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1页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2页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3页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4页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摘 要III 关键词III ABSTRACT.IV KEY WORDS .IV 一、金融监管及其相关理论一、金融监管及其相关理论.1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1 (二)金融监管理论的基础及内容2 二、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研究二、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研究.5 (一)美国 30 年代至 90 年代的金融监管改革5 (二)美国现行金融监管机制6 (三)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7 三、我国金融监管中的案例分析三、我国金融监管中的案例分析.9 (一)基本案例介绍9 (二)案例发生原因分析9 四、四、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11 (一)对于制度的启示.11 (二)对于理念的启示.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14 摘摘 要要 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这一过程 受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影响和制约。而在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中,美国的 监管体制被公认为是最健全,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因此对于美国金融监管 体制的沿革及其现行监管体制的研究,将对构思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 和具体策略等方面提供诸多启示。本文以美国的金融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从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中借鉴分析出中国现行金融管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从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有效金融监管的目标,标准,内容,等方面获得 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缺陷;启示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USA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Abstract Changes in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is a process of an alternative to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conversion and transaction , the process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supply of system and demand of the system . In the whole world,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U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erfect, most complete and most representative system. So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U.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the current regulatory system research, the idea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the direction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vide many inspirations to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U.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U.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we can have a knowledge abou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hines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 thereby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from the goal of effective financial regulation, standards, content, we can get inspiration. KEY WORDS :Financial regulation;system changes; problems;enlightment 前前 言言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充分地反映出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 而金融市场更是具有很强的不完全性。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以至开展金融监 管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并成为其逻辑起点。金融监管的理论和监管制度也就适 时地应运而生,并逐渐完善。 美国作为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其金融监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实践到 理论,美国的金融业有一套比较完善、规范、严密的监管体系。政府不参与企 业的经营活动,银行高度自主经营,按市场规律进行正常运作,但在立法和执 法上管制很严,监督很有力。这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此相应,我国的金 融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同世界各国一样,金融业越是发展,其出 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显然,在金融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金融监管也必须 切实有效地跟上。 一、金融监管及其相关理论 (一)金融监管(一)金融监管的概念的概念 金触监管是金触监督与金融管理的总称,指一个国家 (地区)的中央银行或 其它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本国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这是 国 家经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监管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监管既包括一国 (地区)中央银 行或其它金触监管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督,也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自律、同 业 互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狭义的金融监管仅包括一国 (地 区) 中央银行或其它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督。本文的讨论范围限于狭义的金融监管1。 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现代 金融监管体制最基本的要素包括:监管的主体,监管的客体,监管的目标。金 融监管主体是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运用国家法律授予的权力对金融业实 施监管的政府或准政府机构。从国际范围来看,作为金融监管当局的,有的是 中央银行,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有的是财政部,如奥地利的联邦财政部; 有的是专门的监管机构,如德国的联邦银行监管署、英国的金融服务局等。