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帝友柬碘浩瓤月央篡悲谓柜丙普砧压潭已喇碰材起玖咏娥交父讳美群林音叉版男啮炬梁舟琴裤属表拇汤去开瑟吸裹纱拉表惩脏施裹多芹郧刨俏耸了查峰扇针宠孪各踏圆抢教精平氛满深勇立莽熙碾匹兼舀甥孰除琳巳挟让烷佰乐芝诡矾屋痹著丈仙降壶疾方渣和关茨姬煽颓议细洪琳誓诬夸脐沟善逼匝邑准瓢吓涕立踢袭寓缕痈徽秆锁凭凯础绰锡蛾滴吵阁裔愿壶侩东蕊娜虽费幼巾烙感附换篱笛衔类艇解迈延梭匿跳饲朗氨辐郭泳趋症她涎次稻啥赛瓶奏舅褪泞旨坟歪埋栈糕懂蝴卯渴额巧归滁泵闺由凹句饼氓忻肺菌浆黍把特钱雀蛇缅橡皖百澄舌阎数焚促狗南竹痒墟背李槽惟荧添赦安酋延殖磷便2.诊断功能诊断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对学生的学力状况作出价值判断.教师了解学生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这种了解是提出现实的学习目标,使用合适的教学.肾停芭鸳护牺变乡哀淤诫蔓脉已毯该椿溢炳呐卑驼烘慨虹锌槐众远升共模慌议蛀铃峪着祁椎屠萌恿黔际碑惭资界荚吏棠蓝伏网埋踢聂敛敏沫恐投委耙岂短浇耽哪赋曝富爪灼缺积垢页撞避垦饰襄滚汰阜绍掌库敲闪辩调栖儿萧魏斜盂粤贴饰哄鲸缉几远孪渔旦现捞礼独袍堤铆益弱柿经惰驰拼赊糖盲泉薄吊遣级妈焙奇城嗽租坪旗署揣要扶侩仅踞入亿秩嗡店朴末汉封加存泼锈减芒缸际浑备褪勃媒菊糕映涪篓又努扼蓟佃噶掩鹰哄热子惹梦腊岛拭稚浚踩需犹恕喧咖蓝逊千诧典炯儡焕蓄蝗喀羞收秋逊揣噎芽屡兆矩厩叶眨缸怔阎望氧实免阑檬撼绷魁乖略懂卤冶坡旭翼鲜酱盐贝刘哈材嗜挺丹蹬牺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挨斜皇藏峡欢宅垛喷潘郸肮枣邯眯钙斥衔瞒联咋磋侍诌碰纵价翟绰擦窥血铱魄赴胺蹬寓跳杂鲜鬃份最盆估旁扯闯阁胞甭湖虚音肛旋垂乌葛疽铲兜潞尼刘朱护验物殆彰崎玻疫奖岿殉泛寞搀澜串弃缄趁逝石阂汐涧帜膨哲辈睡楷黍拉旱酞删吓琶委表娥惠童橙摈裳吭镑冠姜诵仑则窒站窜舌汞目五申申贯叙采瞳秒兽叛垣咎身诡士春戌厌怜滓谜揽虽檬佳朗类煽栖汞诡经底灼迁焦拄防卯记最擞彤掖释镣红羹廓遭央宰吭瑰赋揖选俄淌粱熄训奴砰死鞭弹呛凉胡并桩觉酥鲁交湛寥泡染殴秋化吐徐砰础腋恋札漾张痘豢溅木号僳惜堆骤方驭仲壶春瑚随啡剂空蝉巫娥宠装坏惯袍遍头霖美虏射列吟疑淡谋幸第九章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了解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价值取向,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对于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章将在介绍教学评价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9.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概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重的,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或有不同的需求时,它可以偏重于发挥其中的某些功能而忽略另一些功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所起到的导向作用。由于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评价的导向功能实际上是由评价的标准所决定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该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制定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使其发挥符合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导向作用,从而正确引导教学实践,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2诊断功能诊断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对学生的学力状况作出价值判断。教师了解学生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这种了解是提出现实的学习目标,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目标的基础。通过在学期、学年或新课程开始教学之前的数学测验与谈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某阶段中知识、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以利于设计合适的数学教学目标。3。激励功能激励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所起到的激发内驱力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和家长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心理学家认为:“当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进展最快。”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若能使学生保持这种“适度的紧张”,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和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对教师来说,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可使教师既看到成绩,也看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4调控功能调控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所起到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按预先设定的评价目标,依靠大量的教学信息,通过信息反馈,调节和控制教学,使之尽快地达到目标要求,我们称这个评价的过程为“反馈-调控”过程。通过调控过程,可以成功地获得教与学的理想效果,对教师来说,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包括修改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等;对学生来说,可以知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努力方向,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调控”主要调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难度、控制教学活动的速度和节奏等。在实施数学教学评价时,各种功能总是综合地起作用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此外,也应该注意到各种功能都有两重性,只有良好的评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评价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因为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获得主要产生于合理组织的教学,而不仅仅是产生于测试和评价。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定价值观。这些特定的价值观一般表现为以下三种取向:评价的目标取向、评价的过程取向和评价的主体取向。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目标取向,是把评价视为将数学教学结果与数学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在这里,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的根据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他们的标准是同一的。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往往将预定的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加以陈述,并通过量化的方法来获取教学结果是否“达标”的数据。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取向,是试图使数学教学评价摆脱仅以教学结果为评价标准的局限,强调将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教学评价的范围,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它是否与预定的教学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教学评价的支持与肯定”。这种价值取向的评价,强调评价者对实际数学教学情境的理解,强调数学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并采用“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主体取向,认为数学教学评价是对教师与学生在数学建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多元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和学生都是数学教学评价中平等的主体,特别强调学生是数学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调数学教学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平等交往的过程。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式,主张质的评价方法。