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基础是人类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的一种创造,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基础类 型;又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基础型式。 论文对桩基础的施工的编制依据以及工程概况做出了明确的阐述,依据以上的条 件从而设计配合比,对施工的配合比进行了计算。一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对工程来说 至关重要,本论文采用反循环钻施工,对桩基础施工工艺以及对人力、材料、机械, 包括泥浆的制备、混凝土的用量和钢筋笼的制作等进行了严格的部署。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一些辅助性工作也必不可少,包括文明施工以及对工程质 量的保证措施都有严格要求,还有一些工程质量上的一些通病都对其进行了措施保 证。 关键字: 桩基础 配合比 泥浆 混凝土 钢筋 6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1.3 建设地点: 1 1.4 气象 1 1.5 水文地质条件 1 1.6 不良地质2 1.7 施工场地情况2 1.8 地形地貌2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3 3 2.1 工程概况3 第三章: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第三章: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4 4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 3.2 人员配置15 3.3 人员安排 16 3.4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16 3.5 施工准备17 3.5.1 技术准备工作 17 3.5.2 生产准备工作17 3.5.3 劳动力准备17 第四章第四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919 4.1 施工平面布置图 19 第五章第五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2020 5.1 灌注桩基础施工周期分析表20 5.2 施工进度安排20 第六章第六章 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2121 6.1 桩基施工准备21 6.2 钻孔桩施工工艺及流程图21 7 6.3 泥浆23 6.2.1 泥浆制备23 6.2.2 泥浆的各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23 6.2.3 泥浆性能检测23 6.2.4 泥浆循环与排渣 23 6.4 钻孔24 6.5 终孔24 6.6 清孔26 6.7 钢筋笼制安及混凝土灌注26 6.8 水下混凝土浇注 29 6.8.1 安装导管29 6.8.2 水下混凝土施工30 6.9 灌注混凝土测深方法30 6.9.1 泥浆清理30 6.9.2 基桩检测31 6.10 钻孔过程中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31 6.10.1 塌孔的表征 31 6.10.2 钻孔漏浆 32 6.10.3 钻孔偏斜和缩孔、扩孔 32 6.10.4 钻孔漏水32 6.10.5 钻杆折断 33 第七章第七章 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4242 第八章第八章 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 4343 第九章第九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 4444 第十章:第十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4545 10.1 质量目标 45 10.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保证体系 46 10.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46 10.2.2 质量保证体系及框图 47 10.3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48 8 10.3.1 思想及制度保证措施 48 10.3.2 组织和经济保证措施 48 10.3.3 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48 10.3.4 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49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5050 11.1 安全目标 50 11.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 50 11.3 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52 11.4 安全经济保证措施 52 11.5 安全急救预案 5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5454 12.1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4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5555 14.1 现象 56 14.2 原因分析 56 14.3 现象 56 14.4 原因分析 56 14.5 防治措施 57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包括高温、雨季施工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包括高温、雨季施工措施) 5858 15.1 雨季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8 15.2 夏季施工措施 59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其他综合措施其他综合措施 6060 16.1 保证便道畅通的措施 60 16.1.1 交通管理方案 60 16.1.2 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的措施 60 16.1.3 防洪、防台风安全措施 60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回访保修服务回访保修服务 6161 17.1 工程项目的回访与保修制度 61 9 第 1 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 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公路桥梁相关的 施工和验收规范; 3. 