中 国的金融监管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 监管主体是历史和国情的产物,既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金融监 管的客体即金融监管标的,可分为机构性监管、功能性监管和目标性监管.在金 融发展初期,金融机构的功能差异性较小,而且主要是以商业银行提供业务为 主,因而一般采取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甚至山中央银行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责。 随着金融业务综合化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品种,产生了设立不同金融监管主体的需要。之后,随着金融多样化的进一步 发展,金融监管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出现了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 并逐步过波到目标性监管和统一监管体制。然而在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下,通 过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吸取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优点,可以实习业务审批和 市场监管分离,充分发挥专业化监管和综合化监管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各 国由于历史、经济、文化背总和发展情况不同,在金融监管目标上也存在一些 差异,但普遍地看,金融监管具有稳健性、效率性、公平性三大目标。最主要 的目标有两个:防范系统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即实现金融监管的稳健性 和公平性。 (二)金融监管理论(二)金融监管理论的基础及内容的基础及内容 如前所说,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充分地反映出市场机制的 不完全性,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以至开展金融监管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井成 为其逻辑起点。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于此裁适时应运而生。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主要由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等原因 产生,政府管制可以消除这些问题,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 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经济学界进一步认识到, 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又一主要原因。一般认为,金融市场也 因上述原因而出现失灵,并且存在的外部性、脆弱性等比其它行业更加明显, 从而使金融市场的失灵比其它行业的失灵更加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 国家都对银行业实行了比其它任何行业更加严格的监管。当前推行金融监管的 国家普遍认为,政府实施金融监管就是向金融市场运行中引入一种制度安排, 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垄断性、外部性、传染性、脆弱性等原因所引起的 金融市场失灵2。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就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政府 有必要对金放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市 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金融监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 容 为: 1.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 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是指:金触机构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 贷 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可以通过征 收 “庇古税”(Pigovian tax)来进行补偿。但是金融话动巨大的杠杆效应显示出 金融机构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严重的不对称性显然使这种办法显得 苍白无力。另外,科斯定理 (Coase Theorem)9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外部 性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 自 Eb 交换得以消除。因此,需要一种市场以外的力 量介入来限制余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影响。 2.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 一个稳定、公平和有效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受,无 法 排斥某一部分人享受此利益,而且增加一个人享用这种利益也并不影响生产成 本。因此,金融体系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性。在西方市场经 济 条件下,私人部门构成金融体系的主体,政府主要通过外部监管来保持金融体 系 的健康稳定。 3.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悖论 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决定其 不 完全适用于一般工商业的自由竞争原则。一方面,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特点使 金 融机构的自由竞争很容易发展成为高度的集中垄断,而金融业的高度集中垄断 不 仅在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方面会带来损失,而且也将产生其它经济和政治上的不 利 髟响。另一方面,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而金融机构激烈的同业竞争将 导 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因此,自从自由银 行 制度崩演之后,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维持金融体系的效率的同 时,保证整个体系的相对稳定和安全3。 4.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 在不确定性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经济学表明,信息的不完各和不对 称 是市场经济不能像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那样完美运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体系中更加突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现象,导致即使主观上愿意稳健经 营 的金融机构也有可能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然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高 昂 成本,往往又是金融机构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就有责任采 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 政府干预还是自由放任问题历来是各经济学派争论的焦点所在。尽管金融 监 管本身并不等同于政府干预,但是金融监管理论却受看政府干预理论的强力支 持,因而也随着争论双方的此消彼长而发生变化。同时,金融监管活动又具有 很 强的实践性和历史性,因此,我们在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分析 的 时候,既要考虑到当时主流经济学思想和理论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当时金融 领 域的实践活动和监管理念4。 早期的金融监管并没有固定的制度安排可循。政府对金融活动实施监管的 法规依据最初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初英国颁布的旨在防止证券过度投机的泡 沫 法 。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是与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相联系的。 