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讲义》doc版.doc_第1页
《知识产权讲义》doc版.doc_第2页
《知识产权讲义》doc版.doc_第3页
《知识产权讲义》doc版.doc_第4页
《知识产权讲义》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法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电邮: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参考资料:【1】金春阳. 知识产权法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2】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通识教材(高等教育非法学专业公共课教材)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3】刘春田.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蒋坡. 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8.【5】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6】郭禾.知识产权法教学参考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法律出版社2001.【8】丁丽瑛.知识产权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9】丁丽瑛,王灵石.知识产权法案例精解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0】张耕.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 【11】刘春田. 知识产权法(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第一章 知识产权绪论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一、 概念(intellectual property) 我国民法理论在20世纪70、80年代称之为“智力成果权”。作为正式的法律用语最早出现在民法通则。台湾地区称之为“智慧财产权”。日本曾称之为“无体财产权”,现在称作“知的所有权”。 民法通则: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二、 知识产权概念的三种表达方法:a) 列举知识产权主要内容:这是国内外的普遍方法,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结合在一起称之为知识产权。 b) 下定义:如吴汉东的教材中的论述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c) 完全列举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或划分的方法,如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完全列举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或划分的方法在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项目的权利: i.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ii. 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 iii. 在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iv. 科学发现; v. 工业品外观设计; vi. 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标记; vii. 禁止不正当竞争; viii. 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 ix. 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 x. 商标权; xi. 地理标记权; xii. 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xiii. 专利权; xiv.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xv. 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权; xvi. 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三、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目前已为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所认可。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四、 知识产权的特征:a) 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或垄断性。指这些权利一经法律确定,即具有排他性,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其他人不经其权利人的同意均不能使用这种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否则就是侵犯专有权的违法行为。例外,如合理使用、强制许可b) 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有效。一国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的范围内有效;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知识产权对其他国家不产生法律效力,因而在外国就得不到保护。即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 c) 时间性:指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发生效力,法律规定的期限一满,知识产权就自行终止而进入公有领域,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例外,商标的续展制度。 五、 知识产权的分类及范围a) 文学产权与工业产权以对知识的消费方式为划分标准文学产权(literature property)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其保护对象的功能是赏心悦目、以满足人类审美需求为目的的知识类型。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是指工业、商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经济意义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其保护对象是以满足物质消费为目的的知识类型及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功能为目的的知识类型。b) 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按照权利来源不同工商业标识权 :著作权,邻接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知识产权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商标权,商号权,地理标志权,域名权六、知识产权的性质c) 知识产权源于对创新知识和商业识别标志的法律安排。d) 知识产权是私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的无体财产权。e) 知识产权是人权的组成部分。f) 知识产权体现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概述一、知识产权法概念1、广义: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调整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表现于调整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专门法规(单项法规),也表现于非专门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刑法以及有关的经济法等。 2、狭义:知识产权法就是调整知识产权关系的基本法即知识产权法典,或是单行法。二、知识产权法的性质:(一)知识产权法是私法(二)知识产权法是国内法具有国际化的趋势,在程序上和实体法上寻求协调(三)知识产权法是强行法目的在于维护权利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三、知识产权的历史沿革(一)国外立法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确定了专利保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保护发明创造的原则;专利独占原则;侵权处罚原则。1624年:英国的垄断法(专卖条例)全面的规定了专利保护主体、客体取得的条件,保护期限,宣告专利无效的条件,确立了现代专利法的基本内容。1709年:英国颁布了安妮女王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1803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标法,关于工厂、制造厂和作坊的法律。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为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此后的一百年内,世界上多数国家都相应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二)旧中国的立法第一部专利法:1898年清朝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第一部商标法:1902年清朝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第一部版权法:1910年清朝的大清著作权律(三)新中国的立法1、建国初期;1950年: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1950年:商标注册暂行条例1950年:出版条例、书籍稿酬条例等 2、改革开放之后第一阶段:制度初建阶段1983年3月1日:商标法1985年4月1日:专利法1991年6月1日:著作权法1993年12月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阶段:制度发展阶段(20世界90年代初-90年代末)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第三阶段:制度完善阶段加入WTO前后,全面修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使之与国国际规则相一致,并颁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奥利匹克标识保护条例。