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课件_第1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_第2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_第3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_第4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断层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断层影像解剖学(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各种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学科提供形态学依据。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影像解剖学有以下特点: 1. 能保持结构于原位; 2. 可由断层重塑整体; 3. 与临床结合密切。,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阶段 16-18世纪 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 da Vinci (达芬奇)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这是有关断层解剖学的最早记载。A.Vesalius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17世纪,数位学者作了脑、眼和生殖器的断面。 18世纪,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Scarpa则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 1618世纪,阻碍断层解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使尸体变硬的方法。,第二阶段 19世纪-20世纪60年代, 是断层解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一、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Gerota(1895)用5%福尔马林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从而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第二、出版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图谱: 1.18521859年,俄国的Pirogoff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巨著,包括一卷八开本的描述资料(共796页)和四卷含有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2.1872年,德国的Braune出版了含有人体三种基本断面的断层解剖学图谱,再版两次,并被译成英文,流传较广。 3.1885年,美国的Dalton出版了脑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学图谱,共三本。 4.1911年,美国的Eycleshymer 和Schoemaker经九年的努力,从50具尸体中选材, 出版了一部绘制精美的人体全身横断层解剖学图谱。,系解、局解断面解剖学 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二常用的研究方法 1冰冻切片技术(cryotomy) 选材、固定、X线标记、画线、冰冻、切锯; 2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 固定、脱水、真空浸渍、硬化处理; 3电子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computer aided 3-dimension reconstruction),4激光共聚焦技术 5超声成像 6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7磁共振成像 8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三发展前景 1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2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3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4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四常用术语 1断层或断面(section): 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或扫描,即断层标本或断层图像; 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2横断面:水平面 一般观测其下表面。 3矢状面: 一般观测其左表面,超声观测其右表面。 4冠状面:额状面 一般观测其前表面。,5 回声: 无回声:黑影血液、胆汁、尿、羊水、腹水、巨块型癌、肾实质和脾; 低回声灰影; 强回声: 较强回声:灰白影,癌、肌瘤及血管瘤; 强回声:白影:骨质、结石、钙化; 极强回声:强光带含气的肺、胃肠。,6CT值: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平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吸收系数转换成CT值,Hu,是相对值,水为0 Hu,骨密质为1000 Hu,空气为1000 Hu。 7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8窗位和窗宽,选择性脑断面解剖,一. 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 上眶耳线(supraobitometal line, SML):眶上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经该线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2. Reid基线(Reids base line,RBL):下眶耳线,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3. 眦耳线(canthomeatal line, CML)或称眶耳线(orbito meatal line,OML):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 实际工作中,依检查目的的不同使扫描平面与CML向上或向下成020角。