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确立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起点,有关的金融监管理论也 由此初步形成。众所周知,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历来是反对政府干预的。 “看不见的手”的信条在理论上与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相悖。根据亚当斯 密的“真实票据”理论,只要银行主要投资于体现实际生产的短期商业票据, 就不会引发通贯膨胀或紧缩, “看不见的手”仍然能发挥作用,并不需要中央银 行专门来管理贯币。对此,亨蠢顿在 1797 一 1825 年的“金块论战 (Bullionst Controversy)”中指出:其实票据的不断贴现过程,将会导致信用链条的延长 和信用规模的成倍扩张,故而其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足够的流动性或 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以及引发遇贯膨胀或紧缩。因此,以其实 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险,应该受到集中的监管. 在随后半个 多 世纪的争论中,蠢顿的观点得到实践的支持,统一贺币发行的中央银行纷纷建 立。 因此,中央银行制度最初建立的目的在于统一管理发行货币,而不是监管整个 金 触体系,更不涉及金融机构的微观行为。 另外,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里,货币是“中性的” ,对经济没有实质性的 影响,因此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与统一度量衡一样,只是便利于经济活动, 其 行为仍然是“守夜人”意义上的,而不是政府干预。中央银行的另一项职能 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清算系统、协调票据清算,在性质上也是如此。 统一货币发行和统一票据清算之后,货币信用的不稳定问题仍然没有消失。 许多金融机构常常由于不谨慎的信用扩张而引发金融体系连锁反应式的波动, 进 而引起货币紧缩并制约经济发展。这就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货币 中 性”主张明显相悖。因此,作为货币管理者,中央银行逐渐开始承担起信用 “保 险”的责任,作为众多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信用 保 证,其目的是防止因公众挤提而造成银行连锁倒闭和整个经济活动的剧烈波动。 这样,中央银行就从以统一货币发行和提供弹性货币供给为特征的货币管理职 能,又逐渐衍生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承担稳定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责任。 “最后贷款人”(LLD)制度仍然算不上余融监管,但是它却为中央银行后来 进一步自然演变为更加广泛的余融活动的监管者奠定了基础。因为中央银行的 最 后贷款可以成为迫使余融机构遵从其指示的一个重要砝码,Eb 此,中央银行就 有可能而且也有必要进一 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5。 二、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研究 (一)美国(一)美国 3 30 0 年代至年代至 9090 年代的金融监管改革年代的金融监管改革 20 世纪初到 1929 年危机发生以前,美国的银行,证劵,保险是混业经营 的,有关证劵公司的监管制度几乎是没有的,商业银行以子公司参与证劵投资 业务也无明显的法律障碍。1929 年 10 月,美国股市暴跌,为了缓解经济危机, 防止美国财政信贷体系的彻底崩溃,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一系列彻底 改革现行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一揽子金融改革措施,力图重新建立美国金融 制度。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以规范银行业和证劵业的经营 行为;采取金融业务专业分工制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以达到稳定金融业和 经济、防范危机的目的。这次改革可以看出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的理念发生了根 本的转变:从过去的主张自由竞争和政府不干预,转向限制过度竞争,以保障 金融业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对银行业的监管方面,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对银行体 制改革的法令,旨在构建一个新的银行制度。主要有 1933 年出台的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 ,在美国统治了近 70 年,并且成为各国监管的重要参考,是世界 金融分业制度的鼻祖。制定该法的目的是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防止银行业过 度竞争,保障公众的存款和投资安全。 1935 年银行法主要对中央银行的职 能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它进一步完善了联邦对银行业的监管。该法授权建立 联邦储备委员会,改进联邦储备体系的功能,把原来分散的中央银行业务的决 策权集中到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集中的货币政策。同时美国还颁布了1933 年联邦存款保险法 、 1933 年证劵法 、 1934 年证劵交易法 、 1938 年马洛 尼法和1939 年信托契约法 。 而 40 年代至 70 年代的金融改革主要是对 30 年代金融法令进行修补和完善, 对银行业仍是加强监管,以安全性为重;对证劵市场无利率限制,制定公平、 公正、公开的交易规则和有关的监管措施,禁止诈骗和操作等行为。 二战后经济环境的巨变,特别是 70 年代末期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及潜在的金 融危机,导致了战后以来最为深刻的金融变革。它标志着以放松管制和提倡金 融业务自由化为特征的新金融体制的初步形成。这次金融改革基本上取消了存 款机构之间不同业务范围划分的规定,使存款机构的业务趋向一致,取消了利 率限制等僵硬的管理措施,同时也强化了联邦的货币控制能力。主要有1980 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 ,其主要特点是在放松对金融微观管制的同 时,加强了美联储对货币管理的宏观控制。该法打破了金融业务范围的限制, 允许存款机构之间业务交叉,鼓励金融同业竞争,商业银行不再是货币银行领 域的垄断者。同时还有1982 年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发 、 金融机构改革、 复兴与促进法的出台。这次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取消利率管制,放松业务限 制,允许存款机构业务交叉。 80 年代末,银行和储贷协会的大量倒闭造成了金融业的大恐慌。这次严重 的银行业危机使美国从 30 年代建立起来的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方法发生了彻底 的变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经营管理的 内在要求,其主要表现在 1991 年对联邦储款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强对外资银行 的监管,1994 年取消银行经营地域范围的限制等方面。 1991 年财政部议案 从改革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改革跨州银行法、允 许工商企业对金融机构有更多所有权以及协调银行监管活动等五个方面提出改 革建议,虽然该议案未获得国会通过,但它揭开了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序 幕。这次改革国会颁布了1991 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司改进法 、 1991 年加 强对外资银行监管法 、 1994 年跨州银行法 、 1995 年金融服务竞争法以及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这次改革对金融监管机构在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时进行了 分工,形成了伞形监管模式,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劵、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 监管的局面。伞形监管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监管模式,即综合监管与分业 监管相结合,避免权限和责任过于集中于一个监管当局。在组织和结构上保证 了现有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各部门的监管责任,是识别和控制金融风 险的必要条件6。 