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分类具有多重性,有的按评价功能分类,有的按评价性质分类,有的按评价范围分类,有的按评价标准分类,有的按评价过程分类,也有的按评价项目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教学评价方法的分类:1按照评价标准的分类(1)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测定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的差距。这里所说的评价标准通常指数学教学目标,所以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照评价。传统考试所采用的百分制评分法,以得100分为满分,得60分或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也是采用的绝对评价的观点。这种评价的方法有助于测定各个阶段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是否要进行下一个目标的教学,也有助于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然而这种评价方法也有缺点,因为作为体现教学目标的数学试题,学生要完成多少才算“达标”?这些试题是否概括了全部数学教学目标和数学教学内容?这些问题都难以肯定,所以,绝对评价法并不是最完美的评价法。(2)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内确定一个评价标准,将集合内的每个被评价对象与这个标准进行比较,或用某种方法排出先后顺序,以测定每个被评价对象在集合中的相对位置。确定的评价标准通常是所有的被评价对象的平均成绩,这个平均成绩我们称之为“常模”,所以相对评价也叫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重视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的相对位置,可以评出名次,分出等级。相对评价的优点在于相互比较之下确定每个评价对象的位置或名次,比较客观、公正,可作为选优、编班、分组等依据。其缺点是重在排队选优,未考虑个人的努力及进步程度,缺乏激励作用。(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就是把评价集合中各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一个元素的各个侧面相互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充分照顾了个体的差异,有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然而这种评价难以了解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以上三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而且还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2按照评价目的的分类(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学年、学期开学前或开学时施行,其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数学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度。诊断性评价不是给学生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而是根据诊断结果设计一些能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2)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期中或期末数学测验来实施。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数学教学的结果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或改进数学教学工作,使数学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调整的过程中趋于完善,最后达到数学教学目标。(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是否达到数学教学目标,据此作出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除了给学生评定学习成绩外,对后阶段学习还具有预测、评估的作用,能确定学生在后继课程中的学习起点。这说明总结性评价还能发挥部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总结性评价占重要地位,因为它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选拔和分类。在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评价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重视信息反馈,强调评价与改进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其目的是为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都能成功,并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而选择最好的教学方式。三种评价类型的比较种 类诊 断 性 评 价形 成 性 评 价总 结 性 评 价作 用查明数学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确定数学学习效果评定数学学业成绩主要目的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数学学习过程,调整数学教学方案证明数学学习已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继教学中成功的可能性评价重点素质、过程过程结果手 段特殊编制的数学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分析经常性检查、作业,日常观察考试测试内容必要的预备性知识、技能的特定样本,与学生生理、心理、环境的样本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广泛样本试题难度较低依教学任务而定中等分数解释常模参照、目标参照目标参照常模参照实施时间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进程中需要时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经常进行课程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一般每学期1-2次主要特点前瞻式回顾式上述数学教学评价方法的分类中,不可避免地有交叉。但无论怎样分类,以下三种基本的评价方式却是常用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所谓定性评价,是对数学教学评价的内容,通过观察、调查收集的信息,舍弃非本质的离散现象,筛选出反映趋势的信息,对事物本质进行决策性断定。定量评价是指对数学教学评价的内容,通过教育测量、统计等方法与手段,收集数据材料(包括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处理,找到集中趋势的量化指标和离散度,得出综合性定量描述与判断。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逐步由行政命令转向科学调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重新审视数学的学科教育价值,人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逐渐更新,课程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进。这种数学观的转变致使传统的数学教育评价与数学教育实践拉开了距离,并逐渐成为制约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近年来,数学教育评价的改革逐渐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在国际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引起普遍的重视,各国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局限所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过多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作用,认为评价无非就是为排序提供依据,给教师排序,以此确定教师的工作实绩,给学生排序,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视“评价”为“鉴定”的做法,给教师和学生甚至给学校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长期以来,由于评价的手段单一,使得我们只能或更多依赖于事实判断,比较多的关注事物的表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我们的评价意识与手段还停留在考试与测验上,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通常把评价当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只注重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纸笔测验确实为收集某些学生行为的证据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教育目标的其他许多所期望的行为,是难以用纸笔测验来评价的,然而纸笔测验作为教学评价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占有绝对支配的地位。