施工调查及现场踏勘; 4. 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 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 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的规定。 1.2 编制原则 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目标的圆满实现; 2.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 积极采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4. 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进行有序、均衡、连续的 施工。 1.3 建设地点: 陕西省渭南市 1.4 气象 本区域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雨量一般,最高气温 38.7, 低气温-10C; 79 月份为汛期期,平均 14 次,风力最大达 8 级风速可达 20m/s;冬季有冷空气 侵入,偶有奇寒,本区有结冰天气,有降雪。 1.5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桥地表水较为丰富,主要有水塘、小河沟(涌)及较大河涌,河涌水位变化主 要受大气降水及潮水影响。 10 1.6 不良地质 根据地质工程调查及钻探资料,在桥址区及附近无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 良地质作用;覆盖层以填土、淤积成因淤泥、淤泥质土层,及冲积成因的砂土、粘 性土为主,表面地质松软。 1.7 施工场地情况 拟建桥处于跨越尤河,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较方便,场地开阔,渭河侧河岸空地较大 且地面硬化可作为临时料场。整体地形较平坦,大型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可以进 入施工位置。 1.8 地形地貌 本桥位路段地处冲击平原区,地形平摊开阔,平原海拔高程 0.43.4m,拟建桥处 于已完工施工场地、居民区、工业厂区,跨越尤河,交通较方便,整体地形较平坦。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2.1 工程概况 现拟在陕西省渭南市陇海尤河大桥与西合大桥之间建一条公路 桥,跨度为 30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梁宽 3m ,30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 后张法预制工艺施工,桥墩为桩柱式混凝土桥墩,且桥墩高为 45m,为空心圆形桥 墩,采用翻模法施工,空心墩身内外放坡为 1:40,墩顶尺寸为外径 3m,内径 2m。 承台尺寸:长宽高为 8m8m5m。桩基直径为 1.5m,桩长 40m, 每个桥墩有 9 根桩,桩基采用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在夏季,白天最高温度 40,夜间最 低气温为 20。其中:桩基施工地层为黄土,施工中天气良好,无雨,采用反循环 钻施工:其桩基采用采用混凝土 C25。桥墩高 45m,采用翻模法施工,施工过程中无 雨;桥墩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使用材料为 42.5 号硅酸盐水泥,碎石最大粒 径 40mm(2650kg/m)中砂(2620kg/m),自来水。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振动器振 捣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桩基是 50-70mm,桥墩是 30-50mm,主梁 10-30mm。 第三章: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 12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已知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25,无强度历史统计资料,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 落度为 120-140mm,桥梁所在地属于非寒冷地区。 组成材料:强度等级为 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为 3100kg/m,强度 富余系数为 1.16;砂为中砂,表观密度为 2620kg/m;碎石最大粒径为 31.5mm,表 观密度 2650kg/m;水为自来水。 1. 计算初步配合比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1) 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0 ,cu + 1.645 =25+1.645 5.0=33.2(MPa) f0 ,cufku,c 无历史统计资料, 查图 3.1 确定。 图 3.1 标准差 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C45C50C55 (MPa) 456 (2) 计算水胶比 W/B 1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C60 级时,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 回归系数。 胶凝材料 28d 胶砂实际抗压强度值 = bbacu ba fbaf f 0 , a kcecsfbacu kcecsfa ff f ,0, , = 5.4216.10.10.120.053.02.33 5.4216.10.10.153.0 =0.68 图 3.2 回归系数 石子品种 系数 碎石卵石 0.530.49 0.200.13 图3.3 水泥强度等级的富余系数 图3.4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影响系数 注:1.采用级粉煤灰时宜取上限值。 水泥强度等级值 32.542.552.5 富余系数 1.121.161.10 种类 掺量 粉煤灰影响系数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 数 01.001.00 10 0.900.95 1.00 20 0.800.850.951.00 30 0.700.750.901.00 40 0.600.650.800.90 50 0.700.85 14 2.采用 S7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时,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时, 宜取上限值;采用 S10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时,宜取上限值加 0.55. 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经试验确定。 4.