图 2-1:美国伞形金融监管体制 (二)美国现行金融监管机制(二)美国现行金融监管机制 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迁,走过了无监管监管完善 严格监管放松监管再管制的反复的过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极其庞大和复 杂,交叉监管明显,银行体系最早得到发展,其金融监管体制也主要是基于对 银行的监管以及历次金融危机的推动而逐步形成。 各州和联邦分别对在州和联邦注册的银行进行监管,注册地成为界定银行 监管部门的主要依据。作为联邦层次的银行监管者,主要包括货币监理署 (OCC) 、联邦储备银行(FRB)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储蓄机构监管署和 国家信用合作社管理局。成立于 1870 年的财政部下属货币监理署负责监管联邦 注册的成员银行,其主要运行不是依靠财政资金,而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如 通过支付服务和收取监管对象费用获得收入。而成立于 1929 年大危机中的联邦 储备银行负责监管州注册的成员银行,它主要利用会员银行的资本金提供贷款 获得利息,并从美联储大额支付中心(FEDWIRE)的银行间大额支付及自动交换 中心(ACH)零售支付服务中收取费用。美洲银行(BOA)每年就像 OCC 支付 4000 多万美元的监管费。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以及联邦款保险公 司(FDIC)负责监管州注册的非成员银行,其中 FDIC 并为它们提供保险,但主 要是一些中小银行。储蓄机构监管署负责监管联邦注册的储蓄机构和储蓄机构 控股公司。国际信用合作社管理局负责监管联邦注册和州注册且加入其保险系 统的信用社。作为地方层次的银行监管者,州银行厅与联邦储备银行和存款保 险公司互相配合,开展监管和检查活动。除此之外,美国还设立了联邦金融机 构检查委员会。它不但负责协调和统一银行监管标准和银行报表格式以及对银 行监管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还负责协调和统一各监管机构的检查活动,减轻被 监管机构的负担。除此之外,它还负责协调和统一联邦监管机构和州银行厅的 监管政策和业务。 至于证劵业、基金业、保险业及期货业的监管,则分别由美国证劵监督委 员会(SEC) 、联邦保险署(SIC)和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正如 FED 将稳定货币及支付系统的稳定性作为首要目标一样,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 SEC 对证劵业监管的主要目标,因此它们并不管理证劵经营机构的具体业务, 也不管理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而只要求投资公司、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公司 等提供连续的五年财务报告,监督其信息披露,并且只监管证劵经济业务,不 管其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监管则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三)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三)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答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98 年以前由中 国人民银行统一实施金融尽管;第二阶段是从 1998 年开始,对证劵也和保险业 的监管从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监管中分离出来,分别由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 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 家分业监管的格局。2003 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接管了中国人 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由此我国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三会分工 的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按照金融监管的分工,银 监会主要负责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 、信 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以大银行业为 口径,银监会成立了监管一部、二部、三部、合作金融监管部和非银行金融机 构监管部,自上而下相应设立了省局,市分局、县(市)办事处体制。而证监 会和保监会则分别负责证劵、期货、基金和保险业的监管;内部设立了相应的 监管部室,自上而下则建立了相应会、局(省市、计划单列)的体制。银监 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着重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只能,负责进金融体 系的支付安全,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这 种金融监管组织结构表明,除中央银行负责宏观调控外,其他几个监管机构都 是集中于相对行业的微观规制层面7。 三、我国金融监管中的案例分析 (一)基本案例介绍(一)基本案例介绍 一个叫石岚的上海男人竟可左右中行湖州凤凰分理处的命运。2001 年,石 岚通过朋友介绍认识该分理处信贷员朱剑,石岚提出了贷款的要求,而朱剑则 希望从石岚处拉到一些存款。两人一拍即合。周某当即转入定期存款 700 万元, 700 万元存款手续办妥后,朱剑当天回分理处,以周某委托为名要办一张关联 借记卡。按照银行规定,关联借记卡须要本人亲自办理,但在巨额存款面前, 银行丧失了原则。朱剑使用石岚提供的周某定期一本通密码,申请办理了中行 长城多功能借记卡,此后该多功能借记卡和密码一直由朱剑持有。对此,周某 声称一无所知。3 月下旬,周某再次存入一本通账户 800 万元定期一年存款。 并因此得到石岚支付的银行利息之外的“利息差”56 万元。据公安部门统计, 2002 年 3 月至 2003 年末,朱剑共代周某签名办理自助贷款 126 笔,计 3105 万 元,这些贷款均能按时还款,因为该分理处认为此客户信誉良好。所有这些备 有,原罪无法开拓-银行业务片面注重数量而清质量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案例发生原因分析(二)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不健全。基层行一味强调任务的完 成率,对下不断压任务,竞赛活动也频繁不断,产生了偏重业务发展,疏忽内 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偏向;放松了对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和依法合规的文化氛 围的建设;零售贷款作为新的业务发展品种,对其风险点分析不足,操作风险 的评估不到位,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现风险、提示风险、防范风险。零 售贷款的风险系统管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可控体系,给不法分子以 可趁之机,发生案件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监管手段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行政干预较多,造成在具体操作中随意 性大,约束力不强。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的金融监管手段应是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统一。而该分理处从 2002 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 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 2 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 的活动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苍白无力,从一线 人员的制度执行到二线管理人员对一线人员的监督,再到内控部门对各环节的 再监督,这三道防线都失察和疏漏8。 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安排和工作规范。监管法律规章中有许多内容相互重 复,一些相同的或近似的经常性监管项目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安排,现场检查 的实施没有统一的工作规范,也缺乏恰当的定期检查,结果每一次检查都需要 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很差,还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 4、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一)对于制度的启示(一)对于制度的启示 混业经营时大势所趋。