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的教育思想纵深探索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悠久而深刻的影响。儒学甚至在汉唐以后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对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亦是博大精深的、不容忽视的。在这里我们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更进一步的纵深方向的探索。总的来说,孔子适应了当时新起的士阶层的政治要求,主张有教无类。在人性论上,第一个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断。创设私学,把以前贵族独占的文化传授给平民,宣扬以“仁”为核心的政治和伦理思想;弟子达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余人,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这个学派,一直是我国封建时期的学术中心。一、孔子教育深受周朝教育的影响并承袭了其主要的教育内容首先来探讨下我国教育学的发端和周朝教育学的制度和内容。甲骨文、金文中就已有关于“学”的记载。郭沫若殷契粹编:“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第一一六二片)。释:“多方”多国也。书“多方”之语,足知有所本。“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当为一辞。“爻支”即“教”字,见说文。“又戈”殆戒之省。据此,可知殷时邻国,多遣子弟游学于殷也。教育的产生是以知识的产生和传授的需要为基础的。文字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上古算学,在未有文字前就有结绳与规矩直说;至于天文学,三千年前甲骨文中就已有记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的宗法制度下,礼乐制度逐渐产生、不断完善。在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知识体系等一系列因素成熟的情况下,周朝便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教育制度。礼记中学记有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由此可见,早在西周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学有大学、小学之分,儿童岁入小学,学六甲(有观点说即六书)、五方(即书艺)、书记。岁入大学,大学便学诗、书,习礼、乐。大学学习内容已与孔子思想有接洽之处。如礼记射艺: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孔子用“文、行、忠、信”四科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学生,这在继承西周的教育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礼记大学在目的方面则又做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首章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亦可见,西周教育主要以选拔官员、提升官员素质为目的。西周的教育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也已较为科学。在“教”的方面,礼记学记中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禁于未发之谓豫”即预防法;“当其可之谓时”即时机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教育;“不凌节而施之谓孙”即因材施教;“相观而善之谓摩”即观察学生, 发现好的地方就表扬他, 慢慢培养。“学”的方面: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遵道,道尊然后民知。2、 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背景下的孔子教育论孔子教育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难分难解的。井田制的瓦解与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是当时社会的最大特征。由于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换的过渡时期,思想上也处于一个真空期。思想相对自由,这为孔子思想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士阶层的兴起以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换则为孔子教育论的形成与实践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这种社会状况亦激起了孔子对西周时期相对稳定的礼乐制度的向往,这对其教育论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响。l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做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意思说,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孔子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人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悦,“欲罢不能”(论语子罕)。他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不要为世俗所累。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说明明学无常师。应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2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最著名的论述莫过于“温放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比如,孔子要求学生多阐多见,“多阐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侮。”(论语为政);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孔子十分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孔子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了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一面或者使两者脱节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怠。足见孔子是大力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荤的。3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31教育的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这一主张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在广大平民阶层中得到相对普及,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无疑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意义。32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由南宋大儒朱熹论语集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所归纳的,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旌教”的思想。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大博深的学问,就必须依靠学生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的著名论断。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按照朱熹的解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恩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今教育是很有启示的。3-3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教学的内容使用的是被尊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私学材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多受后人好评。在儒学思想体系中,诗经是重要的文献典籍。他把诗经作为教育弟子的教材,要求学生学习和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证)是孔子对诗理解的阐述。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孔子儒学思想中的教学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学内容的“六艺”,涵盖了道德修养、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部分内容。孔子的教学也并不完全按教课书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往往是以其弟子提出的某一特殊问题或其周围实践为话题,讨论教学内容,阐发对问题的看法、认识。孔子传“六艺”,授“六经”符合了他“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的教育思想,为弟子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4教育的培养目标孔子主张举用“贤才”,吸吸收平民中的“士”参与政权。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故提倡“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为此而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规定“君子道者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他说:“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所以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总之,论语中孔子的教育观体现着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学习者主体参与的教育思想,体现着对个体的发现与尊重,强化了个体的自我主体精神和价值意识,增强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我人生实现的期待。