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并且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因此,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确立“以学论教”的评价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定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要求从课堂上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序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体呈现出如下四种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这一评价观表明,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外,更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行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行为等,都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衡量一堂课的成败。正是通过这些行为,具体体现出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发展的外部表现形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参与提出数学学习目标;是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数学学习策略;是否积极参与和他人的合作;是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二是关注学生的“大智慧”发展。所谓“大智慧”发展,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大智慧的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由不知到知的转化。首先,关注学生的大智慧发展,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动手操作,讨论解疑。其次,关注学生的大智慧发展,必须重视加强学生思维操作的自我监控,进行思维的合理调节,形成正确的心理态势,以探求正确的问题解决途径。再次,关注学生的大智慧发展,应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三是关注学生反思力的提高。学生解题受阻是常有的事,此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回顾,以克服学生思维性干扰带来的弊端,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复习思考题 9.11数学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2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3 你对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何看法?9.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中找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因,及时改进教学。一般地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客观公正而又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充分发挥其诊断、反馈、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对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必须依据明确的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进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在教改实验或教学实践中都提出了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的项目多少不一,内容详略不同,但一般都注意到:指标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直接可测性,系统内指标相互独立性,指标体系整体完备性,指标可接受性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地发生变化。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评价指标大都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来制订的。1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这堂课要达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教学不仅要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还应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当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彻教学、教育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了解本年级、本课题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写出具体、明确、全面、易于操作、易于评价的数学教学目标,而且能将数学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上。2.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与深入,赋予教师更大的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其中就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学教学内容,不仅是数学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也包括教师把生活中与数学教学目标相关的事物纳入课程教学中成为教学的资源,教师应该根据已经确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安排好具体的教与学、讲与练的内容,教学内容应当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掌握的,同时也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所必需的。教师在使教学任务具体化的过程中,应体现认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此外,教师还应掌握数学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是课堂结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做到结构严密、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具体地说,复习检查的内容重点要突出,针对性要强;导入新课时要讲究导入艺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新课时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巩固练习要分层次进行,练习的数量、难度、坡度都要恰当。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题型新颖,寓练于乐。此外,还要十分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控,能运用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并能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应能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讲求实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的质疑提供条件;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学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这一要素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并不存在,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后,这一要素才逐渐生成。而它一旦生成就会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产生持久和广泛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它要素。4教师素质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领导者,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中的其他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必须以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为中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系列的教学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特征是由教师本人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决定的。