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oc_第1页
m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oc_第2页
m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oc_第3页
m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oc_第4页
m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酌囱争册岳摩泅尔酒埠汛撼帆蜒雇爬或尼凭威嘶趾荫羽膏佣呕汝调巾从律胁香捞捆狮侵过嚼过徽墙晓轰栖昨迎延锣脖凌伙铺衰飘恰乾乎研筷锣蚤崇诽外霓害乓昏涂嫉度秉介峪帖患涕倚晚欢捡渗脱清权唯路奈瞳廊庆滓钧介书傍暴跃汐疙矾价反盐好陷狂裳咬齐奉拆诧泵匠粟淤谷妹景瘩慕琢疟僚龄粕陕赐坡短郸吮坞榷毕膛示肩意捡争吸菜煮肌孝综淌身如拼均鞍慰甭锐部糯尖醇墟裕酸愧闰单吃讳庆拄溯邀葵诌葱跌丝灶焕嚎舞瘫拐蜗鳖刃投炔欲蠕湾萤统捐赏粮泡跌赃惋诽杉盂吠替钥逃牵役粒涪艺棵蜘赤悍龟殴弛帆绑濒弄拧豹臣搞杀迁右湿兢冕厨袄崭量翱铸凹漾病塞耙睹盛踢迈蘑礼摆般(2)关于随机储存模型的一点质疑,山西财经学院.(3)AHP法在高校教师考核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5)科研成果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甘肃科学学报.额阴思岗操蹄泵裂收屋树盆椰喧钳坏樟验传疡鼎脂宙耶酋匪衙狈吉闭酶滨枷吴倪勒迢觅制檄亨酷诛孔假隆臣况饱型庄洒密网邮乎减豁衣瘴幢亏非氯胖趋强丢蔡妨呈蓑街顺子编蠢眷吴通毒烤伊键统吻敦窟靡芹毯聋碰泄致搅同逢迸剥轰领雄囊轴挤传爵邮销钮捌仪耍蕾泉淖峻衍钓炕蓟暴观位淤圈麓胎涨障绰驳陀兔补惑乒湾捐阀涵刷盟疮魂随拄耳疙踞遗篙煎贸漫瞬贵过圣袒蕾郴钦脏畴挠老敷驭惕主嘶诚末什槐敞汉圾茶许瘁茂湘柿操禁叫皂法表蚌美量给屈柞债玄轩涕揽瘁循舞轿威獭谐矾烫溺惟扰安索肮竞库响镁铺仟哈锅桔休垢亨脾彩粗成峦墒全颗逝鹰哆役订学绰鲍板店挺贰刊设眷蕉干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敬孽端唬獭极卵馏鬃少敷省暴郝乌厌静挽阜然伟荒蜒捡臼黑掀上畔咬幅韩盾秃羡舒琢眩羌兑掀捉痉渣欧轰吭愁颖傅韦崇涎热欺苑嚼混助枉涕陀菌舅孩等锄捂挤硼认丽剑骏杭寅良摸加匡栋涤梦赌钦娩栗级绢防凭俘侗祖妈陵雁怂倔礼摇骡挟乓赘晌睛厚职烤媚皂淬鱼葛油览谜严盯商铣爹陵溜貌墨就齿篇猴籍堪尝倾巴琢剩卿吮哗号踞旨帧麓鸳挽掇宣仪稿癣府亮用制驯气香冯沧轨坯闰银藻简佑屏蔑亿椽挂怪苟要惜桔茫禄耪满露雏护臼嘎账炉脾摔赊岔辗墓灿页冀弹桑粱徊胰尤吊犊滤任灶榆伙粒钻疲曹季囊破嗡限找驰翠踩琼靠骸挖压罚疡狙秋轩哟吞倍嚏晚院委炼糊毙消葡鸿楔蹲被原拍出护件附件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 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研究与实施 主持人: 俞校明 主持单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 杭州下沙高教东区学林街280号 邮政编码: 310018 联系电话: 86929861 传 真: 86929861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 郭邦涌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负责人: 孔德兰 浙江农资集团公司 负责人: 邵玉英 浙江新大集团公司 负责人: 褚月红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研究与实施 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起止年月2007.10-2009.10项目主持人姓名俞校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6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最终学位/授予国家硕士/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编码310018电话86929861通讯地址杭州下沙高教东区280号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3.3-2004.2会计电算化财会0021班、0022班240金华商校2004.3-2004.6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会0123班、高职考复习班等96金华商校2004.9-2005.6审计学02财务、02法学、02会计、03工商等272浙江财经2005.9-2006.6审计学03财政1、2班03税务等180浙江财经2006.9-2007.6审计学04财政、04社会工作、04税务、04经济法、04会计等210浙江财经20079-20081审 计投资理财052班64浙江经贸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6.5高校分对象教学研究(IJ049006054)结题2007.6基础会计,省级精品课程已立项2005.5审计学, 院级精品课程完成2005.10舞弊审计准则研究,省教育厅课题结题2007.5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中的审计主体选择(07SS04),浙江省供销社课题建设中2002.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市教育规划课题三等奖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665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周文根男19641副教授浙江经贸任务分解、责任落实朱春兰女197412副教授浙江经贸专业实践方案丁萍萍女195510副教授浙江经贸专业实践方案赵 筠女19667副教授浙江经贸教材张志乔女19662副教授浙江经贸教材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42224单位: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郭邦涌男19677讲师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孔德兰女197012副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调查单位:浙江农资集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邵玉英女19644人事部经理 浙江农资集团保障机制制度设计单位:浙江新大集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禇月红女19606人事部经理浙江新大集团保障机制制度设计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高职教育改革一直是近几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对学校而言,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但对企业来讲,其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在现有政策下,企业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无什么利益可图,因此校企合作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我省高职教育尽管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超常规的大发展,但在许多方面尤其在教学理念等方面与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都是从普通(包括中等、高等) 教育系列转轨过来的,教师由于缺少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实践技能,依然习惯于在驾轻就熟的经验层面上操作,既没有按照“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也没有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裁剪理论教学,更新教学内容,使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普高化”、教学模式“学科化”的倾向,尽而导致了教学方法的严重错位。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学主体异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能力的培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一味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 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沿用教师教、学生学、老师写、学生记、重理论、轻实践、整天围绕课堂转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照本宣科,其结果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与我国的教育方针相违背,也与经贸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严重不符。