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的形神兼备.doc_第1页
浅谈太极拳的形神兼备.doc_第2页
浅谈太极拳的形神兼备.doc_第3页
浅谈太极拳的形神兼备.doc_第4页
浅谈太极拳的形神兼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太极拳的“形神兼备”谈起“太极拳”,应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简单地理解,它是一种大众健身运动项目,早起上班或上学,你所经过的广场、公园、河边、树荫下等等,到处可见老年人占多数的或多或少的人群,在做着似乎同样的或快或慢、或起或降、摆臂提腿、犹推犹抱的各式动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她)们是在做什么然而,除你所了解的太极拳具有健身防病、表演娱乐之功效外,还有多少是你所不知的呢?近一百多年来,太极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技术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并逐渐形成了很多流派。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及武式太极拳。其特点和风格各不相同,却又异曲同工。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历史在各派中当属首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弹抖、跳跃、震脚动作,运动量较大,快慢相间,有刚有柔,螺旋缠绕。杨式太极拳中正舒展、匀缓柔和、势走弧形。孙式太极拳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开合有序,又称活步开合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细腻柔和、斜中寓正、动作弧形、幅度适中。武式太极拳简洁紧凑、朴实隽秀、动作柔缓、幅度较小,等等。尽管太极拳存在各种流派,在力度、速度、及幅度的表现上各有差异,但在基本特点上各式太极拳是一致的。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 中寓静,着重自我控制和意念诱导的传统武术项目。如果把少林拳比作一首刚健明快的奏鸣曲,那么太极拳则是一首柔缓抒情的小夜曲。太极拳的共同运动特点是:1、心静意导,呼吸自然。要求思想专一,心平气和,以意导引动作。犹如书法的意在笔先,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呼吸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2、中正安舒,松柔连贯。要求立身中正,姿势松展圆满,肌肉、关节自然放松。动势如行云流水,悠然流畅,连绵不断。3、动作圆活,周身协调。太极拳动作大多呈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衔接自然。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主导,上下相随,周身协调一致。4、轻灵沉着,刚柔相济。“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就是形容太极拳动作如棉中裹铁,柔而不软,刚而不僵,极富韧性。在轻灵柔缓中表现出从容镇定,一触即发之势。那么,如何才能在太极拳的演练中完美的体现出它的各类特点及其独有的运动规律,从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太极拳的形美及神韵呢?就此,笔者结合所学并总结这些年练拳的一些体会,浅谈一二太极拳的“形神兼备”。一、直观“太极拳”这一名称,就如同我们人一样,“拳”是有形的、看得见的血肉、骨骼、身躯,而“太极”则是主导指引其动或静、走或停、进或退、固或变的思想及意识。“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古书周易,其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中国历代学者多以太极阴阳学说解释世界,表达哲学观点,“总天下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心为太极,道为太极”。太极拳是与中华深邃的传统文化深深的交融结合在一起的,根据太极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的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来指导完成肢体动作进行各式变化的武术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太极”作为拳理基础的。陈式太极拳传人陈鑫先生说过:“理根太极,故曰太极拳”。清代民间武术家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写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他以太极阴阳学说命名太极拳,主要表明这种拳法理通天地,天人合一;也表示太极拳充满变化,虚实莫测,刚柔相济,无比奇妙。二、在具体方法的运用方面,首先要做到“明理”、“诚信”。“明理”是指:凡事皆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因果有序的原理,不可贪多求快,急于速成,“欲速则不达”。“诚信”是指:要沉下心来,相信事物,相信自己,不急不躁,“功到自然成”。太极拳的习练过程,可概括为三步:一是练形阶段(动作合一),二是练气阶段(形气合一),三是练意阶段(意气合一)。 由历代明师的拳法理论可知,先师们创造的太极拳是“以形取意,以意象形”。例如陈式太极拳的“懒扎衣”一势,在拳的含义上就是形容从前人穿长袍,在遇敌时把衣襟撩起塞在腰带上,表示从容不迫迎敌。再如“六封四闭”一势的含义是上、下、左、右、前、后都封住门为六封;四闭,即闭住东、西、南、北四方,使敌无隙可乘。单就一具体动作而言,在练形阶段的定势则要求身形自然端正,浑身各部规范到位,前后抱圆,左右伸展,上下贯通,以丹田为核心,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开合清晰,对称相顾。动势则要求遵循太极拳的基本运动规律,螺旋缠绕,弧进弧出,腰转身随,圆活灵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上所说的各项要求呢? 1、练好四功,兼学拳架。即腿功、腰功、臂功、桩功。这四功是练习技击技术内容,达到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必然基础。拳家们常说“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未习打,先练桩”,“桩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托泰山”(鼎功就是臂功)。基本功是初学拳法者的入门之艺。太极拳是内外合一的运动,它不仅需要人体各个关节、各大肌群、肌腱、韧带具有灵活性、柔韧性和劲力,还需要内脏器官的协调配合。基本功练习不仅能使初学者较快地提高这些身体素质,而且为以后较好地掌握拳法动作,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打下坚实的专项基础。