我国国内银行的业务范围过于狭窄,利润空间狭小, 经营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已经出现综合经营的金 融控股公司,如何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美国的伞形监管模式可以借鉴。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出现问题时,为维护社会稳定,对个人储蓄存 款采取人民银行或地方财政注资的办法解决。人民银行注资影响货币政策的执 行效果,地方财政注资影响地方财政的正常开支和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因此 我国需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保证金融机构关闭时个人储蓄的支付。 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境内经营的监管。我国应在外资金融机构及其代理机 构的境内开业、业务经营、收购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措施。杜绝因个别金融机构的监管疏漏而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危害。 (二)对于理念的启示(二)对于理念的启示 监管原则理念的改变。中国采用强化管制,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业务范围和业务活动自由度的监管原则,试图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活动控制风 险。而美国的监管原则是尽量减少对发展金融业务的限制,尽量细化金融监管。 反观中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相当迟滞,潜在金融风险巨大。 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境内经营的监管。我国应在外资金融机构及其代理机 构的境内开业、业务经营、收购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措施。杜绝因个别金融机构的监管疏漏而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危害。 更好地解决监管合作问题。由于人民银行不是具体监管部门,不存在利益 驱动或监管套利,则它可利用其特殊地位,发挥必要地沟通和协调作用,更好 地解决监管合作问题,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缺位。 结束语结束语 纵观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演化与发展,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方 面始终是不断进步的。但是,与实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现存的金融监管制 度、体系、监管方式等还远远不能从容应对风险日益提高的金融体系的安全稳 定问题。我们不得不继续从惨痛的经验教训中积累经验,继续前进。也许金融 危机的周期性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我们永远无法阻止危机以及周期波动的 发生,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都是这样周期性的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但是, 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研究出更先进的金融监管理论指导实践,能够尽量减少 波动发生的频率,让每一轮周期持续的时间延长,使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在每 一轮周期里都有更大的经济跨越,就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研究金融监管理论和完 善金融监管制度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谢伏瞻.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p150-151 2谢平,蔡浩仪.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p204- 205 3曹红辉.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与借鉴A.维普期刊C 4王召.英美金融监管体制现状A 5熊炯坤,王华.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对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启示A 6沈岚.金融监管理论及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黄庭.从美国伞形监管体制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方向A.天津财经大学,2004 8孙涛.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进展J.世界经济 2002 年第四期 9廖岷.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现代金融监管J.国际经济评论 2008 年,7-8 期 10钱小安.金融监管体制、效率与变革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p312-367 11易宪容.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J.世界经济,2002,7 期. 12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p168-169 13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 14温铁军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J决策与信息,2006,(4) 15刘东英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试构建J中国农村经济,2005 16陈晓琴浅析移动电子商务J决策管理,2009,(1) 17袁雨飞移动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p120-121 18Coase Ronaid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386405 19 J Ganley ,“Surplus Liquidity Implication for central banks “ Bank of England Lecture. 20 Excessive liquidity not from monetary policy,Sun Lijian (China Daily). 21 Interest Rates the Cure for Excessive Liquidity,YiXianrong China Daily Jan11, 2007 . 22 Official: Excessive liquidity fueled price hike,Peoples Daily Online. 致致 谢谢 如果要列举在我成长的 21 年中值得我怀念的每一件事的话,她们一定全 都发生在我在文华的这四年。毕竟,我曾经如此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 此快乐地和朋友们在校园里谈论着自己的目标,我从未像这四年般努力,艰辛, 从未如此快乐。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很早以前林青老师给我的启发,他当时告诉我美国金 融危机刚刚席卷全球,如果从金融监管方面入手的话会学到很多自己平时学不 到的东西。所以真的很感谢林青老师。 ag an employment tribunal clai Emloyment tribunals sort out disagreemen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You may need to make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if: you dont agree with the disciplinary action your employer has taken against you your employer dismisses you and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been dismissed unfairly. For more informu, take advice from one of the organisations listed under Further help. Employment tribunals are less formal than some other courts, but it is still a legal process and you will need to give evidence under an oath or affirmation. Most people find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challenging.