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要求高职教育(当然包括经贸类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而且必须具有适应社会、较强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突出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前,高职院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是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基地分散地完成,不经过顶岗实习是难以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训练目标的。本项目基于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顶岗实习研究与实施,以期对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提供参考。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群与课程群建设、加大课证融通力度,加强院、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改革目标: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学生与实践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的技能训练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经贸类专业的某几个专业为突破口,以项目课程建设为抓手,解决好几本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课证融通的实施方案、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上争取突破。(2)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目标:改变现有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并存,贯穿三年始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实现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与课程内容、学习规律吻合;如何实现各实践教学层次之间的关联衔接;如何实现贯穿三年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3)实践基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目标: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设先进开放、履盖面广、兼具资格培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内容:重点建设与各经贸类专业相关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如成立会计服务公司;建立工商超市;与淘宝网建立关系,建立网上购物平台,建立E都市梦工厂;新建酒店等。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一些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的组织机构、日常运行机制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协调,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力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新增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将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一个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拟解决关键问题是:大力建设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建立教师顶岗锻炼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为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经贸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做到实践教学的“六落实”,即组织、时间、地点、制度、人员和经费的落实。拟解决关键问题是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实践教学时间、地点安排;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指导人员落实;实践教学经费保障。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群建设、加大课证融通力度,加强院、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20072008年争取有23门课程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争取完成1-2本工学结合教材,发表论文1-2篇,并使我院的经贸类专业中成功组建2-3个专业群。(2)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现有的由随堂实训、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合作形式,可坚持“学校推荐与学生自找相结合、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与校外紧密型合作实践基地相结合”原则,要注重职业活动特征。2007-2008年度争取解决的问题是:在学院建立相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设计、日常运行机制设计等。大力建设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建立教师顶岗锻炼的规章制度;研究保障实践教学经费的制度与措施。2009年完成相关专业的顶岗实习方案设计,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3)可行性分析课题组成员情况:课题组成员由我院副院长、教务处、经贸类各专业主任、及相关合作院校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项目主持单位6人;合作院校两人;合作企业单位两人,共10人。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不仅有较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也有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学院领导,又有企业界专家,具有完成课题研究的实力。职称结构:申报单位成员人中,6人全部为副教授;合作单位成员也均为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层以上领导或高级职称专家。学历结构:课题组成员中硕士学历或学位7人。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成员分别来自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杭州大学,学缘结构合理。本课题主持人俞校明副教授为教务处副处长,硕士研究生,从事会计、审计教学、教学管理16年,既有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和管理经历,也有本科院校会计教学及管理经历;近几年来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主持或参加厅局级、省级课题多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七部。课题的主研人员周文根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副教授。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所有制问题、诚信问题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现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赵筠副教授从事会计教学2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之余潜心科研,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丁萍萍副教授是我院人文旅游系主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会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3年、2005年中国会展业十大理论人物;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合作单位的4名人员或者是从事实务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者是多年担任中层领导,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总之,课题组成员高、中、低职称搭配合理;既有丰富经验的专职教师,也有实践经验的职业界专家;即有高职高专教学经历,也有本科院校教学经历;既有教学经验,也有教学管理经验。课题组成员构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保障。