本表以 PO42.5 为准,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可将 水泥混合材料掺量 20%以上的部分计入矿物掺合料中。 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为非寒冷地区,查表 3.5,根据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 求知,允许最大水胶比为 0.55,故采用表中数据水胶比 0.55 进行下面的计算。 图 3.5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确定单位用水量 当混凝土的水灰比在 0.400.80 之间时,其用水量可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 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按表 6 选取。 有设计资料知: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要求为 5070mm,碎石公称最大粒径 40mm,查表 3.6 可知,混凝土用水量初步选用为 185kg 环条件境最大水胶 比 最大氯离子含 量(%) 最大碱含 量( /m3) 室内正常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0.600.30 不限制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 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 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 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550.20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 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0.500.15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风环境 0.450.15 3.0 盐渍土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岸环境 0.400.10 15 图 3.6 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可增加 510,采用粗砂时,可减少 510。 2.采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和料时,用水量则相应调整。 计算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应按 7 计算,并应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 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出配制 C15 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 混凝土外,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7 要求。 =336() 0b m BW mw / 0 55.0 185 3 /mkg 该混凝土中不掺矿物掺合料,即胶凝材料仅为水泥,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为 非寒冷地区,查表 7 知,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 300,按上式计算的水泥用量 3 /mkg 满足耐久性要求,故水泥用量初步确定为 336。 3 /mkg 图3.7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 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0.50330 选择砂率 s 砂率应根据集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料确 定。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坍落度小于 1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干硬混凝土) b.坍落度为 106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集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碎石最大公称粒径() 项目指标 102031.540162031.540 坍落度 () 1030 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 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 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 215195185175230215205195 16 胶比按表 8 选取。在表内不能直接查取的,可用内插法计算后选取确定。 c.坍落度大于 60mm 的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 1-6-16 的基础上,按坍 落度每增大 20mm,砂率增大 1%的幅度予以调整。 根据粗集料为碎石、公称最大粒径 40mm,水胶比为 0.55,查表 8,用内插法计 算,砂率的范围为 33%38%,取=35%。 s 图3.8 注: 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的减少或增大砂率。 2.一个单粒粗集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3.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4.为便于查取,表中列出了用内插法确定的碎石最大粒径 31.5对应的砂率。 计算砂石用量 计算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用量,确定初步配合比。 体积法。此法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质量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于混 凝土拌和物中所含空气之和。 s sg s w w s s g g f f c c mm m mm mm m %100 101. 0 00 0 00 00 0 式中:-水泥密度() c 3 /mkg -矿物掺合料密度() f 3 /mkg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 g 3 /mk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s 3 /mkg -水的密度() w 3 /mkg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取 1. 体积法。 