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_第4页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姓名:王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学科教学论(地理) 指导教师:许嘉巍 20070501 摘 要 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效的课 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实现教 学目标,而且还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 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地 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反映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然而,通过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节课的有效提问仅占, 也就是说,教师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而且笔者从大量的地理课堂教学实例中 发现,提问的作用发挥常常不足以实现提问的行为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发挥课堂提 问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每个教师 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运用实地听课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地理课堂提阿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 析,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以先进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追求提问的有效 性,着重探究了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技巧,力求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引发学生深度的 思考,让那些充满个性的回答所展现的创造性火花得以放大,以企盼有效提问成为更多 教师的价值追求,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引 言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的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是教 师带有策略性的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推动了地理课的 进程,落实了地理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策略的优劣,往往关系到 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 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 然而,从大量地理课堂教学实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提问行为 的普遍实施与提问行为质量的相对低下形成反差。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呼唤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探讨提问的策略,追求有效的提问,已成 为业内焦点之一。本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探究提高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 让有效提问主宰中学地理课堂,进而激发学生潜能,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让有效提问 这颗明珠在地理课堂上熠熠生辉,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地理课掌教学中体现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主导理念,呼唤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学生有效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 率,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基本价值追求。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 要环节,但是据国内外的调查显示,一般教师每节课的有效提问占,也就是说,一 堂课上还有的提问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高艳,王坦,;)。另一些调查数 据显示,中国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语言是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调查的数据反映出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提问中存在着诸多弊端。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了听老 师的讲授,老师们也习惯了让学生听自己的讲解,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在“没有 问题”之中逐渐倒退甚至走向泯灭。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更不 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现象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 性,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首要的问题就是从探讨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开始。 (1) 教师课堂提问教学的思想基础 最早期的提问教学可追溯到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的 “启发法”。子日:“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通俗的 含义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 适时地释疑点拨,在问、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启 发,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无独有偶,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西方苏格拉底 的“产婆术”是通过反诘提问进行启发教学的。其原理是:教育者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 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话难提 问和归纳,引申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他帮助别 人获取知识就像助产婆一样,自己虽年老不能生产,但却能替别人接生。两位先贤的提 问教学,虽产生于仅靠“口耳相传”完成教学过程的时期,提问的方式、方法极为单一, 但仍对后来的课堂教学语言交流的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疑问对学生的学习进 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到了近代,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提问步入课堂。年美国学 者史蒂文斯最早掀起关于课堂提问的经典研究。他指出,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提问和 问答的循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了普通学时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 约提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贝拉克通过研究发现,中学课堂教 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高艳,王坦, );阿斯纳也把教师称之为“职业提问者”,认为“提问是教师刺激学生的思维 和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张孔义, )。应该说,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 都是大量使用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因而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 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参与()的角度来考察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 研究的一个焦点。并且国外大量的研究都证明了这种认知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并积累了 丰富的文献,这些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及认 知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个体遇到一个他不理解的新情境时,会运用已有的知识、 个人经验和心智加工来帮助自己理解情境。