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文章集中讨论了人格与品德、心理咨询与德育、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者得角色冲突与统一等问题。心理咨询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心理咨询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但心理咨询与德育依据的理论、运用的方法、涵盖的内容及运行的机制等存在差异。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者之间往往存在角色冲突而使两者不能有机地结合为此,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与德育之间的朕系,以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效率一、两个误区:心理问题德育化与德育问题心理化近几年来,我们逐步体会到,德育要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理测试咨询中心,研究了心理测试咨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学”不同于“德育学”一样心理咨询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既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长期以来,很多人是把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的,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其主要原因是:(1)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温饱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就像“休闲文化”是发达地区的奢侈品一样(2)过分强调政治,往往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不能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3)随著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容易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出对物质利益的追来,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振荡和不安(4)对人的素质要来上只重视思里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事倍功半但近年来随着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些人又过分夸大了心理咨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应该完全代替德育,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随着心理咨询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代替德育,用心理咨询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以上有关心理咨询与德育关系的两种认识偏向。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必须在理论上加以纠正而这首先涉及到的是对人格与品德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关系的认识问题二、两个范畴:人格与品德(道德品质),心理咨询与德育1人格与品德习惯上,我们认为心理咨询是解决人格问题,而德育是解决思想品德问题。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人格一词虽然广泛使用,但却很难为之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本文倾向于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在适应客现环境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此个性是在环境、遗传、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倾向和各方面的特征一个人的人格只有一种,但组成人格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却有很多可供描述的如人的兴趣、动切、需要、幻想、信仰、世界观、性格和能力等而思想品德通常指个体的内在政治、社会信仰、世界观、道德观及法律意识等等人格与品德是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1)它们都指个体内在素质因素,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二者均属于心理现象的范畴虽然这种反映包括一些共同的要素,如信仰、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而且这些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意义相同,但反映的包彩却是有差别的反映思想品德的客观事物偏重于一定社会或阶级意识如社会主义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而我们在研究人格结构时,却并未强调个体所处一定社会的阶级利益、政治背景多与社会意识相联系的杜会倾向因素德育;心育;学生;心理素质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指导意义。德育与心育的对象都是学生,他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讲课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这不仅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是富有指导意义的。一、德育与心育的位置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它既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又包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任务和内容。而心育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但党和政府对此却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重视。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占有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德育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心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它们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二、德育与心育的衔接及配合加强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当前影响德育与心育衔接与配合的因素有:学校对“德育为首”的认识不清,片面强调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师的使用上,学非所用,本专业教师甚少,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由部分领导和其他教师充任,少部分教师师德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把德育与心育融为一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在教育内容上,忽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没有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过于简化,有的教师将学生的过错行为,本应是心理问题,而视为思想品质问题,激化了矛盾。一些学校对心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有许多学校还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数教师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无法解答,对一些心理障碍、轻微心理疾病感到无所适从。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广泛的注意。搞好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意义重大。首先,能使教育工进一步认清德育与心育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德育与心育的丰富内涵,明确自己的职责,更有效地提高育人效果。其次,学科贯通,吸引学生的兴趣。德育与心育都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心理特质,是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品质,其表现形式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及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进取心、责任心,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等。而上述心理品质的培养,仅靠德育或心育都是不能完成的。德育、心育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德育是管理方向,是动力,是指导青少年初步确立人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活动。在德育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积极引导,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大多数老师过去很少接触过有关内容,所以对多少老师来说,存在着一个再学习和再适应的问题。原来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学习心育的知识与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适应性。而教师在从事心育时,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以及团队活动有机地进行。其实,德育的实施就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因为不管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是道德行为的教育,都必然与心理学以及心理教育发生关系。德育与心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人格的培养,对于人发展的促进,当然也包含着心理素质的提高。心育与德育可以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三、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品德发展心理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发展是和人的智力发展相并行的,德育不能超越心理发展的阶段提出要求,这就需要实施德育时,讲究科学性。心育也是同样,它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相应学科教学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心育能力,即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能力,心育的实施同样要讲究科学性。德育与心育是亲姐妹,谁也离不开谁。德育通过启迪人的心灵达到教育目的,而心育就是引导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这本身也是德育的功能。讲究两方面教育的科学性,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地教育,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把握好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 德育网络目标的一致性:德育网络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组织体系。具体地讲,德育网络就是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组合,以便沟通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作用。事实证明,德育网络是必要的。在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与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共同努力,促进其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协调发展。向学生传授一门科学知识,一位教师可以完成,而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教育者共同完成。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课外教育活动,这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培育人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德育网络目标的一致性,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心育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性是使教育活动合乎理性或实践性。凡开展一项活动或个人行为,都应具有合理性。合理性包含在科学性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刚刚引起人们重视的教育方式,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心理咨询,都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即可。作为中学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合理性涉及几个方面。一是扩充内容使其内涵范围更丰富;二是表现在教育形式上,使之与内容相适应。可以开设专门的心育课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等。心育重在开导、引导、疏导,重在防治。心理咨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咨询,辅导老师要满腔热情,拨雾点睛。