水灰 比 ( ) C W 卵石最大公称粒径()碎石最大公称粒径() 102040(31.5)162031.540 0.40 2632253124303035293428332732 0.50 3035293428333338323731363035 0.60 3338323731363641354034393338 0.70 3641354034393944384337423641 17 %100 101.0 00 0 0 0 00 gs s s w w g g s s c c mm m mmmm %100%35 1101.0 1000 185 265026203100 336 goso so go so mm m mm 解得: 3 0 3 0 /1140 /614 mkgm mkgm g s 则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以体积法表示为: 3 0 3 0 3 0 3 0 /185,/1140,/614,/336mkgmmkgmmkgmmkgm cccc 以比例关系表示为:55.0:39.3:83.1:1: 0000 wgsc mmmm 在配合比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2.试配和调整 混凝土拌和物适配的用量。混凝土试板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试验用 拌和物的用量,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图 3.9 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 工程容量的 1/4 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如表 3.10 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制作试件、检验强度。 在配合比确定过程中,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进行调整, 胶凝材料根据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粗、细集料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 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根据计算的各材料用量,确定混凝土的计算表观密度值,经坍落度试 cc, 验并测定其湿表观密度,然后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 tc, wsgfccc mmmmm , 式中:-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 cc, )( 3 /m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c m)( 3 /mkg 18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 f m )( 3 /m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集料用量 g m )( 3 /m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集料用量 s m)( 3 /mkg -用水量 w m)( 3 /mkg = cc tc , , 式中: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实测值 tc, )( 3 /mkg -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 cc, )( 3 /mkg 当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得 2%时, 试拌调整后的配合比则保持不变;当两者之差超过计算值的 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 项材料用量分别乘以校正系数 。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图 3.5,并对设计要求的混凝 土耐久性进行试验,设计出符合规定的配合比。 (1)检验工作性 计算混凝土拌和物适配的用量。 因为石子最大公称粒径为 40mm,则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为 25L,各材料用量计 算如下(按体积法确定的初步配合比计算): 水泥: 3360.025=8.4kg 水: 1850.025=4.63kg 砂:640.025=15.35kg 石: 11400.025=28.5kg 图3.9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搅拌物数量(L) 31.520 4025 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按计算材料用料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坍落度为 90mm,观察黏聚性、保水性 良好。因此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每减少 20mm 坍落度增加 10的砂石, 经过拌合后坍落度为 70mm(查表 3.10)。 19 图3.10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良的调整方法 试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实测情况调整方法 实测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每减小 10坍落度,增加 2%5%的砂石;保持水 灰比不变,减小水和水泥用量 实测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每 增大 10坍落度,增加 5%8%的水泥浆 砂浆不足以包裹石子,黏聚性保水 性差 单独加砂,即增大砂率 此时,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为: kg4.8 拌 c m kgmw63.4 拌 kg89.16%)101(30.15 拌 s m kg35.31%)101(5.28 拌g m 试拌后配合比的确定。 因为测得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 混凝土=2420,则调整后 1混凝土 3 /mkg 3 m 中各材料用量分别为: 混凝土 拌拌拌拌 拌 wgsc c ca mmmm m m 2420 35.3189.1663.44.8 4.8 kg332 混凝土 拌拌拌拌 拌 wgsc s sa mmmm m m 2420 63.435.3189.164.8 89.16 kg667 混凝土 拌拌拌拌 拌 wgsc g ga mmmm m m 20 2420 63.435.3189.164.8 35.31 kg1234 混凝土 拌拌拌拌 拌 wgsc w wa mmmm m m 2420 63.435.3189.164.8 63.4 kg183 则该混凝土和易性满足后确定的配合比为: 55.0:72.3:2:1183:1234:667:332: wagasaca mmmm 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制作试件、检验强度。 