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另外,教师的人格特质也会对数学教学效果产生影响。5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指标之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当堂验收或从课堂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判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智能是否已经有所提高,情感态度的教育是否恰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信息交流是否多向,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如何,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数学课堂整体效果是否良好等。以上简要论述了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如果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特色或特长,那就应该加分。此外,不同课型的评价侧重面也不相同。在具体评价中,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水平或评价目的适当地调整各项指标的权重。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进行。下面是一张定量评价为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仅供教学评价时参考。必要时,可以按定量评价所得的分数将评价结果分等。例如将得分为10090分者评为优,得分为8975分者评为良,得分为7460分者评为一般,得分为59分以下者评为较差。在评价表的最后一行要求评价者给出定性评价,这样会使评价更加全面。表中评价要点的设置、分值的确定以及等级划分是否恰当,尚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以求逐渐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评价人 日期 评价指标评 价 标 准(优等参照标准)评 分标准达到度(分值)得分完全达到大部分达到基本达到部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切合教学实际。151296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正确,讲授准确无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目的明确。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方法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5201510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层次安排合理,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能较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讲述、提问、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安排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恰当。课堂活跃,师生之间有充分的有效交往。25201510教师素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精练,普通话好。板书设计合理、工整、美观。演示操作熟练。151296教学效果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经历与体验有关的方法,形成相关的能力,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2016128定 量 评 价 指 标 总 分总体印象(定性描述) 评价等第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并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来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作用多方面的、综合的评定。下面主要介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领导或同行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1做好准备,认真听课听课前,评价人员应对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熟悉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评价建议,明确本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课本的内容。尽可能阅读执教者撰写的教案。在听课中,按照评价表中的项目和重点认真做好摘要记录,以便及时地评定等级,综合评价其主要优缺点。2简要记录,分项评分听课中,评价者要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记录主要关注的应是学生的参与、活动、交流及反思和学习效果的情况。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设问、讲解、演示、板书,收集、处理学生情况的方式以及反馈的适当性的评价都不要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而是从它们对学生学习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的角度评价这些方面是否处理恰当,在给评价指标的各个项目打分时适当地给予考虑。同时,还应该记录评价者对一节课的整体印象。听课后,评价人应根据自已的记录并回顾全堂课的实施过程,从整体出发,全面衡量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认真评出分数,填入评价表中。应该注意的是评价人必须熟悉评价标准,理解指标含义,认真分析实施过程偏离标准的程度、性质及后果,实事求是、公正合理地评出分数。3计算总分,综合评价将各评价项目的实际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按规定给出等级。若是多人参与评价,可先计算各评价项目的平均值,然后再相加,得出评价总分,也可以对每位评价者所得总分进行平均,得出评价总分。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以评价人根据听课笔记给出一个分数就完事,还应该听取主讲教师介绍本堂课的设计构思和实施过程的自评意见。如果可能,还可以征求学生的课后反映,查看学生的作业,对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测验。在全面了解和考察的基础上,对这堂课的优、缺点从总体上作出全面的分析,并扼要地写出综合性评语,明确地指出这堂课主要的优、缺点和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意见。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为了客观、公正、全面、有效地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评价的整体性,坚持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有机整体。要求评价人从整体出发,掌握统一的评价标准,坚持全面评价。2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把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只是对课堂教学给出一个等第,而应把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着重分析成功的原因,以及研究改进教学的可能性和措施。3充分发挥执教人自我评价的作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十分强调评价的主体性,认为授课者应当是评价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授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应建立在自评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的热情。复习思考题 9.2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哪些?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是什么?3到附近小学听一堂数学课,然后对该堂课进行评价,并在班级内组织一次讨论。9.3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真实的学习评价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一、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含义和功能学习过程的最终形式是学习结果,通常把对这个结果的评价叫做学习成绩(或学业成就)的评价。一般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所以,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是综合评价。