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概表 法律名称发布、施行日期及修正情况专利法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2000、2008年三次修正商标法1983年3月1日施行;1993年第一次修正;2001年第二次修正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施行;2001年第一次修正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发布了第一部;2002年施行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施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8月25日发布;2002年2月1日起施行新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1995年10月1日施行;2004年3月1日施行新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10月1日施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2001年10月1日施行奥利匹克标识保护条例2002年4月1日施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7月1日施行(四)积极加入国际组织与国际公约 中国加入国际公约概表(以时间先后为序) 所加入公约名称加入时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1980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85年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989年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92年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录音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1992年1993年专利合作条约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2001年第二章 著作权法第一节 著作权法概述一、著作权概念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著作权,狭义上讲,是指各类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而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艺术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二、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是指调整因著作权的产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著作权法包括著作权法、邻接权法、各种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相互提供著作权保护而缔结的国际条约。狭义的著作权法指单行法,即专门的著作权法。三、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著作权制度的孕育特许出版权时期。2、著作财产权时期 英美法系代表该倾向1709年的安妮女王法,标志着著作权法的诞生,1790年,美国以安妮女王法为模式制定联邦著作权法。3、作者权时期 1793年,法国著作权法4、国际条约下的著作权制度走向。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指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国家。(二)分类 1、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 2、内国主体和外国主体 3、完整的著作权和部分的著作权 4、普通著作权主体和特殊著作权主体 (三)原始主体作者 1、含义:创作作品的人2、创作: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3、自然人为作者4、单位视为作者享有全部的著作权5、作者身份的认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为作者6、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条件下也视为作者 著作权法:“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四)继受主体作者以外的其他著作权人 1、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而取得 2、因合同而取得 (1)委托合同:如在委托作品中,委托人因合同而取得著作权。 (2)著作权的转让(五)著作权的特殊主体国家 1、购买著作权;2、接受赠与;3、依法律规定,如公民死亡,在保护期内无继承人的;或法人等组织终止后,无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二、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一)演绎作品 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不得损害原作品的著作权,且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征求原作品与演绎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二)合作作品的权利主体 1、合作作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须有共同的创作愿望,他们对创作行为及后果有明确认识,目标一致。如未经许可而在他人创作的乐曲上添上歌词而创作的歌曲就不是合作作品。(2)必须都参加了创作劳动。2、合作作品可以分割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整体的著作权.3、合作作品不可分割的,作者不能单独使用作品。合作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则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他方行使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者。4、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财产权由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三)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 1、职务作品,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1)作者与所在工作机构应具有劳动关系。作者应当是在该机构或社会组织领取薪金的工作人员。(2)创作的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3)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任务或业务范围之内。2、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即专门资金、及设备或资料等)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2)除上述作品以外的,属于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其他职务作品,其权利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自该作品完成2年内,享有优先权)。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获得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注意:职务作品与单位视为作者的含义不同,两者在构成要件和归属上都有不同。(3)除构成职务作品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四)汇编作品的权利主体1、汇编作品:选择、汇集、编排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而形成的新作品。(1)各作者之间不必具备合意; (2)各作者的成果是可以区分的; (3)编辑作品以编辑人的名义发表。2、汇编作品由汇编人享有著作权,但对原作品不享有著作权。典型的汇编作品有辞书、选集、期刊、杂志、数据库等,对现有作品进行汇编,只要在所收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有一定的独创性,就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3、编辑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4、编辑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5、汇编无著作权的作品而形成的汇编作品,汇编人仅就其设计和编排的结构或形式享有著作权。汇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也归为汇编作品。(五)委托作品的权利主体 1、受托人创作,委托人并不参与创作;双方是平等主体间的委托合同关系2、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明确约定或未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3、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依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的完成付出劳动的,著作权人可以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六)视听作品的权利主体 1、视听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2、剧本、音乐、摄影等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七)美术作品的权利主体 1、可以申请专利外观设计或著作权保护。2、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八)匿名作品的权利主体 1、匿名作品,指不具名或不写明其真实姓名的作品。