在这个生成意义的过程中,个人体会:() 以某种方式组织数据或信息;()对已有的知识采取新观点;()通过增添细节阐明新 材料;()使新材料和记忆的既有信息发生联系;()运用建立起来的这种新联系进行 推论,做出阐释并构建出解释。但学生并不能够自动地进行这种复杂的解释过程。构建 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策略性地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于所探究问 题的解释。这种策略有助于保证产生在不同抽象水平上的观点和解释,以供不同能力水 平的学生去思考。 认知学习论 认知学派皮亚杰指出:“人从婴儿时期直到成人总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形式来摄取 知识,而且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图式。教师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就存在差异。” 教师的认知由于具有先验性,因而是由整体认知分解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而学生 的认知只能由局部到整体,再经过局部的巩固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整体。教师的认知往往 都具备了全局性、深刻性和细密性,而学生的认知心理都还处在发育当中。对于这样的 问题,认知理论中的格式塔学派是这样解释的:“知觉对象是在比较模糊的背景上表现 为具有明晰轮廓和结构的形象,知觉的动力原理和学习的动力原理是一致的,知觉结构 中的动力关系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由紧张达到紧张结束,这就意味着对问题情景有了新 的看法,从而将问题解决了。” 认知理论揭示了提问的内部机制,在如何提高提问的实效性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理论 和技术上的指导。人们的活动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即思维与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 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了思维阻隔,就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就 有了思维。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就把 思维调动起来了,问题思维被激活,学生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了。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理论揭示了参与群体活动对个体发展的价值和影响个 体参与群体活动的因素。提出了著名的公式(),即个体的行为是个体 所处环境的特征与个体自身特点互动的函数。它强调了群体与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 响。群体环境中的学习是一个集体化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受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关系 的影响。群体互动的结果必然形成一定的气氛,课堂同样如此。有大量的研究涉及课堂 气氛、课堂评价、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 课堂学习效果。在一种合作、友好的气氛中,同学之间相互鼓舞,促进相互交流,从而 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果。 群体动力学理论在关于提问的影响因素方面给了研究者有益的启示。人是一种社会 性动物,不可能脱离他人而不受影响地存在。每个学生都处在教师与学生的群体当中, 肯定与否定的反馈必定影响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支持性的反馈能够促进 行为的继续发生与发展,而否定的反馈势必抑制其进展。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性,在确定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的前提 下提出能指导学生探究、解释和精细加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探究性 的学习情境,才能真正由传统的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重视对学生的“导”,实现教 师在“启发生疑一鼓励质疑一引导解疑”的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思考 寻疑一尝试质疑一创造性解疑”的过程中体现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让 学生去批判、澄清、猜想、疑虑的平台,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体现灵动与飞扬, 创新的火花才能不断地被激发。 二、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包括师一生提问、生一生提问,主要 是师一生提问策略研究,旨在为一线教师提高提问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造条件。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课堂提问、有效提问、提问策略 (1) 课堂提问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提问”是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课 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关教学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做出应答的活动。”都 是指教师对学生。而在西方教育词典中,对“提问”是这样解释的:“提司() 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作为了解学生学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评定()的手 段,又可作为教学技巧的一部分(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法)。旨在引导学生逐步作出教师 预期的回答,或鼓励学生为了培养他们自己的洞察力而对他们的亲身经验进行考察。另 一个重要意义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且能自己组织问题 并求得答案(从教师那里或别人处求得)。”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发问者带有目的性、策略性,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上 教师的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的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是教师带有策略 性的教学行为。 然而,大量的课堂日常提问现象分析告诉我们,教师的提问常常显现出较为含混模 糊和失准,提问的功能发挥常常不注意实现提问的行为价值,这正是此处讨论有效提问 的主要背景。 (2) 有效提问的含义 “有效”一词的意思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提问”的核心问题是提问 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心理学家认为,有效提问 应是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让他们处于一种感到问题困惑,但又不感到灰心丧气的 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情境。因此笔者认为:有效提问从教学行为上 强调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质量、有深度、有意义、有价值,从行为结果看强调的是 教师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变化。故笔者认为,研究有效提问的价值追求至 少包含以下内容: 有效的课堂提问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 标明确、具体化,使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因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从而培养起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有效的课堂提问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教学许多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 法,严重忽略课堂提问的运用,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有效提问引入课堂,则 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这一目标,因此,适时有效地提问就成了 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有效的课堂提问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根据语境, 师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以提问这一桥梁自然地实现了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 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有效的课堂提问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活动与问题是紧密相连的,有效的 课堂提问要求教师注重提问的策略,追求问题的质量和价值,要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引发 学生深度的思考,让那些充满个性的回答所展现的创造性火花得以放大,让课堂充满思 想的声音,让思考不再是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这为教师如何 有策略的提问提出了具体要求。 (3) 提问策略的含义 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为完成既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计划。它用于 指导教师决定在课堂中提出哪些问题(金传宝,;);它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相互 作用的框架。因而精心设计和选择提问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是为实现有效提问的价值追 求所采取的必要行动方法。但是,课堂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结束, 而是一个三合一的过程。即提问、反应和反馈的过程,相应就有了教师提问策略、启答 策略和理答策略。这正是本研究的重点。 3、 中学地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一向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问,或 者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由表 及里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可以说,有效提问构 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从问题的设计、 内容方式方法,到问题的处理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情绪、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且也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保障。 (1) 地理课堂提问的现状 为切实了解教学实践中的状况,我们对一部分从教的教师和在籍的学生进行了关于 课堂提问的问卷调查,并和一些教师、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交流。接受问卷的教师 均为市属初级中学地理教师,共计人,多为中青年教师,年龄在岁以下的人, 岁以上、岁以下的人,岁以上、岁以下的人,岁以上的人;其中 女教师人,男教师人;中学二级教师人,中学一级教师人,中学高级教师 人;专科学历人,本科学历人,在读研究生人;省级骨干教师人,市级骨干 教师人;有名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计人,其中初 一两个班级的学生人,初二两个班级的学生人。 在调查问卷中,从教师反馈的情况看:所有的教师都认为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最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有的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课堂提问 的具体设计。教师们认为,无论是课的起始阶段,还是课的展开、结束阶段,均要运用 提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备课就是备课上的问题等等。这些回答表明教师对课堂提问的 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认识也颇为深刻。此外,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提问中 记忆型的问题比例较大,推理性问题次之,创造性、评价性问题则较少,教师在课堂上 比较倾向于提些认知水平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的提问比 较少。只有的教师会在准备问题时考虑到学生会做出的答案以及应付的方法。调查 显示,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有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意愿,但也确实存在个别学生回 答重复率高的问题。问题编拟成为制约课堂提问的“软肋”,是教师备课的薄弱环节; 提示、追问、再次提问、评价、小结几种教学行为中,受各种因素的限制,相当一部分 教师在语言方面目标引导性不强。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初一学生中愿意接受 教师发问的占,初二的学生则为。”不愿意”的原因有:问题没有意思;每 堂课的问题都差不多;不想讲出来;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怕人笑话;课外参考书上都 有,老师的问题早就知道等等。学生希望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而且富于变化,有趣味性,不要一味地”总结”或者是”概括”。这就向我们反映出教师的提问水平与学生的期待 尚有一定距离的现状。 (2) 地理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地理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成问题,甚至没有思考价值;、随想随问,没有精心设计;、 问题无层次,前后问题之间缺乏连续性,思维跳跃性大;、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 中心意思不突出: 、问题提出后急于作答,没有给大多数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提问时重视成绩好的同学,忽视差生;、提出问题要求全班齐答,追求表面效果;、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鼓励不足,批评有余。 以上问题在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它贬低了提问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分析: 从问题的类型看,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要求学生能达到记忆、理解层次是 完全应该的,但长期停留于这样的层次,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不利的。因此,在提问 过程中,必须兼顾思考性问题与记忆性问题;而在思考性问题中,推理性、批判性及创 造性等问题也要并重。 从答案的特点看,教师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很 多领域中,问题的答案有对错之分,更有合理于不尽合理之分,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 生知道前者,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后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 从教师对待学生回答的反映看,有些仍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上,缺乏 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拓展,启发性提问太少,这也反映了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精心 设计课堂提问,问题孤立,没有层次感,不能一步一步深入。 从教师角色定位看,教师提问的数量很多,由过去的“满堂灌”而变为“满堂 问”,学生不费思索,误以为是启发式,而实际上是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又一种表现。 致使课堂上学生表面上“思维活跃”,但实质上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自由。 从学生的主体地位看,课堂上没有学生提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 很多教师不敢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或许有两种心态:一是担心学生搅乱了自己的教 学方案和教学流程;二是担心自己无法解答学生的“怪”问题而无法下台。有这种心态 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适应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三)由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及建议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提问经历了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师生 互动这样一个过程,传统的提问,常常是由教师提出“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 学生回答时通常只需要一个字或很简短的一句话,用不着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表面 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却起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样的提问,不是引向质疑, 而是引向肯定;不是拨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琴弦,而是寻求琴音的“共鸣”,不是引导学 生学然后知不足,而是一学就知,知一就足;不是让人独树一帜,而是形成人云亦云;不是以疑促思、以思促学,而是培养惰性、依赖性和盲从,必然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因此,由调查结果至少可以引发我们三方面的思考: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高低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何影响;二是教师提闯的技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何影 响;三是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多大的思维空间,激起学生多少创新与创造的 欲望,开启了多少想象、发散、收敛、分析,推理等综合性思维活动。