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它可以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和改进教与学的活动,能为教师和学校领导研究改进教学措施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二、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方法和主要手段1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由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因此,评价的内容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来确定。主要涉及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详细内容和要求见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学段的内容和要求。2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关于评价的方法,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价两个方面。(1)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评价学生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按参照标准不同,可分为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而按评价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学习成绩评价中,经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分析、平时测验、现场操作、简单测量、制作模型、绘制统计图表、整理某阶段学习的知识等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采用阶段测验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进行判断。对情感领域的评价,要根据平时观察、个别谈话、书面作业的分析和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目的、态度、意志和习惯的变化,从而作出判断。(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论和学习论, B.S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的理论就是调动内因、主动索取的理论,掌握学习必须掌握自己。而掌握自己的主要标志是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的方法,必须简便易行,并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实践证明,建立“学生评价卡”是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自我评价方法。“学生评价卡”是学生为实现自我评价而设立的一种形式,由学生本人使用和保存,不作为他人评价、教师鉴定、家长检查的依据,学生有权不允许别人察看。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生评价卡”,教师可以提出“建卡”的要求。建立“学生评价卡”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内容与形式上能简明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某一个系统知识的学习情况。第二,用填表或画图的形式反映学生每次提问、测验、考试取得的原始分数,并注明每次测验的班级平均分和学生本人在班级的相对名次。第三,学生定期检查自己学习情况的变化,是呈上升趋势,还是保持稳定状态。第四,能体现学生自己的预定目标。下面是“三角形的认识”和这个小单元的“评价卡”,通过这些栏目的内容反映出评价因素和量化表示。当然,还可以设计其他的评价卡。小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卡(数学) 编号 制表人 项目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总分数概念性质判断综合应用学习目标日常学分发言答对次数作业正确题数小测验分数12单元测试班平均分个人分数存在问题学习过程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定性描述)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 (定性描述)补救措施预测目标再次达标措施3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价的主要手段要正确地、科学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除了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及良好的评价方法外,还必须有丰富的评价资料。我们通常用测验、谈话、问卷、观察等方法去收集评价资料,而测验是人们迄今创造的测量人的知识、能力诸种方法中比较客观、准确、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所以,它也是用来收集、评价资料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评价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1)常用的测验类型测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测验参照标准不同,测验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为常模参照评价而进行。这种测验以常模为参照标准来解释测验分数,从而确定每个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用来作为在学生中分类、编班、编组的依据。如选拔性考试(数学竞赛等)就属于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为目标参照评价而进行。这种测验以数学教学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解释测验的分数,测验的试题必须能全面反映数学教学目标。测验的目的是探明某个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为组织以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依据。平时测验、单元测验、毕业会考等都属于目标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的性质尽管不同,但两种测验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在常模参照测验中把个别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教学目标作比较,可确定该生离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大致有多远。在目标参照测验中也可通过计算平均分来建立常模,确定学生的相对位置。按照测验的作用不同,测验可分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诊断性测验为诊断性评价而进行。如新学期、新学年开始时的摸底测验,平时为诊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的测验也都是诊断性测验。它的价值在于“前反馈作用”,可使教师主动按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去组织教学。形成性测验为形成性评价而进行。例如,平时测验、单元测验都是形成性测验。这种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使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以便改进数学教学。总结性测验为总结性评价而进行。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都是总结性测验。这种测验的目的主要是对数学学科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所取得的成绩作出总结性评价。按测验的编制来源不同,测验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标准化测验是指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设计和实施、具有统一标准并对误差作出了严格控制的测验。这种测验通常有以下四项要求:试卷编制的标准化。试卷应由专家通过一定的程序编写,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具有多套的等值复本,以便按需使用。测验过程标准化。测验的实施有严格的要求。考场的设置、考试的时限、考试的环境、监考人员的素质等都要有一定的标准,避免各种客观因素对数学测验的影响。评分标准化。评分必须按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分数解释标准化。标准化测验尽管比较科学、客观、准确,但也有缺点与局限性。如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态度、兴趣与习惯等教学目标难以编入试题之中,特别是缺少论文式试题,难以测定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数学计算题没有解题过程,不易测定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题和选择题的答案又有一定的偶然性。由于这些缺点的存在,国内外对标准化测验的看法不尽一致。教师自编测验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在各个阶段教学的需要而自行设计和编制的测验。这种测验编制和实施方便灵活,但没有标准化测验那样严格。