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复习二.doc_第1页
发展心理复习二.doc_第2页
发展心理复习二.doc_第3页
发展心理复习二.doc_第4页
发展心理复习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一、题型选择 30填空 20名词解释 20(4*5)论述评析 30(2*15)二、 下面试我在吴勇同学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添加(灰色区域),不知道是否还有遗漏的部分,另外对可能会出现的题型用绿色字体予以提示,黑色字体可能就是填空或者选择了。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若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QQ告知!谢谢!杨虹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包括广义和狭义P4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的科学规律。P5 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规律: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P13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P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力量派别1、 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双生子爬楼梯试验2、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华生,他提出的研究方法: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强化,自我强化3、 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本我、自我、超我4、 相互作用伦的代表皮亚杰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平衡化是决定因素5、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内化说是其核心思想,另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PD的概念P23 平衡化: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格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P25最近发展区(ZPD)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P34横向研究是指在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n 优点:样本易选取,省时省力 缺点:受世代效应的影响,得不到系统的资料P35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可以获得系统详细的资料缺点:周期长 时代效应 练习效应 样本容易流失P38时序设计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转折点。P41 跨文化研究,(这个老师好像没有讲,PPT上也没有)也称交叉文化研究,在儿童发展学领域,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本问题P50发展的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6、发展的年龄特征P56 关键期(名词解释):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中止的,它逐渐发展到高峰,然后慢慢消退。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P51 分化-层次模型 汇聚模型P56 奥地利生物习性学家劳伦兹 “母亲印刻”P62毕生发展观(论述评析)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核心假设: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P63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1、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 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3、 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4、 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5、 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P68带有补偿的选择最优化模型简称SOC,可以说是将毕生发展观的机构框架应用于建构一个发展的总体模式的结果。SOC模型整合了对发展有致关重要作用的选择、优化、补偿三方面的心理功能。P89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论述题)n 环境对于个体所起的作用依赖于遗传的基础。n 个体的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其环境变量。n 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第三章认知发展P97 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1)偏好方法,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婴儿研究中常用的另一个指标,是婴儿出生时便具有的吸吮行为。这些研究方法能提供三方面的信息:1)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2)婴儿的知觉偏好;3)婴儿的再认记忆的能力。P99听觉活动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方面:检测、辨别、定位P104 深度知觉试验范式视崖装置 吉布森和沃克P109 客体或客体永久性概念(名词解释),最初由皮亚杰提出,指的是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皮亚杰认为:(1)客体永久性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2)客体永久性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整个感知运动阶段。(3)这个过程有一个普遍而固定的发展顺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婴儿获得该概念的各个不同的方面P115 同化:已有知识的运用,以个体所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顺化:指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P119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大题)(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能够利用表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 思维和言语表现为自我中心性。 思维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受知觉外表的支配。在同一时刻只关注或集中于某一情境的一个方面。 三山实验(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可逆性的心理运算的能力 能够去中心化,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并认识到这些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 儿童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如: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1、守恒2、序列化和传递性3、类包含(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能够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 既能考虑当前情境,也能够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 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P121 皮亚杰著名的守恒实验,阐明了具体运算思维的三个特征: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知觉判断转向逻辑判断。P134信息加工理论西格勒认为许多认知发展可以刻画为一系列逐渐强大的用于解决问题的规则或策略的习得。西格勒的研究还表明,在某一问题领域使用相同规则的儿童在认知上仍然可能互不相同,这种差异影响着他们以后在该领域中的学习和发展。P152心理理论(名词解释):描述的是一系列心理状态及这些心理状态与世界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在日常认识中,我们总是论及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并通过推测其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P152 直觉的“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它建立在心理与客观世界相区分、以及信念和愿望是人类行为之源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之上。P153 错误信念任务被视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的表征理论的某种“石蕊试剂”检验。P158 计数原则:1)一对一原则;2)稳定一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第四章语言发展P171 语音的范畴知觉P172 “妈妈语”特点: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具有强烈的“起伏”感P176 四个月大时,“呀呀语”阶段P180 从18个月起,许多儿童的词汇量出现骤然增长,即“命名骤增”一些儿童遵循名词领先的模式:指示型发展模式;另一些儿童的表现为:表达型发展模式P181 儿童最早单词的性质:过度扩展 过度缩小 杜撰新词P190 过度规则化(名词解释):语法学习过程中,儿童倾向于形成一个规则系统,将规则应用于一些不规则的变化中而导致错误。 