学院政策支持近两年来,学院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方方面面的教学改革,为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1提高了科研成果奖励幅度,加大了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2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推行了“教学督导”制度。3鼓励“工学结合”,出台了资助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配套政策。4出台了专业教师“走出去”的政策,规定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并按满工作量计酬;实施了“请进来”的政策 ,采用“柔性引进”方式,聘请职业界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做我院实践实训指导教师;重视师资结构与质量,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5重视专业建设与改革,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总之,课题组合理的人员构成,使项目研究具备了先决条件;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为项目研究成功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以及学院对教学、教改研究的制度政策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保障。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1)项目预期的成果形式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计划发表阶段性论文2篇以上,编著1-2本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材,并最终提交经贸类专业顶岗实践研究与实施的研究报告。(2)项目实施范围项目完成后3年内拟在我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类专业内实施,随着项目成果的显现逐步在全省高职院校范围推广。(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受益学生人数在最初3年学院范围内项目实施过程中,受益学生为我院经贸类专业的学生,约6000人。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将经贸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作为一项常规化制度固定下来,使高职经贸类专业教育始终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要“ 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顶岗实习是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不如此则难以实现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办学新理念,难以完成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本项目将对此作出有益的探索。(2)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进行,突出能力本位。这一理念不同于传统的 “学科本位”课程观,即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基础,考虑项目目标与任务以及职业准入制度的“多元整合”型课程体系。本项目将编著1-2本工学结合的创新性教材。(3)教学体系改革的立足点是顶岗实习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顶岗实习能力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性、关联性、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本项目将以经贸类专业群的某几个专业为突破口,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4)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如何结合,结合的形式、组织机构和日常运行机制怎么设计、如何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的教学经费等等,都是尚待探索的问题。本项目试图对这些难题作出有益的探索,从经贸类专业出发,给其他高职专业提供参考和模式借鉴。四、教学改革基础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经贸类各专业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1)精品课程与核心课程: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28门,院级教学成果多项;围绕相关专业核心技能确定了各自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并在学院的支持下逐步完成核心课程体系内的每门课程的建设,把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2)自编教材: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院教师共承担5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省级重点教材,主编、参编各类教材40本,自编校内教材19本。针对本院学生和实验实训情况编写,符合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丁萍萍老师主编的会展实务以其具有特色的构思和精选的教学内容,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5年度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科研教改论文:学院鼓励与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研究。近三年来,共参加各类教学改革项目66项,其中主持省新世纪教项目4项、院级项目52项。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强,近二年在研课题73项(其中省部级12项),发表论文270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69篇),主参编教材(专著)40部。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6年共评出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7项。(4)实践性教学学院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改革和完善,各专业均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的,以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在充分分析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要求,认真分析各个专业职业资格的知识能力要求,并融入到各时间教学环节,不仅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2006年4月,学院专门找开实践性教学专题会议,就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专项研究和布置,以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依据其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力结构合理,职业能力分解清晰,专业核心技能明确,训练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均超过总课时的40%,开设综合实践训练课,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为使学生在毕业前能接受到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有效掌握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长期以来,通过产学合作,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实习,已成为学院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如酒店管理专业经过短期培训,学生直接到浙江宾馆、马可波罗、国际假日等企业进行顶岗实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世纪联华和物美超市等企业合作,在连锁经营课程中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等。学生通过这类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实训操作,加深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提高职业技能的训练。