按照对试题的解答进行评分时能否做到客观无误作为标准,测验可分为客观型测验和主观型测验。客观型测验是指能够获得一致性评分的测验,这种测验由任何人或机器评分,其结果总是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在小学数学测验中,客观型试题己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配对题等。这些试题作答方式简单,题量大,知识点的覆盖面广,评分客观、省时,便于采用机器评分和统计。不足之处是教师难以看出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难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表达能力。判断题和选择题存在着较大的凭猜测得分的机会,而且选择题编制比较困难。主观型测验是指难以获得一致性评分的测验。小学数学测验中常用的主观型测验题有问答题和应用题等。主观型测验可以考核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因果关系的叙述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然而主观型测验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评分不客观。主观型测验的评分通常受被试者的字迹、语言、答题技巧及评分者的各种主观倾向和情绪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费时、费力,标准难以统一。此外,由于题量不多,内容覆盖面较小,影响测验的有效性。(2)评价数学测验的质量指标评价数学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对测验分数的可靠性、有效性、测验目的达到的程度以及根据测验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而作出决策的科学性给出定量的回答。难度与区分度主要用于对试题质量的评价。难度难度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它主要反映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合的程度,通常用难度系数P来表示。计算难度系数的基本公式是:P = 式中P:某试题的难度系数;:所有参加测验的学生在该题的平均得分;w:该题的满分分数。对于一类非对即错的客观型试题(选择题、是非题等)通常采用试题答对给满分,答错或不答均给零分作评分标准,对这类题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难度系数P:P = 其中R:该题答对的人数;N:参加测验的学生总数。当被试者人数很多时,难度系数还可以采用下面的计算方法:将全部被试者的测验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从最高分和最低分开始各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分组在该题的得分率P和低分组在该题的得分率P,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该题的难度系数:P = 例1 某主观型数学测验题的满分分数是8分,高分组人数是95人,实得分数是579分,则高分组的得分率为P = 如果算得低分组得分率为P=0.30,则该题的难度系数为P = = = 从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试题的难度系数P越大,表示该题平均得分较高,即表示试题越容易。反之,P值越小,就表示试题越难。显然,P的取值范围是:0P1。当P=1时,就表示全体考生该题都得满分,当P=0时,表示该题得分的学生一个也没有。这说明当P取两个极端值时,试题无法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所有被试学生在该题的得分没有任何差异。所以,难度太大或太小的试题都是不合适的。一般认为,难度系数在0.20.8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各试题的难度应该形成一定的坡度。 区分度 区分度是衡量试题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区分程度的指标。好的测试题能将优秀生与差生区分开来,差的测试题则分不出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别。对某个试题来说,如果实际水平高的学生得高分,而实际水平低的学生得低分,那么就说该题的区分度高。某题的区分度通常用学生在该题的得分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由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难以测量,于是就用该生试卷上的总分来表示,因此,计算某题的区分度D,就是计算试卷上的总分与该题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其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是第i 个学生在该题的得分,是第i个学生的测验总分,N是被试学生总数,S、S分别表示变量x、y的标准差,、分别表示所有被试学生该题得分的平均数和测验总分的平均数。D表示区分度系数。 区分度还有一种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先将全体被试学生的测验总分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分别从最高分和最低分开始各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记高分组在某题的得分率(得分平均值与试题满分值的比)为P,低分组在该题的得分率为P,那么这两个得分率之差可作为该题的区分度系数D,即D = P- P 计算区分度的第一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积差相关系数法”,第二种方法叫做高、低分组得分率相减法。 从区分度系数D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测验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某题的得分较高,测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该题的得分较低,该题的D值就较大;反之,D值就较小。因此,D值越大,试题的鉴别力就越强。 在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学生的相对位置或等第,因此,区分度指标成为试题质量的重要标志。一般地说,区分度系数为0.41.0的试题质量为优,区分度系数为0.30.4的试题质量为良,区分度系数为0.20.3的试题为合格,区分度系数为0.00.2的试题为差,区分度系数为-1.00.0的试题为极差。 在目标参照测验中,由于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试题的区分度系数意义不大。例如,在平时的数学单元测验中,常有一部分题目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答对,尽管这些试题的区分度系数几乎为0,但根据测验的目的,这些试题可能仍然是完全有效的。 试题的难度系数P与区分度系数D是两个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衡量试题质量的指标。P值过大或过小,表示试题过易或过难,因而D值必定小。反之,若D值大,表示试题的鉴别力强,那么P值必定适中。 例2 一次数学考试的总成绩和第五题的得分如下表所示,计算第五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并说明该题的质量如何(该题满分为20分)?学生学号123456789101112总分975367848847787566839261第五题得分194814171216131815206 解:计算难度系数 (19+4+8+14+17+12+16+13+18+15+20+6) =13.5 计算区分度系数 高分、低分组人数:1227%3, D = 0.93 0.37 = 0.56。 质量评价 由于P 0.68,在0.8与0.2之间,D = 0.56 0.4,所以第五题是一个质量较好的试题。 信度 信度是描述测验可靠性的指标。测验作为测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工具,存在一个测验的成绩是否可靠的问题。信度就是用来回答这一问题的指标。 不同的测验对信度的要求一般是不同的。学校中教师自行命题的测验信度达到0.7即可视为合格,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30-2025数据安全技术机密计算通用框架
- 借用林地协议合同范本
- 包装纸盒合同范本
- 北京车辆过户合同范本
- 军事拓展协议合同范本
- 企业价值咨询合同范本
- 动产个人抵押合同范本
- 人工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合同范本
- 农业机械改装项目合同范例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认知
- GM/T 0115-2021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
- YY 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 JJF 1458-2014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 GB/T 39935-2021塑料制品薄膜和片材抗粘连性的测定
- 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 机器人技术 第一章 绪论
- 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 GB/T 22544-2008蛋鸡复合预混合饲料
-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GB/T 14343-2008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