第一组配合比(水灰比减小 0.05,砂率减少 1)。 水:183 水泥:kg366 50.0 183 砂石用量根据体积法计算: %34%100 1101.0 1000 183 265026203100 366 gasa sa ga sa mm m mm 解得: 3 3 /1217 /627 mkgm mkgm ga sa 第二组配合比(采用和易性满足要求后的配合比)。 水:183kg 水泥:332kg 砂:667kg 石:1234kg 第三组配合比(水灰比增加 0.05,砂率增加 1)。 水:183 水泥:kg305 60.0 183 砂石用量根据体积法计算: 21 %36%100 1101.0 1000 183 265026203100 305 gasa sa ga sa mm m mm 解得: 3 3 /1248 /702 mkgm mkgm ga sa 根据以上不同的配合比,分别计算试拌 20L 混凝土所需的各材料用量,拌和后经坍 落度实验测定其和易性均满足要求。然后按规定方法制作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28d 后,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见表所示。 图 3.11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强度值 组别水胶比(W/B)胶水比(B/W)28d 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 10.502.0039.7 20.551.8234.3 30.601.6729.8 根据表 11 的实验结果,绘制混凝土 28d 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胶水比 (B/W)的关系图(如下所示)。由表 3.11 可知,与混凝土强度=33.2MPa 对 应的胶水比为 1.78,即水胶比为 0.56。 图 3.1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651.71.751.81.851.91.9522.05 28d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 胶水比 28d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确定强度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用水量: =183kg =183 1.86=326kg 22 砂、石用量(用体积法计算); %100%35 1101.0 1000 183 265026203100 326 gbsb sb gb sb mm m mm 解得 : m3/648kgmsb m3/1204kgmgb 根据计算的各材料用量,确定混凝土的计算强度湿表观密度值,经坍落度实验 cc, 后满足和易性要求,并测定其湿表观密度,然后计算混凝土配m3/2380,kgtc 合比校正系数。 计算湿表观密度值: m3/23611831204648326 , kg cc 校正系数: 1 2361 2380 因为 0.8%2% %100 2361 23612380 所以计算的各材料用量不用修正,则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 56.0:7.3:99.1:1183:1204:648:326: wbgbsbcb mmmm (2)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 a%,石子的含水率为 b%,经换算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 料的用量分别为: cbc mm fbf mm )a%1 ( sbs mm )b%1 ( gbg mm b%a% gbsbwbw mmmm 式中:、-经试拌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矿 cb m fb m sb m gb m wb m 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集料和水的用量; 23 、-施工配合比确定的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 c m f m s m g m w m 合料、细集料。粗集料和水的用量。 现场砂、石实测含水率分别为 4%和 1%,则换算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 )(326kgmm cbc )(674%)41(648%)1(kgamm sbs )(1216%)11 (1204%)1 (kgbmm gbg )(145%11204%4648183%kgbmamm gbwbw 则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为: :=326:674:1216:145=1:2.07:3.7:0.44 3.2 人员配置 施工组织机构图; 陇海线渭南合同段项目部 项目经理:王 冠专家组 副经理:姚 超总工程师:王 楠 合约 部 王 盛 物资 部 张 凯 安 质 部 张 建 工程 部 李 松 财务 部 尚 林 办公 室 严 中 钱 24 3.3 人员安排 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见如下表; 序 号姓 名职 务备 注 1 王 冠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2 王 楠项目总工负责施工方案的设计及交底 3 姚 超项目副经理负责现场施工组织 4 李 梁质检工程师负责现场质量控制,报验 5 徐田金测量负责人负责现场控制工作 6 秦 岚试验负责人负责材料检验、试件留样工作 7 叶白武实验员负责现场试件、混凝土检测工作 8 胡 雷现场技术员 负责现场技术、质量控制 9 史 岳现场施工员负责现场施工及工序转换 10 殷燕田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 11 唐 桥内业资料负责内业资料的填写 3.4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状态备 注 1 砼搅拌机 JS750 台 1 良好 2 配料机 PLD1200 台 1 良好 3 砼运输罐车 PYJ5290GJB 辆 3 良好 4 全站仪莱卡台 1 良好 5 水准仪莱卡台 1 良好 6 试验检测仪器套 1 良好 25 7 钢筋切断机 GW40 台 2 良好 8 钢筋弯曲机 GQ40 台 2 良好 9 钢筋调直机 X12 台 1 良好 10 反循环钻机 HG200 台 4 良好 3.5 施工准备 3.5.1 技术准备工作 1. 组织图纸会审,及时解决图纸中所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 2. 由公司项目部牵头,工程部、质安部、合同部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技术、 经济、安全交底。重点项目、关键部位编制专门的单项施工方案。 3. 钻孔桩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孔径和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4. 