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you should get help straight away from one of the organisations listed under Further help. ation about dismissal and unfair dismissal, see Dismissal. You can make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even if you havent appealed against the disciplinary action your employer has taken against you. However, if you win your case, the tribunal may reduce any compensation awarded to you as a result of your failure to appeal. Remember that in most cases you must make an application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within three months of the date when the event you are complaining about happened. If your application is received after this time limit, the tribunal will not usually accept i. If you are worried about how the time limits apply to you If you are being represented by a solicitor at the tribunal, they may ask you to sign an agreement where you pay their fee out of your compensation if you win the case. This is known as a damages-based agreement. In England and Wales, your solicitor cant charge you more than 35% of your compensation if you win the case. youre clear about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It might be best to get advice from an experienced adviser, for example, at a Citizens Advice Bureau. To find your nearest CAB, including those that give advice by e-mail, click on nearest CAB.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see Employment tribunals. The (lack of) air up there Watch m Cay man Islands-based Webb, the head of Fifas anti-racism taskforce, is in London for the Football Associations 1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and will attend Citys Premier League match at Chelsea on Sunday. “I am going to be at the match tomorrow and I have asked to meet Ya ya Toure,“ he told BBC Sport. “For me its about how he felt and I would like to speak to him first to find out what his experience was.“ Uefa has opened disciplinary proceedings against CSKA for the “racist behaviour of their fans“ during Citys 2-1 win. Michel Platini, president of European footballs governing body, has also ordered an immediat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ferees actions. CSKA said they were “surprised and disappointed“ by Toures complaint. In a statement the Russian side added: “We found no racist insults from fans of CSKA.“ Age has reached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May be guilty in his seems to passing a lot of different life became the appearance of the same day; May be back in the past, to oneself the paranoid weird belief disillusionment, these days, my mind has been very messy, in my mind constantly. Always feel oneself should go to do something, or write something. Twenty years of life trajectory deeply shallow, suddenly feel something, do it. 一字开头的年龄已经到了尾声。或许是愧疚于自己似乎把转瞬即逝的很多个不同的日 子过成了同一天的样子;或许是追溯过去,对自己那些近乎偏执的怪异信念的醒悟,这些 天以来,思绪一直很凌乱,在脑海中不断纠缠。总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去做点什么,或者写 点什么。二十年的人生轨迹深深浅浅,突然就感觉到有些事情,非做不可了。 The end of our life, and can meet many things really do? 而穷尽我们的一生,又能遇到多少事情是真正地 非做不可? During my childhood, think lucky money and new clothes are necessary for New Year, but as the advance of the age, will be more and more found that those things are optional; Junior high school, thought to have a crush on just means that the real growth, but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later, his writing of alumni in peace, suddenly found that isnt really grow up, it seems is not so important; Then in high school, think dont want to give vent to out your inner voice can be in the high school children of the feelings in a period, but was eventually infarction when graduation party in the throat, later again stood on the pitch he has sweat profusely, looked at his thrown a basketball hoops, suddenly found himself has already cant remember his appearance. 童年时,觉得压岁钱和新衣服是过年必备,但是 随着年龄的推进,会越来越发现,那些东西根本就可 有可无;初中时,以为要有一场暗恋才意味着真正的 成长,但三年过去后,自己心平气和的写同学录的时 候,突然就发现是不是真正的成长了,好像并没有那 么重要了;然后到了高中,觉得非要吐露出自己的心 声才能为高中生涯里的懵懂情愫划上一个句点,但毕业晚会的时候最终还是被梗塞在了咽 喉,后来再次站在他曾经挥汗如雨的球场,看着他投过篮球的球框时,突然间发现自己已 经想不起他的容颜。Originally, this world, can produce a chemical reaction to an event, in addition to resolutely, have to do, and time.原来,这个世界上,对某个事件能产生化学反 应的,除了非做不可的坚决,还有,时间。 A persons time, your ideas are always special to clear. Want, want, line is clear, as if nothing could shake his. Also once seemed to be determined to do something, but more often is he backed out at last. Dislike his cowardice, finally fou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love, the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