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体人生都具有无限的启迪价值和意义,也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思路的开拓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启示作用。三、承接了孔子教育论的孟子教育论一、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孟子的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善的,每个人生来就有怜悯同情之心、羞耻憎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种心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萌芽。他认为,人生而就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及其长者,无不知敬其兄者。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因此,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这里所谓的“四端”或者说“四德”即“仁义礼智”是人善性的集中体现。人的这四种道德的萌芽如同他的四肢一样,是与生就具有的。他充分肯定了人身上具有潜在的善性萌芽,人具有可塑性,即“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向善的,但还需要后天的学习努力,这是非常必要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说明了扩充善性的重要性。他认为圣人不过是把人所固有的善端加以扩充而已,如果凡人也能将固有的善端加以扩充,也可以成为圣人。二、孟子教育思想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孟子提出了以下原则和方法:1、自求自得。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也就是君子沿着正确的路子来得到高深的造诣,就是要求他自觉地得到学问。自觉地得到学问,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牢固的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深广,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2、循序渐进。他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他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尽心上)。学习也应该像奔涌泉水一样,注意到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知识的连续性,知道学有所成。因此,不能违背学习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他用宋人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循序渐进的道理,告诫人们欲速则不达,主张教学必须一步一步扎实前进, 要“不盈科不行”、“盈科而后进”。3、专心有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集中精力并专心致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孟于用下棋的例子,将专心与不专心分析得很深入。“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告子上)下围棋只是一种小技艺,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难以学好学成的。奕秋是下棋的名家,棋艺非常出众,而向他学习棋艺的两个弟子,收获完全不一样。其中一个人学习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听奕秋的讲解,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想着会有天鹅飞来,准备拉弓发箭去射落它。结果,他虽与别人同受高师的传授,而其棋艺却远不如别人。难道能说他不如人家聪明吗? 决不是这么回事。学习要求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他同时反对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上) 对于自暴者,不必再同他讲些什么。对于自弃者,也不必再勉强要求他有什么作为。4、因材施教。孟子第一个提出了人才教育的思想。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五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的对象和不同的程度,就要施以不同的教导方法。有的如同及时雨滋润万物一般,让他尽量吸收,有的方法着重培养品德,有的方法着重培养人的才能,有的仅在于回答问题,有的则不作具体指导,让他明白道理自己去努力进取。(尽心上)。人虽然有同样的善性,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不同,就产生了才能的差异,教育者要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5、启发思维。他主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他要学生有疑精神。他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效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尽心上)。他主张教师要启发和诱导学生,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疑。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6、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面的活动。作为老师,其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他继承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教学原则。他说:“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就是说,教育者端正了自己,外物使随着端正了,即“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主张教育别人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反对“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教育者首先要自己受教育,自己明白的道理才能讲给别人听,如果自己还一知半解就讲给别人听,就是误人子弟。7、进取精神。孟子的进取精神首先表现于不怕吃苦的顽强精神和自我改造精神。他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将把重任赋于某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折磨,筋骨受劳累,肚肠受饥饿,身体受困乏,使他的所作所为总是不能如愿,这样就能触动他的心灵,坚忍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干。一个干大事业的人必须首先受到心灵、性情与肉体上的种种艰苦的考验和磨炼,才能成其大业;其次,他的进取精神表现于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我所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需要的;如果二者不可兼得,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舍生取义,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惜献出生命,是孟子进取精神中最宝贵的思想;他的进取精神还表现于楔而不舍,坚持到底。“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希望有所作为就好比挖井,挖了六七丈深,没挖到泉水就半途而废,就是一口废井。要完成一个事业,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果半途而废就将一事无成。孟子一生为遇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虽屡遭不遇,仍矢志不渝,正是体现了坚持到底的精神;他的进取精神还体现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品质,在他心中理想是最宝贵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富贵、贫穷、和暴力都不能改变他的理想。三、孟子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及作用孟子申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明人伦”。 他说过:“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他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 “明人伦”,又说明了教育就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人伦”就是“人道”。具体来说,“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称之为“五伦”,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关系,即实施维护上下尊卑的封建社会秩序的道德教育,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险品仓储装卸作业安全规范考核试卷
- 发动机用碳纳米管技术考核试卷
- 木材采运后勤服务管理考核试卷
- 提高学生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方法与实践考核试卷
- 体育设施失物招领指南
- 俱乐部真石漆涂装协议
- 通讯设施防腐施工合同
- 沙漠治理挖机设备租赁合同
- 上海别墅装修施工合同
- 船舶制造二手房交易合同样本
- 北京市第十届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决赛试卷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小小机械师》全部课件(共5课时)
- 《民航地面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陶瓷釉料配方600例
- Unit+5+Into+the+Unknown+Understanding+ideas+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装订档案封皮打印模板
- 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基础知识课件
- 构建小区和谐重要性
-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玩工”与“玩乐劳动”:数字资本主义的游戏形式、同意制造与价值剥削
- ISO9001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