可以说,教师的 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要认真思考如何提 问、提什么问、在什么时候提问更有效。在此建议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交往教学观,让问题在师生问互动, 在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这时提出的问题,才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真问题”, 才有进一步探索和鳃决的价值。其次,教师应关注问题设计,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基 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原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 意志、学习习惯等)、年龄阶段、心理特点,考虑知识本身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同时参 考班级人数、课桌椅摆放等环境特点,科学而艺术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这 样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之需提出问题,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识。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之路上来。 教师要把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作为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出发点,追求问题的质量, 力求问出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刨造力。再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开 放性”,应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解答问题留出余地。开放的问题设计,不仅 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更重视探索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在增强学生 的学习兴趣,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待科学、对待人生的积极价值观。 由此可见,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增强学习效率是保证地理课堂教学效 果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昵?有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呢? 现就此问题与各位同仁、各位专家探讨如下。四、衡量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是贴近 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以激发探究欲望,使教学活动围绕着问题情景展开,促使学 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但无效问题的设置,使学生陷入问题的海洋,没有思考的时 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无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下面笔者通 过教学案例,探讨一下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1) 提问案例 案例一:“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片段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下列问题: 东南亚的纬度位置? 东南亚在亚洲的哪一方位? 连接的洲、洋有哪些? 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咽喉之地是哪里? 案例二:“气温”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一张百叶窗的图片,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下列问题: 百叶窗为什么漆成白色? 百叶窗的门朝哪个方向开,为什么? 百叶窗的放置为什么要离开地面一段高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教师觉得很满意。) 以上的教学案例对问题的设置,都达到了对学生知识目标的教学要求。课堂气氛 热烈,但在这热闹、繁荣的课堂背后,教师究竟提高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呢?学生从课堂 中获得了多少收获呢? (2) 案例分析 分析学生思考空间有多大 在案例一中,教学设计中的提问,也基本是位置、地名等一些确定性的问题, 即使提问到为什么这些国家的首都多在大河沿岸这样的问题,教材中也已有确定的答案 给出,不需要进行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做仅仅体现了记忆如何强化的过程,是为巩固 知识服务的。这说明教师对提问的认识和使用,还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课 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在这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讨论一般都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的答案,它就 装在教师的脑子里,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价者,学生常常不是运用自己 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提 问成了猜谜,教学成了知识的搬运。可以看出,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也力求改革 和体现改革的精神,但是这些提问总希望能够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教师预定的教 学计划和教学步骤,结果是提问的作用似乎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则只能紧跟教 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足以概括整节课内容的问题要求学 生。讨论”,或者提出一个教科书已经有的明确的描述或结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 要做的只是简单复述教科书的某段内容就可以了,提问就这样流于形式。 分析师生互动交流有多广 在现代教学中,交往的意义日渐彰显。就案例一中,师生之间有交流,但这种 交流比较单一,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教师的问题框中,其个性无 法得以张扬。如果教师能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深化,如让学生思考东南亚你 熟悉的国家或城市,说说这个国家或城市的地理位置对这个国家或城市所带来的影响。 对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学生会通过“讨论形成方案否定、完善结论”来思考。 这样,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学生 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是教师在提问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分析学生问题意识有多深 教学的困难不在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现在的教学使一个充满各种问题与遐想的孩子到初 中、高中却变得沉默,这应该算是教学的失败吧!如对于案例二,百叶箱对大多数 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自己的疑问呢?这里 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教师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放手 让学生提问,如百叶箱中的温度计为什么要横放,百叶箱的叶片为什么向下等,有些是 教师都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使他们对百叶箱有更全面的了解。那么既可以 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巧妙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综上笔者认为,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 () 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 法之一,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激发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 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教学手段。