桩身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需满足验标要求。桩基用钢筋原材和钢筋笼尺寸应满足 设计要求。 5. 钻孔施工时需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需与设计相符。地质情况需设计地质工程 师代表现场复核签认。 6. 钻孔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应做好钻孔和灌注记录。 7. 桩基施工完成后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按设计和验标要求进行桩基检测, 符合要求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5.2 生产准备工作 1. 要取得建设单位配合,及时办理施工许可证及施工标牌。 2. 根据规划局确定基准点和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建立轴线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 认真复核管位置的准确。 3. 在现场内搭建办公室、保卫、料具设备仓等等,工人宿舍按甲方指定位置搭设。 4. 按照经审核批准的临电、临电水布置图,建立临时供电、供水系统,系统敷设 完毕后就依手续办理验收及备案待查。 5. 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所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作进场准备。 26 3.5.3 劳动力准备 按照劳动力使用计划调配人员,安排劳动力进场,并对准备进场的劳动力进行安 全教育;对工程所需的各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教育,取得有关上岗证、资格证后方许 其进场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力及技术工程人员,进场后,定期对其进行劳动安全教 育及施工技术总结及教育,以加强工人的劳动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使工 程顺利进展。 3.5.4 施工协调配合工作 加强与各主办单位及协助单位、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为工程的顺序进行提供有 利条件。做好开工前的宣传工作,积极与工地附近居民沟通,对因施工给居民带来 的不便到以歉意,并挂牌表明。 3.5.5 地下管线勘测工作 施工前经过向有关单位联系、沟通及现场目视可见情况,并在施工前进行地下管 线探测仪,多了解地下管线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5.6 交通组织方案 1 掌握各交叉路口交通转向及车辆流量。在交叉路口设临时导向盘,派专人负责交 通疏导。 2 施工机械进出在交叉路口设置明显行施工标志,以防其对该段效能造成影响。 施工围蔽附近设置防撞标志,并设有警示灯、夜间主动发出警示标志。 27 第四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1 施工平面布置图 现场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及施工需要,布置时应遵循原则如下: 1. 现场平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布置和安排,阶段平面布置要与该时期的施工重 点相适应。 2. 充分考虑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并符合安全规定。 3. 在平面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好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现场办公、道路交通、材 料周转、临时堆放场地等的优化合理布置。 4. 材料堆放应设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以减少发生二次搬运。中小型机械的布置, 要处于安全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 28 第五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 5.1 灌注桩基础施工周期分析表 5.2 施工进度安排 按照项目部工期计划安排,拟定于 2014 年 12 月完成本段钻孔灌注桩基施工。 1、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贯彻 安排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系统。重点抓材料到场计划,保证每 天供应桩管满足第二天施工需要。 2、 层层下达施工任务书或签订承包合同 施工项目经理向施工队和作业班之间分别下施工任务书,将作业下达到施工班 组,明确具体施工任务,技术措施,质量要求等内容。使施工班组保证按作业计划 完成规定的任务。 3、 编制作业计划 为保障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把规定的任务结合现场施工条件。例如施工场地 的情况,劳动力、施工条件、材料情况和实施中的施工实际进度,在施工开始至全 过程中不断地编制本旬的作业计划。使施工计划更具体,切合实际和可行。 序号序号工作项目工作项目施工时间施工时间备备 注注 1 1 钢筋笼制作1.5 天包括钢筋的运输 2 2 钻孔12包括测量放桩、埋设护筒、复测等 3 3 钢筋笼下放0.5 4 4 混凝土浇筑0.5包括导管安装、拆除 29 30 第六章 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6.1 桩基施工准备 1. 平整场地 施工前先对桥址处的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 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也可用枕木、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并根据地表、地质情况 进行处理,防止钻孔过程中钻机失稳,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工程质量。 2. 桩位放样 设计院提供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再根据现场地形及通视 条件,建立沿桥轴线方向走向的平面及高程建立测量控制网,同时布设控制点,根 据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放样,以每个墩台作为单元测放每个桩位中心点, 并设置护桩。桩位中心点偏差不得大于 1cm。施分部域内的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 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引测。 3. 