2、该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十)计算机软件作品著作权属软件的开发者。登记: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初步证明。第三节 著作权的对象作品一、作品的概念(一)定义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二)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条件1、是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而非思想、情感本身,能以有形的形式复制; 注:思想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思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具体化形成表达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2、应当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独创性不同于新颖性、独立创作、一定程度的创造性; 3、文学、艺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内;4、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三)作品与其载体1、作为智力创作成果的作品是一种信息,需要载体2、著作权并不保护载体3、著作权的主体与针对载体的所有权的主体未必一致,著作权的变动未必导致针对载体的所有权的变动(美术作品中有例外),侵害对载体的所有权未必同时侵害著作权。具体化 存载思想 表达(作品) 载体(不保护) (保护) (不保护)二、作品的种类(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1、音乐作品(1)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2)文字作品作为歌词时,属于音乐作品2、戏剧作品(1)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2)是供演出用的剧本而非“整台戏”3、曲艺作品(1)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2)是供表演用的脚本4、舞蹈作品(1)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2)是供表演的舞蹈动作设计5、杂技作品(1)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2)是供表演的杂技动作设计(四)美术、建筑作品1、美术作品: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2、建筑作品: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包括:建筑物本身建筑设计图与模型。(五)摄影作品(1)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2)创造性的体现:光、影、时机等因素的选择与把握。(六)电影等视听作品(1)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2)保护的对象是拍摄完成的整部影片或具有独立意义的片断而非电影剧本(3)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做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1、图形作品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2、模型作品(1)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2)建筑设计图、建筑物模型作为图形作品、模型作品保护(八)计算机软件(1)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2)作为文字作品(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三、不受著作权保护的领域:1、 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 法律、法规及法律文件及其正式译文;官方文件的私人译文可受到保护3、 时事新闻;新闻综述、评论、新闻摄影、新闻电影等可受保护4、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第四节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一、著作人身权(moral rights)指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与著作财产权相对应。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1、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视为作者 (NO11);2、著作人身权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通常不得转让、继承和放弃;3、著作人身权基于创作的法律事实而发生,不同于民事权利的其他人身权(基于自然人的生命现象)(一)发表权 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1、发表权行使一次就穷尽,通常不能单独行使,需和其他著作财产权的任何一种一起行使;(NO18) 2、发表权通常不能转移;(1)推定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一是作者许可他人使用其未发表的作品;二是作者将其未发表的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让给他人。(2)实施条例第17条规定,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人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3、如果因作品而产生的权利涉及第三人的,发表 权往往还受到第三人权利(如肖像权)的制约。(二)署名权1、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以表明作者身份,反映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血缘关系。“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2、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条例19)3、署名权的内容包括: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在作品上署名,是署真名、笔名、别名或隐去姓名以及署名顺序等。4、作者有权禁止未参加创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5、署名权不得转让、继承,也不得放弃,保护期限不限制。(三)修改权1、作者有权修改作品或授权其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原因:作者思想情感、观点发生变化等2、指对作品进行的实质性修改,而非文字性修改。报刊、杂志社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无须取得作者同意。3、著作权人许可他人将其作品摄制成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视为已同意对其作品进行必要的改动,但是这种改动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通常而言,修改权难以对抗物权,如美术作品、建筑作品等。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包括作品的完整性,也包括标题的完整性。1、歪曲:指故意改变事实或内容;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2、是否损害了作者的形象和声誉在所不问3、与修改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五)作品收回权或追悔权由于思想观点的改变,作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外界流传,可收回其作品。注:目前我国著作权法没有相关规定。二、著作财产权(economic rights) 是著作权人基于作品的利用给他带来的财产收益权。(一)复制权1、含义: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 上述侵权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营利为目的,没有数量的限制,为教学科研使用少量复制除外。(二)发行权1、含义: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2、“发行权穷竭”(首次销售)原则著作权人将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提供给公众后,著作权人即失去了对这些原件或复制品的控制权,他人可以自由地再次出售,而不构成对著作权人的侵权。 3、复制与发行共同构成出版行为复制的目的是发行,发行是复制的必然结果出版,指以一定的方式复制某作品,并将复制件在公众中发行、以供阅读或以其他方式观赏之。世界版权公约(三)出租权1、含义: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 2、权利对象: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也可以授权他人出租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出租这些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四)展览权1、含义: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2、权利对象:美术作品、摄影作品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展览,也可以授权他人展览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展览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4、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的所有人享有。5、如果美术作品或摄影等作品的内容涉及第三人的肖像权或隐私权,还要受到肖像权或隐私权的限制(五)表演权1、含义:公开表演作品(活表演或者现场表演),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机械表演)的权利2、机械表演:将现场表演用转播设备直接进行播放或将录制下来的现场表演再通过录音机等技术设备向公众播放不是以机械设备传播作品3、与“表演者权”有根本区别4、内容:作者可自己表演或授权他人表演其作品;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作者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表演其作品。