低于旅游环境容量,景区景物,加强保护力度 文明旅游 扩大旅游环境容量,保护景物 延长寿命,提升旅游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减量化过程 再循环、再利用过程,循环型旅游与旅游清洁生产,旅游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模式 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品设计与实施的设计,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旅游开发商、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对环境造成的直接与间接负面影响,实现旅游清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模式 包括景区旅游资源利用、资源与能源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环保投入、废物资源化等。,循环旅游与生态旅游比较,循环型旅游发展的意义,循环型旅游开发设计内涵,资源保护 循环利用,循环型旅游开发设计,基本设施设计,循环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产业组合式发展模式 农业、生态整合型旅游模式 工业、旅游联合型旅游模式 保护型、清洁型发展模式 资源保护型旅游模式 再生资源型旅游模式 环保旅游模式 滨水城市型发展模式 滨江(海、河)、城市嵌套型旅游模式 城市清洁旅游模式,通过农业生产模块与旅游模块的链接和循环带动作用,实现物质、能量、资金的循环利用。 举例葡萄园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整合型旅游模式,工业、旅游联合型旅游模式,以工业企业生产为基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整个工业旅游系统可以看作是由生产系统和旅游系统通过资源、产品联合而成的整体,资源循环利用在两个系统中都得到了体现。 工业旅游循环图,保护型、清洁型发展模式,资源保护型旅游模式 从资源保护和建设角度出发,实现“零排放” 再生能源型旅游模式 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带动整个旅游经济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环保旅游模式 “用旅游养环保,以环保促旅游”,形成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新型旅游产业。 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如,PPP模式,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征收旅游环境污染费等。,滨水城市型发展模式,滨江(海、河)、城市嵌套型旅游模式 例如南京市雨花区 形成以秦淮河为核心,以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区为经济带动,以生态和绿化的环境保障,以旅游为附属产品的循环型大系统。 城市清洁旅游模式 城市清洁旅游模式图,Thank You !,旅游业清洁生产模式,导入旅游业清洁生产理念,旅游企业清洁生产,清洁旅游企业,清洁旅游产品,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等其他旅游企业,旅游饭店,生态旅游,节能,绿色食品,绿色交通,绿色线路,绿色旅游饭店,旅游业清洁生产行动,控污,降耗,治污,环境公益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实现旅游业清洁生产,国家地方法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景区清洁生产主要模式,景区清洁生产模式,景区垃圾,分类回收,景区环境污染,降污控污,生态干扰破坏,减少干扰,资源与能源,减少浪费,环保投入,良性循环,旅游资源,延长寿命,生活粪便,沼气化,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南京市雨花区,形成以秦淮河为核心,以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区为经济带动,以生态和绿化的环境保障,以旅游为附属产品的循环型大系统。,城市清洁旅游模式图,循环型旅游、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以下为附加内容 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以下为附加内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 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 20% 留守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63% 妇女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 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 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 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 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 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