埋设护筒 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护筒采用 8mm 钢板卷制,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 2m,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在旱地 或筑岛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 0.5m。护筒埋设深度黏性土应不小于 1m,砂类土应不小 于 2m。当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 0.5m。埋设护筒, 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也可用锤击、加压、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护 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 5cm,倾斜度不得大于 1%。 3. 配置泥浆 泥浆的制备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宜采用膨 润土泥浆护壁。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 15,浮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时, 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 6.2 钻孔桩施工工艺及流程图 31 平整场地(或筑导) 埋设护筒 桩位放样 钻机就位 钻进 配置泥浆设泥浆泵 第一次清孔 吊放钢筋笼 测量孔径、斜度、孔径 开挖泥浆、池沉 淀池 安装导管 第二次清孔 灌注水下砼 拔除护筒 制作钢筋笼运至 孔位 导管试拼装、做密封 检验 制备砼 砼备料 设立拌合站 输送砼 32 6.3 泥浆 6.2.1 泥浆制备 1. 制浆前,应先将粘土块尽量打碎,使在搅拌中易于成浆,缩短搅拌时间,提高 泥浆质量。泥浆池的大小要合适,避免泥浆外流,污染环境。 2. 护壁泥浆是由高塑性黏性土或膨润土和水拌合物的混合物,并根据需要掺入少 量的其他物质,如增重剂、分散剂增粘剂及堵漏剂等,以改善泥浆的品质。 6.2.2 泥浆的各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泥浆比重: 反循环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 1.05-1.15 黏度:一般地层 1622s,松散易坍地层 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 4%。 胶体率:不小于 95%。 PH 值:应大于 6.5。 6.2.3 泥浆性能检测 1. 相对密度可用泥浆相对密度计测定,其方法是将要量测的泥浆装满泥浆杯,加 盖并清洗从小孔中溢出的泥浆,然后置于支架上,移动游码,使杠杆呈水平状态, 读出游码左侧所示刻度,即为泥浆的相对密度。 2. 粘度可用标准漏斗粘度计测定,其测定方法是用两个开口杯分别量取 200ml 和 500ml 的泥浆,通过过滤网滤出砂粒后,将 700ml 泥浆注入漏斗,然后使泥浆从漏 斗中流出,流满 500ml 量杯所需的时间(s),即为所测泥浆的粘度。 6.2.4 泥浆循环与排渣 1. 为实现环境保护,施工时按国家环境保护规定严禁任意排放泥浆和钻渣,拟采 用 BE-250 型泥浆处理机,BE-250 型泥浆处理器总功率为 6.2KW,泥浆处理能力为 250m3/h。BE-250 型泥浆处理器主要由高频振动筛、泥浆泵和旋流除砂器组成。 33 优质泥浆返 回钻孔中 从钻机反 循环出的 泥浆 高频振动筛 振动器 泥浆泵 出碴口 旋流除 砂器 图6.1 BE-250泥浆处理器示意图 6.4 钻孔 1. 钻机安装就位 用汽车吊将钻机吊放到施工平台,利用轨道或滑槽使钻机就位于测量好的桩位。 就位后在钻机下铺垫枕木以保证钻机在钻孔过程中不产生倾斜和移位。钻机就位后 其底座应平稳、水平,钻架垂直,且保证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头、桩位中心 在同一铅垂线上,以保证钻孔垂直度。 2. 钻进成孔 开钻时以低档慢速反循环钻进,钻进时根据地质资料掌握土层变化,及时捞取钻 渣取样,判断土层,记入监理工程师提供的专用记录表,查明土类并记录,及时排 除钻渣并置换泥浆,使经常钻进新鲜地层。同时注意土层的变化,在岩、土层变化 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土层并记入记录表中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并与地质资料 核对。根据核对判断的土层调整钻机的转速和钻孔进尺。钻进时连续进行,不随意 中途停钻。孔内水头始终保持在水面以上 0.5m,加强护壁,防止塌孔。 6.5 终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孔位后,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倾斜度、孔底地质情况 进行检查,然后填写终孔记录,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检查验收。孔径、倾 斜度检测采用检孔器,检孔器长度为 4 倍桩基直径,具体步骤如下: 1. 孔位检测 34 在钻孔成孔后,当孔深、清孔泥浆指标合格后,钻机移位,利用钻孔三角架将检孔 器放入孔内后,在护筒顶放样十字线,通过吊绳进行检孔对中。检孔器对中后,上 吊点(三角架、下落钢丝绳点)必须位置固定且在整个检孔过程中不能变位,否则 重新对中。检孔器在孔内下落时靠自重下沉,不得借助其它外力。 2.倾斜度检测 检孔器在孔顶对中下落后,通过在护筒顶观测吊绳相对于竖直垂线偏移情况可计算 成孔后的倾斜度。 具体做法是:在检孔器下放到指定位置后在吊点系一垂球,然后在垂球的吊绳上用 毫米尺标定好从垂球系点开始的 1 米位置,待垂球静止后用毫米尺测量垂球吊绳到 检孔器吊绳的距离 E(单位:毫米)。此时检孔器所处位置桩孔的倾斜度就为 i=E100%/1000(见图 5-2 桩孔倾斜度测量示意图)。合格后方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孔深、孔径、倾斜度等符合下列要求: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并进入设计土层;孔 径不小于设计孔径;倾斜度小于 1%孔深;孔位偏差为 50mm。 图 6.26.2桩孔倾斜度测量示意图 检孔器外径尺寸如下: 检孔器外径 cm 98122148 注:检孔器外径采用比设计直径小 24cm,直径大者取大值。 6.6 清孔 1. 在孔深达到设计标高后及时清孔,不能停歇过久,以免使泥浆、钻渣沉淀增多而 35 造成清孔工作困难甚至塌孔。清孔采用抽浆换浆法。钻头提离孔底 1015cm,然后 用稍慢的转速转动钻头,一边继续反循环,把孔内泥浆钻渣混合物排出孔外,一边 向孔内补充储浆池内净化后的泥浆,保持孔内水位高出水面 0.5m,避免塌孔,直到 测试出浆口的泥浆达到要求为止。清孔后及时测量沉渣厚度,然后拆除钻机钻杆, 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检孔器检查钻孔桩的孔径和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只有各 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拆除钻机,准备下钢筋笼。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