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小城镇建设构想.doc_第1页
基于“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小城镇建设构想.doc_第2页
基于“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小城镇建设构想.doc_第3页
基于“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小城镇建设构想.doc_第4页
基于“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小城镇建设构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小城镇建设构想摘 要 城镇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减轻大中城市压力,对于平衡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必然要搞好小城镇建设,其中,要重点做好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定位,科学规划,生态补偿以及进城农民的安置工作。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小城镇 城镇化一、“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方向和目标稳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那么, “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这是人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一)从投资为核心向消费为核心的发展动力转化工业化创造供给,而城镇化的最大经济效能则是创造出持久增长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城镇化在培育消费需求,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城镇化为主要动力的非农化过程,正是有效需求增加和市场扩大的过程。我国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消费依然是国民经济的短板,而影响需求不足的群体则是农村消费。目前7亿多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很低,农村人均消费能力不到城市的30%。如果能将7亿多农民中的4.5亿人转变为城市人口,那么中国的内需市场将有一个极大提升。(二)从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驱动机制转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资本是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民间投资作为新生的投资方式,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增加供给、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同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的开发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新排序,中国面临的不仅是对原有经济结构的简单恢复,而且要对新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构建。(三)从拓展产业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向经济的服务化转化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将在中国未来形成的新的消费热点和产业层次,对城市公共产品产生很大需求,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健康、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将加快城镇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聚、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二、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一)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减轻大中城市压力小城镇是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的社会单元,我国资源环境有限,不能盲目地发展大中城市,使农村与城市之间出现断沟。现实中大城市的交通、就业、入学、就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已在一些地方十分凸显,通过发展小城镇将有效减轻大中城市的承载压力。发展小城镇,使农民在本土就能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既有利于减轻大批农民进城给大中城市带来的压力,又有利于丰富社会单元结构,从而弥补农村和城市之间断沟。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农村社会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基础。(二)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小城镇建设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农业规模化生产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而促进小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又能吸引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尽享城市生活。小城镇建设中必然带动相关工业产业就业和服务业发展,因此得以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这一部分农民离开农村,就会引发相应的农村宅基地的腾退和农用耕地的租售问题,从而促进农用地的进一步集中。因此说,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长久以来,农村社会在教育、医疗、卫生、道路交通、饮用水等等诸多方面,都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农民分散居在自然村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公用事业投资大、见效慢。小城镇建设能够全方位的解决这些问题。小城镇建设尤其能够统筹发展长期困扰农村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有了宜居环境之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也将随之得到大幅缓解,农村人口素质也会随之而提高。总之,小城镇建设能够全面改善现有的农村生活环境,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消费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务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城镇化的最大经济效能就是创造出持久增长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城镇化在培育消费需求,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城镇化为主要动力的非农化过程,正是有效需求增加和市场扩大的过程。三、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应注意的问题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截止到目前美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解读美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城镇化建设不能盲目扩张城镇化市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一种社会变迁过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也不例外。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过程无不和他们各自的国情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和不同的特点。城镇化是受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动,但是它的推进,也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待城镇化,既不能“人为抑制”,也不能“拔苗助长”。城镇化要因地制宜,要有序发展。城镇化建设不能盲目扩张,城镇化不等于消灭农民。(二)城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面城镇化建设要避免“千篇一面”。很多地方制定出城镇化指标之后,就模仿某些大城市搞城镇化建设,不仅严重破坏原有的地域风光,也有违当地民众的民俗风情。要搞好城镇化建设,就要因地制宜,搞出本地区的特色。尤其要注重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这也是一座城市精神的展现。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城镇化建设绝不能忽视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三)城镇化建设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城镇化进程将加重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城镇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交通等方面建设的快速增加,必将消耗大量水泥、钢铁、煤炭等高能耗产品。即使技术进步有可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它们的生产、消费和使用,也必将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生活方式、消费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大量“碳通量”的形成。生活方式、消费结构的调整必将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度提升和大量“碳通量”的形成。(四)城镇化建设不能脱离 “以民为本”稳步推进城镇化,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增长导向型的城镇化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农民工融入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拆迁问题、城镇体系不合理问题等。转变城镇化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的城镇化模式,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走民生型城镇化道路。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小城镇建设的构想(一0实施科学规划理念小城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规划方案要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多方充分论证才能最终确定,没有好的规划不能搞建设。小城镇建设不能靠自然发展,自发形成。在行政管理层面,县(区)要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认真做好小城镇的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及实施步骤。(1)明确定位小城镇建设目标。规划要充分考虑经济的发展趋势,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素,与中心城市的对应关系和区域分工的要求,科学定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贯彻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规模适度、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2)注意建设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规划要面向未来,立足长远发展,突出时代特征。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范、适度超前。不能搞陈旧工程,反复工程。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兼顾全局性,要以城市群的发展为判断基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大城市为依托,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把城市群对国家基础实力的贡献,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规划要全面协调建设内容。规划内容对行政区、经济区、生活区、风景区等各个小区进行统筹规划,对小城镇的道路,给排水、防洪、通信、园林、绿化、消防、商贸、金融、环保、科技文卫体等要做出全面的安排。规划的实施要建立严格的执行制度,安排项目和进行工程建设,必须依规划进行,避免随意性。(二)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活力所在,要突出地区自己小城镇风格,力戒千篇一律,切忌盲目模仿大中城市,面面俱到。要结合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人文环境。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历史背景等,突出自己特长,增加特色的吸引力。寻找特色产业,坚持走产业兴镇的道路。适合开展工业项目的搞工业项目,适合开展旅游业的搞旅游业。开展小城镇建设,必须寻找一个符合乡镇自身发展实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来发展,并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支撑点。(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城市消耗了85%以上的能源与资源,同时也排放了同等比例的废气、废物和废水。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的转型相结合,离开这个的转型都是收效甚微的。国家要对城镇化的实施建立相关的政策,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对城镇化的相关项目给予财政支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在“城镇化”实施中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监督,促进小城镇建设中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对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地方,政府要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发展绿色建筑,凡是达到国家相应绿色标准级别的建筑工程,也要给与相应的财政补助。还有地方补贴和容积率的返还奖励等等,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区。(四)做好农民市民化的安置工作“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使农民转变为市民,这其中有很多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解决好。一是保护农民权益。二是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三是改革户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让农民工率先在中小城市市民化。四是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产品。使农民市民化后拥有稳定的收入、宜居的住房、便利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