,4. 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 line):为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 脑立体定位断层解剖研究多以此为基线。,二脑的沟回在断面上的识别 1中央沟:端脑上部横断面上最深的一条脑沟,依以下五点可准确辨认。 (1)大部分(87%)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 (2)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3)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 (4)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 (5)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2顶枕沟:端脑中部横断面上,胼胝体后钳后方最深的脑沟,从大脑半球内侧面斜向外。沟内有沟,沟内有回。分隔顶叶(楔前叶)和枕叶(楔叶)。 3外侧沟:分垂直部和水平部,端脑中部横断面上岛叶与颞叶之间,颞叶与额叶或顶叶之间。,1 经上矢状窦 1.头皮 2.额骨 3.顶骨 4.上矢状窦 5.额叶,2 经大脑上静脉 1.上矢状窦 2.额上回 3.额中回 4.中央前回 5.中央后回 6.大脑上静脉 7.上矢状窦 8.中央沟 9.额上沟 10.大脑镰,3 经额叶和顶叶 1.额上回 2.额中回 3.中央前回 4.中央后回 5.顶上小叶 6.中央后沟 7.中央旁沟 8.中央沟 9.额上沟,4 经扣带沟稍上方平面 1.额上回 2.额中回 3.额下回 4.中央前回 5.中央后回 6.顶上小叶 7.中央旁小叶 8.中央沟 9.中央前沟,5 经扣带沟 1.额上回 2.额中回 3.额下回 4.中央前回 5.中央后回 6.顶上小叶 7.楔前叶 8.扣带回 9.扣带沟 10.中央沟 11.中央后沟,6 经胼胝体上份 1.额窦 2.额内侧回 3.扣带回 4.侧脑室 5.尾状核 6.顶下沟 7.顶枕沟 8.楔叶 9.楔前叶 10.顶下小叶 11.角回 12.缘上回 13.中央沟 14.额下回 15.扣带沟 16.额上回,7 经穹窿连合 1.额窦 2.额内侧回 3.额中回 4.胼胝体膝 5.侧脑室前角 6.尾状核 7.透明隔 8.穹窿连合 9.胼胝体压部 10.背侧丘脑 11.壳 12.尾状核 13.扣带回 14.顶枕沟 15.楔叶 16.顶下小叶 17.角回 18.缘上回 19.中央后回 20.岛叶 21.内囊前肢 22.中央前回 23.屏状核 24.外侧窝 25.额下回 26.扣带沟 27.额上回,8 经室间孔 1.额窦 2.眶上缘 3.直回 4.眶回 5.颞肌 6.尾状核 7.穹窿 8.苍白球 9.壳 10.屏状核 11.背侧丘脑 12.海马伞 13.侧脑室后角 14.颞中回 15.顶枕沟 16.楔叶 17.扣带回 18.胼胝体压部 19.颞下回 20.大脑内静脉 21.岛叶 22.外侧窝 23.室间孔 24.内囊前肢,9 经松果体 1.额窦 2.额嵴 3.眼球 4.直回 5.眶回 6.尾状核 7.前连合 8.第三脑室 9.岛叶 10.颞上回 11.侧脑室三角区 12.距状沟 13.颞下回 14.楔叶 15.大脑内静脉 16.胼胝体压部 17.丘脑枕 18.松果体 19.海马 20.颞肌,10 经乳头体及漏斗 1.眼球 2.内直肌 3.筛骨 4.视神经 5.视交叉 6.鞍背 7.钩 8.侧脑室下角 9.黑质 10.海马 11.小脑幕 12.颞下回 13.侧脑室后角 14.楔叶 15.距状沟 16.颞中回 17.环池 18.乳头体 19.漏斗 20.颞上回,11 经海绵窦 1.下直肌 2.鼻泪管 3.中鼻甲 4.眶上裂 5.蝶窦 6.海绵窦 7.颞上回 8.脑桥 9.脚间窝 10.中脑水管 11.小脑 12.小脑幕 13.颞中回 14.颞下回 15.距状沟 16.楔叶 17.舌回 18.颞肌,12 经内耳道 1.上颌窦 2.鼻泪管 3.中鼻甲 4.颞肌 5.枕骨基底部 6.内耳道 7.脑桥 8.第四脑室 9.横窦 10.窦汇 11.上矢状窦 12.枕叶 13.小脑 14.脑桥小脑角 15.颈动脉管,13 经左右咽鼓管 1.上颌窦 2.下鼻甲 3.翼突外侧板 4.翼外肌 5.下颌头 6.犁骨 7.枕骨基底部 8.脑桥 9.小脑中脚 10.齿状核 11.左横窦 12.乙状窦 13.颈动脉管 14.咽鼓管 15.下颌头 16.颞肌,14 经下颌骨的冠突和髁突 1.上颌骨 2.下鼻甲 3.下颌骨冠突 4.下颌骨髁突 5.鼻咽部 6.咽鼓管圆枕 7.咽隐窝 8.颈动脉管 9.乳突小房 10.延髓 11.小脑扁桃体 12.枕窦 13.乙状窦 14.颈静脉窝 15.翼外肌 16.翼内肌 17.腮腺 18.咬肌 19.颞肌,15 经寰枕关节 1.上颌骨牙槽突 2.腭腺 3.鼻咽部 4.咽隐窝 5.下颌支 6.腮腺 7.颈内动静脉 8.乳突 9.小脑溪 10.小脑半球 11.小脑扁桃体 12.延髓 13.寰枕关节 14.颈内静脉 15.翼内肌 16.翼外肌 17.颞肌 18.咬肌,16 经枢椎齿突 1.牙 2.舌 3.软腭 4.翼内肌 5.颈内动静脉 6.椎动静脉 7.胸锁乳突肌 8.头半棘肌 9.枕骨 10.小脑扁桃体 11.延髓 12.枢椎齿突 13.寰椎侧块 14.腮腺 15.咬肌,17 经C2椎体上份 1.腭扁桃体 2.鼻咽部 3.翼内肌 4.颈内动静脉 5.下颌后静脉 6.胸锁乳突肌 7.头半棘肌 8.小脑扁桃体 9.脊髓 10.枢椎椎体 11.下颌支 12.咬肌,18 经C2椎体中份 1.舌 2.腭扁桃体 3.翼内肌 4.枢椎椎体 5.脊髓 6.颈内静脉 7.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 8.咬肌,19 经C2椎体下份 1.舌下腺 2.下颌骨 3.翼内肌 4.腭垂 5.枢椎椎体 6.椎动脉 7.颈内动静脉 8.腮腺,20 经C3椎体 1.下颌骨 2.下颌舌骨肌 3.舌 4.口咽部 5.C3椎体 6.椎动脉 7.胸锁乳突肌 8.颈内.外动脉 9.下颌后静脉,21 经C3/4椎间盘 1.颏舌肌 2.下颌舌骨肌 3.下颌下腺 4.舌扁桃体 5.颈内动静脉 6.胸锁乳突肌 7.颈外静脉 8.头半棘肌 9.C3/4椎间盘,22 经C4椎体 1.下颌舌骨肌 2.颏舌骨肌 3.下颌下腺 4.舌扁桃体 5.舌骨大角 6.左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 7.会厌 8.C4椎体 9.右颈内.外动脉,23 经C4/5椎间盘 1.舌骨体 2.会厌 3.甲状软骨上角 4.C4/5椎间盘 5.颈半棘肌 6.右颈内静脉 7.右颈总动脉 8.颈外静脉 9.胸锁乳突肌,24 经甲状软骨上份 1.舌骨下肌群 2.甲状软骨 3.会厌 4.喉前庭 5.杓会厌襞 6.梨状隐窝 7.椎动脉和第5颈神经 8.胸锁乳突肌,25 经甲状软骨下份 1.甲状软骨 2.声襞 3.声门裂 4.喉咽部 5.杓状软骨 6.颈内静脉 7.C6椎体 8.颈半棘肌,26 经环状软骨板 1.舌骨下肌群 2.声襞 3.环状软骨板 4.左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 5.颈外静脉 6.头半棘肌 7.C6/7椎间盘 8.右颈内静脉 9.胸锁乳突肌,27 经环状软骨弓 1.胸锁乳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