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综合训练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综合训练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综合训练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综合训练人民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综合训练(建议用时:45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摘编自互联网(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中“万石、二千石”“三百五十斛”“货币”可得出从实物到货币;据材料“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宋代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可得出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主要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积极意义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即可。答案:(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答出三点即可)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以来,英国两党制逐渐形成。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70年,格拉斯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规定标志着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摘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材料二英国坚持传统的“通才”观念。文官的考选标准及科目,注重一般的教育程度和基础知识,而不看重特殊或专门的技术与经验,认为文官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专才”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19世纪60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通专结合”。“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体现了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 摘自宋世明英国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确立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选拔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公开竞争考试选拔”归纳为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归纳为英国原有的官员任用制度存在暗箱操作、买官卖官、低效等弊端,根据材料一“1870年,格拉斯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归纳为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科举制的影响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英国坚持传统的通才观念19世纪60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通专结合”归纳为从“通才”到“通专结合”;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归纳为增强官员素质,根据材料一“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归纳为有利于克服用人腐败,提高行政效率。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原因:英国原有的官员任用制度存在暗箱操作、买官卖官、低效等弊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科举制的影响。(2)变化:从“通才”到“通专结合”。意义:有利于克服用人腐败,增强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俄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俄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解析:(1)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指出希特勒将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归结为德国内部的不团结,然后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一战中战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希特勒的认识是不全面的。(2)第一小问态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德国发动西线战役,北欧、西欧国家多被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灭亡;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迫使在以后的战争中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第二小问军事行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德国采取了突袭苏联的措施,苏德战争爆发;第三小问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这一行动的结果使二战规模扩大,而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答案:(1)认识:希特勒把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德国内部的不团结,这是不全面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具有非正义性;德国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国的参战。(任答两点即可)(2)态势:德国发动西线战役,北欧、西欧国家多被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灭亡;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迫使在以后的战争中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行动: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结果:二战规模扩大;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任答两点即可)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的产生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世界范围内“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得出二战即将胜利各国开始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和世界蓝图;根据材料“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得出威尔逊、罗斯福等人对稳定世界秩序的思考;根据材料“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得出美国实力强大,企图建立符合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得出强调大国合作并协调一致;根据材料“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得出强调美国主导;根据材料“积极主张结束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得出强调民族自决。第二小问影响,可从打破传统殖民体系、推动战后美国霸权企图和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等角度思考。答案:(1)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下,二战即将胜利;美国实力强大,企图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威尔逊、罗斯福等人对稳定世界秩序的思考。(2)特点:强调民族自决,强调美国主导,强调大国合作并协调一致。影响:有利于打破传统殖民体系;便利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外扩张;推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曾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总统军事顾问。他在1890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首次提出“海权”的概念,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海权是一个整体:“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大量战舰,并将这些战舰派往世界各地,接下来便开凿和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马汉的理论成为最强力的理由。德皇威廉二世也说自己爱啃马汉上校的书,德国每艘舰艇上都有这本书摘编自熊显华编译大国海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海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汉海权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归纳为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2)根据材料“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归纳为促进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根据材料“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德国每艘舰艇上都有这本书”归纳为推动列强间海军军备竞赛;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剧世界局势紧张、加重落后国家灾难等角度归纳。答案:(1)背景: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目的: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2)影响:促进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推动列强间海军军备竞赛;加剧全球争夺,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客观上加重落后国家或民族的灾难。6(2017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材料二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以上摘编自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材料一、二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有何不同?(2)据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可知蔡元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