但过度规则化并不局限于语法,语音和语义发展领域中也有类似的现象。P195 语法习得的策略模型是竞争模型P199 会话合作的四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原则、方式原则P200社会参照交流(名词解释):含义:在对话中就他人所未知的某物进行有效交流,是一种更高级的会话技能。 P205先天论理论及相关研究乔姆斯基的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强调先天过程和生物机制,儿童生来具有独立于其他认知过程的特殊脑机制P206 语言学习需要某种语言分析机制,乔姆斯基称之为语言习得装置。(名词解释)n 决定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法能力普遍语法知识n 语言可用两类结构来描述,语言的表层结构(随语言而异)和深层结构(任何语言系统的基础)。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实现的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实现的。第五章智力发展P220 我们可以大致把智力理论分为两大类:智力的心理测量传统和智力的认知理论。P222 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P223 智力的三维结构:内容、操作、产物P226 斯滕伯格 智力的三元理论:情境亚理论,阐明的是智力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明确适合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所理解和测量的智力行为是什么;经验亚理论,阐释的是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主要论及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对于个体理解智力在人与任务或情境交流中的作用;成分亚理论,揭示的是智力行为发生的内在心理成分,阐释的是完成智力行为的内在机制。P228 智力的PASS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加工继时加工理论P248智力测验的五大要素:行为样组、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性测量、信度和效度P249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P250信度又叫可靠性,即测验的一致性程度。P251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P266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识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别 组成 结构的完整性 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影响因素 活动水平对活动效果所起的作用P277情绪智力: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n 情绪智力包括的四方面: 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情绪觉知) 在思维中对情绪进行同化的能力(情绪整合) 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情绪理解) 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情绪管理)第六章情绪发展P286 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生理、表情和体验。P291表情测量 艾克曼和伊扎得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P302孟昭兰:婴儿的情绪分化P303 婴儿的微笑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婴儿的哭泣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第二阶段:心理激活(一个月期)。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P307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儿童利用他人的情绪表达来指导自己采取谨慎的行为,儿童的这种理解或解释情绪表达的能力,我们称之为社会性参照 P309 712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怯生的影响因素: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面部特征是重要线索)4、抚养者的多少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婴儿接受的刺激P311 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强;3)情绪的表现形式从外露向内隐发展P314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的普遍趋势:(论述?)1、儿童情绪调节的方式随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2、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第七章个性发展P326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中的个性结构n 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n 超我 社会成分 完美原则;自我 心理成分 现实原则;本我 生物成分 快乐原则P331个性发展的五个阶段中 性器期(3-6岁)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P333同一性渐成说 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P33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玛西亚的研究 根据探索和投入将同一性分为四种同一性状态同一性实现、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混乱P34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生物的、社会的、个体自我意识的P345 儿童气质的类型1)容易护理的2)困难的3)慢慢活跃起来的P350 成熟速率对发展的影响(大题。是吗?)1、早熟的男孩显得更加独立、自信,具有身体上的吸引力。2、早熟的女孩会经历许多社会困难。P355 一般意义上的依恋,指的是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指的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P356依恋形成: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和怯生是的依恋形成的标志P357依恋的测量:安斯沃斯(M. D. Ainsworth)等1969年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P356 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第二个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到68个月);第三个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68个月到12个月2岁);第四个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 (18个月2岁后)P359 依恋类型:B型:安全型依恋;A型:焦虑-回避型;3)焦虑-矛盾型P364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当婴儿对其照料者产生依恋时,会建构起一个关于照料者、自己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模型或表征。这种心理模型包含关于自己和他人的预期。P366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发展的影响(大题)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父母的教养方式(1)权威型(2)专制型(3)溺爱型(4)忽视型P370父母意识:父亲、母亲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性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P375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主要与他人形成两种类型的关系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P376 水平关系,即通过关系,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同社会权力的同伴之间形成的关系。P377 同伴对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学习的观点来看,同伴是强化物。同伴间的互动,往往强化或惩罚了某种行为,从而影响了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此外,同伴还提供了行为的榜样和社会模式。在还没有足够能力来评价自己行为的效果之前,同伴的行为可以作为衡量自己的尺码。另外,同伴之间的竞争还是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P380(名词解释或者论述)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两层含义:1、要进行观点采择,儿童必须能够摆脱自我中心,能够将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儿童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别人的思想与情感即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想法与体验。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理论0阶段 自我中心的观点或未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