(六)放映权1、含义: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影视作品等的权利2、再现的是作品而非表演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放映,也可以授权他人放映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放映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七)广播权1、含义: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2、方式:不包括公开表演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广播,也可以授权他人广播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广播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八)信息网络传播权1、含义: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2、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在网络上传播,也可以授权他人在网络上传播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在网络上传播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3、技术措施指用于防止、限制未经权利人许可浏览、欣赏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有效技术、装置或部件。技术措施本身不是作品。禁止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故意避开或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4、权利管理信息指识别作品、作品的作者、对作品拥有任何权利的所有人的信息,或有关作品使用的条款和条件的信息,和代表此种信息的任何数字或代码,各项信息均可附于作品的每个复制品上或在向公众传播时出现。未经许可,不得删除或改变权利管理信息。(九)摄制权1、含义:即以摄制电影或类似摄制电影节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的权利。是通过新的创作和相应的技术加工,将原作品演绎表现为视听作品的权利2、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摄制,也可以授权他人摄制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摄制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十)改编权1、含义:在不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2、不能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也不得改变原作的基本内容,不得对原作进行歪曲和篡改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改编,也可以授权他人改编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改编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十一)翻译权1、含义: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2、翻译对象:语文作品 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翻译,也可以授权他人翻译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翻译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十二)汇编权1、含义:将作品或作品的片断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2、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汇编,也可以授权他人汇编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汇编其作品或作品的片段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三、著作权的取得(一)各国在著作权取得方式上的立法1、创作保护主义2、加注著作权标记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3、以登记注册为著作权取得的条件4、其他立法(1)著作权自创作完成时自动产生,但登记是延续著作权的条件,如阿根廷(2)登记是提起诉讼的前提,如美国(3)登记是著作权转移时对抗第三人的要件(4)登记是著作权归属的最有利证明。2、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1)自动取得原则著作权随作品创作的完成自动产生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2)作品自愿登记四、保护期限1、精神权利中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无保护期限2、发表权及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1)自然人的作品:保护期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3)影视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的身份确定以后,适用前述期限。第五节 邻接权一、概念 指作品的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有时也称传播者权。二、表演者权 (一)概念指表演者依法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其产生的前提是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表演权许可给表演者行使。表演,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借助技术设备的声音、表情、动作公开再现作品。所以,我国邻接权所保护的表演只涉及对作品的表演。杂技表演、马戏表演、体育项目表演等均不属于著作邻接权保护范围,且只有公开的表演才能得到保护。 (二)表演者的权利 1、表明表演者的身份(包括演员姓名和演出单位),属人身权,不受期限限制。 2、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属人身权,不受期限限制。(与肖像权不同)3、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 4、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5、表演者复制发行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3-6项权利,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表演发生后的12月31日。被许可人以3-6项方式使用作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三)表演者的义务 1、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进行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2、表演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3、表演者依照著作权法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著作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注意:(1)不论作品是否发表;(2)也不再区分营业性演出和非营业性演出;(3)表演演绎、汇编作品,应当取得演绎、汇编作者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双重许可,并双重支付报酬。关于报酬,由著作权人和使用人自己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三、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唱片制作者权)(一)相关概念录音制品: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如唱片、录音磁带、激光唱片等。 录像制品: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象、图像的录制品。录像作品:录像制作者进行了创作,那么结果是录像作品;如果录制者仅仅是机械的、忠实地录制现存的音乐、表演等,如录制讲课、舞台表演,动物世界,那么是录像制品。权利主体与客体(1)主体是录音制作者和录像制作者。在界定录音制作者和录像制作者时,明确规定“是指录音(录像)制品的首次制作人”。(2)客体为录音录像制品。(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1、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2、被许可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3、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作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三)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义务 1、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不论是否发表)2、使用演绎作品录制,应当取得前后作者的许可。3、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录制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4、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5、录音录像制作者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同表演者订立合同,并支付报酬。四、广播组织权 (一)概念 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广播组织对其编制的广播电视节目依法享有的权利。