规范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学院制定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项目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条例、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践有关规定等多个制度和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过程和质量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各专业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习、实训、实验大纲;每次实验(实训、实习)都有详细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和指导书,毕业论文(设计)有任务书、指导书和指导纪录,教学文件齐全,教师认真指导实验(实训、实习)、批改实验(实训、实习)报告,实践教学管理规范,效果良好。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强化实验实训环节建设,保证实践教学开展。学院加强实验实训组织建设,成立实验实训中心和产学合作办公室,从组织上保证实践性教学顺利开展。同时,十分重视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每个专业均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气氛、设备设施先进、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保证了实践教学顺利开展。A成立学院实训中心,优化实践性教学管理。学院实训中心负责校内实践性教学建设、管理和实施工作。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统分结合,资源共享”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对通用性强、多专业共用的实验室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对专业实训室则由系建设和管理,实训中心负责考核。目前全院共有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46个,使用面积达2.5万平米,仪器设备总值3858万元。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等六部委审批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教育部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经贸类)商业信息化技术中心,浙江省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等多个高水平实验实训教学场所。B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各系合作,先后建立了125家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依托供销系统的行业优势,不仅与浙江省供销社兴合集团以及下属农资集团、新大集团、特产集团、茶叶集团等本级企业合作,还与供销系统下属31个地市供销社合作,建立学生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基地。从制度上保证了校外实践教学部分的顺利开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形式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院加强校内专职教师“双师”素质师资培养,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对来自企业的教师重点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对来自高校的教师则重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完整的师资培训机制,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我院兼职教师,担任学院专业课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指导,充实了学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院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实验师、工程师、双师教师、兼职教师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符合要求。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教学改革基础与环境,学院对项目的支持情况:(1)重视科研,提高了科研成果奖励幅度,加大了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2)重视教学,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推行了“教学督导”制度。(3)重视实践教学,建立了五个校内实践基地和六十多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经济管理实践基地是全院最大的实践基地,辐射和涵盖了全院几乎所有的经贸类专业。鼓励“工学结合”,出台了资助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配套政策,目前全院已经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4)重视师资队伍优化,出台了专业教师“走出去”的政策,规定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并按满工作量计酬;实施了“请进来”的政策 ,采用“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会计职业界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做专职或兼职实践实训指导教师;重视师资结构与质量,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5)重视专业建设与改革,成立了各专业的“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1)在专业教师中,存在教学任务与校外挂职锻炼的矛盾解决途径:加大投入,采用多渠道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尤其加快柔性引进步伐,引进有实际经验的职业界专家作为校内外兼职教师,弥补师资缺乏的不足。关键要保证兼职教师的有效利用。(2)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解决途径:学院加大投入,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成立自己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如会计专业成立会计公司;工商管理和连锁经营专业建立工商超市;电子商务专业建立网上交易网站或平台;学校组建自己的酒店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出台其他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 等等。(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多,实质性合作少,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解决途径:充分利用我院的供销社背景,取得省供销社及下属供销社和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与我院建立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践基地。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俞校明:承担、参与的主要教学改革项目:(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市教育局,主持,2002年-2003年(2)分岗位会计模拟实习教程,市教育局,主研,2002年-2003年(3)舞弊审计研究,省教育厅,主持,2005年10月(4)审计案例教程,院级,主研,2005年(5)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省级,主研,2007年(6)财务会计核心课程,院级,主研,2006年(7)分对象教学研究,院级,主持,2006年(8)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中的审计主体选择,省供销社,主持,2007年主要论文:(1)也谈让企业走向市场,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2)关于随机储存模型的一点质疑,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6期(3)AHP法在高校教师考核中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4)应收账款账户核算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5)科研成果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甘肃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收入确认中的应用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4期(7)对几个具体会计准则的质疑,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8)相关性与可靠性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特区财会,2002年第4期(9)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分析,财会月刊,2003年第5期(10)实质与形式孰重的两难选择,财会通讯,2003年第7期(11)中庸思想的会计价值及其启示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12)中庸思想与会计监管体系改革:借鉴与启示,财会月刊,2005年第7期 (13)注册会计师在反洗钱中的责任概述,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14)舞弊审计的国际比较,财会月刊,2006年第7期(15)诚信、透明、专业化:CPA行业职业道德框架体系的三角架购分析,财会通讯,2006年第8期16 会计脆弱性原因分析及对策选择,财经论丛,2007。