2、明路线、守规矩。太极拳法变化多,复杂的动作更是极富变化。故学拳时,一定要将拳势路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对拳架的高低和到位与否暂时可不必在意。当弄清楚和记住拳势的来往路线后,就要进一步追求拳势的工整、准确,这叫守规矩,合规矩。在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完全达到了动作定与动的规范要求之后(2-3年),就如同盖楼、修路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开始装修和上路跑车了。楼建的如何,路修的好坏,自然决定着其使用者今后的命运。接下来就进入形气合一,意气合一阶段。气由意生,意导气行。首先,我们要理解掌握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即: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提肛收腹,呼气时丹田外凸,如此一呼一吸都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身体感受,不要刻意而为。在拳势赱架与呼吸的配合方面,总体可概括为:开为呼,合为吸,降为呼,起为吸,出为呼,进为吸,蓄劲为吸,发力为呼等等,呼吸变化也可视动作赱架的具体情况而定。练气过程的关键在于“放松”,精神意识的放松,身体各部的放松,其是否到位,都是影响练气行功结果的直接因素。第一、初始熟悉套路后,行拳走架时就要做到缓慢、连贯、悠然。缓慢、连贯是太极拳的特点,这是练太极拳的起码要则。悠然是在缓慢、连贯基础上的意境。第二、当能达到悠然境界时,就应进入松静自然意境。松、放松,每个动作体味到松。有些动作肌体是在紧张状态,但也要在紧张的肌体中体味出松的感觉来。松是相对的,肌体的生命活动都是紧张状态的,所以紧是绝对。这就要求在绝对的紧张中找出相对的松静来。紧中有松,松中仍松。肌体的松静自然在行拳走架中处处使然,每一式每一动都有体味,之后,进而把意识松下来。肌体放松下来,意识也会跟着放松。当肌体能达到行拳走架都能自然放松时,随之可求意识的放松,行拳走架时就能做到万念俱息,无思无念,无欲无求。 如何贯彻到松静,以什么衡量“松”到了位?就是在行拳走架时处处体味心是否处在平和状态。时时体察心是否“提”着、“吊”着,因为在日常生活上使用拙力,都要提心吊心。练太极拳就是消磨这拙力的过程,所以勿使有提心吊心。如在走架中体察到心“提吊”着,就要停下,让心平静下来,当心静下来后再接着练,不要刻意追求套路走架的连贯性、唯美性,要围绕着心的平和松静而走架行拳。第三、在做到了意识松动时,行拳走架就会到达一个真气激发境界,这时每举手投足都会有种斥吸力,象在水中做运动一样,还有一些动作会有自发性灵动。这时就不能再拘泥于太极拳架式的固定性,应任其自由自在灵动,顺其自然,任由其动,任由其静。 再来谈意,意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深藏于灵魂之中,是任何人难以捉摸和发现的,故而称为内意。内意虽出于无形,然而拳法中的有形之动,则出于无形之意。正如拳论所曰:“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学拳者的意念、意识,是决定学拳者的拳势运动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若是“意拳不明,则形意也无由而成”,证明内意必须是反映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迈腿,或转身进步,才能构成外形与内意相合的拳法运动。一句话,意指挥形,形表达意,无意难以成形为动,无形无动则内意就无所依托。故,内意是由心动而始,由行动而终。何谓拳的神?拳的神是以拳架外形为依托所表现出的神态。神虽听不见、摸不着,然而拳势一动则无处不显。拳论曰“有神在目”,是说人在练习拳法时所表现出的神态,主要是通过两只眼睛来传达的。此外,从人的皮肤、面色、光泽和劲力、体态等方面,同样能看出一个人的神是否旺盛。凡精气旺盛的人,神气也表现得饱满十足,眼神有光,皮肤润泽,劲力充沛;凡是精气衰退的人,也就目无神光,皮肤枯燥,面无光泽。所以说精气是决定一个学拳者神气盛衰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与神俱”,都是人生命存亡的重要征象。用于拳法,则是神与形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拳法的生命力旺盛在于学拳人有饱满的神气,若学拳者的精弱、气短、神衰,其拳法的生命力也必然随之而衰竭。“神意”在拳法中,主要指眼神及由眼神表达出的技击意识、和与之相配合的动势灵感、攻防法度、内在气质等。从表演角度讲,能体现出太极拳技术动作感人的艺术魅力;从技击角度论,能体现出太极拳的攻防进退的武术本质。学会拳架,懂得每一拳势的攻防含义,并不意味着能自然地将拳法的“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协调完整地结合起来。学拳者在独立演练拳法时要表现出这种“协调完整”,需要多观察,多求教,多规整。在练习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兼顾练习,逐渐进入技法熟练、形神兼备的境界。具体来讲,要达到以神意为主导,首先要注意眼神在拳法中的变化,在练拳时,眼神要追随技法攻防中的假设敌,即眼视敌人为主和主攻的主动手及方向并做相应的配合,拳谚曰:“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如“十大关系”中所要求的“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等等,使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等内、外因素达到高度的有机统一,使整个动态过程体现出一种神气贯注、气势饱满、内外合一的效果。体现“形神兼备”的另一特征,是在拳法攻防技法,以及对于身法高度运用的过程中,立意做到“形”似。相对而言,陈式太极拳攻防意识较为明显,运用范围比较全面,头、肩、肘、手、胯、膝、足等均可用于击敌。但是在练习过程中,无论进行上述任何部位的攻防动作,首先要做到方法正确,意识逼真,气势雄浑。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方法正确,如技法错误,即令神意气质再好,外在的形再端庄,也会失去太极拳武术的技击本质。因此,在拳法实际演练过程中的动、静、起、落、站、立、转、折、轻、重、缓、疾等动势变化,必须与拳法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神态、形态而组成的结构风格,集中体现出不同动作语汇和特有实战形式的美感。另外,体现身法(以腰、胯、肩、背为身体主要部位)的高度运用,也是组成“形似”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上述部位在起到中心枢纽作用时,集中体现了拳法的闪、展、腾、挪、屈、伸、拧、转、开合缠绕、松活弹抖等多种形体变化,使有形的拳势和无形的神意熔于其中。因此在平时拳法练习过程中,要多细心检查自己,多观察老师和拳友的动作,多体悟上述部位的运用方法,密切结合技击实践,并有意识地借鉴人体动态美的原则,努力使其身法做到动而有法,活而有致,舒展稳重,吞吐自如,随势而动,随形而变,上下协调,劲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