主体是制作并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组织。(二)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 1、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的权利; 2、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的权利。权利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广播电视首次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三)广播电视组织的义务 1、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2、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等同于法定许可。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应当取得制片者或录像制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五、出版者权 (一)概念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享有的一系列的权利。 主体:一般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类出版单位,出版的作品主要以文字、线条、代码、图案表示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舞蹈作品。并且大多以印刷的形式进行复制。客体:出版者所出版的报纸、图书、期刊及其版式、装帧等。(二)出版者权的内容 1、图书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 专有出版权是指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的作品,根据合同的约定,在合同有效期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区,享有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的方式出版图书的独占权利。依据:图书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产生于合同的约定,来源于著作权人的授权。限制:图书出版者重印、再版作品的,应当通知著作权,并支付报酬。当图书脱销后(著作权人寄给图书出版者的两份订单在6个月内未能得到履行即视为脱销),图书出版者若拒绝重印、再版,则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出版合同,将作品交付其他出版社出版。2、版式设计的专有使用权 版式:指出版者出版图书、刊登文章所使用的开本、字体、自行、篇章结构安排等。 装帧设计:指图书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的封面、封底、护封所作的装潢设计和报刊出版者对其出版的报纸、杂志的刊头、封面、版面、封底等所作的装潢设计。(目前著作权法未规定)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限:10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10年的12月31日。3、图书出版者、报社、期刊社对作品的修改权 (1)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进行(文字性和内容性)修改、删节。(2)报刊、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3)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三)出版者的义务 1、与著作权人订立书面合同 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同著作权人订立书面合同。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不需订立书面合同。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按期、按质出版作品; 3、重印、再版作品; 4、出版演绎作品,应取得前后著作权人的双重许可;5、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六节 著作权的限制一、著作权限制的原因 著作权法在保护著作权人和传播者利益的同时,还须兼顾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权利被滥用,阻碍和束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即维护著作权人、邻接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限制方式: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二、合理使用 (一)概念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二)合理使用要件 1、使用的作品已经发表,未发表的作品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 2、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或为了教学、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3、不得损害作者的人身权利。4、不得与原作品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从而严重影响原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 (三)合理使用的范围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审判实践中, “适当引用”的把握:;(目的与比例) (1)引用的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2)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3)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的再现或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给学生使用可否?)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是否发表不论)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对设置或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未区分营利目的) 11、将中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三、法定许可使用 (一)概念法定许可使用(statutory licence)是指依据著作权法的直接规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但应按规定支付报酬并尊重著作权人其他权利的一项法律制度。(延伸至邻接权及其客体)(二)法定许可使用的构成要件1、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2、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且著作权人或有关邻接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除外。3、必须向有关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按规定支付报酬。4、不得侵害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的精神权利或其他财产权利。(三)法定许可使用情形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以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NO23) 2、作品被报社、期刊社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 (NO32.2)3、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可以转载、摘编;(司法解释)4、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除外;(NO39.3)5、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NO42.2)6、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NO43) 法定许可使用的范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著作权的保护水平。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而言,公有制国家的许可范围一定宽于资本主义国家,发达国家对许可范围的限定则严于发展中国家。四、强制许可使用强制许可使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正当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时,经申请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即可使用该作品,无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当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中有规定。我国著作权立法中没有规定。第七节 著作权的保护著作权侵权行为(一)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即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失在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侵权责任都须以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为前提条件。如,即使传播者没有过错,被侵权人仍有权要求它停止销售侵权产品,至于应否承担赔偿著作权人损失的责任,学术界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可要求它返还因销售侵权产品所获不当利益。 2、行为违法著作权法禁止的行为主要集中在第47条和第48条的规定之中。行为违法程度的大小或量的因素并不影响侵权的成立。如50万字的小说中用了他人的一首小诗而未注明出处,又未经作者的事先许可,小说作者仍然侵权。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