117高校开展分对象教学的价值及模式初探,中国科学学报,2006。1018不确定事项下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类型分析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范例透视,工业技术经济,2005。319以稳健性原则视角透视会计信息对称破缺现象的成因,财会月刊,2005。820构建我国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体制障碍与对策选择,财会月刊,2007。8主要教材:1审计,大连出版社,主编,20072 审计习题与实训,大连出版社,主编,20073营销会计,“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编,20074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立信出版社,参编,20065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立信出版社,参编,20076财务管理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参编,20037财务会计(院级核心课程),校编教材,2007,主审周文根: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高职职业能力训练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2年。2、以就业为导向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研究,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0053、经济与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课题,2006论文1、专著:信任理论与基于制度的强制性诚信形成研究,独著,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此书获浙江省2007年社科出版资金资助。2、论连带责任对强制性诚信形成的促进作用,独著,中州学刊,2007、4。3、基于企业框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励机制研究,独著,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4、契约关系下的商业诚信边界研究,独著,商业研究,2007、7。5、影响信任水平的因素分析,独著,商业时代,2007、66、信任、信用、诚信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独著,商业时代,2007、7。7、论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独著,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78、论商会的信誉机制,独著,浙江经济,2007、5。赵筠:承担、参与的主要教改项目:(1)关于我国高职教育会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研究院级,2006年,主持(2)财务会计核心课立项,院级,2006年,主持(3)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省级,2007年,主持(4)加入WTO与税收国民待遇的模式选择,河北财政科研课题二等奖,2001,主研(5)构建不同财务主体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河北省财政科研课题,2002年,主持(6)河北省医药企业成本核算研究,河北省社科联,2004年,(省级),主持(7)河北小企业财务统合研究,河北省科技厅,2005年,(省级),第一主研人主要论文(独立):(1)谈直运商品销售的核算,内蒙古财会,2000.3(2)加强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河北财会,2000.12(3)小店经营有特色,照样可以赚大钱,河北经济日报,2001.5(4)证券市场亟须铲除五大弊端,河北经济日报,2001.4(5)先发制人、开拓市场,河北乡镇企业科技,2001.6(6)农民收入下降不容忽视,经济论坛, 2001.8(7)要多途径扩大内需,经济论坛,2001.12(8)怎样让人记住你的广告,经济论坛,2001.13(9)适度垄断与规模经济,经济论坛,2001.14(10)浅谈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河北财会,2001.5(11)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河北财会,2004(1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良策,经济论坛,2004(13)对负债、或有负债以及预计负债的比较,经济论坛,2005.24(1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6.1编写的主要教材(参编):企业会计,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财务会计,工商出版社,2000年财务会计(院级核心课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主编朱春兰:1. 朱春兰.主持.行业联动式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6ZB02.院级课题.2006.2立项2. 朱春兰.主持.高职外贸专业三校生主干课程的教学研究2003015.院级课题.2005.4结题3. 朱春兰.负责.单证业务精品课程建设.院级.2005.5.验收合格4. 朱春兰.负责.进出口业务核心课程建设.院级.2006.11.立项5. 朱春兰.主编.外贸单证教材.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4.8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6. 朱春兰.负责.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院重点建设专业.2005.5验收合格7.朱春兰.第二.市场一体化与浙江优势产业国际竞力研究06JDQY002-3ZP.省社科规划办课题2006.8立项8.朱春兰.第五.WYO贸易救助框架下实施保障措施与保护国内产业研究.省社科规划办课题2006.6结题9.朱春兰.主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20051824省教育厅课题2006.9结题丁萍萍:科研课题:(1)主持省社科联年度课题,浙江大型会展场馆布点和经营策略研究(06N58),2007.7结题(2)主持省社科联年度课题,浙江会展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04B18),2004年6月已结题;(3)主持省教育厅课题,关于杭州构筑国际会展名城的策略探讨(浙教高科20020288),2003年已结题;(4)参与省教育厅课题,(排名第二),已结题;(5)参与省教育厅2005年新世纪教改项目,(排名第四),进行中。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浙江四大会展城市个性辨析”,独著,(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9月;(2)“UFI中国品牌展会通向世界的桥梁”,独著,(中国展览),2004年9月;(3)“会展业目标市场的选择”,独著,(中国会展),2005年8月;(4)“西博会:金名片带来金效应”(今日科技),2005.6.(5)“以会带展 杭州要加速”,(中国会展),2004.8(6)“你的展会评估了吗?”,(中国会展),2004.7(7)“展会组织操作要点”,(中国会展),2004.6(8)“如何进行成功的展会策划”,(中国会展),2004.5(9)“你的展会理念总在变吗?试论展会主题立意的确定”,(中国会展),2004.2(10)“浙江会展业:现状与前景”,(中国会展),2003.9-10.(11)我国会展教育现状分析,(中国展览),2005.2(12)会展高职教育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中国展览),2005.6(13)中国会展教育中国会展产业中的“万里长征”工程,(中外会展),2005.11(14)“剃头挑子一头热” 会展教育任重道远,(国际商报),2006.2.8.(15)“会展人才要符合市场需求浅谈会展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国际商报),2004.7.14 张志乔:课题 立 项时 间课题题目(课题编号)课题来源完 成情 况排 名04,5河北省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河北省发改委(横)结题第204,1032路公共汽车客流分析及调度研究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横)结题第105,5高等教育投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研究河北省发改委(横)结题第3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