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原文及习题.doc_第1页
论语六则原文及习题.doc_第2页
论语六则原文及习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六则【重点品析】1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3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甲生: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乙生: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丙生: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丁生: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文言知识】(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罔,通“惘”,迷惑不解。(2)古义异义词(3)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可耻”。)(4)特殊句式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课外知识补充】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全书约为12000字,共20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采每篇首章中的两三字为篇名,即学而为政八俏里仁公冶长雍也达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论语中有不少总结社会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渐成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同步达纲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 )_ (2)不亦说乎( )_(3)学而不思则罔( )_ (4)思而不学则殆( )_(5)默而识之( )_ (6)敏而好学( )_2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通常可不译或译为“并”“并且”;有时表示转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有时表示修饰,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中,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可译为“地”。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各属哪种用法?(1)学而时习之( ) (2)敏而好学( )(3)默而识之( ) (4)人不知而不愠( )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_(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_(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_4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生活处处有老师。请根据自身经历,简要写出一件这样的事例,60字左右。_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4)学而不厌( )(5)是以谓之“文”也( ) (6)有朋自远方来(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翻译下面的句子。(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_7下列语句,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个人修养。请将它们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a谈学习态度的有:_ b谈学习方法的有:_c谈个人修养的有:_8下边一句话的意思与课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近?请将课文中的那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担心)。课文中的句子:_启示:_三、提高训练论语八则(一)子曰:“由,诲女(女,同“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斯,这)夫,不舍昼夜。”(四)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八)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逝者如斯夫( )(3)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0这八则论语中,有些思想课文里也谈过。由第四则你联想到了课文中“_”这句话,由第五则你联想到课文中“_”这句话。11这八则论语也分别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其中谈学习态度的是_等几则,谈学习方法的是_等几则,谈个人修养的是_等几则。12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子路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你怎么看?请联系学习实际,把你的理由写在后面横线上。第一种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科学的老实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种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古训,不利于培养我们青少年的怀疑和探索精神。你的看法是:_你的理由是:_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1)yn;怨恨 (2)yu;高兴 (3)wng;迷惑不解(4)di;危险 (5)zh;记住 (6)ho;爱好2(1)表示顺接,可译为“并且”。 (2)表示顺接,可译为“并且”。(3)表示修饰,可译为“地”。 (4)表示转折,可译为“却”。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提示:切合题意写出简要经过并点明你领悟和懂得的道理。5(1)时常 (2)旧知识 (3)认为可耻 (4)满足(5)这样 (6)同门师兄弟 (7)因为6(1)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2)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加以改正。7a b c8课文中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启示:做人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