三是班级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科,有它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架构,在班级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必要的;而心理咨询是个别行为,应区别对待。对学生的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水平档案,都应该是保密的。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态度,是搞不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是教育的双边活动。开展心育,一定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积极参与,乐于接受。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开展心育,正如开展体育活动一样,不是有了病才进行体育锻炼,也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心育的协同性育人是个系统工程,各方面育人活动需要相互协调。德育渗透到各育之中,心育也是同样。这样才使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协同发展。特别应当使心育与德育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结合起来,把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与心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善于参与,乐于接受。德育在心理素质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使之与心育融为一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专门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参考文献: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探索原因,其中之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也就是举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子,走着德育教育的路子。为此,在这里我整理了岳晓东博士关于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论述,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那么,德育与心理辅导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的目标、要点及实施方法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各起什么作用?它们的专业要求各是什么?它们又可在什么方面进行协作?下面从六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一、德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辅导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人格。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与良好的道德品行。它力图使学生对社会及其文化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正义感和抵抗不良诱因的能力。它通过教学、示范、环境差社环境创设及主体参与等方式,为学生创造道德学习与实践的优化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行统一,表里一致的道德行为准则,以支配个人的行动并学会自制与自律。心理辅导旨在培养受导学生完美健康的人格,提高受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它力图使受导学生在自我认识、情绪控制、道德自律与自身审美等方面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做到在自我意识上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与自信心,善于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在情绪上有充分的安全感与稳定感,能够积极承受生活中的各种冲突与挫折;在人际关系上有充分的宽容力与交际能力,善于处理人际间的矛盾冲突;在个人发展上有充分的的计划性与坚韧性,能够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有能以此激励个人不断奋斗,完善自我。一句话,心理辅导力图使受导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像马斯洛所描述的那种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心理辅导尽量用“凡人”的眼光看待受导学生的行为表现,并积极加以理解,以增强辅导教师与受导学生的心灵沟通。简言之,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使人塑造高尚的心灵与社会正义感,而心理辅导是一个自我反省与强化的过程,使人塑造健康、进取的人格。二、德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德育力图使学生认同并接受高尚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它的核心问题是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问题。它力求使学生分辩是非,接受真、善、美的事物,厌恶邪恶与非正义的事物,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与品行。换言之,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则是成长问题。它将受导学生的每个情感,行为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当作个人成长道路中的障碍来看待,并加以辩证地认识与思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心理辅导不是是非的较量,而是得失的探讨。心理辅导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使受导学生从个人的挫折、困难经历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加强其自知之明与自制能力。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情绪及人际关系出现的偏差表现,采取思想道德教育式的处理方法,则易于因过分强调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与学规而忽视了其个人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要。也难于从根本上帮助受导学生认清其问题的实质并加以彻底纠正。三、德育在于提高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心理辅导在于提高个人的价值感与成就感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爱国主义教育,它使学生充分了解,认同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历史,强化对它的心理依附。所以,德育也具有很高的社会性与历史性特点。德育力图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传统美德,热爱其锦绣河山,敬仰其民族英雄,了解其历史发展,弘扬其文化传统,终而对自己的生长环境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心理辅导力求帮助受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战胜自卑心理,培养自助能力,进而增强个人的价值感、成就感与自信心。它使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及与他人的关系,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德育与心理辅导都强调提高个人的价值感,但前者是针对整个社会与民族而言的,后者是针对个人成长及其人格塑造而言的。四、德育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心理辅导使人更好的地了解自我及其成长过程德育的首要目标之一在于明确个人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它通常包括德育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公民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它力求使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法律观,成为一名遵纪守法、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民。心理辅导则针对受导学生的成败经历,优劣表现等展开讨论,以增强对其自我认识,强化其自助自律的能力,改变个人的不良行为,建立自我的积极进取的意识。所以,它不单独的就事论事,而是从个人的成长历史、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与性格特点来看待个人当前面临的失意经历与偏差表现。它使人更富于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精神。简言之,德育使人明确个人在社会坐标中的位置,心理辅导则使人更好地规划人生的目标。五、德育本质是一个教育过程,心理辅导本质是一个讨论过程德育本质上是一个教与学的实践过程。它将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及法律常识等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并接受这些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与道德倾向。它力图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动认同所学内容,并加以身体力行,附诸实施,以养成知行一致,表里统一的良好品行。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无疑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心理辅导本质上是一个讨论过程。其中辅导教师与受导学生的关系基本上是相互平等的。辅导教师不只是要为受导学生克服困难出谋划策,还要启发受导学生自己认识其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并学会独立制订行动方案。换言之,心理辅导教师力图强化受导学生的自助能力与自我向善意向,使他通过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辅导教师不力图完全扮演师者的角色,也不要求受导学生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他的作用在于推动受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反省,增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更有自知之明与自律能力的人。由此,心理辅导不是一个指教过程,而是一个讨论过程,其目的在于加强辅导教师与受导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六、德育以示范教育为基本手段,心理辅导以尊重和理解为基本手段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示范教育与社会学习,也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伦理与法律观念的模范人物与事件来供大家模仿学习。这样即能潜移默化地将授课内容种植于学生的心田,使其生根开花。所以,提供形象、生动的范例是强化学生对德育概念理解的重要桥梁;心理辅导则以尊重与理解为基本手段,力图与受导学生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辅导关系。由此,它要求辅导教师放下其主观立场,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受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深刻了解其思想行为动机。尊重与理解还是同感与接纳的直接表现,是使对方感到自身的价值,感到其自尊心受到爱护,藉以强化其剖析自我,改变自我的勇气。尊重、理解还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条件,是使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并对受导学生的谈话内容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做到不主观武断,不强加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风挡玻璃特效防雨雪保护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紧急锁止三点式安全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氢联合花青素对运动大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 《湖北省“616”对口支援政策研究》
- 2024商用大楼水电施工协议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欧美家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植物香料行业市场竞争力策略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棉制婴儿服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M轮胎企业营运资金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车载感知与定位技术
- GB/T 17639-2023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 白改黑施工组织设计
- 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 半导体工艺 掺杂原理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试卷
- “葫芦丝进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GB/T 10822-2014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GA/T 1629-2019法庭科学血液、尿液中百草枯检验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 开题报告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分析与转型发展研究-以A平台公司为例
- 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监测台账(对教师)
- 科技改变生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