恰当的、适度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思 维闸门的钥匙,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是否激发了学生深 度思考是衡量教师提问是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 () 是否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因此教师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人设问, 对有困难的学生设置坡度较小的问题,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对有余力的学生可设 置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做到设置问题一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不能 什么都问,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二要针对性地从学生出发,因材施问。三要体现面 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提高。根据内容难易,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 不同的问题,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各自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在可疑之处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于不疑之处有疑, 方是进矣。”只有存在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有 了明确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才有更明确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地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 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之贯 穿于教学全过程,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充满疑问的活动过程。 () 是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信息重组 新课前应通过设置问题诱导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发现知识的生长点,新课 中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划分为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 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抓住关键处设问,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 向,指点迷津,疏通障碍,使学生的思维畅通。同时要通过启发性提问,教给学生科学 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不仅应着眼于提高学生 知识的“存量”,更应当促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流量”、“变量”,从而达到“增量”。 这种对信息的重组能力,可以使学生获得某种创新的启示。 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呢?我们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设计了教师课 堂有效提问评价表: 教师课堂有效提问评价表 授课教师学科班级标准分值评价项目评价标准优良中差54-321学生参与状态 教师问题精当,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好 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发问时,学生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思考问题学生普遍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学生参与人数多,参与面广,不只集中少数好学生师生互动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发问,接纳学生不同意见问题顺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学生质疑问难及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体现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准确,有深度学生能够有时间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做出建设性的反馈教师鼓励学生发问,接纳学生不同意见教师发问技巧教师音量足够,使每位学生都能听见教师说话速度适中,说到重点时加强语气教师使用学生化语言,与学生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说话,不随便干扰教师由浅显问题开始,深入探询,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所教概念教师提出开放式问题,以激发讨论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问题有层次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勤于思考,多分析,不断追求 课堂提问有效性,问出学生的思维,闯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把握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5、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策略 提问。点”的设计 ()在关键处设点。所谓的关键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本节课地理知识的重点, 二是指接受地理知识的难点。所谓重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现地牵扯到地理现象、地理 观点。所谓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已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比如在教授中国的人口政策一课时,教师的提问就应围绕人口 政策来设计,中国的基本人口国策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掌握这一课的关键。 ()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地理教材文理兼备,每节课在讲授知识的同 时,又往往会给学生启示。教师可以在一些易被学生忽略而又具有价值的地方设点,启发学生探微发幽,在细微处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例如在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时候,一位教师列出了这些主要河流汛期和枯水期的比较表,提出:“从南到北,河流汛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什么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从细微处着眼,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细节,发现地理问题。 ()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点。地理涉及千沟万壑,万水千山,一幅地图, 一个地球仪,都可以使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锻炼他们的能力。香港中学地理教材活学地理对“滥伐森林”这一内容做了如下设计: 用卡通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正在遭受严重破坏的事实。 卡通动物:“你们再也找不到我们了。” 卡通人物:“我们每年失去超过万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 卡通人物:“我们的家园正在消失。” 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以这样的速度继续砍伐林木,我们会损失什么? 动植物品种减少甚至灭绝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样的问题设计和情境,都在关注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势必会激发学生强 烈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 提问。序”的设计 课堂提问“序”的设计,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在课堂教 学中所提的前后问题之间相互关系的设计安排。系统论有个重要原理:“任何事物越是 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地理课堂教学规律,设计出既适合学生 实际情况又符合教学目的的有效的。序”,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